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序言
2024-10-09 11:56:26
作者: 王志綱工作室
從鄉土中國到城市中國,是過去幾十年中國一段波瀾壯闊的當代史。這段歷史展現著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以前所未有的氣魄改寫了廣袤的中華大地,影響著億萬人民的生活。時間比較短暫,來得卻格外猛烈,我們常常用「西方三百年,中國三十年」來描述這段歷史。
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大約經歷了三次城市化浪潮。
第一次是「工業城市化」浪潮。上世紀50年代,在前蘇聯援建的156個工程帶動下,開始中國工業化的步伐,建設了一批現代工業城市,吸引大量的農村年輕勞動力湧向城市,成為新中國第一代產業工人。
請記住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第二次是「鄉村城市化」浪潮。上世紀80年代,在政府主導推動下,東部沿海地區湧現大量的鄉鎮企業,他們在村裡的集體土地上建設工廠,由於產業層次低、技術水平差,環保意識弱,到處是「村村點火、戶戶冒煙」,一幅「城不像城、鄉不像鄉」的城市景象。
第三次是「園區城市化」。從1992年至今,隨著深圳、珠海試驗的開發區模式在全國推廣,國家級、省級、市級的高新區、開發區、工業園鋪天蓋地,國家實施貨幣分房和加入WTO兩大利好事件,是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戰略引擎,推動產業向園區集聚,人口向城市集結,財富向大城市和中心城市集中,這個階段是中國城市化增長最快的時間,從1992年的27.63%增長到2014年的51.3%。
工作室成長恰恰在這最快的20年。前10年探索城市化的微觀層面,即房地產策劃;後10年探索城市化的中觀層面,即城市與區域、新城與園區的發展戰略。在探索的實踐過程中,我們真實地體會到,推動中國「園區城市化」存在著五個重要的力量。
其一是「城市經營」的理念。這是地方政府在沒有充足資金的情況下,為了推動城市經濟發展,以土地為核心經營資產的發展理念,這是中國「土地發展模式」得以成功中最關鍵的要素。
其二是城市土地的資本化。在土地市場化改革的條件下,地方政府通過實施「行政壟斷性低價征地,低價出讓工業用地、高價出讓住宅和商業用地」的策略,為吸引了全球產業轉移和集聚創造了條件,對加快我國城市建設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這種「以土地謀發展」模式,初期行之有效,並有著非常積極意義。
其三是住宅和商業房地產的市場。在國家實施貨幣分房政策,催生了巨大的房地產消費市場和投資市場,使得「土地城市化」有了發展的土壤;國家「招拍掛」土地交易制度的改革,讓「政企互動、聯合做莊、提升土地價值」有了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
其四是土地金融的創新。在地方政府信用的前提下,國開行政策性融資支持,使得土地開發權可以作為政府的資本金和資產抵押物,帶來巨大金融槓桿效應,全國範圍內產生大量政府型投融資平台,形成大規模的土地開發能力;房地產銀行按揭,提高消費者購買能力,投資者的信貸槓桿,從而迸發出巨量的房地產市場;各種各樣的房地產基金,在國家限貸政策強壓下,保證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金來源,使得市場依然可以出現失控性暴漲。
其五是政府型智庫的助推。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發展中心、發改委研究院等國家智庫,作為開發區、高新區、示範區、集聚區、試驗區、新區等一系列發展功能區的始作俑者,為政府獲取更多土地提供政策依據;不同級別的規劃設計院按照地方政府的意圖,超越《規劃法》編制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旅遊區規劃等,使政府獲取土地提高法律支持。
工作室作為一家民間戰略智庫,在城市經營的大背景下,積極倡導「政府經營環境、企業經營市場和民眾經營文化」理念,開創性的提出政企合作的「城市運營」模式,堅持老頭子(政府)、老闆(企業)和老百姓(社會)「三老滿意」的原則,為政府提供科學性、市場性和可操性的全面解決方案,成為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幕後推手和探路先鋒。
十年前,有感於城市化浪潮在神州大地上蔚然成勢,更因為弄潮於城市運營而諸多心得,推出一本來自一線踐行的案例讀本《城市中國》,將正在發生中的成功經驗形諸文字。目的是讓政府可以學到如何為城市定位,讓學者可以找到理論實證案例,讓企業家掌握經營城市的現實樣板。「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十年期」。當計劃再版《城市中國》時,發現我們十餘年參與和記錄的許多中國城市的運營案例,是極為難得的珍貴史料,許多的探索和實踐很有價值。為了讓讀者更真實、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工作室的探索,我們在這次修訂版中新增了一些新章節和策劃人手記。
2014年是中國新型城鎮化元年,中國的城市化又將翻開新的一頁。在未來的幾十年中,中國將會經歷從城市中國走向城鄉中國。這並非是一個簡單的回歸,而是一次否定之否定的輪迴,只有完成了這樣一次輪迴,中國的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才算完成。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城市化的重心已經不僅要推動經濟發展,還要擔當化解社會矛盾、整治生態環境等諸多內容。這是一個無比複雜的新命題,也是工作室城市化探索的新起點。
探路總是艱難的。在沒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條被實踐證明可行的道路,昨天不易、今天不易,明天更不易。如果我們這些歷經時間洗禮的經驗之談,能夠對明天投身這一事業的人們有一些啟發和幫助,也就不枉費我們重新修編這本舊著的一番心血!
北京中心總經理任國剛
2014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