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國史大綱:全2冊> 六 文化革命與社會革命

六 文化革命與社會革命

2024-10-13 07:08:57 作者: 錢穆

  在此國家社會繼續震盪與不斷損傷中,過激思想亦逐步成長。

  康有為的「速變、全變」兩語,可算是海通以來中國過激思想之最扼要的標語。

  同、光之際,所變在船炮器械。戊戌以後,所變在法律政制。民國以來,則又有「文化革命」與「社會革命」之呼號與活動。

  文化與歷史之特徵,曰「連綿」,曰「持續」。惟其連綿與持續,故以形成個性而見為不可移易。惟其有個性而不可移易,故亦謂之有生命、有精神。一民族文化輿歷史之生命與精神,皆由其民族所處特殊之環境、所遭特殊之問題、所用特殊之努力、所得特殊之成績,而成一種特殊之機構。一民族所自有之政治制度,亦包融於其民族之全部文化機構中而自有其歷史性。所謂「歷史性」者,正謂其依事實上問題之繼續而演進。問題則依地域、人事種種實際情況而各異。因此各民族各自有其連綿的努力,與其特殊的創建。一民族政治制度之眞革新,在能就其自有問題得新處決,辟新路徑。不管自身問題,強效他人創制,冒昧推行,此乃一種「假革命」,以與自己歷史文化生命無關,終不可久。中國辛亥革命,頗有一切推翻故常而陷於「假革命」之嫌。辛亥革命之易於成功,一部分由於以排滿為號召,此在我民族自身歷史中有生命、有淵源。至於民主共和之新政體,以理論言之,與我先民以往政治理論及政制精神靡不合。然就實際政情言之,一國政制,有其一國之軌道。即以王室而論,如英、如日,至今猶有王室。如德、如俄,當時王室亦存在。中國以滿族堅持其狹義的部族政權之故而不得不推翻王室,而為推翻王室之故,不免將舊傳政制一切推翻。當時似誤認以為中國自秦以來,即自有王室以來,一切政制習慣多是要不得。於是乃全棄我故常之傳統,以追效他邦政制之為我所素不習者,此則當時一大錯也。即如考試與銓選,乃中國政制上傳襲甚久之一種客觀用人標準,民國以來亦棄去不惜。如是則民治未達,官方已壞,政局烏得不亂?政制旣已一切非我之故常,其政制背後支撐政制之理論,亦必相隨動搖,則一變而俱不能不變。而所以猶謂之「假革命」者,以我民族所遇之問題,猶是我民族特有之問題,卻不能亦隨別人之政制與理論而俱變也。故於辛亥革命之後,而繼之有文化革命、社會革命之發動,亦勢之所必趨也。然而離題愈遠,失卻解決眞問題之癥結所在矣。

  文化革命之口號則有「禮教吃人」、「非孝」、「打倒孔家店」、「線裝書扔毛廁裡」、「廢止漢字」、「全盤西化」等。

  社會革命則以組織工、農無產階級攘奪政權,創建蘇維埃政府為職志。

  以上四步驟,最先為武備革命,牽涉範圍最狹。進一步則為政治革命,其對象始徧及政治之全部。又進一步則為文化革命,其對象又擴大及於全體社會中層讀書識字之智識分子。更進一步為社會革命,則其對象更擴大及於全體社會下層工、農大眾無產階級。又武備革命之呼號則曰「自強」,政治革命之呼號則曰「救亡」,文化革命則主推翻中國以往自己傳統文化、歷史教訓,而社會革命更進而主張推翻經濟組織,與相隨而有之一切文化制度。其意態愈奮昂,其對象愈廣廓。而此四步驟,同可以康氏「變」之一字包括之,同可以康氏「全變、速變」之要求說明之也。

  政治不安定,則社會一切無出路。社會一切無出路,則過激思想愈易傳播流行,愈易趨向極端。要對此加以糾正與遏止,又不知費卻國家民族多少元氣與精力。

  

  繼續此種國內政治之不安定,社會之無出路,而引起更嚴重的外患。其時歐西則以自己大戰而對我放鬆,日本則以獨收漁人之利而對我加緊。

  自民國四年「五九」對日屈服,直至民國二十年「九一八」瀋陽事變,東四省被佔,以至民國二十六年「七七」蘆溝橋事變,開始全國一致之對日抗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