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羅馬帝國衰亡史精華本> 九、哥特人第一次圍攻羅馬的退兵與議和(408—409年)

九、哥特人第一次圍攻羅馬的退兵與議和(408—409年)

2024-10-09 11:51:00 作者: 席代岳

  阿拉里克急著要掌握時機發動進攻,他按照兵法部署強大的軍隊。他把城池包圍得水泄不通,控制了12個主要城門,切斷所有和鄰近地區的聯繫,嚴密看管著台伯河的航道,不讓羅馬獲得救援糧食。貴族和人民在開始時不免感到驚異和震憤,一個卑賤的蠻族竟敢冒犯世界帝國的首都。他們原先倨傲的態度在遭到不幸的苦難後變得較為謙卑,缺乏勇氣的憤怒無法轉化為對抗敵軍的武力,徒增無謂的犧牲,起不到任何防衛的作用。羅馬市民要是把塞妮娜本人當成狄奧多西的侄女,或者是當今皇帝的嬸母,嚴格說應該是岳母才對,就一定會表示崇高的敬意。然而他們卻憎恨她是斯提利科的遺孀,聽到誹謗的傳聞便信以為真,指控她與哥特侵略者保持聯繫,正在進行隱秘的罪惡勾當。元老院在民眾瘋狂情緒的驅使和威脅之下,對她所謂的罪行並沒有獲得任何證據下就判處她死刑。塞妮娜遭到極為羞辱的吊死示眾,昏聵愚蠢的民眾很驚訝地發現,不公正的殘暴行為並沒有發生立竿見影的效果,蠻族並沒有退兵使城市解圍。

  霉運臨頭的城市逐漸感受到糧食短缺的痛苦,隨後就是恐怖的饑荒。每天供應的麵包從3磅減為半磅,再到三分之一磅直到完全停止。穀物的價格迅速上漲,貧窮的市民買不起生存所需的食物,靠著向富有人家乞討一點殘羹度日。格拉提安皇帝的遺孀萊塔的仁慈施捨,使公眾的苦難一度有所紓解。她定居在羅馬,亡夫指定的繼承人感恩圖報,贈予其可以用來維持生活的皇族年金,她將之全部拿出來救濟窮人,但有限的款項,實不足以解救飢腸轆轆的眾多人民。

  本章節來源於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

  災情進一步擴大,危及到居住在大理石府邸的元老院議員,有很多人從小過著不知世事的享福生活,現在才知道人要活下去實際所需其實為數極少,現在不惜將無用的金銀財寶拿來換取昔日不屑一顧的少量粗糲雜糧。即使是感官或想像中最厭惡的食物,甚至對身體和健康有害卻可以吞咽的東西,在飢火中燒的狀況下都能大口吃進肚內。到處都可聽到陰森可怕的傳聞,卑鄙的亡命之徒為了活命殺死自己的同胞,然後把肉割下來吃掉。甚至有些母親也吃死去的幼兒(這是人類胸懷裡最強烈的兩種本能,現在竟然發生這樣恐怖的衝突)!數以千計的羅馬居民缺乏糧食餓死在家裡或街頭,城外的公共墓地都在敵人的控制之下,許多無法掩埋的屍體腐爛以後,發出了瀰漫城市的臭氣,變得四處可聞。

  悲慘的饑荒後接著是瘟疫肆虐,這帶來更為可怕的生命損失。從拉文納的宮廷一再傳來消息,保證會派出迅速而有效的救援,羅馬民眾在這段時間內就靠著這獲救的信念,勉強維持著微弱的決心。等到最後對於任何人為的救助都感到失望時,只能同意求助於超自然的力量。羅馬守將龐培阿努斯聽信託斯卡納占卜師的本領和法術,說可以通過咒語和供奉犧牲,從天空的雲層召來雷電,發出天火燒毀蠻族的營地。這件重要的機密大事通知了羅馬主教英諾森,這位聖彼得的傳人後來受到指控,雖然毫無根據卻認為他重視國家的安全更勝於關心基督徒的嚴格教規。這個問題在元老院進行討論,有人提出條件就是奉獻犧牲的活動要經過批准,在朱庇特神廟舉行要有行政官員在場。參與會議的大多數人員,因為害怕引起上帝和宮廷的不悅,拒絕加入後果難知的宗教活動,因為這看起來像是公然恢復異教的信仰。

  羅馬市民已經瀕臨絕境,只有寄望哥特國王大發慈悲,至少要出於人道的態度。元老院在這緊急關頭成為政府的最高權力機構,他們立刻指派兩位使節與敵人展開談判。這個重要任務交付給了西班牙血統的議員巴西里烏斯,他治理行省的工作有卓越的政績。還有一個是曾在司法部門任職的護民官約翰,他不僅精通談判事務,而且過去與哥特君王的親密交往也使得他成為最適當的人選。他們晉見阿拉里克後竟然還在悲慘的局面下擺出很高的姿態,公然宣稱無論是戰是和,羅馬當局都要維護他們的尊嚴。要是阿拉里克拒絕簽訂公正而光榮的條約,那麼他大可以吹起進軍的號角,準備與數量龐大的人民進行決戰,羅馬的軍隊不僅訓練有素而且要負隅頑抗。蠻族首領只簡短地回答:「牧草濃密,更易收割。」說完這句粗俗的譬喻以後,他發出了一陣極其侮慢的大笑,對於毫無戰鬥意志的群眾發出的威脅,表現出完全藐視的態度。何況羅馬市民在被飢餓折磨以前,早被奢侈的生活消磨完了勇氣。

  哥特國王然後用遷就的口氣開出要求的贖金,作為他從羅馬城下退兵的代價:所有城內無論屬於國家還是私人的金銀、所有可以帶走的財富和值錢的物品、所有能夠證明蠻族出身的奴隸。元老院的使臣鼓起勇氣,用溫馴和懇求的聲調問道:「啊!國王,如果所有的東西你全要,那麼打算留些什麼給我們?」高傲的征服者回答:「你們的命!」他們在戰慄之中告退。離開之前蠻族同意暫時休兵,有利於雙方繼續進行談判。阿拉里克蠻橫的姿態也逐漸變得更近人情,放寬原來嚴苛的條件,最後同意只要立即支付5000磅黃金,3萬磅白銀,4000件絲質長袍,3000套製作精美的紅色服裝,再加上3000磅胡椒就可以解圍。羅馬的國庫已經空虛,義大利和各行省龐大產業的年度租金,因受到戰火截斷無法送來,金銀珠寶遇到饑饉只能拿來換取粗劣的糧食,暗中蓄藏的財富也因人性的貪婪藏匿起來;原來奉獻給神明的戰利品中所剩餘的財物,成為城市免於毀滅的唯一資金來源。

  羅馬人在滿足了阿拉里克貪婪的要求後,很快在相當程度上恢復了和平與充裕的生活。有幾處城門經由嚴密的看守同意下被打開,最關緊要的糧食從河道和鄰近地區運來,不再受到哥特軍隊的攔阻。成群的市民前往郊區一連舉辦了三天的臨時集市,商人從極為合算的貿易中賺到高額利潤。公共和私人的倉庫囤儲了大批貨物,保障了城市未來生活所需的糧食不致匱乏。阿拉里克的軍營一直維持著嚴格的紀律,實在令人難以想像。這位賢明的蠻族首領為了表明信守條約的聲譽,嚴懲了一夥無法無天的哥特人,他們在通往奧斯蒂亞的大道襲擊了幾個羅馬市民。他的軍隊獲得首都大量貢金後變得非常富有,緩緩開進托斯卡納這個美麗而豐饒的行省(409年),打算在此建立冬營以便休養生息。哥特的旌旗成為4萬蠻族奴隸的避難所,他們砸開鎖鏈獲得了自由,在偉大解救者的指揮下,激勵出強烈的鬥志,並要為奴役生活所受的傷害和侮辱而報復。大約就在此時,阿拉里克得到了哥特人和匈奴人強有力的增援,在他急切的邀請之下將這支軍隊交由他的內弟阿道法斯率領,從多瑙河的兩岸來到台伯河,一路上遭遇了數量占優勢的帝國軍隊的攻擊,經過激戰蒙受相當損失,歷盡千辛萬苦方才抵達。獲得勝利的領導者率領10萬名戰鬥人員,兼具蠻族的無畏精神和羅馬將領的素養和紀律,使得義大利一提到戰無不勝的阿拉里克,都會膽戰心驚面無人色。

  經過14個世紀的漫長時間,我們現在單單敘述羅馬征服者蓋世的戰功就已經讓人感到欽佩,而不必深入研究政治行為的動機。阿拉里克從表面上看來一帆風順,但或許已經感覺到自己內部隱匿的弱點和缺陷,也可能只是裝出溫和的姿態欺騙霍諾留的大臣,使得他們失去戒備和警覺。哥特國王一再呼籲他喜愛和平,決心成為羅馬人的朋友,在他的懇切要求下,三位元老院議員作為使節被派往拉文納的宮廷,商討交換人質和簽訂條約的有關事項。他在談判過程中提出的明確建議,只會讓人對他的誠意產生猜疑,因為與哥特人目前有利的形勢不相吻合。阿拉里克仍舊渴望獲得西部軍隊主將這個極盡尊榮的位階,並規定每年獲得穀物和金錢的補助款,同時選定達爾馬提亞、諾里庫姆和威尼提亞所屬行省作為其新王國的領地,這樣他就可以控制從義大利到多瑙河的重要通道。要是這些並不過分的條件遭到拒絕,阿拉里克表示願意放棄對金錢的要求,甚至只要能據有諾里庫姆就感到滿足。而這塊邊陲地區經常遭到日耳曼蠻族的進犯,早已民窮財盡。

  身為大臣的奧林庇烏斯個性軟弱而又固執,他基於個人利益的考量,使得和平的希望完全破滅。他根本不接受元老院非常中肯的勸告,非要派出護衛隊把使節遣送回去。所出動的兵力要是作為擺場面的隨員則人數太多,但要作為有防衛能力的軍隊又太過薄弱。6000名達爾馬提亞人作為帝國軍團的精銳,奉命從拉文納行軍到羅馬,其間要穿越毫無掩護的原野,那裡現在已被數以萬計的蠻族占領。勇敢的軍團士兵遭到敵軍包圍,救援無門,全部成為愚昧大臣的犧牲品,僅有主將瓦倫斯帶著100多名士兵從戰場逃出來。有位使節不再受到國際法保護,只得花3萬塊金幣的贖金獲得自由。然而阿拉里克對這種毫無成效的敵對行動並不放在心上,立即再度提出和平建議。羅馬元老院派出第二個使節團,因為有羅馬主教英諾森的加入,顯得更有分量和聲望。為了避免在路上發生危險,派出了一隊哥特士兵擔任護衛。

  奧林庇烏斯受到人民大聲疾呼的指控,說他是國家災難的始作俑者。要不是發生在宮廷的陰謀傾軋削減了他的權勢,否則人民憤怒的情緒還會使他繼續遭到侮辱。奧林庇烏斯把霍諾留的政府和帝國交給了卑鄙的家奴約維烏斯,他身為禁衛軍統領並沒有發揮應有的才幹,彌補在行政管理方面所產生的過失和錯誤。罪大惡極的奧林庇烏斯不知是被流放還是自行出亡,竟然能保全性命而又歷盡人世滄桑。他過著隱姓埋名到處漂泊的生活,後來又再度崛起掌握權勢,終於在第二次罷黜後遭到遲來的羞辱,兩耳被割死於殘酷的鞭刑,這可恥的下場對斯提利科的朋友而言卻是遲來的正義。奧林庇烏斯深受宗教狂熱的污染,等他遭到清算以後,異教徒和異端分子從荒謬的禁令中獲得解放,終於可以出任國家的各項公職。

  勇敢的根涅里德是蠻族出身的軍人,因堅持信奉祖先的宗教被解除軍職。雖然皇帝一再對他保證,法律並不適用像他那樣擁有地位或功績的人物,但他仍然拒絕接受任何帶有宗教偏見的赦免,寧願保留獲得正直名聲的屈辱,直到處於困境的羅馬政府迫於壓力,不得不通過適用於全體人民的公正法案。根涅里德被擢升為達爾馬提亞、潘諾尼亞、諾里庫姆和雷提亞的主將,其實他原來就擔任這個重要的職務。軍隊像古羅馬時代那樣接受他的指揮和領導,很快改變訓練怠惰和物質匱乏的景況,士兵習於嚴格的訓練,糧草的供應也更為充裕。同時他也非常慷慨,自掏腰包提供各種獎勵和報酬,拉文納宮廷由於吝嗇或是貧困,對提高獎賞的要求通常都會拒絕。驍勇善戰的根涅里德使得鄰近的蠻族聞虎色變,成為伊利里亞邊區最堅強的長城。他一直保持很高的警覺,加上細心的照應,帝國因而獲得了1萬名匈奴人生力軍的援助。他們抵達義大利國境時帶著豐富的給養和大群的牲口,不僅足夠大軍出兵所需,也足以用來建立一個墾殖區。

  霍諾留的宮廷和國務會議表現出懦弱無能和人心渙散的模樣,因腐敗和混亂已近乎於無政府狀態。衛隊受到約維烏斯的唆使,爆發了怒氣衝天的叛變,要求立即將兩位將領和兩位高階宦官斬首。將領被送到船上被騙說保護他們的安全,卻遭到秘密處決,皇帝企圖以此來平息兵變。同時皇帝寬恕了宦官,他們所受到的懲罰只是不痛不癢地被流放到米蘭和君士坦丁堡。宦官歐西比烏斯和蠻族出身的阿羅比克,分別接替管理寢宮和衛隊的職位,但兩位直屬皇帝的大臣彼此猜忌,結果造成相互毀滅。傲慢的內廷伯爵一聲令下,位高權重的寢宮總管竟然就在驚愕萬分的皇帝面前,當場被亂棍活活打死。接著阿羅比克在公眾遊行的隊伍中被殺,這也是在霍諾留一生的遭遇當中,還能看到的那麼一絲勇氣和憤慨。

  歐西比烏斯和阿羅比克喪生前,他們基於自私或罪惡的動機,反對約維烏斯在里米尼城下私自與阿拉里克會面所達成的條約,這等於為加速帝國的毀滅添了一把火。約維烏斯離開宮廷之際,皇帝聽從大家的勸告要展現出至高無上、獨斷專行的權威,事實上無論是他的處境或性格,都無法達到這種效果。有一封簽署霍諾留的信件被送給禁衛軍統領,信中授予他自行處置國家財物的權力,但要嚴詞拒絕蠻族首領傲慢無理的要求,表示不能出賣羅馬軍隊的榮譽。約維烏斯將這封信非常冒昧地交給阿拉里克本人,哥特國王在會談當中一直保持自製和冷靜,讀完信函才用極為憤怒的詞句表示,認為這種方式是惡意侮辱他個人和整個民族。

  里米尼會議倉促之間半途而廢,約維烏斯回到拉文納,被迫接受宮廷極力認同的主張,甚至自己也認為很有道理。於是在他的建議和示範下,政府和軍隊的主要官員立下重誓,即使面臨再嚴峻的情況也絕不接受任何條件的和平,他們要不惜一切代價與國家的敵人奮戰到底。像這樣意氣用事的草率做法,為未來重新談判造成了難以逾越的障礙。霍諾留的大臣甚至公然宣稱,如果他們向神明提出祈求,都是為了考慮國家的安全,根本不在意個人的安危禍福。然而他們發誓全部作為在於效忠至高無上的皇帝,透過莊嚴的儀式就會與權威和智慧的寶座產生密切的關係,因而要是有誰膽敢違反誓言,等於犯下褻瀆神聖和背逆叛亂的十惡不赦的罪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