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大慶

2024-10-09 12:02:00 作者: 王志綱工作室

  經過深入調研,高新區發展中的許多困惑浮出水面,這些困惑也同時困擾著整個大慶的創新發展。

  首先,無論是大慶市或高新區,在經濟總量上,石油業都「一柱擎天」,其他多數是「依油而生」的依附性產業,規模很小。雖然高新區曾經提出「4+3」的產業規劃,謀求發展新材料、生物產業等新興戰略產業,但不管在區位條件、人才儲備還是產業基礎上,與東北其他主要城市相比,優勢並不明顯。

  其次,作為國家統購統銷的石油資源,採油的磕頭機雖然遍布大慶,日夜不停地抽著地下能源,但大慶卻是守著「守著金碗沒飯吃」,每年獲得的石油份額很少。因此,與沿海化工基地相比,大慶無任何成本優勢,如果政策沒有突破,試圖向石油石化產業鏈的上下游延伸,似乎也缺少想像空間。

  另外,大慶雖然占據哈大齊工業走廊上的樞紐位置,但發展外向度卻不高。與齊齊哈爾等城市,特別是區域中心城市哈爾濱的聯繫不強,缺少緊密的合作,甚至在很多方面還嚴重同質、互相競爭。

  那麼,如何解決或規避這些問題,尋找一條創新之路呢?

  在調研接近尾聲時,工作室首席策劃王志綱也飛赴大慶,現場指導。王志綱出了機場,卻以為是在哈爾濱,他沒想到大慶也有自己的機場。王志綱回憶說,在新華社當記者的時候,就曾坐著火車,在東北大地上到處採訪,其中就曾路過大慶,當時城市建設才剛開始,基本還是企業辦社會,從幼兒園到醫院,都是油田自己包辦,城市也是灰頭土臉。沒想到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面貌發生了如此大的改變。但是在隨後的考察中,王志綱也對高新區發展方向不明晰,缺乏優勢主導產業,搞「撒胡椒麵式」的產業引進等問題,深表擔憂。

  在調研結束前與高新區領導班子的一次交流中,王志綱談了三個觀點:

  

  第一、要跳出高新區策劃高新區。「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策劃高新區,絕不能離開對大慶城市發展歷史、發展格局的深刻把握,特別是要把大慶放到整個東北亞的發展大格局中來審視。

  第二、隨著哈大高鐵的開通,哈爾濱與大慶同城化的格局日益明顯,這也是重大發展機遇。只有在區域經濟一體化大背景下看待高新區,才能真正為高新區找到一條戰略發展之路。

  第三、大慶高新區要實現大發展,決不能搞「撒胡椒麵式」的產業引進,而是應該集中力量做大、做強幾個優勢產業,集中攻堅,重點突破!

  顯然,高新區作為大慶城市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要策劃高新區,首當其衝之事,就是要解讀好大慶,明晰大慶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問題。

  關於大慶未來的設計,研究汗牛充棟。很多專家都提出這樣的觀點:大慶應擺脫石油經濟,大力發展其他接續產業。特別是在2003年,這種觀點更躋身主流。當年大慶原油產出4840萬噸,結束了27年穩產5000萬噸的歷史。一時間,議論紛起,人們懷疑:大慶油田還能持續多久?大慶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玉門?

  與眾多的研究機構觀點迥異,在這生死抉擇的大戰略上,工作室有一個信念是異常堅定的:大慶要發展,絕不能偏離能源這個核心!

  翻開大慶城市發展史,這是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長的城市。基因里就泛著「寶石花」的色彩。這個城市的一切——它的產業結構,它的人才基礎、它的氣質性格,它的城市品牌——無不與石油息息相關。假如丟失了能源這一核心,大慶之魂何在?

  同時,大慶未來石油產量雖然會有所減少,但依託天然氣的開發以及「俄油」的巨量輸送,大慶仍將穩坐中國能源第一把交椅。在發展能源服務業、新能源產業等方面,仍有巨大潛力空間。特別是作為新中國具有特殊象徵意義的「石油城」,其擁有的政治資源、受中央重視程度是眾多城市無法比擬的。因此,作為共和國歷史上一個功勳卓著的旗幟之城,大慶沒有理由放棄根基、放下身段,去與其他城市做同質之爭,它必須找到一條特色之路:實現快速而有尊嚴的成長。

  事實上,縱觀瀋陽打造世界級裝備製造基地、長春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基地、大連打造世界級石化和造船產業基地等發展定位,我們明顯可看出,城市的過去與未來是無法割裂的。欲構築具有獨特優勢和競爭力的未來之路,必須依託歷史積澱,在現有發展基礎上,全力推進創新與跨越!

  調研結束後,項目組回到北京,分別對世界能源城市轉型、全球能源發展格局、新能源發展趨勢、哈大齊區域合作等進行了專項研究。在一次內部討論會上, 王志綱立足大慶歷史進程,提出了「三個大慶」的理論,認為可將大慶發展劃為三大歷史性階段:中國能源聖地、東北亞能源高地、世界能源再生地。

  毋庸置疑,大慶首先是中國能源的聖地。

  石油是工業發展的血脈。在新中國成立之時,全國只有甘肅玉門、陝西延長、新疆獨山子幾個小油田,1949年全年石油產量12萬噸,到1957年也僅達到145.7萬噸。石油工業的滯後,嚴重拖住了新中國經濟的後腿。

  1959年,在中國能源領域發生了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松遼平原發現了大油田!從1960年開始,通過三年的石油大會戰,中國基本實現了石油自給。這不僅改寫了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的歷史,也奠定了大慶這座石油城市的「根」。到1976年,大慶原油產量躍上了5000萬噸大關,並保持了27年之久,創造了世界同類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蹟」。大慶油田的勘探開發與「兩彈一星」共同載入中國科技發展史冊。統計顯示,自1960年以來,大慶已累計為國家生產了20億噸原油,上繳了1.3萬億元利稅。大慶為維護國家石油供給安全、支持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大慶無疑是新中國人們心中的能源聖地,石油工業的延安,也成為了每屆國家領導人在任期間必去的城市。

  憑藉地緣優勢,大慶正在成為東北亞能源高地。

  美國著名戰略智庫蘭德公司認為,中國要保證能源供給安全,其來源應該是自產1/3,中亞-俄羅斯1/3,其它地區1/3。1993年,我國原油進口量首次超過出口量,這意味著我國能源形勢發生了革命性變化。從此,中國開始了利用全球石油能源資源的國際化探索之路。在這種背景下,大慶戰略地位迅速提升。

  從國際能源地緣格局來看,2011年中俄石油管道正式運行,大慶成為了俄羅斯連接中國、日本、韓國、朝鮮和蒙古等東北亞區域油氣運輸的樞紐。根據俄羅斯能源輸出戰略,未來俄石油向亞洲輸出量比重將由現在的3%增到30%,如果按照2009年俄石油4.94億噸產量計算,未來輸向亞洲石油量將達到1.5億噸,如果有50%通過大慶輸往東北亞地區,則約有8000萬噸,這將為大慶發展能源及相關產業提供歷史契機。

  從國內格局來看,為了提高能源的安全性,我國國際能源來源和運輸方式正趨於多元化,能源空間布局正呈現出「一帶兩翼」的格局(如下圖)

  中國國際能源戰略格局示意圖

  在國家能源戰略大格局下,大慶完全可以更上一層樓,主動對接國家戰略,使自己從一個封閉的、與區域經濟關聯疏遠的國內石油城市,發展成為一個連接俄羅斯油氣能源供應大國與東北亞能源需求國之間的超級能源高地。

  展望未來,大慶應積極打造世界能源再生地。

  新能源是一個擁有巨大市場前景的產業,其替代傳統能源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歐洲聯合研究中心預測,2040年新能源與傳統能源比例將持平。可以預見,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有望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經濟新一極,圍繞新能源所集成的產業群將是新一輪經濟周期繁榮的經濟新支點。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風水輪流轉,今天到我家」。工作室認為,所謂「風水」,就是戰略機遇。大慶在發展IT、光機電等產業時代並不具備優勢,但是當ET(能源時代)時代來臨,大慶將迎來歷史性的戰略機遇。作為擁有深厚產業基礎、人才基礎、以及資源基礎的城市,大慶完全可以借鑑美國著名石油城休斯敦的轉型經驗,在發展傳統能源技術、裝備製造、貿易服務等的同時,大力推進新能源產業,打造世界級的能源中心。正如當年成為中國石油工業的象徵一樣,成為新時期中國發展新能源的標杆城市。

  縱觀「三個大慶」的戰略進程,每一次蛻變都將會是一次歷史性的跨越。如果大慶能成功地從中國能源聖地躍升為東北亞能源高地,繼而成為世界能源再生地。那麼大慶完全可能占據東北亞能源合作的制高點,成為在全球新能源領域具有重要影響的偉大城市。

  如果說北京是中國的政治首都,上海是經濟首都,西安是文化首都,那麼,未來大慶無疑將應成為中國的「能源首都」。在能源與國家命運越來越緊密相連的今天,又一次勇敢地站出來,再展當年「石油工人吼三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壯志與豪情,成為一個讓世人景仰的新大慶!

  大慶的方向既定,高新區的方向也隨之明確。作為整個宏偉目標的核心載體,高新區在做大做強傳統能源產業時,也應全力培育和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和現代服務業等,構築國家現代能源經濟發展戰略平台,打造出一個國家能源經濟區、世界級能源產業基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