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羅馬帝國衰亡史精華本> 第三章 蠻族的征戰(165—285年)

第三章 蠻族的征戰(165—285年)

2024-10-09 11:47:41 作者: 席代岳

  一、波斯與羅馬兩個帝國間的連年戰爭(165—226年)

  塔西佗在他的作品當中,經常會加入一些有趣的插曲,其中提到日耳曼人和帕提亞的國內狀況。他主要是想讓讀者在歷經罪惡和災難的場面後,能夠暫時放鬆一下心情。從奧古斯都臨朝到亞歷山大嘓塞維魯時代為止,羅馬的仇敵是暴君和軍閥,他們就在帝國的心腹之地。當時羅馬的國勢已臻極點,對於發生在遠隔萊茵河和幼發拉底河之外的變革,並無多大興趣。軍隊毫無忌憚推翻皇帝的權勢,無視元老院的敕令甚至軍營的紀律,而長久以來盤旋流竄在北部和東部邊疆的蠻族,竟敢放膽攻擊這衰落帝國的行省。零星的寇邊逐漸變成大舉的入侵,給雙方都帶來很大的災難。經過很長時期互有輸贏的爭鬥,許多獲勝的蠻族將整個部落都遷進羅馬帝國的行省。要想弄清楚至關重要的歷史事件,至少得對那些替漢尼拔和米特拉達梯報了一箭之仇的國家,事先就他們的特性、武力和動機做一些了解。

  遠古時期的歐洲覆蓋著濃密的森林,只有少數四處漂泊的野蠻部族藏身其間。亞細亞的居民則聚集成了人口眾多的城市,他們受到幅員遼闊的帝國管轄,是工藝生產、奢華生活和極權專制的中心。亞述人統治東方世界,直到尼努斯和塞米拉米斯的權杖從懦弱無能的繼承人手中失去,米底人和巴比倫人接著均分了亞述的權勢,然而他們也被波斯王國吞併。這時波斯的武力已不限於亞細亞的狹小範圍,據說薛西斯曾統率200萬人馬侵入希臘。馬其頓的腓力之子亞歷山大受榮譽心驅使,決心為希臘復仇雪恥,後來他只用3萬士兵就征服了波斯。隨後塞琉古家族篡奪了馬其頓在東方的統治權,但不久以後又得而復失。大約就在此時,他們簽訂了一紙喪權辱國的條約,將托羅斯山以西的土地割讓給羅馬,接著又被帕提亞人從上亞細亞的各行省驅走,這支強大的遊牧民族是斯基泰人的後代。帕提亞的軍隊所向披靡,從印度開始橫掃至敘利亞邊界,但最後還是自食其果,被阿德夏爾或自稱阿爾達希爾的君王所滅亡。新建立的薩珊王朝統治著波斯,直到被阿拉伯人入侵為止。巨大的變革產生了長遠的影響,過不了多久羅馬就會有深刻的體驗,這件事發生在亞歷山大嘓塞維魯臨朝的第四年亦即公元226年。

  阿爾達希爾的雄心壯志擊碎了地方諸侯的抵抗,並開始用武力威脅鄰近的國家。更何況他還認為這些國家在其前任渾渾噩噩、無所事事的時候,敢對波斯毫無禮遇之心甚至肆意侮辱。他很輕易地戰勝了粗野的斯基泰人和軟弱的印度人,只有羅馬是難以制伏的勁敵。羅馬人從前就曾經侵犯波斯,而現在仍舊保持著強大的實力,對於這個西方的世仇必須磨刀霍霍,全力以赴。圖拉真的勝利使邊境獲得了40年的平靜,這完全是英勇作為和穩健政策的成果。從馬可繼位到亞歷山大臨朝期間,羅馬帝國和帕提亞帝國曾經發生過兩次戰爭,雖然阿薩息斯動用了舉國之力與羅馬的局部守軍抗衡,但一般說來還是後者較占優勢。馬克里努斯因皇位不穩和天性懦弱,花費了5萬磅黃金買到了和平,原先身為馬可的部將的塞維魯皇帝及其子在亞美尼亞、美索不達米亞和亞述建立了許多勝利紀念碑。他們的戰績很不巧為內部的變革所打斷,以致無法進行完整的敘述。但只要我們看到塞琉西亞和泰西封兩個大城不斷遭受刀兵之災,就可略知一二。

  塞琉西亞坐落在底格里斯河西岸,距巴比倫的北方大約45英里,是馬其頓征服上亞細亞後設立的首府。亞歷山大帝國覆滅後很多年,塞琉西亞仍舊保持著希臘殖民地的特性,那就是藝術生活、軍事武德和對自由的追求。這個獨立的共和國由300名貴族組成的元老院負起統治的責任,人口眾多,有60萬公民,兵力強大,城池堅固,只要國內各階層和諧相處,就不會將帕提亞的實力放在眼裡。後來各派系瘋狂的傾軋,逼得雙方請求共同的敵人給予危險的援助,而這敵人早已虎視眈眈地站在了殖民地門口。帕提亞的君王就像統治印度的莫臥兒大帝,喜歡過祖先斯基泰人的遊牧生活,其皇家營地經常設置於底格里斯河西岸——距離塞琉西亞只有3英里的泰西封平原。其宮廷奢侈豪華和專制獨裁,聚集了形形色色數不清的隨伴群眾,原本是小村落的泰西封立即發展成為一個大城市。

  馬可在位期間,羅馬將領率軍深入泰西封和塞琉西亞(165年),並受到希臘殖民地友好的接待,士兵們拿出奮勇的精神攻擊帕提亞國王的居留地,結果最後兩座城市卻面臨相同的命運。塞琉西亞遭到燒殺擄掠,30萬居民命喪黃泉,這玷污了羅馬勝利的榮譽。塞琉西亞與強敵為鄰,耗盡了國力,遭到致命的打擊,沉淪到萬劫不復的地步。而泰西封經過33年的休養生息恢復力量後,開始能夠頑強地抵抗塞維魯皇帝的圍攻了(198年),然而最後城池還是陷落了,親自鎮守的國王倉促逃走,留下的1萬名俘虜和豐富的戰利品被用來獎賞羅馬士兵的辛勞。雖然經歷無數慘重的災難,泰西封依然是繼巴比倫和塞琉西亞以後東方世界最大的首都之一。波斯君王通常夏天前往埃克巴塔納避暑,享受米底亞山區的涼爽微風。泰西封氣候溫和,則成為了他冬天行宮的所在地。

  羅馬的入侵行動雖然成功,卻沒有獲得實際的永久利益,因被征服地區中間有一大片沙漠與帝國其他的行省隔絕,所以羅馬並不願保有遙遠的飛地。征服奧斯若恩王國的行動,雖然談不上光明磊落,但算起來卻有實質上的好處。這個蕞爾小國擁有美索不達米亞以北、位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的良田沃野,首府埃德薩位於距離幼發拉底河20英里處,從亞歷山大時代以來,其居民是希臘人、阿拉伯人、敘利亞人和亞美尼亞人的混合種族。實力衰弱的奧斯若恩王國處在兩大敵對帝國之間,基於地緣的關係倒向了帕提亞的陣營﹔但羅馬的優勢力量逼得他們只有勉強順從,這點從他們的徽章可以看得出來。

  馬可在位時,結束了與帕提亞的戰爭,沿途小國立場不穩,為了鞏固其忠誠度,他認為有必要加強實質的控制,遂在很多地點建構堡壘,並將一支守備軍隊進駐了尼西比斯防務堅固的城鎮。康茂德死後羅馬陷入混亂,奧斯若恩的國王企圖解脫外來的束縛。但塞維魯的強硬政策迫使他們再度順從,卡拉卡拉的背信棄義使征服工作很容易完成。最後一任國王阿布加魯斯被打上腳鐐送往羅馬(216年),他的領土成為了帝國的一個行省,首府被列入殖民區。帕提亞王國衰亡前10年左右,羅馬越過幼發拉底河獲得了穩固而永久的基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