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英帝國史(全八冊)> 英帝國史·第一卷,英帝國的啟動 總序

英帝國史·第一卷,英帝國的啟動 總序

2024-10-09 08:41:50 作者: 錢乘旦

  錢乘旦

  在所有關於西方的概念中,「英帝國」大概是中國人最早熟悉的。19世紀中葉,英國憑藉強大的工業與軍事實力,強行打開中國大門,把中國帶進了近代世界,同時也帶進一個屈辱的時代。從那時候起,中國人就開始關注英帝國,介紹與議論英帝國,時至今日,幾乎沒有中國人不知道英帝國的(相比之下知道法帝國或比利時帝國的人就很少)。但奇怪的是,對英帝國的研究卻遲遲沒有起步,其中的原因當然很多,但無非有兩方面重要原因,一是一百多年中,中國人把主要精力用於恢復國家和振興民族,為此經歷了長期的戰爭,戰爭之後又投入艱苦的經濟建設,因而延後了學術的跟進;二是國人的知識儲備不夠,研究條件也不夠,對外界了解不深,沒有能力進行細緻的研究。現在情況不同了,中國已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了解世界和研究世界與國家的發展緊密相連,關係到國家今後的前途。所以,國人越來越關心世界上的事,也越來越重視研究世界、包括研究世界史。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寫《英帝國史》,是要把英帝國介紹給讀者,讓讀者知道什麼是英帝國。

  英帝國這個現象非常特殊,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一個小國(英國)在幾百年時間裡建立並統治一個世界帝國,其最高峰時土地面積是英國本土的125倍,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有人說這個現象只在古羅馬帝國時期出現過,但古羅馬只是一個地中海國家,遠不是一個世界帝國。近代世界帝國是在西方崛起的過程中通過暴力和征服建立起來的,遠在葡萄牙、西班牙發動「地理大發現」之後,近代殖民帝國就開始出現,這個過程充滿了火和血。英國不是最早搶占帝國的國家,但它取得最大的勝利,其中的原因,除了其他西方國家也具有的那些優勢外,它還有兩個優勢:最早發動工業革命而獲得的強大的經濟力量,以及巧妙的外交手段和老練的管理技巧。所以,研究和解讀英帝國史,可以知道許多知識,明白許多道理。

  首先,和其他殖民帝國一樣,英帝國是用火和血建立的。英國的擴張從一開始就帶有暴力,並且不惜使用暴力。英國人在美洲站住腳之前,就依靠暴力和搶劫進行海盜活動,為英國的重商主義搶得第一桶金。後來,隨著國力增強,英國人越來越多地使用暴力,不僅用暴力搶占殖民地,而且用暴力搶占世界市場,發動戰爭與其他歐洲國家爭奪利益。在19世紀,英國人使用暴力的場合更多了,不僅發動大規模的戰爭(拿破崙戰爭、克里米亞戰爭、南非戰爭等等),而且挑起大大小小的「懲罰行動」,其中包括鴉片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是由爭奪殖民霸權而引起的,英國是其中一個主角。把帝國說成是「文明的使者」、「傳播現代文明」,顯然是為暴力作掩飾,除非把暴力等同於「文明」。

  其次,英帝國的歷史和英國資本主義的階段性變化幾乎同步。英國資本主義是世界資本主義的典型代表,它經歷過重商主義、自由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主義以及20世紀國家資本主義的多個階段,而英帝國在這些階段分別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具有那個時期資本主義的基本特徵。因此,正如資本主義是一個變動的概念,英帝國也是一個變動的概念,儘管其殖民主義的本質不變,但形式和方法卻不斷在變,在不同時期表現出不同的面相。由此我們看到了「重商主義帝國」、「自由主義帝國」、「無形帝國」、「有形帝國」這些概念,而不會對英國人此一時的帝國狂熱和彼一時的「反帝國主義」感到意外。

  

  第三,正因為帝國是不斷變動的,因此英帝國(或者毋寧說英國統治集團)一個重要的特徵就表現出來了,就是它不斷變化,使自己適應變化的時代以及變化的需要。我們看到不同時代的帝國統治方式和策略是不同的,並且在同一個時代、在不同地區也採用不同的做法。但所有這些變化都圍繞一個基本的目標,就是為英國服務:為它的經濟利益服務,為它的政治需要服務,為它的世界霸權服務,為它的戰略目標服務。英帝國在歷史上有時表現猙獰,有時顯露仁慈,有時如火如血,有時又似水溫柔,但它的目標是確定的,那就是最好地維護英國的統治。

  由此就看到了第四個方面:英帝國的統治手腕極其巧妙,英國人很擅長殖民統治。英國派駐到帝國各地的殖民官員都有相當的治理才能,他們在國內也許只是普通的政務員,到了殖民地卻能夠獨當一面,單獨處理各種複雜局面。我們常說英國人老謀深算、手法老到,這在殖民統治中表現得很充分。比如,英國在印度使用「分而治之」,因此少數英國人就能統治幾億印度人;英國在非洲採用「間接統治」,因此在有些地方十幾個英國人就能掌管一個國家。20世紀殖民統治不能維持了,帝國瓦解已成定局,但英國人在撤離之前一般都能找到最合適的代理人,把權力「和平地」交給他們,讓他們看守英國的利益。結果,當世界上其他殖民帝國煙消雲散、再也不見蹤影時,英帝國卻留下一個影子——大英國協。

  總之,在英帝國的歷史上我們看到了很多東西,讓我們必須寫好《英帝國史》。我們不僅在描述殖民主義的侵略與壓榨的本質,對其進行道德的批判;也要讓讀者和我們一起觀察,知道什麼是英帝國,它如何產生,為什麼產生,怎樣發展,如何運作,怎樣進行統治,如何為英國服務;帝國的悖論是什麼,為什麼它不能避免崩潰的命運;等等。我們希望讀者在讀完之後有所思考,了解一些知識,明白更多的道理。

  英帝國史是英國史研究中一個特殊的領域,英國學者做過長期而有效的研究。儘管這些研究難免帶有偏見,畢竟連最公正的學者也很難避免;但我們仍然看重他們的成果,將其視為我們的出發點。英國學者的研究越來越深、越來越細了,需要我們認真學習和仔細參考。在我國,雖說關於英國歷史的研究一直很活躍,成果也不少;但英帝國史的研究卻很薄弱,甚至可以說尚未起步。儘管出現過一些專題性的作品,但系統的研究與著作都未出現。我們這部《英帝國史》可以說是一個開端,為中國讀者展示一個新的領域。

  為寫這部《英帝國史》,我們花了20年時間。鑑於國內英帝國史研究領域的滯後,我在20多年前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向這個方向發展,每一個學生都在英帝國的某一個階段上做研究,為今後寫一部完整的《英帝國史》打下基礎。2011年項目啟動後,我們又用6年時間寫出書稿,現在可以交付出版了。可喜的是,當年的研究生現在已經是各單位的專業骨幹,成長為副教授、教授、甚至博士生導師了。20年的艱苦是不言而喻的,所幸的是,我們一直堅持了下來。

  作為長期研究的結果,我們這部《英帝國史》有自己的體系,不同於國外的同類著作。中國人寫英帝國史需要有自己的視角、提出自己的觀點,這是寫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寫作成功的標識。作者對英帝國的基本性質需要有判斷,對每一個階段的特徵也要有掌控,在清晰梳理歷史的基礎上,說清楚英帝國的來龍去脈。

  為此,我們把英帝國史分為八個階段,每一段各寫成一卷書。第一卷寫英帝國的萌生,在這個階段,「英帝國」是英國民族國家的投影,所謂「英格蘭是一個帝國」就是這個意思。英國民族國家的出現為其海外擴張提供了前提,沒有早期英格蘭民族國家,就不可能有後來的英帝國,因此,英帝國是英國民族國家的派生物。民族國家與英帝國萌生的關係是本卷討論的基本問題,由此而解釋帝國萌發的動力。

  第二卷寫英帝國的形成。儘管人們說,早期英帝國是民間開發的結果,但我們指出:國家是其支撐的力量。17世紀英國經歷了政治大動盪,多種政體走馬燈似地輪換。但所有政權在帝國問題上卻高度一致,而不管論其政治理念如何不同。這個現象非常值得注意,其背後是這樣一個事實,即英國從民族國家形成起,就已成為重商主義國家。重商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早期階段,而英帝國正是重商主義的產物。重商主義要求殖民地,因此無論英國政體如何變動,英國對殖民地的追求卻是不變的。

  18世紀英帝國進入第三個階段,這是重商主義充分展示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英帝國迅速擴大,而重商主義的本色更加突出。重商主義究竟是怎樣的,第三卷即從多個角度來表現重商主義帝國的基本特徵,包括其理論、形制、移民、奴隸勞動、管理制度、統治方式等等,具體描述重商主義英帝國的整體相貌。重商主義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它存在於帝國的各個層面。

  第四卷寫重商主義帝國如何向新帝國轉變,商業戰爭是這個時期的特點。英國與其他殖民國家爭奪殖民地,由此觸發遍及海洋與陸地的一次又一次戰爭。但就在英國打敗所有對手、幾乎控制殖民霸權的時刻,美國革命卻衝垮了第一英帝國。這是殖民帝國內在危機的第一次大暴露,它說明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必定要對抗,結局一定是帝國解體。不過在那個時代人們卻不這麼想,相反,英國政府從美國革命中吸取教訓,調整了殖民政策,以致短短30年間又炮製出一個嶄新的「第二英帝國」。這是新舊帝國交替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上,重商主義漸次退出,新理念和新地域構成了新帝國。

  新帝國的基礎是工業革命,其巨大的生產力和廉價的工業品成為新帝國的力量源泉。英國在實現自由貿易的過程中奪取了商業霸權,它打著「自由貿易」的旗幟,將觸角伸向全世界。在這「自由主義」盛行的時代,「自由帝國主義」理論應運而生,它提倡「無形帝國」,認為英國不需要占領殖民地,只需要「自由貿易」。一個老牌的殖民國家卻突然「不要殖民地」了,原因就在於英國有強大的工業力量,它可以霸占世界市場。「只要貿易,不要殖民地」的說法就是這樣出現的,英帝國進入「自由帝國」階段。這也是英國的自由資本主義時代,第五卷就是寫這個時代的英帝國。

  然而,就在帝國的旗幟高高飄揚、大英帝國如日中天時,19世紀下半葉英國卻開始走下坡路了。其他歐洲國家追趕工業化,打破了英國的工業壟斷權,從而也打破了它的殖民霸權。英國再一次調整殖民理念,投入與列強爭奪殖民地的鬥爭中。「無形帝國」再次變成了「有形帝國」,英國搶到了「獅子的一份」,英帝國也真正成為「日不落」。可是,帝國不可克服的內在規律仍然在起作用:就在英帝國看似最輝煌時,新的危機卻悄然而至。這是英帝國的第六階段,第六卷寫這個階段。

  在第七卷中,帝國的危機轉變成衰落,英國從一戰走向二戰。為拯救帝國,英國政治家和帝國主義理論家再一次使盡解數,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紛紛出場。其中最突出的,是自治領的出現和「帝國聯邦制」的設想,試圖以「聯邦共同體」來拯救帝國,維護英國的「大國」優勢。但揮之不去的帝國情結卻一再阻撓「共同體」的出現,而帝國的內在邏輯又不斷強化殖民地的離心力,及至內外交困無法解決,而「大英國協」真正出現時,英帝國已氣數殆盡、迅速呈現沒落走勢了,雖然在表面上它仍舊很強大。

  第八卷寫帝國的解體。二戰結束後,英帝國迅速瓦解,其速度令人驚異。儘管有英國政治家構想出「第三帝國」的方案,試圖在蘇伊士以西維持英帝國,但帝國還是解體了。有些人說:是英國的主動撤離完成了「非殖民化」。這種說法顯然是有偏見的。面對著反帝反殖的時代大潮流,英帝國的解體是必然的。然而,英帝國的解體和其他帝國相比確實有不同,英國人在多數殖民地和平地轉讓政權,從而更好地保護了英國。但也有使用戰爭手段的地方,而這些戰爭往往以失敗告終。不同的方式是為相同的目標服務的,即維護英國的政治經濟利益與大國地位。但英國的幻想還是破滅了,英帝國終於壽終正寢。

  以上就是本書的結構和基本觀點,讀者可以看出,本書確實有許多亮點。儘管如此,我們仍然謙卑地認識到:我們的研究只是開始。英帝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發展時間長,涉及內容廣,它存在的時期世界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因此對其準確把握、正確闡述、全面分析、深刻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儘管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但不足之處在所難免。祈盼讀者和我們共同努力,把英帝國史的研究向前推進。

  2018年2月於北京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