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像讀懸疑小說一樣讀懂會計學> 01 向麥可·傑克遜學習價值思考

01 向麥可·傑克遜學習價值思考

2024-10-09 08:28:58 作者: (日)田中靖浩

  原樂隊成員吉姆的自白

  開戰之前,我原本是棉花銷售員。

  這個工作的內容是將到達利物浦港口的棉花運到交易所。有時候也會拜訪顧客,去一下曼徹斯特的工廠。我會坐火車從利物浦去曼徹斯特。據說那條鐵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鐵路,你們知道嗎?

  

  我一邊做著銷售員,一邊在樂隊裡彈鋼琴。我記得瑪麗也經常來聽我的演奏。我們兩人因為都是愛爾蘭後代,非常談得來。她是天主教徒,而我是新教徒,但我們並不太在意這一點。神明什麼的隨他去吧。比起神明,只要有音樂,人就能幸福地活著。

  在歐洲人里,利物浦人最喜歡音樂。因為,來自紐奧良的唱片送達這個城市比其他地方都更早、更快。唱片與在美國南方的密西西比採摘的棉花一起,在紐奧良裝船。這個城市的人們因此對美國的爵士樂和藍調音樂非常了解。

  在瑪麗去世的時候,兒子開始陷入音樂。我想他是用音樂來治癒失去母親的悲痛。這麼說來,我好像在那傢伙生日的時候給他買了小號。只不過他吹得不怎麼樣。他努力練習了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聖徒進場的時刻》呢。

  後來小傢伙聽了普雷斯利的《傷心旅店》並進行模仿。這一次與小號不一樣,還有點意思喲。

  即便如此,沒想到這群傢伙的樂隊會到這種程度啊……

  那是因為這次他們打入發源地美國了啊!雖然還處於保密階段,出演The Ed Sullivan Show這個節目已經敲定了,而且還要在卡內基音樂廳開演唱會。

  你問我是怎麼知道的?因為他們的經紀人布萊恩是我買鋼琴的店家的兒子。

  我認為這次發售的曲子《想要擁抱你》一定會大賣的。

  我得意的兒子保羅,在美國也盡情地歌唱吧!

  僅僅花了14分鐘就在美國引發了熱潮的披頭士

  保羅與其他人結成披頭士的時候,正是利物浦的搖滾熱與噪聲爵士樂火熱的時期。

  在英國有了人氣的披頭士樂隊計劃向美國發展。他們在1964年登上了最有名的音樂電視節目The Ed Sullivan Show。雖然只有「僅僅14分鐘」的演出,但是看了這個節目的少年比利·喬爾受到非常大的衝擊,自認為「改變了他的人生」。

  就在播出的第二天,少年布魯斯·斯普林斯汀為了要買吉他而急忙去了樂器店。因為有許多這樣的少年,大部分樂器店的電吉他都賣空了。

  在披頭士樂隊於Music Scene中出現後的數年時間裡,美國的專輯銷量激增,正是披頭士樂隊將「購買黑膠唱片」的文化紮根於美國。

  「英國藝人在美國不吃香」曾是當時的常識,但是披頭士樂隊用「僅僅14分鐘」就打破了那堵厚牆。

  自己的歌要「2000萬英鎊」,是貴還是便宜

  在美國華麗出道之前,保羅等人被經紀人布萊恩·愛潑斯坦逮到了「一間黑暗如馬廄一般的房間裡」。

  在那裡,同坐的律師遞來一份合同,他們在合同上簽了字,但這次的簽字成了保羅終其一生都非常後悔的事情。

  保羅和約翰所簽的合同上寫著「將歌曲的著作權轉讓給公司」這樣令人難以置信的條約。年輕的保羅應該沒有領悟到它的意義,他只是按照被告知的去簽了字。

  從保羅和約翰那裡得到了著作權的公司「Northern Songs」於1965年公開發行了股份,這家公司成了公眾公司,變為了任何人都可以購買股票的公司。這是不幸的開端。

  根據「資本的規律」,通過掌握公司股票的方式就可以得到列儂-麥卡特尼的著作權。將對「資本的規則」一無所知的保羅的苦惱放置一邊,這家公司的股份幾經轉手。

  在過了很久之後的1981年,保羅終於得到了以2000萬英鎊來買回著作權的機會。

  雖然他與前一年去世了的約翰的代理人小野洋子進行了聯絡交涉,但是洋子對於支付這筆錢面露難色,因而沒有得出結果。發生了這樣那樣事情的過程中,一條令人難以置信的新聞向保羅襲來。

  「麥可·傑克遜用5300萬美元購入了著作權。」

  有過共同演出經歷的「親弟弟般」的麥可購買了自己歌曲的著作權,保羅對此感到愕然。他聯繫了麥可,但回答他的竟是「已經交給經紀人了」這樣無情的答覆。

  最終,保羅在自己製作的電影中演唱了自己的《昨天》(Yesterday),但他不得不為此支付麥可「使用費」。他被要求支付了「1英鎊」。「我很痛苦。」他本人說道。

  權利的流轉並沒有到此結束。麥可死後,著作權轉移到了Sony/ATV音樂那裡。對此,保羅在進行購買交涉的同時開始訴訟,雙方於2017年終於達成了和解。

  由於和解的內容不明,保羅是否買回了《昨天》《Let It Be》的權利,具體情況我們不得而知。

  保羅和其他的音樂人一樣,認為「歌曲是屬於製作人的財產」。如果歌曲的著作權屬於公司,那就能通過「掌握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右下方」來獲取。

  洋子與麥可,各自的主張

  實際上,「就差一點」保羅就有機會買回著作權了。

  與小野洋子商量的時候,他本打算平攤2000萬英鎊來支付費用。這時候如果洋子接受了支付一半的「1000萬英鎊」的話,這件事就得到了解決。

  但是洋子抱怨道:「2000萬英鎊太貴了,還價500萬英鎊吧。」因此交涉決裂,之後,著作權被麥可·傑克遜以5300萬美元買走。

  我非常能理解洋子無法接受的心情。倒不如說,或許她這種一邊抑制了不滿的情緒一邊提出500萬英鎊來妥協的做法是值得表揚的。但是同樣的東西,麥可·傑克遜支付了更高的「5300萬美元」來購買。

  洋子與麥可的思考方式有明顯的不同。

  讓我們分別思考一下「洋子的主張」和「麥可的主張」吧。

  「我明明是購買自己的歌曲,為什麼非要花費2000萬英鎊不可?很奇怪不是嗎?

  「但是保羅無論如何都要這麼做,所以我才說如果便宜500萬英鎊的話我買下也行的啊。雖然我覺得即便如此也是很高的價錢了。」

  「5300萬美元一點都不貴啊!因為,你覺得披頭士樂隊的歌到底能賺多少錢呢?與之相比的話是很合算的一次購物喲。」

  「問題在於,『它能為我賺多少錢』。」……恐怕這兩人所主張的點就在這裡吧。

  洋子在意支付的「成本」,另一方面,麥可在意的是到手的「回報」,你明白了嗎?

  在進行投資的時候,是關注所支付的「成本」,還是從中得到的「回報」呢?

  這個不同點,在會計當中是非常重要的論點。

  這一「成本還是回報」的問題不僅是保羅、洋子、麥可,也是所有的經營者都為之煩惱的難題。

  對所有的投資來說,都有「成本與回報」。雖然成本是可以簡單且明確地進行計算的,但回報是將來的事情,計算起來並沒有那麼容易。就算可以計算,要表示出其客觀性,也是極其困難的。

  正因為如此,長期以來會計關注的是「成本」,作為記錄成本的對象而存在,但是,顯然無視回報的話是有問題的。

  為了打破這一惱人的狀況,重視「回報」的新領域出現了,那就是打著「企業價值」旗號的金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