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無遺策、功濟於時
2024-10-09 08:31:32
作者: 李浩白
漢末興平元年左右,曹操剛剛穩定了兗州後方,見到徐州牧陶謙暴亡,便起意去奪徐州,荀彧(公元194年)進行了勸阻:
荀彧入諫曰:「昔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故雖有困敗而終濟大業。將軍本以兗州首事,平山東之難,百姓無不歸心悅服。且河、濟,天下之要地也,今雖殘壞,猶易以自保,是亦將軍之關中、河內也,不可以不先定。今以破李封、薛蘭,若分兵東擊陳宮,宮必不敢西顧,以其間勒兵收熟麥,約食畜谷,一舉而(呂)布可破也。破布,然後南結揚州,共討袁術,以臨淮、泗。若舍布而東,多留兵則不足用,少留兵則民皆保城,不得樵採。布乘虛寇暴,民心益危,唯鄄城、范、衛可全,其餘非己之有,是無兗州也。若徐州不定,將軍當安所歸乎?且陶謙雖死,徐州未易亡也。彼懲往年之敗,將懼而結親,相為表里。今東方皆以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將軍。將軍攻之不拔,略之無獲,不出十日,則十萬之眾未戰而自困耳。前討徐州,威罰實行,其子弟念父兄之恥,必人自為守,無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夫事固有棄此取彼者,以大易小可也,以安易危可也,權一時之勢,不患本之不固可也。今三者莫利,願將軍熟慮之。」
曹操聽從了他的建議,專心致志經營兗州,終於徹底鞏固了大後方,所以才能在諸侯交戰中進退自如、遊刃有餘。
在撫定兗州作為根據地後,荀彧做出了一生最關鍵的建言,勸說曹操西迎漢獻帝劉協入許定都,實施「奉主上以從民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雄傑,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之宏圖,從而在四方諸侯中占據了政治制高點和戰略主動權,令袁紹、袁術等割據勢力處處受制,落於下風。
掃除袁術、呂布之後,荀彧又建議曹操布好三面格局,然後北上抗擊袁紹:立基於兗、豫二州,以鍾繇穩住關中西翼,以臧霸等人穩住青州東翼,以夏侯惇留守許都,而由曹操親臨官渡阻擋袁紹。
而在官渡大戰之前,荀彧與孔融的一番對話,顯示了他對平北滅袁已有絕對的信心與把握。
從荀彧的答辯來看,他是深得科學思維方式之真諦:「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南宋名士陳亮曾講:
本書首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所貴乎謀夫策士者,為其能審料敵情以釋人君之憂也。
對照此言,荀彧可謂完全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