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楊國強到王健林再到馬雲
2024-10-09 10:40:33
作者: 王志綱工作室(智綱智庫)
我在新華社的時候,也有當官的機會,也有人從新華社跳到省里,再往上到省級,但一開始我就對當官很排斥,因為這不符合我的興趣。而其後和很多老闆合作,也許會有多少億的股份,但這不是我要的生活。我需要向鷹一樣在天上飛,像一條船還有許多碼頭要走。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定位和人生選擇,這個人生定位和人生選擇,一旦找准,包括做企業,選擇行業,堅定不移,咬定青山不放鬆,必有所成。特別是在社會發生一些根本的變化,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候,這個抉擇就是決定生死的了。
關於楊國強的故事其實外面傳得很多,我只想講一件事情,外面不一定知道。大家看到的都是所謂的「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家」、「超級大盤」、「香港上市成為首富」等這些現象,都是結果。其實楊國強最根本的戰略生死抉擇,最成功的一步,我認為是從乙方變甲方的轉換。工作室很多客戶可能是從事房地產的,有兩個角色選擇,一個是當乙方,就是包工頭,一個是轉型成為甲方,當地產開發商。當年的楊國強就是遇到了人生的第一個抉擇。
1993年楊國強還不是地產老闆,是一個建築承包商,北滘鎮建築公司剛剛改制,他僅是集體企業的一個股東——能力強、做事勤奮、善於學習。當時廣發和北滘鎮合作,在順德靠近番禺的邊上,拿了一塊地,1000多畝,由楊國強帶資建設。沒想到1993年6月,朱鎔基開始宏觀調控,整個廣東,南中國房地產先熱起來的地方,都是哀鴻遍野,好多樓盤熄火。碧桂園蓋了幾排新農村一樣的別墅,也停下來了。這個時候政府不著急,銀行的人也不真著急,最著急的是楊國強,為什麼?因為他是個體老闆,砸進去的是自家的錢,如果這個盤死了,他也就死了。
我為什麼一直是市場經濟堅定的擁戴者?我為什麼對這近十年「國進民退」深惡痛絕?我為什麼認為國有企業作為史前恐龍遲早要被消滅掉?就是通過這些活生生的例子感受出來的。危機來時,代表國家的都無所謂,私人老闆出了問題就要跳樓。為了避免跳樓,楊國強滿世界想辦法,包括找到了我。儘管以他當時的常識,只是抱著讓這位大記者寫篇文章,就可以救活整個樓盤的天真想法,但見了我之後,我談了對大勢的看法,認為寫多少文章也無濟於事。楊國強是很有慧根的,在和他聊的過程中,一下便發現我能發現問題有解決問題的辦法,他覺得是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把逮住我,要我幫他。這一幫,由此就誕生了房地產策劃這個新的行業。碧桂園總策劃——我下海的第一份工作就這樣開始了。
最開始幫助他做的事情是什麼?第一件事情就是籌資,按現在的說法,就是資本運作。既然房子賣不動,我們決定反彈琵琶,先啟動碧桂園學校,通過招生收取教育儲備金,籌措開發資金滾動發展。但當時在一個遠離城市的順德鄉下,一個農民要辦一所收費幾十萬的學校,而且還要在一片空地的時候招生,談何容易。但通過策劃和系列操作,大家熟悉的碧桂園——一個不可能的神話,成為了現實。不僅在現場還是一片水塘時就招到了上千的學生,8個月時間蓋起了一座現代化的學校,按時開學,而且很快學生人數突破5000人。楊國強手上拿到了10億現金,真是「敢叫日月換新天」了。
但真正關鍵的還不只是招生的初步成功,根據對形勢的判斷,我對下一步的發展的預測,料到這個大盤的成功只是早晚的事。而這時,原有股東見收了錢,不僅對項目諸多干涉,還天天給楊國強施加壓力,讓他趕快套現。他跑來找我,說他們開董事會,合作者又找麻煩,幹起來很痛苦,怎麼辦?
聽完後,我和楊國強有一次很重要的對話。我說:「楊老闆,你想不想當中國的李嘉誠?」他說:「還沒活過來呢,怎麼可能?」「機會就在眼前!」他問:「怎麼講?」
我說:「現在項目還剛啟動,看起來原有的房子爛在那裡有很大危機,但對方短視不明白未來發展前景。下一步我們有了資金,就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開發,絕對不是現在的搞法,成功已經是看得見的了。第二,他們不想干,你正好順勢而為,全部接過來,相信在爛尾的情況下,只要有一定回報,他們巴不得馬上退出。你從乙方變甲方,掌握了話語權,我來幫你,可以甩開膀子大幹。
他一聽茅塞頓開,很快開始操作。等我去北京出差一個月回來以後,他告訴我說,成功了。對方是甩包袱,不知道這是個金礦。話又說回來,即使這個事交給對方,沒有人負責的機制也得干砸。
楊國強從乙方變甲方之後,有了充分的發展動力,不折不扣地實施我們的策劃方案,花大力氣打造生活方式,「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家」,一下子碧桂園就成為房地產從「賣家市場向買家市場轉型」的全國典範。不僅成功從危機中突圍,更由此占領了市場先機,走上一條良性發展的快車道。儘管其後楊老闆還有很多做法,但是我認為他人生中最根本的生死抉擇就是這次,抓住歷史性的機會,從乙方變甲方,四兩撥千斤,奠定了房地產界的地位,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第二個,是今天中國的首富王健林。自打10多年前,中國開始評首富以後,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各種首富都有,但是很多都是不靠譜的。我認為真正比較靠譜的首富,楊國強算一個,還有今年評出來的首富王健林也算一個。王健林的淨資產,按照福布斯的說法是860多億,還有的算法是1600億,更有人說,如果上市,王健林應該是亞洲首富,兩三千億都打不住。
我和王健林有曾有幾次合作,大家看到突然冒出一個新首富,可能都不清楚為什麼會是萬達。作為他的戰略合作者,我想跟大家分享他是怎樣在戰略上搶占先機,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從而在短短時間裡,從白手起家到成為中國甚至亞洲首富的。
今年以來,我一直強調未來發展,需要「跨界和整合」。而萬達的成功正是「跨界與整合」的結果。跨界和整合將是未來10年企業發展的新重要法寶。中國的企業家如果做到1億、2億無所謂,如果做到10億以上,想要騰飛,必須要學會懂得跨界與整合,這一點最成功的例子就是王健林。
我講一下和他參與合作的一件重要的事情,2008年8月份,王健林希望我在戰略上參與他的一個決策,就是開拓萬達集團下一步新的發展方向。萬達開創的第一個模式就是你們看到的萬達商業廣場,萬達商業廣場分三代產品——初級、中級、高級。高級就是所謂的城市綜合體,50萬-100萬平方米的。為了開這個模具,王健林用了10年。第一代產品是10萬平方米左右,那時候王健林發揮他的優勢,把中國城市化過程當中最急需的大百貨,比如說沃爾瑪、家樂福整合在手裡,減少他們進入中國的成本。讓他們一步到位,直接落戶所需要的城市,甚至免租金,來了就直接開業,這對沃爾瑪和家樂福有極大的吸引力。
有了對方進場的承諾以後,萬達再找到市委書記和市長要政策。號稱可一次引入3-5個世界500強,地方政府覺得這個好,城市形象一下就提升了。於是給他城市中心最好的地塊,最優厚的條件。起初的模式,如果開發量是10萬平米,按照「三三制」,先建一個3萬平方米的,邀請沃爾瑪或家樂福入駐,減租或免租。另外,還有3-4萬平方米是住宅或者是寫字樓銷售回籠資金,另外還有兩三萬平方米,是賣給散戶的商鋪。GG打出,「與沃爾瑪為鄰,一鋪養三代」。
那時候中國人剛剛開始口袋裡面有一點錢,聽說是傍大款,高興得不得了,小商鋪認購踴躍。但是沒想到,一開業問題來了。商業沒有統一規劃、統一招商、統一管理,都是散戶,以沃爾瑪為鄰,不是福氣,而是與大鱷為鄰,被通吃了。小商戶一看養不了三代,還虧本,就開始鬧,甚至去政府鬧。這時候萬達內部出現了很大分歧,這條路到底能不能走通?還要不要堅持下去?
這樣的情況下,王健林充分表現了當老闆的氣魄,他打著吊針告訴高層說:「再給我兩年,我相信這條路絕對可以走通,不是方向錯了,而是摸索需要過程。」最後咬緊牙關,從第一代產品積累經驗,到改善為第二代,然後過度到第三代,逐漸發生了變化。隨著資金實力越來越雄厚,自持物業增加;伴隨著整個中國的強大,不僅是沃爾瑪、家樂福,跟著進入,就連喜達屋這樣的世界級酒店品牌以及時代華納,都想進入中國,萬達憑藉跨界和整合,越來越掌握了主動權。原來是3年建一個城市綜合體,現在是一年建5個。原來只是在中國一線城市,現在已經做到了30萬人口的三線城市。
王健林可謂有戰略眼光,真是叫「吃在碗裡,盯著鍋里,看著田裡」。他找我時,城市綜合體正做得順風順水。我說為什麼找我,他說城市綜合體問題解決了,不用操心了。現在想開發第二種產品,文化、旅遊、度假綜合體。這一點希望我幫助他,我問你有基礎?他說到他公司去一趟。
那天我去了他的萬達中心,嚇了我一跳,裡面坐了好幾位商界大佬。有當時最負盛名的廣東老鄉黃光裕,復星的郭廣昌,聯想的柳傳志等。我說他們怎麼都來了,王健林說這都是他的戰略合作者,但是都決議不了,希望我來把脈,到底該不該做。我問做哪裡?他說長白山,聊完以後覺得可以,第三天包了一架飛機,去了長白山。
到了長白山,遇到很有趣的問題,長白山放在那裡幾千年,省委省政府也花了很大力氣,包括把它從縣級單位提升為地市級單位,但是長白山一直是旺丁不旺財,所以當時吉林省的書記很失望,招商時找到了王健林,王健林帶著他那一幫老闆去的時候,心裡還是沒底。後來我們在長白山待了三天,又開著飛機去了長春,見了省委書記和省長。之後工作小組用了兩個月時間,對長白山進行了調研和挖掘,對中國的市場現狀和未來進行了分析,得出了幾個判斷,第一:中國的休閒時代到來了;第二,觀光沒有目的地,觀光只能是雨過地皮濕,無法把財富留在當地,只有休閒度假有目的地;第三,如果條件到位,敢於投資,把一種天生麗質的資源打造成一種休閒度假的目的地,就會獲得巨大的回報。
最後走的時候,老闆們開了一個會,有一個老闆說這一次非常感謝王志綱先生,如果不來,就定不了這個決心,而且找不到思路。現在整個長白山度假區42條國際滑雪道,是我們推薦同時整合的設計機構,包括滑雪場。不知道的人以為我打球就是消遣,其實不然。只有打球我才能策劃球場,才能給設計師說戲。生命是一種體驗,幸福是一種感覺,你要給別人帶路,首先自己要嘗試。
當時政府提供的規劃方案,滑雪場頂多可以搞一個初級的,之後我們調了架直升飛機,漫山遍野找,最後找了一塊非常好的地,現在初級、中級、高級滑雪場都有,完全可以開亞洲冬季運動會了。
另外我推薦瓊斯和尼克勞斯兩個世界級的大師,做了三個世界級的球場,夏天高爾夫,冬天滑雪場,還有世界罕見的溫泉,「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道菜」就支撐起來了,最後的規劃裡面,15個世界級的度假酒店,現在已建成了8個。
2013年9月,我去長白山,為一次休閒論壇做演講。四年沒有去了,感慨萬千,現在長白山已經火爆得不得了。他們告訴我冬天更火爆。關鍵不在於這個,在於王健林在開這個模具的時候,搶占了未來,搶占制高點。整個策劃方案出來的時候,他看到了價值,當時就要求政府在談判的時候給更好的條件。
這個時候,王健林又去全球跨界整合,讓全世界所有頂級品牌休閒品牌都跟他走,都排隊和他談合作。說是投資500億,其實啟動資金是20億,現在也就投了50億、60億,已經初露端倪,這個時候,很多的戰略投資者願意跟進來了。
前不久,美國一個很著名的機構,評選了世界上100個一生必去的地方,中國有一個就是萬達做的長白山。關鍵的問題不在這,長白山看起來不賺錢,只是往裡砸錢。但關鍵是模具開了,回頭來看,王健林和他的團隊順勢拿了10個以上相似的休閒項目,西雙版納、大連金石灘等等,而且都是很好的條件。
當時去長白山的時候,王健林的自有資產300多億,現在是1600億,他最精妙的東西是什麼?我想操作是一方面,管理是一方面,但是生死攸關的還是抉擇,就是戰略。一下搶占了中國未來的制高點,找到了一種很好的運營模式,這種運營模式成功以後,上個月在青島又打造了一個東方好萊塢,準備投500億,全世界好萊塢的很多大明星都來捧場。10年前、20年前我們說做東方好萊塢的時候,所有人都說是「鄉下人辦宴席——自己騙自己」,現在全世界都認為,下一個好萊塢肯定在中國。這次不光是旅遊,而且是文化和演藝,他說用五年會建成,很多人不相信,但是我絕對相信。當然,至於說這鍋湯能不能熬成廣東人上的老火靚湯,還要過程,但是作為商業業態和模式的成功,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王健林成功的精髓就是跨界與整合。
講了王健林以後,大家都會預測:下一屆的首富究竟是誰?相信下一個首富再不會是地產階層的人,可能就是在「兩馬」之中產生,不是馬雲就是馬化騰。為什麼?我認為未來的中國將會發生一個深刻的變化,也就是傳統經濟、舊經濟遇到了新手段,這個新手段就是網際網路時代、大數據時代。
為什麼?大家看看馬雲,1999年的時候,當時整個中國掀起網際網路熱,很多人去北京創業,去納斯達克和矽谷忽悠、找錢。馬雲雖然長得像一個外星人,但是有一個優勢,英語極好,口才也極好。所以,馬雲以一個土鱉的身份,去矽谷忽悠了一些錢回來,但是後來馬雲在北京找不到感覺。第一,他沒有矽谷的背景;第二,他沒有技術的背景,最後還發現北京不是他的家,就剎羽而歸,回到浙江了。但是沒有想到,馬雲一不小心,撞到了歷史上的巨大機會。馬雲說,我不懂網際網路,我只認識到網際網路是一個時代,網際網路是一種生態,網際網路是一種哲學,網際網路是一種文化。
我覺得這是大有高度的,這不是學者的高度,而是市場實踐者的高度。回到杭州以後,馬雲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期,也是一個亘古未愈的難題,什麼難題?中國個體經濟的海洋在浙江,浙江有成千上萬的小商販、小老闆,但是上層建築和我們國家的服務機構對這些小商小販一直是缺少關注。
以金融為例,傳統的金融時代,銀行搞是二八定律,針對的是百獸之王,是獅子、是老虎,就是傍大款,搶著給獅子和老虎貸款,貸10億、100億。第一風險小;第二,透明度高;第三,回報穩定。但是,如果和狐狸、兔子談的話,第一,找不到他們;第二,天知道兔子跑了怎麼辦?經營成本高,風險大。傳統壟斷體制的銀行,是不屑於和這些森林裡面的小動物打交道的,這是中國經濟遇到很尷尬的問題,也造成了中國金融效率極其低下,資金使用非常有限,腐敗更加厲害。
為什麼腐敗厲害?要給一個人貸款,就要審查他的資質,就要派人去,在中國這樣的社會,法制不健全,只要是派人去,就有腐敗,小至吃喝嫖賭,中至回扣,嚴重的聯合瓜分國有資產。這是明擺著的事情,靠人就是會出這個問題,怎麼辦?沒想到馬雲回去以後,通過淘寶,一下把成千上萬的兔子、猴子、狐狸等聚集在一起,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電商平台,有了交易就有了資金,幾十億甚至上千億的錢在手裡拿著。
伴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人對人的監理變成了用大數據、統計數據監理——這個是比什麼都靠譜的,一個人的消費行為一看,是好人還是壞人,不用自己說,看得出。信用是金融最重要的都東西,有了這個信用評級以後,馬雲從所謂的電商到網絡金融,到現在再搞「菜鳥計劃」,都如魚得水。
以後馬雲的作用還會發揮很大,我把馬雲的現象不叫創新者,而叫攪局者。這種攪局的人物,千年難得有一個,也就是遊戲規定的制訂者和遊戲規則的顛覆者,所以說如果馬雲在政治上不出問題,我相信可能下一個中國的首富就是攪局者馬雲。
上面講了三個活生生的例子,一個是20年前的楊國強,用傳統的方式,從乙方變甲方,經過自己的努力,趕上了整個中國的高速城市化,曾經成了首富,他的背後還有千千萬萬個楊國強們,也包括朱孟依和廣東很多發財的老闆,都是這樣轉過來的,乙方變甲方。
第二個就是王健林,通過跨界和整合,利用中國的力量和市場,實現了自己的首富夢,這也是一個傳奇。
下一階段,我們就看馬雲,也包括馬化騰,作為一個攪局者,作為一個新秩序的建立者,只要不出政治上的問題,真是不能小看。
這些東西歸結起來,都是生死抉擇,是戰略。我們只看到他們很成功,但他們也曾面對過許多艱難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