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則三:審時度勢,和平演進
2024-10-09 10:39:51
作者: 王志綱工作室(智綱智庫)
深諳生存智慧並巧妙地將之運用到企業中去,最終修成正果、功成身退的人物,莫過於聯想的柳傳志了。
柳傳志天生是一個商人,當初他進入中科院,我想這應是社會「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所謂學術)」的結果。但是種子總歸要發芽。1984年,當柳傳志從中科院下海的時候,用他自己的話講,叫做「憋得不行」。龍歸大海,誰也不曾想到他這縱身一跳,十幾年後竟跳出一面中國IT行業的旗幟來。
聯想可謂是中國企業發展史上的一個極富有研究價值的活標本,但其中的奧妙,西方人搞不懂,聲名遠揚的哈佛大學商學院也搞不懂,他們的興奮點是企業管理、產品分銷等此類的專業話題。而柳則含蓄地將其總結為「屋基理論」。其實,這種看似簡單的「屋基理論」,正是柳的生存智慧之所在。蓋房先要夯牢地基,行船須得熟知水性。否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縱觀聯想這些年來走過的路,可謂耐人尋味:其一,聯想所謂的高科技其實是從貿易開始的,創業需要第一桶金,而只有商業資本可以短、平、快地達到這個目的。另外,從高往低走,這也正符合生存的需要,並且路會越走越寬。其二,產權改革。柳所精心設計的由內部分紅權到股權,再到香港上市的產權之道在今天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但在當時卻不能不說是一種極有城府的選擇。出頭的椽子先爛,在早期產權的演變中,任何一道坎出點兒差錯,都會釀成意想不到的後果,而柳傳志卻繞過來了。其三,媒體曾經盛傳一時的「倪光南事件」,表面上看,它是科學家與企業家之間的衝突,但其背後是兩種生存力量的角逐,是活脫脫的一個現代版的「洪楊之爭」。想當初,天王洪秀全出於革命鬥爭形勢的需要,設計了東王楊秀清代天父傳言之神話,按時下時髦的話來講,不過是為了「整合要素」。不曾想,這個燒炭佬後來竟真把自己當成了可以凌駕於天王之上的天父代言人,以致洪天王最終掌控不住大局,弄得魚死網破,釀成千古悲劇。「道不同不相與謀」,所以,柳倪之爭是遲早要發生的,而實力的天平顯然也偏向了柳的一邊。於是,儘管倪光南使盡了手段,但終歸奈何不得早已做大的柳傳志,其出局也就合情合理了。柳傳志歷經艱辛,竟能逃過此劫,比洪天王更技高一籌。其四,柳傳志不無瀟灑的平穩交接。今日,當其興之所至地布道於四方,悠悠然信步於高爾夫球場的時候,儼然已功德圓滿,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柳傳志的生存智慧,妙在一個「忍」字,而這種忍,其實是一種最好的等待,一種對耐力的考驗。說他曲線救國也罷,說他審時度勢也罷,都無非是再一次驗證了中國自古就有的「以柔克剛」、「大智若愚」的大學問。既堅持不斷革命論,又揉之以革命發展階段論,柳傳志駕馭聯想之船「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成功實踐,完全是一部中國革命史在企業運營中的翻版。就韜略而言,柳傳志是個「懂政治」的企業家。企業尤其是國有大企業更是無處不在比「講政治」。
所以,我更喜歡這樣評價柳傳志的發展史:他在地獄裡打了一個滾,在淘到真經之後,又回到了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