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集結再出發
2024-10-09 10:41:18
作者: 王志綱工作室(智綱智庫)
說實話,浙江經濟是在被壓抑中成長的,1992年,我來浙江採訪,當時浙江的最高領導,說了一句實話,他說:「溫州的日子好過,我的日子就不好過,我的日子好過,溫州的日子就不好過。」他當時非常矛盾,因為那時的溫州是個另類,是資本主義路線的典型。但也正是這種情況,促成了浙江人的低調、務實。當人們把目光都盯在廣東身上的時候,浙江有了20年的封閉和累積,溫州也真正地完成了一個由小到大、由「蝌蚪」到「青蛙」、由流通業到製造業、由假冒品牌到創造品牌,到重新整合,再到資本運營的過程。到現在全中國都不敢小看浙江了。
我不擔心浙江人會被小看,反而擔心浙江人會被大看、被高估。浙江商人是當代的英雄,難免會孤芳自賞,但一定要記得前車之鑑,昨天的廣東人就像今天的浙江人,但願明天的浙江人不會成為今天的廣東人。
「大雞不吃小米」,浙江商人是吃小米長大的,總是干別人不願意幹的事情。我在中國見到過很多浙江商人,他們原來都是彈棉花、修鞋或是做別的小生意的,真是「千家萬戶、千山萬水、千言萬語、千辛萬苦」。這個過程,給浙江人提供了很多時間及空間上的發展機遇,所以才造就了今天浙江人雄厚的經濟實力,但是,今天的浙商已經開始進入浮躁期。
前不久,幾個溫州老闆找我,跟我進行了一次長談,他們說的事情,嚇了我一跳。他們問我:「王先生,您在中國這麼有影響,能不能跟我們合作一把,一起炒城市,我們可以當場簽字。」他們說炒樓太慢,而炒城市兩三個億就能炒到兩三百億。我說我明白你們的意思,就是說這個地方的水已經燒到了98度,只差兩度就到沸點了,但人家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你們在口袋裡帶一把柴,順便把你們自己的麵條、餃子、餛飩也帶上,先把柴加進去,燒到水一開,就把自己帶的麵條、餃子、餛飩下進去,然後全部都撈出來扛著就走,是不是這個意思?他們說就是這個意思,我們每個人的身家都只有上千萬,比上不足,但比下有餘,所以想用小資本幹大事業,捆綁起來,聯手打獵。我當時聽了很害怕,我說你們的前輩、溫州的一些企業家,他們都是從「蝌蚪」到「青蛙」,完成了整個演化過程的,你們這幫年輕人不想當「蝌蚪」,甚至連長尾巴的「青蛙」都不想當,一下子就想成為「大青蛙」,而且是超級的「大蛤蟆」。這種想法很可怕,這也反映出了浙江商人中新生代的一些問題。
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它常常體現出一種馬太效應,使富有的更富有,貧困的更貧困。媒體從來都不是送子觀音,所以,當一個平台、一個團隊被媒體發現了它的好時,媒體就會拼命地恭維它。人都有一個弱點,世界上什麼屁都臭只有馬屁不臭。浙商起來了,所有的媒體都來高唱讚歌。我是媒體出身的,我知道媒體總是走兩個極端,非黑即白,非白即黑,很難有中間的平台,因為只有這兩個極端才能抓住眼球,只有抓住眼球才有GG,這是媒體先天的缺陷。在這個問題上,媒體就是品牌發展商,既造就了粵商,也造就了浙商。浙商的平台和品牌出來之後,媒體覺得新奇,於是開始跟蹤,其跟蹤的結果,是浙江人、浙商、浙江文化的極大彰顯。你們出去以後會備受尊重,這樣就會帶來很大的問題。
剛才我已經說了,溫州那些三四千萬的小老闆跟我談到的炒城市。回過頭來再談媒體的感受。可能最開始的時候,媒體對中瑞財團、溫州商幫等會熱衷於報導,並給予很高的評價。但接下來就會是棒殺、質疑、懷疑,好的也成了壞的。我相信中瑞財團這些天的感覺就像是坐過山車一樣,這就是媒體在經濟形態上兩面性的表現。所以我多說一句話,無論是企業營銷還是區域營銷,如何跟媒體打交道,絕對是一個大學問。我上面提到巨人、太陽神和健力寶,其最後的終結者就是媒體。健力寶和太陽神就是媒體報出來的,巨人也是這樣,巨人的史玉柱後來曾說,他只差2 000萬!再有2 000萬他的資金就接上了。但是媒體說巨人出了巨大的財務危機,誰都不敢借,誰都唯恐避之不及,最後巨人終於倒下了,壓死了一大片人。
今天的浙商成了中國響噹噹的一塊金字招牌,現在浙商到什麼地方都可以得到超規格的接待。一串串鮮亮的數字、一個個響亮的品牌,那是昨天艱苦創業、奮力拼搏的堅實腳印。如今,浙江經濟站上了新的歷史起點。新產業、新平台、新機遇,大責任、大跨越、大發展……從「常青樹」魯冠球到「中國首富」宗慶後,從新經濟代表馬雲到跨國公司挑戰者南存輝,浙商大展宏偉藍圖。
但我發現很多後起之秀,在假浙商之名營一己之私。我擔心,這個力量越來越強大時,可能會砸掉浙商的品牌。之所以說這些話,是為了浙商能走得更好。
總之,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如何,很大程度上在於民營經濟,而民營經濟的希望在浙江。希望浙江的商人們再接再厲,為中國的經濟騰飛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