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帝國史·第三卷,英帝國的發展前言
2024-10-09 08:45:13
作者: 錢乘旦
英帝國是指隸屬不列顛王室宗主權和不列顛政府管理的一個世界範圍內的依附體系,包括殖民地、保護地和其他領土。[1]到19世紀,「英帝國」這個詞就已經比較流行了,它是英國統治下的領土和人民的集合。這種用法明確地確立於18世紀後半期,但更早時這個詞有不同的含義,反映出不同的願望。英帝國最初只是英格蘭的自稱,正如亨利八世(Henry ⅤⅢ)在宗教改革法案中所說:「我們的國王在他的統治範圍內,如同一個皇帝在他的帝國內,擁有最高統治權和自主權。」[2]一個帝國是單一的權力無上的政體。17世紀中葉開始把英國周圍的海洋也包括進了英帝國,約翰·賽爾登(John Selden)曾對查理二世(Charles Ⅱ)說:「不列顛海洋帝國的概念已被算進您帝國的皇家世襲財產中。」[3]從安妮女王(Queen Anne)和喬治一世(George Ⅰ)統治時期開始,英帝國是英格蘭和蘇格蘭的結合。後來海洋帝國的概念在威廉三世(William Ⅲ)和安妮女王兩次戰爭期間進一步擴展,詩人詹姆士·湯姆森(James Thomson)把英國描寫為「豐收的海洋帝國」,18世紀早期的詩人和外交家馬休·普賴尓(Matthew Prior)要求英國「統治一個沒有海洋疆界的帝國」。[4]從1685年開始的英國地圖就已經畫出了「英帝國在美洲」的範圍。[5]現代意義的英帝國是從16世紀開始,在追求商業利益以及與歐洲大陸國家尤其是法國開展競爭建立海上霸權、建立殖民地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從英國現代化的角度來看,英帝國的發展史就是英國由弱而強又由盛而衰的歷史,源於現代化,盛於殖民地的廣泛建立和發展,衰於殖民地的解放和殖民體系的終結。20世紀英帝國的解體和大英國協的建立是英國走向相對衰落的重要標誌。
本卷所討論的是1689—1783年這一時期的英帝國,就時間跨度而言,是17世紀後半期到18世紀後半期,屬於「第一英帝國」時期。對於第一英帝國的斷代,史學界並沒有統一的定論,基思(Berriedale Keith)認為第一英帝國始於1578年,[6]勞埃德(T.O.Lloyd)認為始於1558年,[7]馬歇爾(P.J.Marshall)則把整個18世紀看作第一英帝國。[8]這是因為英帝國的存續並不像德意志帝國或法蘭西帝國那樣,是由於政權更迭而造成;英帝國的劃分只是後人在分析和總結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理解和敘述的方便而人為地將其分成若干階段,因而出現斷代的分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本卷涉及的是1689—1783年之間的英帝國,這是第一英帝國的重要時期,由英國史上兩個標誌事件作為首尾:1689年,英王詹姆士二世(James Ⅱ)被推翻,威廉三世和瑪麗(Mary Ⅱ)即位,歷史上稱其為「光榮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這是一件被大多數英國人看作是保證他們自由的事件;1783年簽訂《美英凡爾賽和約》(Treaty of Pari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國獨立戰爭結束,英國承認美國的獨立,英國失去北美殖民地。
1689—1783年是英國海外急劇擴張的階段,這個時期也是英國在全世界利益巨大增長的時期之一。在17世紀,英國不僅實現了對愛爾蘭(Ireland)的初步合併,而且得到了印度次大陸的蘇拉特(Surat)、孟買(Mumbai)、馬德拉斯(Madras)、聖喬治堡(Fort St George)和威廉堡(Fort William)、加爾各答(Calcutta),西非甘比亞(Gambia)的一個貿易點、西印度群島(The West Indies)的一些島嶼和北美沿海地區,[9]形成了以美洲移民殖民地和以加勒比種植園為主體的重商主義殖民體系。[10]早期殖民帝國的貿易方式、商業方式、商業規則和殖民政府,始建於17世紀中後期,完善於18世紀末。英國在這一時期開始工業化,並對製造業和戰爭技術產生了巨大影響,英國的工業化一直延續到19世紀初期。英帝國在歐洲之外的活動規模有巨大增長,英帝國統治下的地區和人口數量也大大地增加,更多的船隻把大量的英國商品輸往殖民地市場,同時帶回更大數量的殖民地產品,滿足英國國內市場的需求。
英帝國史的研究一直受到西方史學界的重視。英帝國史研究源於英國國家制度史的研究,它是英國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11]早在英國革命前後,英國學者就掀起了一個討論帝國問題的熱潮;現代英帝國史研究則開始於20世紀20—30年代。20世紀80年代以來英國國內史學界在探討英國衰落的研究中,英帝國史成為史學研究的重要課題。關於英帝國的研究,學術界出版了大量著作,這極大地促進了我們對英帝國興衰發展的了解。從整體上論述英帝國的著作有:羅斯(John Holland Rose)的《劍橋英帝國史》[12],馬歇爾的《劍橋英帝國史》[13],路易斯(William Roger Louis)的《牛津英帝國史》[14],威廉森(J.A.Williamson)的《不列顛與英帝國》[15]、《英國擴張簡史》[16]及《英帝國和大英國協》[17],科伯納(Richard Koebner)的《帝國》[18]和勞埃德的《英帝國,1588—1995》[19]等。關於第一英帝國史的斷代史著作有:鮑溫(H.V.Bowen)的《精英、冒險與海外帝國的形成,1688—1775》[20],斯通(Lawrance Stone)的《戰爭中的帝國:1689—1815年的英國》[21],戴維斯(Ralph Davis)的《工業革命與英國海外貿易》[22],凱恩(P.J.Cain)和霍普金斯(A.G.Hopkins)的《英帝國,變革與擴張,1688—1783》[23],巴克斯特(Stephen B.Baxter)的《走向巨人的不列顛》[24],朗夫特(Paul Langford)的《18世紀,1688—1815》[25],馬歇爾(Dorothy Marshall)的《18世紀的英格蘭》[26]等。還有一些關於殖民地國家和地區的著作,也從不同方面展示第一英帝國時期英國的殖民統治、對外貿易和海外擴張等方面的歷史。同時,西方國家還出版了許多歷史文獻檔案資料集,主要有:道格拉斯(D.C.Douglas)主編的《英國歷史文件》、威廉·斯塔布斯(William Stubbs)主編的《不列顛史料集成》和梅里爾·詹森(Merrill Jensen)主編的《英國歷史文件》等,這些資料集為研究者提供了全面豐富的原始文獻和檔案,成為研究英帝國史的重要參考資料。除此之外,關於第一英帝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對外貿易、奴隸貿易等各方面的專題著作和論文更是不勝枚舉,這些著作和論文資料豐富,論證深入,從各個不同層面論述了第一英帝國歷史發展的面貌。
總體上說,歐美學者尤其是英國學者對於第一英帝國史的研究比較深入和全面,成果也是極其豐富的,但是這些研究成果存在著一些缺陷和不足:(1)研究成果多集中在第一英帝國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層面,缺乏對第一英帝國的整體研究,除了羅思(John Holland Rose)的《劍橋英帝國史》和路易斯(William Roger Louis)的《牛津英帝國史》外,很少有關於第一英帝國的通史著作,而且這兩本書嚴格意義上來說也不是通史著作,它們並沒有一個全書的指導思想或中心,基本上還是專題研究的綜合;(2)西方學者尤其是英國學者大都站在本國和本民族的立場,存在著明顯的大國思想和帝國情結,研究英帝國史的目的是為了宣揚英國對外擴張和建立帝國的合理性和正義性,帶有愛國主義教育的功利目的,因而在研究中過分地宣揚英國殖民擴張的積極意義,推崇英吉利民族精神和文化價值觀念,忽視和迴避了殖民擴張的惡果尤其是英國殖民擴張給被征服、被殖民地區帶來的消極影響,不能很好地把握第一英帝國的本質特徵及其歷史發展的全貌。
本章節來源於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
在國內史學界,英國史的研究是我國世界史學科中比較傳統的學科,因為正是英國發動的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破壞了中國的傳統經濟,將中國納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發展軌道,所以對英國史的研究很早就引起國內學者的重視。近代以來許多學者曾發表過一些關於英國史研究的著述,這些學者大都有留學歐美的經歷,他們或是對英國歷史和文化及科學技術等方面都進行介紹,或是研究與中國有關的問題如中英關係。儘管這些著述受到資料的限制,有些研究現在看來比較膚淺,但他們開創了我國的英國史研究。英國是第一個工業化國家,最早實現了現代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英國現代化與英帝國同時啟動,正是第一英帝國時期的對外擴張和海外貿易,使英國較早地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為工業革命準備了條件。令人遺憾的是,對於這一時期英帝國史的研究十分薄弱,國內關於這一時期的著述主要集中在17世紀革命、美國獨立戰爭等少數領域。儘管研究成果非常豐富,但都不是從帝國史的角度來研究的,因而我們缺乏對第一英帝國的本質特徵和發展歷史的全面認識。
由於當前我國史學界對於第一英帝國史的研究比較薄弱,本卷試圖從以下幾方面有所創新和突破,通過對第一英帝國史的整體研究,探尋第一英帝國的本質特徵和發展脈絡:第一,第一英帝國的本質特徵是什麼。筆者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第一英帝國的特點是重商主義(Mercantilism)。第一英帝國是以重商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的帝國,是一個商業帝國,它所關心的不是領土統治,而是殖民地帶來的商業利潤和財富。「英帝國」這個名詞明確地確立於第一英帝國後期,英帝國的建立依賴於它在航運業和製造業的領先地位,帝國的基礎是對外貿易,帝國的霸權是海洋霸權。第二,重商主義是一種經濟理論,但在第一英帝國的殖民實踐中,它與其說是一種理論,不如說是一種政策。因為這一時期帝國的政策無不體現著重商主義的色彩,重商主義滲透到了帝國政策的各個方面。在重商主義的指導下,帝國在政治上對殖民地採取比較寬鬆的管理辦法,管理機構比較分散,總督的權力相對較小,但帝國在經濟上嚴格控制殖民地的貿易,控制殖民地工業發展,將殖民地變成英國商品和資本輸出場所及英國工業的原料基地,從而最大限度地獲取商業利潤。政治上的鬆弛和經濟上的嚴格控制充分體現了第一英帝國的重商主義特徵。第三,由於第一英帝國的本質特徵是重商主義,因此在研究方法上,我們力圖緊扣重商主義思想的幾個主要方面來論述第一英帝國的特徵,從帝國的財政政策、商業戰爭、海權與殖民戰爭、移民與奴隸貿易等方面來闡釋第一英帝國是重商帝國,帝國實踐與重商主義理論相吻合。
【注釋】
[1] Rebort McHery ed.,The New Encyclopaedia Britainnica,Chicargo,1993,p.528.
[2] Commentaries on the Law of England,4Vols,Oxford,1773,Ⅰ,p.242.
[3] David R.Aromitage,「The Cromwellian Protectorate and Languages of Empaire」,History Journal,ⅩⅩⅩⅤ,1995,p.534.
[4] Richard Koebner,Empire,Cambridge,1966,p.81.
[5] Ibid.,p.5.
[6] A.Berriedale Keith,Consititutional History of the First British Empire,Oxford,1930.
[7] T.O.Lloyd,The British Empire(1588-1983),Oxford,1984.
[8] P.J.Marshall ed.,The Oxford History of the British Empire,Vol.Ⅱ,the Eighteeth Century,Oxford,1998.
[9] 諾爾斯:《英國海外帝國經濟史》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76頁。
[10] D.K.Filedhouse,The Colonial Empires,A Comparative Survey from the Eighteenth Century,MacMillan,1982,pp.84-86.
[11] C.A.Bayly,Imperial Meridian—The British Empire and The World,1780 - 1830,Longman,1989,p.1.
[12] J.Holland Rose,A.P.Newton and E.A.Benians eds.,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British Empir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29.
[13] P.J.Marshall,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British Empir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14] William Roger Louis,The Oxford History of British Empi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15] J.A.Williamson,Great Britain and the Empire,London,1944.
[16] J.A.Williamson,A Short History of British Expansion,London,1947.
[17] J.A.Williamson,The British Empire and Commonwealth,MacMillan,1965.
[18] Richard Koebner,Empire,Cambridge,1961.
[19] T.O.Lloyd,TheBritishEmpire,1558-1995,Oxford,1997.
[20] H.V.Bowen,Elites,Enterprise and the Making of British Oversea Empire,1688-1775,London,1996.
[21] Lawrance Stone ed.,An Imperial State at War:Britain from 1689 to 1815,London,1994.
[22] Ralph Davis,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British Oversea Trade,Leicester,1979.
[23] P.J.Cain and A.G.Hopkins,British Imperialism Innovation and Expansion,1688- 1783,London,1989.
[24] Stephen B.Baxter ed.,Britain’s Rise to Greatness,1660-1763,Berkeley,1983.
[25] Paul Langford,The Eighteenth Century,1688-1815,London,1976.
[26] Dorothy Marshall,Eighteenth Century England,London,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