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英帝國史(全八冊)> 二、 「光榮革命」的影響

二、 「光榮革命」的影響

2024-10-09 08:45:20 作者: 錢乘旦

  17世紀中葉,出於王權與議會的主權之爭,引發英國的內戰,使英國在20年中陷於內亂。1660年,保守的英國人支持斯圖亞特王朝(The House of Stuart)復辟。1688年,詹姆士二世得獲一子,對此英國舉國上下惴惴不安。支持議會的輝格黨人(Whig Party)和部分托利黨人(Tory Part)為避免詹姆士二世把王位傳給其必定受天主教影響的剛出生的兒子,而致信給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和時任荷蘭執政的女婿威廉,請他們前來挽救英國的自由和信仰。威廉帶兵進入英國,兵不血刃便使詹姆士二世落荒而逃。議會重掌大權,而威廉亦即位,成為英王威廉三世。至此,英國議會與國王近半個世紀的主權之爭以議會的勝利而告結束。「光榮革命」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解決矛盾的方式,將議會置於國王之上,從此建立起「憲制政府」。通過「光榮革命」,英國人民制止了暴君的專制橫暴統治,抬升了議會的法律地位,為日後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完善及宗教解放運動提供了法理保障、奠定了思想基礎,並由此建立了成熟的資本主義國家體制。

  在第一英帝國時期,英國政壇大多由輝格黨人占據主導地位,並採取了有利於自己發展的政策。他們在政治上積極爭取議會權利,發展政黨政治;在經濟上積極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開展奴隸貿易,進行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在思想上奉行重商主義;在外交上積極進行對外殖民擴張,同荷蘭、西班牙、法國爭奪世界霸權。1688— 1689年發生的這起被稱為「光榮革命」的事件,不僅改寫了英國和荷蘭的歷史,並且使整個世界都因之而改變。[32]

  對於「光榮革命」,輝格派的史學家是持完全肯定態度的,馬考萊伯爵(Lord Macaulay)、托馬斯·厄斯金·梅(Thomas Erskine May)、萊基(W.E.H.Lecky)及兩位屈維廉(G.O.and G.M.Trevelyan)都傾向於把「光榮革命」視為輝格黨的勝利。他們認為:「光榮革命」建立了君主立憲制,為兩黨政治及現代內閣制的出現提供了可能,這些都是英國在政治上取得的進步;但是在1760年以後,喬治三世(George Ⅲ)企圖恢復斯圖亞特王朝的專製作風,就是在開歷史的倒車。[33]馬考萊認為英國的偉大源起於「光榮革命」,他所著的《英國史》即以1688年為開篇。大部分學者都認為英國第一英帝國的政治基礎由此建立。確實,「光榮革命」對英國的產生的影響是其他任何事件都無法替代的。

  18世紀,英國人為了解決擺在他們面前的各種挑戰,採取了相當複雜的手段。在大多數時候,他們的努力獲得了驚人的成功,但有時——比較顯著的是他們處理帝國治理問題時——則必須暫時接受失敗。不過,結果「他們總是表現出一種活力,一種張力,一種復原力,一種極強的適應能力,這些是他們在17世紀中傳承下來的,這些將使他們占盡優勢」。[34]

  「光榮革命」對當時的西方世界來說猶如一股清流,特別在法國,專制主義似乎蒸蒸日上,不容置疑。「光榮革命」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參考,其中的例子不勝枚舉。舉簡單的例子來說,英國在「光榮革命」後不久又確立了一些比較激進的措施,比如民眾的出版自由權,這些都極大地激勵了法國和美洲殖民地的政治思想家。[35]

  

  「光榮革命」後,英國內政相對穩定。有了這樣的政治保證,英國政府在國內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措施,尊重自然科學技術的發展,推進和利用工業革命;在國外,則通過和平或戰爭的手段積極開拓殖民地,鞏固和擴大了橫跨幾大洲的第一英帝國。

  「光榮革命」確立了土地階級的政治優勢,商人以及其他有產者集團是地位相對較低、資質相對較淺的同盟。土地貴族與其他有產者集團經常發生激烈的衝突,特別是在對外戰爭的問題上,議會內部及整個民族會產生嚴重的分歧,並主要以政黨為喉舌。一般情況下,輝格黨主張發動戰爭,他們支持非國教徒占多數的商業集團的主張,與對外貿易有密切的聯繫。托利黨更注重國內事務,傾向於和平,支持英國國教會,為土地階級、尤其是鄉紳階級的利益代言。大體上說,輝格黨代表勢力最大的土地貴族及其海外商業利益,托利黨代表地方中小地主的利益;輝格黨眼界廣闊,支持對外殖民和擴張,托利黨眼界相對狹小,大多更具地方性的保守色彩。與此同時,同它的勁敵法國一樣,英國也被17世紀的政治動盪攪得精疲力竭,受財政虧空的困擾。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以及帝國擴張,全都依賴於統治集團能否在追求共同目標時協調一致。[36]

  從1688年「光榮革命」的發生到1783年北美獨立戰爭的結束,英國政壇除去1710—1714年這幾年以外,輝格黨都主導政權。占據優勢地位的輝格黨自然而然地採取了有利於自己的政策,他們在政治上擴大議會的權利,發展政黨政治;在經濟上發展對外貿易,進行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在思想上奉行重商主義;在外交上執行擴張政策,同荷蘭、西班牙、法國爭奪世界霸權。

  自從1640年內戰爆發以來,英國就陷於政治動盪中。現在,通過「光榮革命」,英國國內長期的政治紛爭終於結束,殖民擴張成為國家關注的重點。在「光榮革命」後的近一個世紀中,英國積極參與了同歐洲各國爭奪世界霸權的鬥爭。到1763年英法戰爭結束時,英國獲得一個以北美殖民地為中心的龐大帝國,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殖民帝國,為以後成為「世界工廠」提供了廣闊的外部市場。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