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作家是藝術家還是人民的傳聲筒3
2024-10-09 12:11:21
作者: 施寒微
[189] 見 W. Kubin(顧彬)的Nachrichten von der Hauptstadt der Sonne. Moderne chinesische Lyrik 1919-1984(《來自陽光之城的消息:現代中國詩歌(1919—1984年)》),法蘭克福,1985年,第146—152頁。
[190] Eugene Chen Eoyang(歐陽楨)的Ai Qing. Selected Poems(《艾青詩選》)(北京,1982年);作於1954年的長詩《黑鰻》,譯文見Xianyi Yang(楊憲益)、R. C. Friend(費蘭德)的Ai Qing. The Black Eel(北京,1982年);也見M. Reichardt、S. Reichardt的Ai Qing, Auf der Waage der Zeit(《艾青:在時間的天平上》)(柏林,1988年)。
[191] 德譯本,見W. Kubin(顧彬)的Nachrichten von der Hauptstadt der Sonne. Moderne chinesische Lyrik 1919-1984(《來自陽光之城的消息:現代中國詩歌(1919—1984年)》),法蘭克福,1985年,第155—163頁。
[192] 見Ping-kwan Leung(梁秉鈞)的Aesthetics of Opposition. A Study of the Modernist Generation of Chinese Poets, 1936-1949(《反抗的美學:中國詩人現代性研究(1936—1949年)》),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博士論文,1984年。
[193] 譯文,見Shiu-Pang E. Almberg的The Poetry of Chen Jingrong. A Modern Chinese Woman Poet(《中國現代女詩人陳敬容詩選》),斯德哥爾摩,1988年。
[194] 德譯本,見J. Schickel(施克爾)的Mao Tse-tung. 37 Gedichte(《毛澤東詩37首》),漢堡,1965年;Jerome Ch'ēn的Mao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毛澤東和中國革命》),倫敦,1965年,主要內容見第313—360頁;W. Barnstone的The Poems of Mao Tse-tung(《毛澤東的詩》),紐約,1972年。
[195] 也見B. Eberstein的全面的描述:Das chinesische Theater im 20. Jahrhundert(《二十世紀中國戲劇》),威斯巴登,1983年,第75頁。
[196] 參見B. Eberstein的全面的描述:Das chinesische Theater im 20. Jahrhundert(《二十世紀中國戲劇》),威斯巴登,1983年,第193頁及以下。
[197] 阿英的《晚清文學叢鈔》(上海,1960年),第176頁及以下;也見B. Eberstein的全面的描述:Das chinesische Theater im 20. Jahrhundert(《二十世紀中國戲劇》),威斯巴登,1983年,第194頁。
本書首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198] 也見B. Eberstein的全面的描述:Das chinesische Theater im 20. Jahrhundert(《二十世紀中國戲劇》),威斯巴登,1983年,第195頁。
[199] 阿英的《晚清文學叢鈔》(上海,1960年),第54頁;參見B. Eberstein,同上,第195—197頁。
[200] 見B. M. Kaulbach(佩儒)的Ch'I Ju-shan (1875-1961). Die Erforschung und Systematisierung der Praxis des Chinesischen Dramas(《齊如山(1875—1961年):中國戲劇研究》),法蘭克福,1977年。
[201] 譯文,見B. Eberstein主編的全面的描述:Das chinesische Theater im 20. Jahrhundert(《二十世紀中國戲劇》),威斯巴登,1983年,第301—318頁。
[202] 譯文,見B. Eberstein主編的全面的描述:Das chinesische Theater im 20. Jahrhundert(《二十世紀中國戲劇》),威斯巴登,1983年,第450頁。
[203] 譯文,載B. Eberstein主編,同上,第321—357頁。譯文原見於W. Eichhorn(艾士宏)所譯的Hsiung Fu-hsi: Ein Chinesisches Bauernleben-Drei Stücke aus dem chinesischen Landleben(《中國的農民生活:三部關於中國農村的戲劇》),東京,1938年。——也見W. Eichhorn的Das Modell, ein Einakter von Hsiung Fu-his,載Sinica,第12卷(1937年)第3/4期,第161—172頁。
[204] A. Forke(佛爾克)的Vaterlandsliebe von Hsiung Fo-his,載Orient et Occident(《東方與西方》)第2卷(1936年)第11—12期,第415—435頁。
[205] 關於曹禺,見Joseph S. M. Lau的Ts'ao Yü. The Reluctant Disciple of Chekhov and O'Neill. A Study in Literary In?uence(《曹禺:契科夫與奧尼爾的繼承者——文學接受研究》),香港,1970年;John Y. H. Hu的Ts'ao Yü(《曹禺》),紐約,1972年。
[206] 德譯本,見U. Kr?uter的Gewitter(北京,1980年);Jung-lang Chao的Das Gewitter,載B. Eberstein主編的全面的描述:Das chinesische Theater im 20. Jahrhundert(《二十世紀中國戲劇》),威斯巴登,1983年,第19—141頁。
[207] H. Yonge的Ts'ao Yü, The Sunrise. A Play in Four Acts(上海,1940年)。
[208] 見Joseph S. M. Lau的Cao Yu und sein Theaterstück Der Pekingmensch(《曹禺和他的《北京人》)》,載W. Kubin(顧彬)主編的Moderne chinesische Literatur(《現代中國文學》),法蘭克福,1985年,第374—393頁;德譯本,見B. Eberstein等的Der Pekingmensch,載B. Eberstein主編的全面的描述:Das chinesische Theater im 20. Jahrhundert(《二十世紀中國戲劇》),威斯巴登,1983年,第143—299頁。
[209] 譯文,見T. Hyder譯的It's Only Spring and Thirteen Years. Two Early Plays by Li Jianwu(倫敦,1989年)。
[210] Fumin Peng、B. S. McDougall、Xianyi Yang(楊憲益)、Gladys Yang(戴乃迭)的Guo Moruo. Five Historical Plays(《郭沫若的五部歷史劇》),北京,1984年;Terry Sin-han Yip、Tam Kwok Kan(譚國根)的European in?uences on modern Chinese drama: Kuo Mo-joos early historical problem plays(《歐洲對中國現代戲劇的影響:郭沫若的早期歷史劇》),載JOS(《東方文化》)24.1(1986年),第54—65頁。
[211] 譯文,見M. M?der譯的Qu Yuan(北京,1980年)。
[212] 參見合集La littérature chinoise au temps de la guerre de résistance contre le Japon (de 1937 ? 1945)(《抗戰時期的中國文學(1937—1945年)》),巴黎,1980年。
[213] 參見E. M. Gunn的Unwelcome Muse. Chinese Literature in Shanghai and Peking 1937-1945(《不受歡迎的繆斯:1937—1945年上海和北京的中國文學》),紐約,1980年。
[214] 見P. C. Pickowicz(畢克偉)的Marxist Literary Thought in China. The In?uence of Ch'ü Ch'iu-pai(《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論:來自瞿秋白的影響》),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州,1981年。
[215] 關於這場爭論中的不同觀點,見M. Goldman(梅谷)的Literary Dissent in Communist China(《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文學領域的分歧》),劍橋,麻薩諸塞州,1967年。
[216] 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載《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1969年),第76頁;譯文,參見B. S. McDougall的Mao Zedong's "Talks at the Yan'an Conference on Literature and Art". A Translation of the 1943 Text with Commentary(安娜堡,密西根州,1980年),第58頁。
[217] 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載《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1969年),第80頁及以下;譯文參見B. S. McDougall的Mao Zedong's "Talks at the Yan'an Conference on Literature and Art". A Translation of the 1943 Text with Commentary(安娜堡,密西根州,1980年),第62頁。
[218] 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載《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1969年),第102頁及以下;譯文,參見B. S. McDougall的Mao Zedong's "Talks at the Yan'an Conference on Literature and Art". A Translation of the 1943 Text with Commentary(安娜堡,密西根州,1980年),第80頁及以下。
[219] 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載《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1969年),第108頁;譯文,參見B. S. McDougall的Mao Zedong's "Talks at the Yan'an Conference on Literature and Art". A Translation of the 1943 Text with Commentary(安娜堡,密西根州,1980年),第85頁;德譯本,參見W. Kubin(顧彬)的Moderne chinesische Literatur(《現代中國文學》),法蘭克福,1985年,第546頁。
[220] 見M. Klenner的Literaturkritik und Politische Kritik in China. Die Auseinandersetzungen und die Literaturpolitik Zhou Yanggs(《中國的文學批評和政治批評:周揚的思想及文學政策》),波鴻,1979年。
[221] 見Tsi-an Hsia(夏濟安)的The Gate of Darknesse. Studies on the Leftist Literary Movement in China(《黑暗的閘門:中國左翼文學運動研究》),西雅圖,華盛頓州,1968年。
[222] 譯文,見Chinese Literature(《中國文學》), 1953年,第2期,第38—109頁;轉印版見W. J. Meserve、R. I. Meserve主編的Modern Drama from Communist China(《共產主義中國的現代戲劇》),紐約,1970年,第105—180頁;也見Hsienyi Yang(楊憲益)、Gladys Yang(戴乃迭)的Ho Chingchih and Ting Yi, The Whitehaired Girl. An Opera in Five Acts(《白毛女》),北京,1954年。關於秧歌戲,見B. Eberstein的全面的描述:Das chinesische Theater im 20. Jahrhundert(《二十世紀中國戲劇》),威斯巴登,1983年,第173頁及以下,以及J. Prü?ek(普實克)的Die Literatur des befreiten China und ihre Volkstraditionen(《解放後中國的文學及其民間傳統》),布拉格,1955年,主要見第359頁及以下。
[223] 譯文見S. Shapiro(沙博理)譯的Chao Shu-li, Rhymes of Li Yutsai and Other Stories(北京,1950年);J. Kalmer譯的Dschao Schu-li. Die Lieder des Li Yü-ts'ai(柏林,1950年);S. S. H. Mac-Donald的Chao Shu-li, The Tale of Li Youcai's Rhymes(劍橋,1970年)。
[224] 譯文,見Gladys Yang(戴乃迭)的Chao Shu-li, The Changes in Li Village(北京,1953年)。
[225] 見Chun-jo Liu(劉君若)的The Heroes and Heroines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 From Ah Q to Wu Tzu-hsu(《中國現代小說中的英雄人物:從阿Q到伍子胥》),載JAS(《亞洲研究雜誌》)16.2(1957年),第201—211頁。
[226] 英譯本,見Meng-hsiung Hsū譯的Chou Li-po, The Hurricane(北京,1955年);德譯本見Der Orkan(柏林,1953年)。
[227] 對於延安時期到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文學的概述及文本分析,見Kai-yu Hsu(許芥昱)主編的Literatur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學》),布盧明頓,印第安納州,1980年;也見R. Keen的Moderne chinesische Literatur in deutschen bersetzungen. Eine Bibliographie(《現代中國文學德譯目錄》),載B. Gransow(柯蘭君)、M. Leutner(羅梅君)主編的China. N?he und Ferne(《中國:遠與近》),法蘭克福,1989年,第347—358頁;也見W. Kubin(顧彬)的Die Literatur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und Taiwan(《中國大陸和台灣的文學》),載Kritisches Lexikon der fremdsprachigen Gegenwartsliteratur,第21頁。
[228] 見H. J. Hendrischke的Popul?re Lesestoffe. Propaganda und Agitation in Buchwesen der Volksrepublik China(《大眾讀物:中華人民共和國圖書行業內的宣傳》),波鴻,1988年;也見R. Nunn的Publishing in Mainland China(《中國大陸的出版業》),劍橋,麻薩諸塞州,1966年。
[229] 關於大眾傳媒,見Godwin C. Chu(朱倓)主編的Popular Media in China. Shaping New Cultural Patterns(《中國的大眾媒體:新的文化模式》),火奴魯魯,夏威夷,1978年;Godwin C. Chu、Francis L. K. Hsu(許烺光)主編的Moving a Mountain. Cultural Change in China(《移山:中國的文化轉型》),火奴魯魯,夏威夷,1979年。
[230] 見Joe C. Huang的概述:Heroes and Villain in Communist China.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Novel as a Re??ection of Life(《共產主義中國的英雄和反派:反映現實生活的小說》),倫敦,1973年。
[231] 英譯本見Primum Mobile(北京,1951年);關於這個話題,見E. Müller的Zur Darstellung des Industriearbeiters in der Epik der Volksrepublik China(《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詩式著作中的工人形象》),柏林洪堡大學,教授論文,1978年。
[232] 艾蕪的《百鍊成鋼》(北京,1978年)。
[233] 見周揚的《我國社會主義文學藝術的道路》(北京,1960年),第14頁。
[234] 英譯本有Tu P'eng-ch'eng, In Days of Peace(北京,1962年)。
[235] 報告文學的前身始自1930年前後,因此,在《中國新文學大系(1927—1937年)》(北京,1984年)中有專門的一卷收錄這種體裁的作品。
[236] Gladys Yang(戴乃迭)譯的Chao Shu-li, Sanliwan Village(北京,1957年);參見J. Beyer的Party Novel, Risqué Film. Zhao Shuliis Sanliwan and the Scenario Lovers Happy Ever After,載W. Kubin(顧彬)、R. G. Wagner主編的Essays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Criticism(《中國現代文學中的散文及其文學批評》),波鴻,1982年,第90頁及以下。
[237] S. Shapiro(沙博理)譯的The Builders(北京,1964年)。
[238] C. Hinton、C. Gilmartin(柯臨清)的Haoran, The Golden Road. A Story of One Village in the Uncertain Days after Land Reform(北京,1981年);也見Kam-ming Wong(黃金銘)的A Study of Hao Ranns Two Novels. Art and Politics in Bright Sunny Skies and The Road of Golden Light(《〈艷陽天〉與〈金光大道〉中的藝術和政治》),載W. Kubin(顧彬)、R. G. Wagner主編的Essays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Criticism(《中國現代文學中的散文及其文學批評》),波鴻,1982年,第117及以下。浩然8篇小說的翻譯以Bright Clouds為標題出版(北京,1974年)。浩然兒童小說的譯文,見Hao Jan, The Call of the Fledgeling. And Other Childrenns Stories(北京,1974年)。
[239] 這部小說的一種英譯本,題為The Song of Youth(北京,1964年,1966年第二版,1978年第三版);關於這部小說也,見R. G. Wagner的註解,載J. Hermand主編的Neues Handbuch der Literaturwissenschaft. Literatur nach 1945 I(《新文學手冊:1945年之後的文學》第一冊),威斯巴登,1980年,第389頁及以下。
[240] 譯文,見G. Will,載W. Kubin(顧彬)主編的Hundert Blumen Moderne chinesische Erz?hlungen, Bd. 2(《百花爭鳴:現代中國小說》第2卷),法蘭克福,1980年,第83—149頁。
[241] 《王蒙小說選》(北京,1983年);Wang Meng: Das Auge der Nacht. Erz?hlungen(《王蒙小說集〈夜的眼〉》),蘇黎世,1987年;F. Gruner主編的Wang Meng, Ein Schmetterlingstraum. Erz?hlungen(《王蒙小說集〈蝴蝶〉》),柏林,1988年;I. Cornelssen、Sun Junhua主編的Wang Meng. Lauter Fürsprecher und andere Geschichten(《王蒙小說集〈說客盈門〉》),波鴻,1989年。
[242] 對這位作家的評價,見F. Gruner的Wang Meng-ein hervorragender Vertreter der erz?hlenden Prosa in der chinesischen Gegenwartsliteratur(《王蒙:中國當代文學中小說家的傑出代表》),載Zeitschrift für Literaturwissenschaft, ?sthetik und Kulturtheorie(《文學、美學和文化學雜誌》)第34卷(1988年)第6期,第925—938頁;也見Leo Ou-fan Lee(李歐梵)的Erz?hltechnik und Dissens. Zu Wang Meng neueren Erz?hlungen,載W. Kubin(顧彬)主編的Die Literatur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und Taiwan(《中國大陸和台灣的文學》),第412—429頁。
[243] 見B. Eberstein的全面的描述:Das chinesische Theater im 20. Jahrhundert(《二十世紀中國戲劇》),威斯巴登,1983年,第231—343頁;也見B. S. McDougall主編的Popular Chinese Liteature and The Performing Art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49-1979(《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間文學與藝術(1949—1979年)》),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州,1984年。
[244] 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載《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1969年),第84頁。
[245] 也見C. Mackerras(馬克林)的Opera and the Campaign to Criticize Lin Piao and Confucius(《戲曲與「批林批孔」運動》),載Papers on Far Eastern History(《遠東歷史論文集》)第11期(1975年)。
[246] 譯文,見The Red Lantern. A Peking Opera. Adapted from a Shanghai Opera by the Literary Section of the China Peking Opera Theatre(北京,1966年);Geschichte einer roten Signallaterne(北京,1972年);也見Chinese Literature(《中國文學》),1970年第8期,第8—53頁。
[247] 譯文,見Taking Tiger Mountain by Strategy(北京,1971年)。
[248] 譯文,見On The Docks. A Modern Revolutionary Peking Opera(北京,1973年)。
[249] 譯文,見Schadjabang. Revolution?re Moderne Peking-Oper(北京,1972年);Shachia-pang. Model Peking Opera on Contemporary Revolutionary Theme(科倫坡,1967年)。
[250] 參見J. Leyda的Dianying-Electric Shadows. An Account of Films and the Film Audience in China(《中國電影與電影觀眾》),劍橋,麻薩諸塞州,1972年;J. L?sel的Die politische Funktion des Spielfifilms in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zwischen 1949 und 1965(《電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功能(1949—1965年)》),慕尼黑,1980年。關於早期中國電影發展的概述,見程季華等所著的《中國電影發展史》(2卷本),北京,1963年。
[251] 德譯本,見U. Kr?uter、Huo Yong主編的Lao She. Das Teehaus. Mit Aufführungsfotos und Materialien(法蘭克福,1980年)。
[252] 見C. C. Huang的Wu Han, Hai Jui Dismissed from Office(火奴魯魯,夏威夷,1972年);C. Ansley的The Heresy of Wu Han. His Play "Hai Jui's Dismissal" and Its Role in China's Cultural Revolution(《吳晗的〈海瑞罷官〉及其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作用》),多倫多,1971年。
[253] I. Fessen-Henjes(尹虹)的Es kommt darauf an, sich auf den Weg zu machen. Die dramatische Literatur und das moderne Sprechtheater in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seit 1977/1978(《中國1977、1978年之後的戲劇文學及現代話劇》),載Weimarer Beitr?ge. Zeitschrift für Literaturwissenschaft, ?sthetik und Kulturtheorie(《文學、美學和文化學雜誌》)第34卷(1988年)第6期,第904—924頁。
[254] M. Krott的Politisches Theater im Pekinger Frühling 1978. "Aus der Stille" von Zong Fuxian(《1978年北京春天時期的政治話劇:宗福先的〈於無聲處〉》),波鴻,1980年。
[255] 此處只能對中國當代文學作一個暫時的概述。在80年代,定期出版的雜誌和期刊大約有500種。僅1985年發表在這些期刊雜誌上的就有短篇小說大約10 000篇,中篇小說1500篇,長篇小說200餘部,詩歌約50 000首。Eva Müller所作的概述Chinesische Erz?hlprosa 1977-1987(《中國小說(1977—1987年)》),載Weimarer Beitr?ge. Zeitschrift für Literaturwissenschaft, ?sthetik und Kulturheorie(《文學、美學和文化學雜誌》)第34卷(1988年)第6期,第885—903頁;一些論文也散見於不同雜誌的特刊,例如Akzente第32卷第2期,(1985年4月);die horen第34卷(1989年)第3和第4期。對作品收錄比較全的,為《中國新文學大系(1976—1982年)》(20卷,北京,1986年)。——對中國80年代文學的評論,見I. Bucher的Chinesische Gegenwartsliteratur. Eine Perspektive gesellschaftichen Wandels der achtziger Jahre(《中國當代文學:80年代社會變革的一個視角》),波鴻,1986年;對於「文革」剛結束時期的描述,見Th. Harnisch的Chinaas neue Literatur. Schriftsteller und ihre Kurzgeschichten in den Jahren 1978 und 1979(《中國的新文學:1978年和1979年的作家及其短篇小說》),波鴻,1985年。
[256] 見B. Staiger的Kampf gegen die "geistige Verschmutzung"(反「精神污染」運動),載China aktuell, 1984年第2期,第76—85頁。
[257] 《文藝報》1985第2期第8版及以下。
[258] 譯文見G. Barmé(白傑明)、Bennett Lee譯的The Wounded. New Storie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77-78(香港,1979年);J. Noth(尤莉)主編的Der Jadefelsen. Chinesische Kurzgeschichten 1977-1979(《中國短篇小說集(1977—1979年)》),法蘭克福,1981年。
[259] 《毛澤東選集》(北京,1967年),第828頁。
[260] 見Hualing Nieh(聶華苓)主編的作品集Literature of the Hundred Flowers(《百花文學》2卷),紐約,1981年。
[261] 關於蘇聯對於50年代後期中國文學的影響,見D. W. Fokkema(佛克馬)的Literary Doctrine in China and Soviet in??uence 1956-1960(《1956—1960年中國的文學理論及蘇聯的影響》),海牙,1965年。
[262] 張賢亮小說的譯本,見Mimosa and Other Stories(北京,1985年);張賢亮自傳體小說的英譯本,見Martha Avery(艾梅霞)的Zhang Xianliang, Half of Man is Woman(紐約,1988年);德譯本,見P. Retzlaff的Zhang Xian-liang. Die H?lfte des Mannes ist die Frau. Roman(法蘭克福,1989年)。
[263] 關於張潔,見W. Kubin(顧彬),載《現代外國文學評論辭典》。
[264] C. Magiera譯的Zhang Kangkang, Zhang Jie, Das Recht auf Liebe. Drei chinesische Erz?hlungen zu einem wiederentdeckten Thema(《愛的權利:中國小說三種》),慕尼黑,1982年。
[265] 王安憶作品的譯本,見Wege, Erz?hlungen(波恩,1985年);Lapse of Time(北京,1988年);Kleine Lieben(慕尼黑,1988年)。《本次列車終點》的譯文,載I. Fessen Henjes(尹虹)等主編的Erkundungen. 16 Chinesische Erz?hler(《探索:十六位中國小說家》),柏林,1984年,第185—218頁。
[266] 張潔作品的德譯本,有:Nelly Ma譯的Zhang Jie, Fangzhou. Die Arche(慕尼黑,1985年);M. Kahn-Ackerman的Zhang Jie, Schwere Flügel. Roman(慕尼黑,1985年)。
[267] M. Kahn-Ackermann譯的Zhang Jie, Solange nichts passiert, geschieht auch nichts. Satiren(慕尼黑,1987年)。
[268] 譯文,載I. Fessen-Henjes(尹虹)等主編的Erkundungen. 16 Chinesische Erz?hler(《探索:十六位中國小說家》),柏林,1984年。
[269] 德譯本,見M. Bessert、R. Stephan-Bahle譯的Dai Houying. Die Gro?e Mauer(慕尼黑,1987年);也見C. S. Pruyn(普因)的Humanism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The Case of Dai Houying(《中國現代文學中的人文精神:戴厚英研究》),波鴻,1988年。
[270] 德譯本,見Gaokoei Lang-Tan的Zhang Xinxin, Traum unserer Generation. Erz?hlung(波恩,1986年)。
[271] 德譯本,見M. -L. Beppler-Lie(李瑪麗)的Zhang Xinxin, Am gleichen Horizont. Erz?hlung(波恩,1986年)。
[272] 譯文選編,載H. Martin主編的Zhang Xinxin, Sang Ye, Peking Menschen (Beiing ren)(科隆,1986年);E. Müller主編的Zhang Xinxin, Sang Ye, Eine Welt voller Farbene(柏林,1987年);Zhang Xinxin, Sang Ye. Chinese Pro?les(北京,1986年)。
[273] 譯文,見I. Fessen-Henjes(尹虹)等主編的Erkundungen. 16 Chinesische Erz?hler(《探索:十六位中國小說家》),柏林,1984年。
[274] 一種英譯本,題為Catkin Willow Flats(北京,1984年)。
[275] 關於劉紹棠,見他的老師孫犁所作的Liu Shaotang and His Work(《劉紹棠及其作品》),載Chinese Literature(《中國文學》)1982年,第5期,第88—91頁。
[276] 見G. Bebiolo主編的Das M?dchen aus der Volkskommune. Chinesische Comics(《公社裡來的姑娘:中國連環畫》),賴恩貝克,1972年;W. Bauer(鮑吾剛)的Chinesische Comics. Gespenster, M?rder, Klassenfeinde(《中國連環畫:鬼怪、兇犯、階級敵人》),杜塞道夫,1976年。
[277] 見David S. G. Goodman(古德曼)的Beijing Street Voices. The Poetry and Politics of China's Democracy Movement(《北京街上的聲音:中國民主運動的詩與政治》),倫敦,1981年。
[278] 見K. -H. Pohl(卜松山)的Auf der Suche nach dem verlorenen Schlüssel. Zur "obskuren" Lyrik (meng-long shi) in China nach 1978(《尋找丟失的鑰匙:中國1978年之後的朦朧詩》),載OE第29期(1982年),第148—160頁。
[279] 關於「現代詩歌」的批評,見Mau-sang Ng(吳茂生)譯的Xu Jingya, A Volant Tribe of Bards. A Critique of the Modernist Tendencies of Chinese Poetry,載Renditions(《譯叢》)第19/20期(1983年),第59—65頁;也見姚家華主編的資料及討論集《朦朧詩論爭集》(北京,1989年)。
[280] 關於新詩,見Wai-lim Yip(葉維廉)的Crisis Poetry. An Introduction to Yang Lian, Jiang He and Misty Poetry,載Renditions(《譯叢》)第23期(1985年),第120—161頁;G. Malmqvist(馬悅然)的On the Emergence of Modernistic Poetry in China,載BMFEA(《遠東文物博物館館刊》)第55期(1983年),第57—71頁。
[281] B. S. McDougall的 Notes from the City of the Sun. Poems by Bei Dao(伊薩卡,紐約州,1983年);B. S. McDougall譯的Bei Dao, Ten Poems,載Renditions(《譯叢》)第23期(1985年),第111—119頁;W. Kubin(顧彬)譯的Bei Dao. Tagtraum. Gedichte(慕尼黑,1990年)。
[282] 這三位作家作品的德譯本,見W. Kubin(顧彬)的Nachrichten von der Hauptstadt der Sonne. Moderne chinesische Lyrik 1919-1984(《來自陽光之城的消息:現代中國詩歌(1919—1984年)》),法蘭克福,1985年,第182—237頁。舒婷及顧城詩歌作品的德譯本,見R. Mayer(梅儒佩)的Shu Ting, Gu Cheng, Zwischen W?nden. Moderne chinesische Lyrik(慕尼黑,1984年);也見R. Mayer的Einige Gedichte von Gu Cheng,載Chinabl?tter(《中國雜誌》)第17期(1988年),第19—21頁。
[283] 關於北島的小說,見B. S. McDougall的Zhao Zhenkai's Fiction: A Study in Cultural Alienation(《趙振開的小說:文化異化研究》),載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現代中國文學》)1.1(1984年),第103—130頁;趙振開的一部名為《波動》的小說被譯成德語後,作者名仍標註為北島:Gezeiten(法蘭克福,1990年)。
[284] 譯文,見W. Kubin(顧彬)的Bei Dao. Tagtraum. Gedichte(慕尼黑,1990年),第184頁及以下。這首詩也被收錄在章亞昕、耿建華主編的《中國朦朧詩賞析》(廣州,1988年)中,第160頁及以下,這部詩集裡除北島外,還收錄了徐志摩、台灣詩人李金髮、卞之琳、戴望舒、胡也頻,以及很多舒婷和顧城的詩。
[285] 顧城的《黑眼睛》(北京,1986年),第30頁。
[286] 也見W. Kubin(顧彬)、H. F. Braun等主編的Wilde Lilien. Chinesische Literatur im Umbruch,2卷,(= die horen 34. Jg.,第3卷/1989年,第155期,第4卷/1989年,第156期)。
[287] 台灣文學作品集,包括Joseph S. M. Lau(劉紹明)主編的Chinese Stories from Taiwan 1960-1970(紐約,1976年);H. Martin等主編的Blick übers Meer. Chinesische Erz?hlungen aus Taiwan(法蘭克福,1982年);Heng-yū Kuo的Der ewige Flu?. Chinesische Erz?hlungen aus Taiwan(慕尼黑,1986年)。——1949年之後台灣出版社的小說名錄,見Winston L. Y. Yang(楊立宇)、Nathan K. Mao(茅國權)主編的Modern Chinese Fiction. An Guide to Its Study and Appreciation. Essays and Bibliographies(《現代中國小說的研究與鑑賞導論:論文與書目》),波士頓,麻薩諸塞州,1981年,第79頁及以下。
[288] 見H. Martin的Reisensburg 1986: Das "Commonwealth" der chinesischen Literaturen,載Bochumer Jahrbuch zur Ostasienforschung, 1988年,第173—202頁。
[289] 關於台灣文學的研究,見J. L. Faurot(傅靜宜)主編的文集Chinese Fiction from Taiwan. Critical Perspektives(《批評視野下台灣的中國小說》),布盧明頓,印第安納州,1980年。
[290] 見T. A. Ross的Chiang Kuei(紐約,1974年);T. A. Ross譯的Chiang Kuei, The Whirlwind(聖弗朗西斯科,1977年)。
[291] 見Joseph S. M. Lau的 Celestials and Commoners. Exiles in Pai Hsien-yung's Stories,載MS(《華裔學志》)第36期(1984—1985年),第409—423頁。
[292] 作品譯文見H. Goldblatt譯的Hwang Chun-ming, Sayonara, Tsai Chien,載Renditions(《譯叢》)第7期(1977年),第133—160頁;S. Field譯的Hwang Chun-ming, The Story of Grandfather Ch'ing Fan,載Renditions(《譯叢》)第16期(1988年),第99—111頁;I. Grüber的Moderne Zeiten. Chinesische Literatur aus Taiwan. Huang Chunmings Erz?hlungen 1967-1977(波鴻,1987年);H. Martin等主編的Blick übers Meer. Chinesische Erz?hlungen aus Taiwan(法蘭克福,1982年),第44—125頁。
[293] 作品譯文,見Nancy Ing(殷張蘭熙)、H. Goldblatt(葛浩文)譯的Chen Johsi, The Execution of Major Yi, and Other Stories from the Great Proletarian Cultural Revolution(布盧明頓,印第安納州,1978年);Chen Jo-hsi, Die Exekution des Landrats Yin und andere Stories aus der Kulturrevolution(漢堡,1979年);Joseph S. M. Lau的The Stories of Ch'en Jo-hsi,載W. L. Yip(葉維廉)主編的Chinese Arts and Literature(《中國文藝》),巴爾的摩,馬里蘭州,1977年,第5—15頁;H. Martin等主編的Blick übers Meer. Chinesische Erz?hlungen aus Taiwan(法蘭克福,1982年),第203—216頁;L. Bieg的Chen Ruoxi, Ein Gast aus der Heimat,載Hefte für Ostasiatische Literatur第7期(1988年),第52—86頁。
[294] 見H. Martin 等主編的Blick übers Meer. Chinesische Erz?hlungen aus Taiwan(法蘭克福,1982年),第167—201頁。
[295] 見H. Martin等主編的Blick übers Meer. Chinesische Erz?hlungen aus Taiwan(法蘭克福,1982年),第290—326頁。
[296] 見H. Martin等主編的Blick übers Meer. Chinesische Erz?hlungen aus Taiwan(法蘭克福,1982年),第233—272頁。
[297] 見H. Martin 等主編的Blick übers Meer. Chinesische Erz?hlungen aus Taiwan(法蘭克福,1982年),第273—326頁。
[298] 譯文,見H. Goldblatt(葛浩文)譯的Hwang Chun-ming. The Drowing of an Old Cat and Other Stories(布盧明頓,印第安納州,1980年)。
[299] 見H. Martin等主編的Blick übers Meer. Chinesische Erz?hlungen aus Taiwan(法蘭克福,1982年),第126—166頁。
[300] 見Jing Wang,載W. Kubin(顧彬)主編的Die Literatur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und Taiwan(《中國大陸和台灣的文學》),第113頁及以下;英文原版,載J. Faurot(傅靜宜)主編的文集Chinese Fiction from Taiwan. Critical Perspektives(《批評視野下台灣的中國小說》),布盧明頓,印第安納州,1980年,第56—57頁。
[301] 陳映真短篇小說的譯文,見L. Miller的Exiles at Home. Short Stories by Ch'en Ying chen(《陳映真短篇小說選》),安娜堡,密西根州,1986年。也見Joseph S. M. Lau(劉紹明)的相關研究:How Much Truth Can a Blade of Grass Carry. Ch'en Ying-chen and the Emergence of Native Taiwanese Writers(《陳映真與當代台灣作家的崛起》),載JAS(《亞洲研究雜誌》)第329期(1973年),第623—638頁;A. Pieper(皮珀)的Der Taiwanesische Autor Chen Yingzhen mit einer bersetzung der Erz?hlung "Wolken"(波鴻,1987年)。
[302] 見Tamkang Review(《淡江評論》)3.2(1972年10月)。
[303] 見楊牧的《關於紀弦的現代詩與現代派》,載《現代文學》第46期(1972年3月),第90頁及以下。
[304] 《現代文學》第2期(1960年5月),第124頁。
[305] 見Renditions(《譯叢》特刊:香港),第29與第30期(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