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羅馬帝國衰亡史精華本> 第六章 都城的圍攻(395—410年)

第六章 都城的圍攻(395—410年)

2024-10-09 11:50:07 作者: 席代岳

  一、哥特人的反叛使得希臘慘遭蹂躪(395—397年)

  羅馬臣民如果沒有忘記狄奧多西大帝的功業,就會知道這位已經過世的皇帝為了支撐脆弱而腐朽的帝國,曾經花費了多大的苦心。他在元月去世,當時寒冷的季節尚未結束,哥特人就已完成戰爭準備。蠻族的協防軍高舉獨立自主的旗幟,公開要與羅馬為敵,他們兇狠的內心念念不忘揭竿而起。他們的同胞受制於上一個和約的條款,想過平靜和勤奮的生活,卻招來了欺詐和災禍。他們聽到號角的聲音就放棄農莊,全副熱情地拿起過去被迫丟下的武器。多瑙河的天塹已經完全向他們敞開、通行無阻,野性未泯的斯基泰武士從森林出發,那個格外嚴寒的冬天就像詩人所說的一樣:「他們拉著沉重的大車,在寬闊而凍結的冰層上面,輾過曾經怒濤翻滾的河流。」位於多瑙河南岸各行省的那些不幸土著,在過去20年中一直忍受苦難的折磨,卻也仍能想像當年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樣。形形色色的蠻族隊伍打著哥特光榮的名號,縱情任性地散布在廣大的疆域——從達爾馬提亞的森林一直到君士坦丁堡的城牆。

  哥特人從審慎而又慷慨的狄奧多西手裡獲得的年金,有時會中止給付,再不然就是減少數額,這成了叛亂的藉口。他們輕視狄奧多西那不知戰陣為何物的兒子,在受到這種侮辱後變得極其憤怒。阿爾卡狄烏斯的大臣不僅軟弱無能況且食言多變,更加助長了哥特人報復的心理。魯菲努斯經常拜訪蠻族的營地,為了討好他們,故意帶著他們的武器,穿上他們的服裝,這些卻都成為通敵的證據。人們後來發現,蠻族不知是出於感激還是策略的動機,雖然到處燒殺破壞,但對於失去民心的統領,只要是他的私產總會手下留情。

  通常哥特人的行動不受酋長的驅使,他們現在卻都聽從阿拉里克的指揮,因為過去酋長們的作為是出於盲目而固執的情緒,不像阿拉里克英勇過人且又足智多謀。顯赫的領袖出身於巴爾蒂人高貴的門第,只願順從阿馬利人的皇室地位。他要求羅馬授予自己全軍隊的指揮權,在遭到拒絕後激起滿腔怒火,這顯示了宮廷的極度愚蠢和重大失策。阿拉里克雖然心存奢望要攻占君士坦丁堡,但他明智地立即放棄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打算。面對離心離德的宮廷和滿懷不滿的人民,皇帝阿爾卡狄烏斯得知哥特大軍的聲勢後感到極為驚懼。都城雖然缺乏高明的將才和英勇的軍隊,但不論是陸地還是海上的防禦工事,蠻族使用的武器還是無法發揮效能。而色雷斯和達契亞毫無反抗餘地,已經殘破不堪,阿拉里克也不願再花力氣在那裡肆意蹂躪,決定進軍迄今未受戰火摧殘的行省,以便在名聲和財富方面得到豐碩的收穫。

  安提奧庫斯以代行執政官的頭銜出任總督,與他備受尊敬的父親相比真是虎父犬子。而吉隆提烏斯指揮行省的軍隊,最多可以執行暴君欺壓民眾的命令,但要是憑著勇氣和能力防衛國土,實在是力有不逮,只能靠著天然的險阻而無人為的工事。魯菲努斯將統領希臘的軍政大權授予這樣的兩位官員,等於把古代的民主和學術中心拱手讓給哥特侵略者。阿拉里克越過馬其頓和色薩利的平原,根本沒有受到任何抵抗,很快就到達了奧伊塔山脈的山麓,崎嶇不平而又森林密布的高地,使得騎兵軍隊很難通過。整個山脈順著海岸由東向西延伸,懸崖和馬利亞灣之間只留下300英尺寬的間隙,有的地方狹窄到只剩一條羊腸小道,僅可供單行的運輸車隊通過。溫泉關是名氣最大的隘道,列昂尼達斯和300名斯巴達勇士曾在此英勇捐軀。只要作戰經驗豐富的將領,在此可以仗著地形之利,阻止或擊滅哥特人的入侵。或許這個神聖之地,能在墮落的希臘人心胸之中激起戰陣之勇的火花。然而配置在溫泉關擔任守備的軍隊,根本沒有接戰就奉命撤離。

  阿拉里克沒有遭到阻礙就迅速通過了,維奧蒂亞和福基斯肥沃的土地立即被蠻族的洪流淹沒,他們屠殺了所有能夠服役的適齡男子,從烈火沖天的村莊裡擄走美貌的婦女,將所有的物品和牛群洗劫一空。幾年以後前往希臘遊歷的旅客,很容易就可以發現哥特人所到之處留下的深印人心的斑斑血跡。底比斯的倖存不是靠著七個城門的防禦力量,而是阿拉里克不想久留,他急著去占領雅典和重要的港口比雷埃夫斯。他不願曠日持久地圍城,以免帶來危險,所以提出條件接受他們的降服。雅典人聽到哥特的前鋒已經抵達了的消息,很容易被說服交出了大部分的財產,當作密涅瓦之城和所有居民的贖金。雙方舉行莊嚴的宣誓,雅典民眾忠實地履行應盡的義務,允許哥特君王帶一小隊經過挑選的隊伍進入城中。阿拉里克讓自己盡興地在浴場洗盡塵垢,感到全身無比的輕鬆,並接受了官員安排的豪華飲宴,也很高興自己能夠有合適的舉止,證明自己並非對於文明社會的禮儀一竅不通。

  希臘民族生存的希望無法依靠自身的武力、神祇和國君,只能寄託於西部帝國將領的援助。斯提利科雖未獲得允許前去擊退入侵的蠻族,但還是決定進軍,對哥特人施加懲處。一支龐大的艦隊在義大利港口整裝待發,斯提利科的軍隊在愛奧尼亞海經過短暫而順利的航行,靠近了遭到毀滅的科林斯,並在地峽下船。阿卡迪亞是塊森林密布的山區,傳說中潘神和德拉茲的居留地,成為兩位勢均力敵的將領相互角力的戰場。經過相互對峙且過程隱秘的鏖斗後,羅馬軍隊的戰術和毅力終於占據了上風。哥特人受到疾病和逃亡的侵襲,逐漸撤退到福洛伊地勢高峻的山區,這裡接近佩尼烏斯河的源頭,位於伊利斯的邊界,這是一處過去不受戰爭侵害的聖地。蠻族的營地立即被層層圍困,河流的水源經過轉向流到了另外的河道。他們饑渴難耐卻仍然苦戰不息,對手已經組成強大的包圍圈阻止他們逃脫。斯提利科在完成所有防備措施後認為已經穩操勝券後,離開戰地去享受凱旋帶來的歡樂,又前往希臘的劇院欣賞各種戲劇節目和色情舞蹈。他的士兵擅自拋棄連隊標誌,分散在盟友的國土上到處橫行,可想而知那些逃過敵人毒手的劫後餘生人員,避免不了再次遭受掠奪的命運。

  

  阿拉里克抓住這極其難得的機會,執行了無比大膽的計劃。比起會戰當中獨撐危局、掌握混亂的場面,這更能展現一個將領的真正才華。他為了從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困境中找到生路,必須突破包圍營地的塹壕,實施困難而危險的行軍,橫越30英里的距離直達科林斯灣,然後把軍隊、俘虜和戰利品運過深入陸地的內海。位於里烏姆和對岸之間狹窄的水道,寬度大約有半英里。阿拉里克的行動必須隱秘、謹慎而且迅速。等到敵人逃脫了水泄不通的包圍圈後,羅馬的將領方如夢初醒,並為之感到狼狽不堪,哥特人接著完全據有了重要的行省伊庇魯斯。羅馬軍隊過於遲緩的進擊行動使阿拉里克獲得喘息的時間,雙方經過秘的談判,最終和君士坦丁堡的大臣簽訂了條約。斯提利科接到東部帝國宮廷傲慢的命令,擔心引起內戰,只好撤離阿爾卡狄烏斯的疆域。阿拉里克成為東部皇帝的盟友和部屬,雖然與羅馬有深仇大恨,斯提利科也只有對他的崇高地位表示尊敬。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