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清代之武功

2024-10-13 07:08:24 作者: 錢穆

  至言清代武力,其得久踞遼河兩岸並以入關,胥由明政黑暗,又獲漢奸之助。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記吳三桂敗李自成軍,至乾隆五十一年;令據開國方略修改。此下平南明,破李自成、張獻忠,要之明降將之力為多。

  及平「三藩」,亦全用漢將。綠營正式代旗兵而起。

  時勒爾錦駐防荊州,埋南懷仁製造之大礮而先自退卻。有欲舉襄陽以北降者,賴蔡毓榮持之以免。見熙亭雜錄。康熙明詔罪滿洲親王、貝勒以下畏怯誤事者近二十人。可見其時滿洲士氣已不堪用。其前與明交鋒,亦未佔絕對勝利也。其時所用綠旗兵。多至四十萬。雲、貴多山地,皆以綠營步兵居前,而旗兵繼之。其後准部、回疆、金川,亦皆綠旗勳績。

  本章節來源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

  及至中國內部統一,則對外例可有一段武功。秦、漢、隋、唐、明代皆然,惟宋為例外,其故已詳前。又清軍已知用砲,蒙古、準、囘之敗頗以此。

  其時有名大將,實以漢人為多。

  如康熙時勘定臺灣之姚啟聖、施琅。雍正時征厄魯特之年羹堯、岳鍾琪,苗疆改流之張廣泗。乾隆時金川之役之岳鍾琪。嘉慶時湖、貴征苗之傅鼐,東南靖海之李長庚,征剿川、楚教匪之楊遇春、楊芳、劉清。道光之時定回疆之楊芳等。大抵為大帥、事定得封爵極賞者多滿人,而幹濟成功者多漢將。如平三藩多陝、甘將,平三省教匪多蜀將,平東南海盜多閩將。魏源聖武紀謂:「近人紀皇朝武功七篇,往往言勝不言敗,書功不書罪。按:此指趙翼皇朝武功紀盛七卷。如三藩之役,順承郡王、簡親王逼迫於楚,貝勒洞鄂失機於陝,將軍舒恕觀望於粵;準噶爾之役,蒙古王丹津縱寇於鄂爾昆河;一概不書。即如傅爾丹和通泊之敗,額楞特喀喇烏蘇之敗,亦略及之而不詳。參贊額勒登額逗援於緬甸,溫福僨事於金川,巴忠、成德、鄂輝賄和於西藏,恆瑞老師於臺灣,亦一概不書。」岳鍾琪為大將軍,赴京師,命紀成斌攝其事。紀命滿人副參領查廩領卒萬人驅牧駝馬。廩畏寒避山谷間,以偏裨五十人放牧。及馬駝為敵所掠,廩棄軍逃。成斌收縛欲斬之,會鍾琪至,驚曰:「君今族矣。滿洲為國舊人,吾儕豈可與抗,以干其怒?」遂釋廩。及查郎阿巡邊,故廩戚,因控鍾琪入之罪。其時滿、漢情形如此。尤甚者,則如乾隆之終為福康安殺柴大紀。

  至於乾隆十全武功,已成強弩之末,徒為粉飾,自耗國本。

  乾隆初次金川之役,兵費二千餘萬兩。準、回之役,三千三百餘萬兩。緬甸之役,九百餘萬兩。二次金川之役,七千餘萬兩。廓爾喀之役,一千有五十二萬兩。臺灣之役,八百餘萬兩。總計在一萬五千萬兩以上。緬甸事發難於乾隆三十一年,終了於乾隆五十四年,閱二十餘載。帥臣屢易,費帑九百餘萬,而功終未竟。魏源聖武記謂:「亦小夷氣數未熸,天姑少延之。」又謂:「刺虎持鷸,功在乘時,固不在勤天下之力以求之。」或謂緬甸數攻不下,乾隆乃重賄其酋,使貢象數匹以博「十全老人」之頭銜。故魏源謂:「金川西南之役,難於新疆;安南緬甸之功,讓於西藏。」

  金川始事,溫福、阿桂皆奏言:「滿兵一人,費至綠營三人。八旗兵餉較綠營兵餉大率相差一倍。不如止滿兵,多用綠營。」川、楚之役,勒保亦言:「徵黑龍江一人,可募鄉勇數十人,不如舍遠募近。」是十全武功亦多漢人力。

  此種不健全的統制,到底要維持不下去,而清代自乾隆以後,遂走入不可挽的頹運中。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