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奧勒良收復失地和芝諾比婭的歸順(270—275年)
2024-10-09 11:48:25
作者: 席代岳
克勞狄戰勝哥特人,奧勒良殲滅阿勒曼尼人,重建後的羅馬軍隊在對抗北方的蠻族時已經能夠維持古代的優勢。奧勒良這位英勇善戰的皇帝的第二件任務是要懲治國內的僭主,將帝國已經分裂的部分統一起來。奧勒良是受到元老院和人民承認的皇帝,但他統治的區域受到限制,只能及於義大利、阿非利加、伊利里亞、色雷斯及所屬的邊疆地區。高盧、西班牙和不列顛,以及埃及、敘利亞和小亞細亞,仍舊分別為兩位叛賊所有。過去這些篡權者可以開出很長的名單,現在只剩二人仍逃脫應有的懲罰,何況這兩個寶座竟為女人所占,使羅馬蒙受了更大的羞辱。相互爭奪的君王在高盧行省不斷起落,波斯蒂尤默斯嚴肅的個性只是加速自己的滅亡。他鎮壓在門茲稱帝的競爭對手後,拒絕讓軍隊搶劫反叛的城市,最終在7年的統治之後,成為貪婪軍人手下的受害者。
泰特里庫斯原來是阿基坦的總督,位於高盧的這個行省一直平靜無事,他所擔任的職位適合他的個性和所受的教育,但後來經不起野心勃勃的女贊助人在旁唆使,也穿上紫袍繼位稱帝,統治高盧、西班牙和不列顛有四五年之久。就不守法紀的軍隊而言,他既是君主也是奴隸;他對軍方心存畏懼,軍人則對他表示輕視。等英勇而幸運的奧勒良終於公開宣布,要達成統一帝國的目標,泰特里庫斯才敢透露自己處於悲慘的地位,懇求皇帝趕快來拯救自己這個不幸的對手。他很怕私下的聯繫被軍方發覺,到時性命一定不保。他已經無法統治西部這片疆域,只有背叛自己的軍隊,才好讓帝國完成統一;他表面上裝出要打內戰的樣子,領導軍隊進入戰場對抗奧勒良,卻故意把營地設在最不利的位置,將自己的計劃和企圖全部告知敵人,然後就在開始行動之前,就帶著少數親信人員逃走(271年夏季)。反叛的軍團為自己的長官出賣,雖然引起的混亂使士氣受到了影響,但仍舊不顧犧牲做困獸之鬥,直到最後一個人被砍倒為止。這場令人難忘的血戰發生在香檳的沙隆附近,法蘭克人和巴塔維亞人組成的非正規協防軍,在奧勒良的壓迫與勸說之下撤退,全部返回萊茵河。帝國終於恢復了平靜的狀態,皇帝的聲名和權威從安東尼邊牆一直傳播到赫拉克勒斯之柱。
早在克勞狄當政時,奧頓在無外力援助下,就敢單獨反抗高盧的軍團,經過7個月的圍攻,這座歷盡磨難、早已苦於饑饉的城市方才陷落,受到劫掠。在另一方面,里昂堅決抗拒奧勒良的大軍,後來只知道里昂受到了嚴厲的懲罰,然而沒有人提到奧頓得到任何獎勵。的確,這就是內戰的政策,睚眥之仇必報,再造之恩難記,因為報復有利可圖,施恩則所費不貲。
隨後奧勒良進入亞洲(272年),敵手是個女性統治者,只有這點才會使人產生輕視的心理,除此以外他占不到半點便宜。因為芝諾比婭的武力和權謀,比提尼亞已經發生動搖,現在因為奧勒良親臨,又對羅馬表示歸順。奧勒良在行軍時走在軍團前面,接受安錫拉的投降。經過一段堅持不懈的圍攻以後,在一位市民的叛降協助下奪取了提亞納。按照奧勒良對軍隊慷慨而對敵人兇狠的脾氣,他會讓城市任憑憤恨的士兵燒殺掠奪。但出於尊重宗教的心理,皇帝對哲學家阿波羅尼烏斯的同鄉採取了寬容的態度。安條克的市民得知大軍壓境後全部逃離城市,皇帝立即發布安民告示,號召逃亡人員回鄉,對於那些沒有選擇餘地,被迫在帕爾米拉女王手下服役的人員,全部赦免不予追究。這種出乎意料的仁慈作為,使得敘利亞人心悅誠服,一直到埃米薩的勢力範圍之內,人民都願意支持這支仁義之師。
至此,芝諾比婭要是不採取行動,任憑西方的皇帝進入到首都100英里以內,她的聲譽就會受損。決定東方的命運在於兩次會戰,因為地區的環境極其相似,第一次在安條克附近,而另一次則是在埃米薩周圍,很難分辨出其中有什麼差異。帕爾米拉的女王參與每一次會戰,都要親臨戰場鼓舞士氣,執行的作戰任務交給扎伯達斯全權負責,這位將領曾經在征服埃及的戰事中展現了軍事天才。芝諾比婭有數量龐大的軍隊,其中大部分都是輕裝弓箭手和全身鎧甲的重裝騎兵。奧勒良的騎兵由摩爾人和伊利里亞人組成,他們抵擋不住對手聲勢驚人的衝鋒,便在邊打邊退的狀況下混亂地向後逃走,帕爾米拉騎兵則奮力追趕。羅馬的騎兵經過整頓等待機會進行反擊,再用不斷的纏鬥困惑對手,使得他們無法脫離戰場,終於打垮了過於笨重,運動不靈的重裝騎兵。雙方交戰時,東方的輕裝步兵先是用盡箭矢,接著在短兵相接的近身搏戰中失去了防衛的能力,他們沒有甲冑護身,幾乎赤裸,完全暴露在軍團的刀劍砍殺之下。奧勒良早已編組好這批久歷戎伍的老兵隊伍,他們原來駐紮在上多瑙河地區,經歷過阿勒曼尼戰爭嚴酷的考驗,獲得了驍勇善戰的英名。
奧勒良皇帝行軍越過埃米薩和帕爾米拉之間的沙漠地區,這期間不斷受到阿拉伯人的襲擾,他不得不讓軍隊尤其是行李和輜重避開行動剽悍的匪徒積極而大膽的搶劫。匪徒們經常看準時機發起襲擊,得手後很快逃脫軍團遲緩的追擊。圍攻帕爾米拉是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任務,精力過人的皇帝親自參與進攻,身體也被標槍刺傷。然而神明的保佑終歸有限,圍攻的成敗也無法預料。奧勒良認為最合理的辦法是提出有利的投降條件,女王可以很光彩地退位,市民仍舊保有古老的權益。但他的意見遭到嚴詞拒絕,同時伴隨著侮辱性的言辭。
芝諾比婭之所以表示出如此堅決的態度,是因為她認為在短期內,羅馬大軍只要受不了饑饉的壓力,就會循著沙漠原來的路線退兵。讓她更有信心的是東方的君主不會坐視不理,特別是波斯國王,必然會出兵保護作為屏障的盟友。但奧勒良的幸運和堅毅克服了許多困難,就在關鍵時刻沙普爾的去世使波斯的權貴無暇他顧,只派遣了有限的援軍前來解帕爾米拉之圍。皇帝或用武力對付,或出手大方地花錢收買,很容易地就令他們全部無功而返。敘利亞各地派遣按時出發的運輸隊,陸續不斷安全抵達皇帝的營地,再加上在埃及獲得勝利的軍隊,在普羅布斯的率領下全部歸建。芝諾比婭直到此時才決定逃走,她騎上速度最快的單峰駝,即將到達幼發拉底河的河岸,但還是在離開帕爾米拉大約60英里的地方,被奧勒良的輕騎兵追上,被當作俘虜送到皇帝尊前。她的首都不久開城投降(273年),並出乎意料得到寬大的處理。兵器、馬匹、駱駝以及大量的黃金、銀塊、絲綢和珠寶,全部歸勝利者所有,只留下600名弓弩手編成守備軍隊。皇帝回到埃米薩花了很多時間對東方行省進行賞功罰罪。有些行省受到瓦萊里安被俘的影響,對羅馬失去了忠誠之心,直到帝國獲得戰爭的勝利才又重新歸順。
戎馬奔波的奧勒良還有最後一件工作要完成。帕爾米拉反叛期間,菲爾穆斯在尼羅河地區作亂,聲勢不大卻造成危險的後果,亟須出兵鎮壓以免情勢擴大難以收拾。菲爾穆斯實際上是埃及的富商,自稱是奧登納圖斯和芝諾比婭的朋友和同盟。他在同印度的貿易過程中與布倫米人和薩拉森人建立了親密的關係,這兩個位於紅海海岸的民族很容易進入了上埃及地區。他鼓動埃及人起義爭取自由,並帶領大批憤怒的群眾攻進亞歷山大里亞城,在那裡他穿上紫袍稱帝,開始鑄造錢幣,發布告示,招募軍隊,到處誇口只需用紙張貿易的盈餘,就可維持作戰的需要。烏合之眾的隊伍在對抗奧勒良的大軍進攻下怎會有防守之力?菲爾穆斯很快被擊敗,捕獲以後經過拷問立即處死。奧勒良現在可以向元老院、人民和他自己祝賀,不到三年的時間,他就使羅馬世界恢復了和平與安定。
後來有個才智出眾的羅馬皇帝說過,他的前任奧勒良具有的才能,適合指揮一支軍隊而不是統治一個帝國。然而奧勒良認為自己的天賦和經驗實非常人所能及之萬一,舉行凱旋式以後不過幾個月,他又領軍進入戰場(274年10月)。鑑於邊境眾多的軍團不安其位,發起國外的戰爭不失是明智之舉,加上波斯國王因瓦萊里安的受辱而沾沾自喜,仍舊毫無忌憚地侵犯著羅馬帝國的尊嚴。皇帝親自率領紀律嚴明而又驍勇善戰的軍隊,完全不顧兵力是否具有優勢,直接向著分隔歐亞兩洲的海峽進軍。那時他應該體會到,再至高無上的權力也無法防範絕境中的反抗。
他對身邊一位被控受賄的秘書發出威脅的言辭,大家都知道這並不是說說就算。這個秘書唯一的希望,就是使軍隊中一些重要軍官陷入同樣的危險境地,讓他們像他那樣處於恐懼之中,他冒充主子的筆跡列出了一長串的血腥名單。這些人一看到自己的名字知道自己即將被處死,根本沒有懷疑這是欺騙行為也無法加以驗證,大家決定殺死皇帝以求自保。奧勒良在從拜占庭向赫拉克利行軍的途中,遭到了一群陰謀分子的攻擊。動手的人由於地位很高,所以能夠留在他的身邊,經過短暫的抵抗後皇帝死在了繆卡波爾的刀下(275年1月),這還是他平素最喜愛和信賴的將領。軍隊對他的去世感到惋惜,元老院對整個行動表示厭惡,人們一致認為他是英勇善戰而且掌握機運的君王,對於暮氣已深的國家進行了有效卻過於嚴厲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