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闆做勢
2024-10-09 10:40:31
作者: 王志綱工作室(智綱智庫)
企業由弱到強、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強,老闆已經從「蝌蚪」完全地變成了「青蛙」,小老闆經過生生死死、風風雨雨的磨鍊,終於從中老闆變成了大老闆。作為大老闆,除了懂得做「事」與「市」之外,最重要的是做「勢」——趨勢的「勢」,形勢的「勢」,態勢的「勢」。
目前國內的主流媒體關注更多的則是大老闆、大企業,如聯想、海爾、華為、TCL、中興、BAT等,這無可厚非,因為它們是中國的「國家隊」,要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的世界角逐。
一個企業成長為大企業,要經過層層競爭、篩選,老闆也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蘇格蘭有句諺語:「對於一艘沒有航向的船來說,任何方向的風都是逆風。」對中小老闆來說,這個問題固然重要,但它也許並不是生死攸關的,你只要甘心當「車廂」,跟著前面的大哥、二哥、三哥跑,憑藉自己的靈活、迅速,他吃肉、你喝湯,生存通常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老闆一旦成了老大,成了行業的領跑者,這時候,如果還靠經驗、感覺就不行了。要想保持優勢地位,必須靠自己去找准新的航向。因此,在這一階段,企業與老闆的戰略規劃就生死攸關了。
這時,大老闆必須了解、熟悉中國宏觀的經濟大勢、區域經濟趨勢以及行業發展態勢,具備創新商業模式的能力,也就是說:大老闆必須具備戰略思維能力;必須具備整合社會資源的能力,懂得資本運營,懂得產業與資本的整合。他不僅要精於有形資產的經營,而且還要長於無形資產的運作,從而緊扣時代的脈搏,引領市場潮流,呼風喚雨,成為與時俱進的「火車頭」。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
廣東的TCL可以說是本土企業的常青樹,其之所以能一步步地做大、做強,與掌門人李東生不無關係。我發現,李東生這個人不僅極富戰略頭腦,而且深具國際眼光。2000年,李老闆力排眾議,斥重金聘請了原擔任IBM中國區總經理及微軟中國區總裁的「打工女皇」吳士宏,讓她出任TCL集團董事副總裁兼信息公司總經理,此舉時至今日仍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像李東生這樣的企業戰略家,這樣做絕對不是為了作秀,為了吸引媒體的關注,否則他就太淺薄了。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中國家電行業競爭的日益白熱化,李老闆已經深深感覺到TCL必須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否則前途堪憂。他花大力氣、大價錢聘請「誓把國際的企業帶進中國,也要把中國的企業帶進世界」的「打工女皇」吳士宏,就是想藉助其IT網絡背景,在傳統家電與信息技術之間搭建一個全新的企業平台,從而實現新的跨越。隨著納斯達克指數的直線下滑,網絡泡沫很快破滅,李、吳二人的計劃也就心照不宣地草草了結了。
但是李東生畢竟非同凡響,在戰略規劃上他棋高一籌,因此,儘管傳統產業與信息平台嫁接的夢想破滅了,但TCL卻冒出了一個「巴山鬼才」萬明堅,其統領的手機事業部正趕上中國新一輪的全民手機消費熱。正因李東生的這一著妙棋,手機在這幾年居然成了TCL最主要的利潤來源,填補了企業的虧空不說,還幫助企業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真可謂「東方不亮西方亮」。家電行業的領跑者長虹,就是在這種大洗牌的背景下被TCL超越的,即便是睿智如張瑞敏者,在這一輪的企業競爭中,也沒有像李東生那樣成為贏家。
在此背景下,TCL開始做勢,果敢地選擇了一條品牌化、國際化之路。以前廣東尤其是東莞的許多企業儘管規模不小,但從事的都是「三來一補」或貼牌生產(OEM),就是借肚皮給人家「生孩子」——老外出品牌、出訂單,而我們出技術、出生產、出勞動力,結果「娃娃」生出來之後都跟了別人的姓。由於沒有「名分」(品牌),沒有自主創新的能力,生下的「孩子」誰也不認這個「老媽」。而李東生的高明之處則是反彈琵琶,反過來借老外的肚子「生娃娃」,與法國一個品牌公司開展合作,引起了世界的廣泛關注,TCL借船出海,很快就走向了世界。這就是大老闆做勢的手法。
與李東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另外一個大老闆,就是聯想的柳傳志。幾年前,聯想曾雄心勃勃、信誓旦旦地要成為中國的IBM,要率先帶領中國的企業走向世界。為了壯大聲威,聯想還調動了中國幾乎所有的強勢媒體向全中國、全世界告白。當時的聯想為此還做了很多定性及定量的規劃。做完這個戰略規劃,雄心勃勃的柳傳志就把這個重任交給了他的兩個得意弟子——聯想的楊元慶與神州數碼的郭為。但今年年初,聯想已經承認這個規劃失敗了。柳傳志這個老帥不得不從二線再次走到一線來。
柳傳志畢竟是中國一流的戰略家與企業政治家,儘管原有計劃因各種複雜的原因落空,但聯想系統、彈性的戰略規劃能力在此危難之時卻開始大顯身手了。正當不少人對柳大帥的聯想冷眼旁觀之時,不曾想其居然在短時間之內鹹魚翻身,做了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用32億美元收購了IBM的PC事業部,或者說聯想與IT界的藍色巨人IBM整合在了一起。
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今後的世界猶如自然界的食物鏈一樣,任何產業都有一個經濟生態鏈,有做高端的,也有做低端的。上游你做不了,可以做中下游;高端你做不了,可以做低端。鐘錶行業如此,IT行業也是如此。正當聯想準備向世界PC機老大的目標進軍時,原來的世界老大IBM發現PC行業在自己的產業體系當中已經成為夕陽產業,成為「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對IBM來說,要強化自己的龍頭地位,必須剝離PC業務,以便騰出更多的精力、財力,往高端走。這就像一個人正要買二手車,而另一個人正想賣二手車一樣。於是聯想與IBM一拍即合,各得其所。這也是世界經濟分工和產業鏈轉換的一個非常精彩的案例。
通過這次整合,聯想獲得了三個方面的效益:
第一,獲得了一個世界級的品牌。收購完成之後,全世界的媒體,特別是美國的諸多媒體,如《華爾街日報》等,都在頭版報導了這一事件。其目的似乎並不是想告訴人們這個企業併購案多麼成功,而只是想告誡世人:「黃貨」來了,「狼」來了,「中國狼」來了。這是個指標性的事件,而光憑這點,就可以證明柳傳志的收購非常成功,具有示範效應。
第二,聯想獲得了一個國際平台。這是他辛辛苦苦多少年、花多少億都做不到的,現在一下子就輕輕鬆鬆地做到了。
第三,聯想通過大手筆的資本運作,一下子就躋身於世界500強的行列。不僅如此,在中國所有處於第一方陣的企業家中,柳傳志是第一個真正功成身退的人;張瑞敏還在苦幹;任正非的接班人還不知道是誰,擔子還扔不下;長虹的倪瑞豐、三九的趙新先,只落得個黯然收場的結局。與這些老戰友們相比,戰略家、企業大政治家柳傳志的確應該說是笑到最後的人。
大家知道,目前正泰已經走出國門,衝出亞洲,正準備進軍世界。為了配合集團高速發展的態勢,正泰的老闆曾請了很多戰略專家對企業進行戰略規劃,沒想到越搞越糊塗,最後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僅用了四句話就概括出正泰的戰略,這個聰明人也是我的一位朋友。我問他是哪四句話,他告訴了我。今天我就利用這個機會與在座的諸位分享一下,因為我認為這四句話不僅非常符合正泰的實際,而且也符合目前正準備走向世界的中國所有民營企業的實際。
第一句話,本地出產。這句話很好理解。大凡做企業,天時、地利、人和總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珠三角」的企業,還是「長三角」的公司,起步階段肯定是本地出產。這個階段企業規模相對較小,老闆剛剛從「蝌蚪」變成「小青蛙」。
第二句話,上海出品。所謂「出品」就是研發、營銷。企業規模慢慢做大之後,必須在強化內部管理的同時,集中企業的優勢兵力建立企業的營銷渠道,塑造企業的市場品牌。這個時候國際化的「大上海」自然是最優的選擇。這個階段企業規模已經擴大,老闆已是中老闆,「小青蛙」已經變成了「大青蛙」。
第三句話,北京出名。在中國,大凡成功的企業家無一例外都是智慧超人的政治家,大企業家不僅懂得戰略規劃,而且還懂得生存智慧。一個企業的產值已經做到50億~100億元,如果不與政治掛鉤的話,肯定會遭遇到意想不到的挫折。這次胡錦濤總書記去南美,據說帶了一百多位老闆,其中有不少是我們的客戶。回來後,他們告訴我,以後的外交就是經濟外交。國家領導人進行國事訪問,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家隨行,充分說明了企業家在國內、國際舞台上的分量,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中國的社會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市場化。企業家與國家領導人出訪,不僅可以發現很多合作機會及空間,而且近距離地與領導人接觸,也能增進雙方的認識和了解。仔細研究華為的海外戰略,不難發現其海外市場的路線圖與中央的對外交往政策驚人的一致。所以,要在北京出名。
第四句話,美國出擊。通過占領美國這個市場制高點,迅速地走向世界。聯想與IBM的攜手合作正是這一句話的精彩腳註。
「小老闆做事」、「中老闆做市」、「大老闆做勢」,當小老闆時,的確非常辛苦、非常勞累,這是躲不掉的,因為很多事情需要你親自去做,你必須親力親為,員工才沒有懈怠的藉口。但到了中老闆尤其是大老闆階段,你就要學會超脫了。碧桂園的楊國強、華為的任正非是我見過的最辛苦的老闆,但聽說他們現在也學會打高爾夫球了,這說明他們開始超脫、瀟灑了。我比較喜歡打高爾夫球,中國的大部分球場我都去過,經常有很多企業家跟我一起打球。關於高爾夫球,我有一句話在江湖上流傳很廣。我說,任何一個像樣點兒的企業,董事長都應該打高爾夫球,他不打高爾夫球,說明企業不正常。老闆不超脫,整天陷在事務中,搞得下面沒有人做事。但是總經理不能打高爾夫球,總經理打高爾夫球會把企業打垮。那總經理打什麼球呢?他可以打網球、打桌球。當然,這是個笑話,不必太認真。但是只要企業能做到10億元以上,董事長、掌門人一定要學會瀟灑、學會超脫,脫離企業具體、繁雜的事務,否則就不可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就不可能有機會與他人交流、溝通與對話,也不可能有時間學習市場運營、品牌整合及資本運作。總之,董事長不超脫、不瀟灑,就不可能做好「市」、做足「勢」。這也是企業管理的辯證法之一。
以上是從「外」或「毛」的角度講中國老闆的進化之路。如果從「內」或「皮」的角度來看,其進化之路應該是什麼呢?我認為,主要是三個階段、三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