五六、明末諸遺老
2024-10-09 21:45:33
作者: 錢穆
思想史上劃時期的大轉變,這不是件易於出現的事。宋明理學發展到朱熹與王守仁,可謂已攀登上相反方面之兩極峰,把宋明理學家所要窺探的全領域,早已豁露無遺了。再循著兩路線前進的,自然會逐漸轉成下坡路。但只要繼續地向前,必然會踏上新原野,遇見新高峰。這是思想史演進的自然趨勢。明末諸遺老,在北方有孫奇逢,有張爾岐,有李顒,有顏元。南方有黃宗羲,有陳確,有顧炎武,有王夫之,有張履祥,有陸世儀,有胡承諾。還有數不盡的在學術思想史上傑出的人物。較之宋初、明初一片荒涼,是天淵相隔了。這便已告訴了我們,宋明七百年理學所積累所蘊蓄的大力量。但他們面貌上雖沿襲前軌,精神上已另闢新蹊。有一部分,我已在二十年前的另一書,《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里敘述過。但那書主要在敘述清代的經學與考據。其實有清一代,承接宋明理學的,還成一伏流,雖不能與經學考據相抗衡,依然有其相當的流量與流力,始終沒有斷。這又告訴我們,宋明七百年理學,在清代仍有其生命。這是下半部中國思想史里不可磨滅的一番大集業。關於這一部分的材料,我在十年前,避日寇,流寓成都,曾廣為搜集,另成一部《清儒學案》,交與國立編譯館。不幸遲遲未出版,而在勝利回都時,此稿拋落在長江里。我手邊並未存一底稿,只留《序目》一篇,還可約略推見此書纂編之大概。但若我們真能了解了宋明兩代的理學,有清一代對此方面之造詣,其實則精華已竭,無法再超越宋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