竈馬(zào mǎ)

2024-10-09 11:36:16 作者: 史軍、傅遲瓊

  竈馬明明是種昆蟲,為什麼名字裏有個「馬」呢?

  在哪兒能見到竈馬?

  別雅序(節選)

  〔清〕王家賁

  大開通同轉假之門,泛濫浩博,幾疑天下無字不可通用,而實則蛛絲馬跡,原原本本,具在古書。

  本章節來源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

  聽我講文言

  從掛下來的蜘蛛絲上可以找到蜘蛛,從竈馬留下的印記中可以查明它的去向。「蛛絲馬跡」這個成語比喻事物留下的隱約可尋的痕跡和線索。其實,這個成語裡的昆蟲隻有一種。雖然我們通常把蜘蛛當成小蟲子,但它其實是節肢動物門蛛形綱的動物,不屬於昆蟲(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這裡的「馬」,也不是指奔馳的駿馬,而是指竈馬,它是直翅目駝螽(zhōng)科的昆蟲,跟蟋蟀的親緣關係比較近。

  蟲兒有歷史

  竈馬明明是昆蟲,為什麼名字裏有個「馬」呢?這大概是因為它是神話中竈王爺的坐騎。唐代的筆記小說集《酉陽雜俎(zǔ)》中寫道:「竈馬,狀如促織,稍大,腳長,好穴於竈側。」古人多用土竈,衛生條件也不是那麼好,而竈馬喜歡陰暗的角落,在夜晚出來活動、覓食,會到廚房的竈頭旁尋找食物殘渣。古人並不討厭這種吃人們剩菜剩飯的小蟲子,反而把它當成家裡食物充足的象徵。所以,古時候有句俗語:「竈有馬,足食之兆。」而「馬跡」說的就是竈馬爬過煤灰後在竈頭上留下的痕跡。

  博物小課堂

  眼神兒不好的蟲兒

  竈馬的生活環境比較黑暗,因而它們的視覺功能並不發達。有些種類的竈馬終日生活在無光的洞穴等環境中,視覺退化甚至消失,連身上的顏色也變淡。為此,它們長長的觸角和發達的後腿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雌性和雄性在交配前會用觸角來交流;在遇到危險時,它們會藉助後腿高高地跳起。有的人在晚上被突然跳起來的竈馬嚇一跳也是這個原因。不過,除此之外它們也沒有別的防禦手段了。

  竈馬是雜食性昆蟲,隻要有機會也會抓一些比自己小的蟲子來吃,還會吃動物的屍體和哺乳動物的排洩物,甚至會吃自己和同類的肢體。

  「駝背」的竈馬

  竈馬是不完全變態的昆蟲,但它們即使長成了成蟲也沒有翅膀。竈馬所屬的科之所以叫「駝螽科」是因為竈馬的背隆起來就像一個駝背老人,也像駱駝的駝峰。

  竈馬的身體為黃褐色,摻雜著黑色的斑紋,比蟋蟀略大。竈馬有著長長的觸角,長度可達到體長的三倍;還有著強有力的後足,擅長跳躍。

  長刺的竈馬

  還有一種生活在沙漠中的竈馬,叫作「沙籃」,它們的後腿上長了兩排刺,可以幫助它們把沙子從洞穴裏扒出來。

  這種竈馬的雄性會在晚上挖洞,還會有好幾隻雌性竈馬來參觀。

  後腿上長刺的沙籃

  不是竈馬的「竈馬」

  有的地方也把竈蟋叫「竈馬」。竈蟋是蟋蟀科的昆蟲,它們有翅,但有些後翅退化甚至沒有,因而也無法飛行。竈蟋會鳴叫,它們的叫聲像小雞發出的聲音,所以也被稱為「竈雞」。

  自然放大鏡

  你見過竈馬嗎?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廚房乾淨明亮,配置的都是現代化設施,很難在廚房的竈頭上見到竈馬。隻有在農村少部分仍然使用土竈的地方還可以見到它的身影。當然,野外也是有竈馬的,它們是群居性和穴居性的昆蟲,夏季在草叢、石縫、土縫中棲息。不過發現它們可能不那麼容易,因為它們晚上才出來活動,也不像蟋蟀那樣會鳴叫,也沒有翅膀,無法摩擦發聲。竈馬總是安靜地來,安靜地走,不挑食,撿著什麼就吃什麼,對人無害,可以說是一種很友好的小蟲子了。

  在使用土竈的農村,可以看到竈馬。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報錯
    • 手機上看
    關閉
    友情連結:半夏小說|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