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黃金分割的五邊形金字塔
2024-10-13 06:16:32
作者: (美)霍格蘭
雖然我在迪彼得羅與莫倫納的小冊子中見過它,但是他們對那座「加固金字塔」的圖像重建令我迷惑。他們堅持認為這是一座「四邊形直角建築,一條長邊正對北方」,但是,在我看來卻不是這樣。
一方面,「海盜號」的觀看角度並不合適:「海盜號」攝像機鏡頭與地面成12度淺角,距離地面1000英里,無法從幾何學上解釋圖像為什麼會出現扭曲變形——如果目標地物確實是一座「四邊形直角金字塔」的話。另一方面,腐蝕造成的變形可能會「軟化」地物的輪廓,但是無法直接改變其固有的幾何特點。
過去我曾經測量過照片中所有可以測量的地物,也懷疑過D&M金字塔實際是五邊形的。但接著我又推翻了該判斷,認為這是由爆炸引起的坑洞在側翼造成的現象,直接導致它的幾何變形。
畢竟,地球上沒有「五邊形金字塔」這種東西,對吧?(至少思維定勢根本不允許你大膽設想!)
請記住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現在,盯著這張11×14的照片,我確信無疑:D&M金字塔絕對是五邊形的,而且左右對稱!
從這張新的高太陽角度照片上可以看到35A72上被陰影遮蔽的細節——金字塔的第5條邊也被加固過——這條邊是朝著正東方金字塔方向的,所以,該金字塔有3條短邊和2條長邊(其中一條長邊是在側翼受到撞擊後重新加固過的),它的面積跨度仍然是迪彼得羅與莫倫納測量的1:1.6。而且,仔細觀察還會發現中間那條加固了的邊與旁邊兩條邊也組成一個對稱圖案(就像海神尼普頓的三叉戟一樣!),而且中間的線條最長。
這座左右對稱的金字塔完全可由中線一分為二,而這條線則直接指向最重要的地物——「火星臉」。
然而還有其他東西……
長期以來,我一直對這座建築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特別是它1:1.6的長寬比例,與著名的「黃金分割」十分接近。
但是,研究它的五邊形對稱結構時,我卻突然發現了該比例的另外一面:它酷似李奧納多·達·文西對人體神聖分割比例的闡釋(見圖8)。我想,如果把達·文西的作品《維特魯威人》和D&M金字塔的影像疊加在一起,會出現什麼效果呢?
兩者的基本線條應該是重合的!
D&M金字塔似乎在外星球表面以幾何圖形的方式展示了人體的比
例[10],與酷似人臉的「火星臉」完美呼應……
D&M金字塔又是一座左右對稱型地物,而且距離「火星臉」只有幾英里之遙的事實比不上它的中軸直接指向「火星臉」的事實更加令人震撼。而最震撼的則是它的外形竟然是人體比例的直接體現……
當然,「智慧生物假說」的批判者們大可以再將其歸結為「光與影造成的錯覺」!
相比之下,「蜂窩結構」的外形就沒有那麼顯眼,然而在整個研究中它又是最矛盾和難以解釋的。
幾個月前曾經參加過早期幾次會議的圖像處理專家基恩·柯德爾為矽谷的一家大型電腦公司工作,該公司設計生產先進的圖像與計算機圖形系統。在瑞恩的建議下,柯德爾認真地檢查了我所準備的35A72號照片的放大版以及迪彼得羅處理過的原版之後,斷言「蜂窩結構」只不過是「電腦處理產生的干擾效果而已」,與「海盜號」原始圖像上的掃描線是一樣的東西。
後來,我又把迪彼得羅的原始數據磁帶給他研究,沒有聽他說有什麼進一步的結論。
身在美國東部的迪彼得羅加入我們的計算機會議不久,一個1月的夜晚,柯德爾和多爾芬來到國際圖像系統中心,置身於一堆令人眼花繚亂的高科技、計算機化的設備中——到處都是屏幕、讀數和操控圖像的裝置,仿佛《星際迷航》中的「進取號」艦橋,而操作台則如同1957年產的雪弗蘭汽車的儀錶板一般。他們在這裡第一次見到美國地質勘探局磁帶中的「海盜號」圖像原件……
兩人「走馬觀花」之後的次日上午,多爾芬在計算機會議上向我們這些沒有目睹上述照片真容的人作了如下介紹:
我們用電子濾波器特別觀察了70A11上「火星臉」西面的「城市區域」,對比度與放大率都調節到最合適的程度,但還是無法辨認出我們老版35A72照片上那些「街道」、直線形排列以及「蜂窩」的痕跡……
下一步我們需要深入檢查35A72,以便確定上面的痕跡不是圖像處理過程中人為造成的。
當天早晨我起床不久,迪彼得羅已經針對多爾芬的報告輸入了自己的評論,同時提出他自己對「蜂窩」的看法,幾天前他已經查看了我們寄給他的「蜂窩」圖像。
他的結論是:「蜂窩」實際上是對「海盜號」數據磁帶的加強處理不當而造成的!
迪彼得羅從技術方面揭示了圖像記錄與傳輸的過程。他指出,是「大塊像素或者錯誤」的干擾導致35A72上出現「黑白相間」的圖案。而通過比較發現,70A11上的「像素錯誤」很少,因此,迪彼得羅得出結論:如果我們在70A11上也能看到蜂窩結構,則它或許真的存在,但是,他補充,如果「蜂窩」的線條是與「海盜號」原始圖片掃描線的X軸與Y軸方向一致的,那麼說明它很可能還是計算機處理過程中形成的;由於35A72上出現了太多的干擾,「蜂窩」極有可能是「成片的干擾團」。
接著,迪彼得羅提議找出美國地質勘探局剛剛寄過來的「原始」數據磁帶,通過電子方式「清潔」[11]它們,然後用「放射狀像素交織技術」算法進行處理。
次日上午,柯德爾在計算機會議上描述了他與多爾芬的圖像檢驗成果以及他之前對迪彼得羅的其他「海盜號」數據磁帶的檢查結論:
通過研究這些火星照片,我得出很多結論,但是不知道從哪裡說起。我的確得到了35A72與70A13的數碼磁帶,它們是霍格蘭德給我的,而他是從迪彼得羅那兒拿到的(據我所知)。我要向蘭伯特道歉,35A72也許已經在國際圖像系統中心了,但是克里斯·沃克爾(國際圖像系統中心的另一位圖像處理專家)表示,由於該照片質量較差,所以被他們存檔了,我當時沒有意識到它就是被遺忘的那一張。
沃克爾先生和我花了若干小時檢查這張照片(幾個月前),我們使用的方法如下……
然後基恩發來一份迪彼得羅用來消除照片噪點的「平均技術」的說明,還有一些他和沃克爾是如何加強對比度的技術細節,以及使用在「蜂窩」圖像上的各種電子縮放技術。
柯德爾總結道:
我們檢查了處理完的照片上的「火星臉」與城市,不存在蜂窩狀的結構……
所以,在放射狀像素交織技術處理過的城市圖像上所發現的蜂窩結構是圖像處理過程中出現的干擾。
接著,他繼續輸入:
至於「火星臉」及其附近的其他有趣地物……
在我看過的所有照片中,火星地形幾乎是一種類型,即是說,我們可以在所有照片中看到相同樣式的地質結構。火星表面有許多帶土丘的高地,檢查這些照片時,我們發現了許多臉狀圖案,有的小,有的大,不過都沒有所謂的「火星臉」大。
我們研究的是一顆人類對其地質環境所知甚少的行星,顯然它與地球非常不同……還有許多其他行星需要我們去研究,也許能從它們上面找到生物存在的證據。遺憾的是,「火星臉」不屬於這類證據,它不過是地形的偶然排列而已。
這顯然不是我期待的結論。由於缺乏可靠證據,「智慧生物假說」正面臨嚴峻考驗。
我的回應是:
我要回到我組織這次多學科研究的基本前提:我們必須觀察這幅照片的內部邏輯關係,將所謂的「掃描線」與「火星臉」、金字塔等異常地物的特點相比較。考慮到它們的位置安排所反映的天體聯繫,在這一點上它們或許與地球上最早的人類繪畫有巧合之處。
這一切背後還有一幅更加宏大的圖景。
我們的目的不應該是「證明」火星上曾經存在生命,僅從環境方面指出「某處曾經發生過某種奇怪的事件」。
我們要回溯過去——
針對那些有趣的問題,利用適當的技術給出永久性的答案。在下一扇「火星之窗」打開之前,我們還有不到兩年時間……
我的目標是建立「大陪審團制度」——說服更多的人支持重返火星的計劃,再次發射飛船到火星軌道上去,這樣才能最終幫助我們解決諸如「火星金字塔」之類的疑問。
波佐斯博士同意我提出的要從更加宏大的背景角度看待火星數據研究的觀點。他輸入的意見如下:
我必須稱讚你們所有人,是你們的共同努力將討論推向了高潮。不過,在我們進一步陷入「蜂窩問題」的爭論之前,更應該做的是比較各種成像方式(以及)火星地質與自然歷史的普遍特徵。總體而言,我建議我們從自己的學科角度提出一些假說及其依據,然後拿到會議上討論,深入分析這些假說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