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一看就停不下來的三國史> 袁湯父子時期之綢繆布局

袁湯父子時期之綢繆布局

2024-10-09 08:30:21 作者: 李浩白

  袁湯在漢桓帝繼嗣即位之際可謂驟升而起。《後漢書·袁湯傳》記載:

  (袁湯)桓帝初為司空,以豫議定策封安國亭侯,食邑五百戶。累遷司徒、太尉。

  他於漢桓帝本初元年(公元146年)由太僕升為司空,又於漢桓帝建和三年(公元149年)為太尉,直到漢桓帝永興元年(公元153年)退位,整整當了為期八年的三公之官。從史簡中溯本探源,袁湯的崛起歷程,其實自有其明確的脈絡可尋。

  在《資治通鑑》的記載中能夠看出,當時幼帝漢質帝暴斃,關於擁立誰為新君的問題,朝中百官分為兩派。以大將軍梁冀為首的外戚集團傾向於擁立蠡吾侯劉志,太尉李固、司徒胡廣等士大夫集團傾向於擁立清河王劉蒜。而袁安當時以太僕之職參與立嗣廷議大會,游移其間,見風使舵,最終投向了梁冀,支持擁立劉志為新君,即為漢桓帝。所以,他隨後便升任司空,權重一時。

  袁湯在政治投機大獲成功而嘗到甜頭後,決定以當時朝中權勢最大的梁氏外戚集團為後台,力保袁氏一族長盛不衰。他的長子袁成在他的指示之下,出任左中郎將,與梁冀打得火熱,關係甚密。《後漢書·袁紹傳》注引《英雄記》寫道:

  (袁)成字文開,與梁冀結好,言無不從,京師諺曰:「事不諧,問文開。」

  而且,袁成身任將校之職,也代表著汝南袁氏對軍界勢力漸有染指。《資治通鑑》記載,袁湯的次子、袁成的弟弟袁逢在漢靈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出任司空之前的最後一個職位亦是禁軍序列的屯騎校尉。看來,袁成早卒之後,袁逢繼續接替他進入軍界任職,是為了袁氏家族在軍界始終擁有一定的話語權而以備萬一。

  

  另外,袁湯對另一個兒子袁隗的安排也是煞費苦心。袁隗代表袁氏一族在文官界摸爬滾打,一直在大鴻臚等卿官職位上深耕細作。

  然而,袁湯終究老了,年過八旬,雖然位居三公,擁有開府辟召之實權,但他亦只能蔭庇兒子們八九年的時間。他退位之後,袁逢、袁隗還能抱著梁氏外戚集團這根「大柱」多久呢?

  而且,他們洞察到漢桓帝所代表的皇權遲早會與梁氏外戚集團一決雌雄。梁冀一族專橫跋扈、胡作非為、民心盡失,是不可能斗得過漢室皇權的。那麼,梁氏外戚集團一旦覆滅之後,汝南袁氏又將以何為靠山呢?

  恰在此時,外人中誰也不會料到,袁氏一族在內廷禁省之中內安插的另一個「暗棋」便開始發揮妙用了。這個「暗棋」就是漢桓帝身邊的中常侍、宦官集團的首領之一:袁赦。同時,他的身份也是袁氏宗族中肩負復興使命的庶子。《後漢書·袁隗傳》寫得很清楚:

  時中常侍袁赦,(袁)隗之宗也,用事於中。以逢、隗世宰相家,惟崇以為外援。故袁氏貴寵於世,富奢甚,不與它公族同。

  汝南袁氏的這一步「暗棋」其實已經突破了東漢士人集團內部的政治底線:宦官集團本是士人集團的公敵,人人得而遠之。而袁氏一族竟能與之聯成一氣內外呼應,也確實是苦心孤詣,令人深為不齒之餘又不得不佩服他們的深謀遠慮。

  就這樣,袁隗、袁逢二人在梁氏外戚集團垮掉之後又攀上了日漸強大的宦官集團之「高枝」,終於化險為夷。在漢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之秋梁氏外戚集團被一網打盡之時,素與梁家交好的袁隗、袁逢兄弟居然全身而退、毫髮無傷,這便是袁赦隱在幕後的暗助之功了。

  但是,袁隗、袁逢、袁赦等人企圖在漢桓帝一朝獨攬大權,則難以實現。在日漸隆盛的士大夫階層中,朝廷中樞有弘農郡楊氏一族、西涼武將派等勢力集團,外方州郡有潁川荀氏、潁川陳氏、太原王氏等新興清流名門,各個派系勢力縱橫交錯,袁隗、袁逢並不能力壓群雄、一枝獨秀。而漢桓帝時期宦官集團勢力龐大,袁赦只是其中一名「要員」而已,根本沒有達到徐璜、左綰、具瑗、唐衡等那些大權閹的地位,也號令不了大多數宦官為己所用。加之漢桓帝亦非昏弱之主,袁隗、袁逢也操縱不了他。

  所以,在漢桓帝御政期間,袁隗、袁逢兄弟不斷地騰挪運轉,仍只是做到了中二千石官秩的九卿之職,沒有獨立的人事辟召之權,自然難以鋪設人脈。他倆的資歷也不夠擔任三公,只能是養望待機。

  不過,他倆在養望待機的同時,卻並未停止利用內廷袁赦替本族謀取私利。身為宦官集團首腦之一的袁赦,可以「擅操王命,父子兄弟並據州郡,一書出門,高獲千金」(摘自《後漢書·董卓列傳》),確實是袁隗兄弟在朝中路路亨通、中飽私囊的「王牌」。

  說直白一些,他倆可以通過袁赦來賣官牟利,而他倆所充當的就是袁赦的「政治掮客」之角色。其實在先前,袁氏家族內部是由身為「三公」的袁安、袁湯利用自己的開府辟召之權來賣官牟利的,而現在是換成了由袁赦所握的禁省之權來順勢而為罷了。《三國志·魏書·袁紹傳》注引《魏書》道:

  自(袁)安以下,皆博愛容眾,無所揀擇;賓客入其門,無賢愚皆得所欲,為天下所歸。

  這段話其實就非常隱晦地指出了袁氏一族擅長於利用職權賣官鬻爵。試想:這句「無賢愚皆得所欲」,實是大有深意—賢者尚可由袁氏以「任人唯賢」為託詞,那愚者「得其所欲」又如何解釋呢?歸根到底是通過「權錢交易」而達成罷了。原來,汝南袁氏一族的人脈、人氣,在歷朝歷代便是這樣維持的。這亦是汝南袁氏所謂「門生故吏遍於天下」的真相。

  袁隗、袁逢兄弟始終擁有滿滿的自信,只要積足了資歷和人望之後,他倆像父親一樣身登「三公」只是順理成章。到了那時候,他倆便可以大展宏圖、更上層樓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