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從南北戰爭到橫貫大陸的鐵路
2024-10-09 08:28:15
作者: (日)田中靖浩
南北戰爭中出現的兩種新武器
「那麼,來聽一聽我們收復的《迪克西》吧?」
半開玩笑地、帶著少有的笑容進行了演講的人,就是林肯總統。
以此為暗號,樂隊開始演奏。聚集在白宮的人們,回味著勝利的餘韻,側耳傾聽這首曲子。
這發生在1865年4月10日,羅伯特·李將軍投降的消息傳來,人們看到了南北戰爭的終結。
據說《迪克西》是林肯喜愛的曲目。它原本是北方的歌曲,但在南北戰爭中,南方軍隊的士兵「橫刀奪愛」,常常彈奏它。以紐奧良為首的南方一帶被稱為「南方大陸(迪克西)」也是受到了這首曲子的影響。
想讓黑人奴隸在農場勞作的迪克西(南方),與以廢除奴隸制度為訴求的北方對立,南北戰爭於1861年開始。人們預想這場戰爭大概很快就會結束,但它成了一場長達4年、出現了許多死傷者的慘烈的長期戰爭。
這場戰爭中,可以說,工業革命促使了與人們預期完全不一樣的「壞結果」——因為新興技術和機械,出現了許多死傷者。
鐵路是在南北戰爭中出現的「新武器」之一。北方軍隊在開戰後立即聯結了各個公司的路線,構建成行動網路,輸送士兵和物資。林肯充分了解鐵路的實力,積極活用鐵路,因為這一點,戰爭也擴大到了更廣的範圍。
然後,這場戰爭也沒有錯過「命中率非常高的槍」。諷刺的是,大多數槍是美國「國產」,在美國的工廠大量生產出來的高性能的槍枝,奪走了許多美國同胞的性命。
鐵路與槍成了我們了解19世紀的美國時兩把非常重要的鑰匙。
哦,還有一個不能忘記的東西,就是開頭說到的短號。
鐵路、槍、短號——這三樣東西讓美國成為「世界的主角」。
在橫貫大陸鐵路的開通儀式上「揮空了」的斯坦福
林肯總統一邊欣賞著最喜歡的《迪克西》,一邊大喜於色,但這是他最後一次欣賞這首曲子了。儀式一結束,他就因兇手發射的子彈倒下身亡。南北戰爭痛苦的記憶無法在美國人的腦海中消除,一直留存著,也與這件事有關。
仿佛要將這沉重的氛圍打破一般,1869年5月10日,在南北戰爭結束的4年後,一條消息傳遍了全美。
那就是美國人民等了又等的橫貫大陸的鐵路終於開通了。在以鐵路的創始者英國為首的歐洲,絕對看不到這樣長距離鐵路的完工。
為了這場隆重的慶典,從東西而來的兩輛機車面對面停在鐵軌上。
正巧其中有今天的主角——利蘭·斯坦福[1]。
斯坦福博得了熱烈的掌聲,他手中握著一把銀色的錘子。這是將聯結東西軌道的最後一顆道釘打入鐵軌的工具。為了慶祝,人們準備了黃金製成的釘子。
接下來,只要斯坦福將黃金道釘打進去,東邊的聯合太平洋鐵路和西邊的中央太平洋鐵路就聯結起來了。
斯坦福揮下了全美期待、應該被記入史冊的一錘!
但是,這一錘竟然打空了。雖然開幕儀式非常不嚴肅,「D-O-N-E」這四個字母還是準確地通過電報傳到了全美。
橫貫大陸鐵路的開通對美國人來說有特殊的意義。南北戰爭的噩夢還留在記憶中時,這條鐵路是美國「成為一體」的象徵。接到鐵路開通的消息後,各地鳴放禮炮,各處的教堂都鳴起祝賀的鐘聲。
讓我們來說說斯坦福吧。在開通儀式上華麗地空揮一記的斯坦福,原本是一名生於紐約的精英律師。他來到充斥著淘金熱的加利福尼亞之後,做過雜貨鋪的買賣,還涉足了政界,最後高就於中央太平洋鐵路,擔任總裁,乃至成為加利福尼亞州州長。他與同樣在這片土地上累積了財富的克羅克、漢廷頓和霍普金斯三人,被合稱為「四巨頭」。
多虧了四巨頭才有了橫貫大陸鐵路的完成,但開通儀式上卻看不到一個「應該在場的男人」。
「不在場的男人」的名字叫作西奧多·猶大[2],他將這一橫貫大陸鐵路的計劃告訴林肯,是讓鐵路實現貫通的功勳,在開通儀式上卻沒有看到他的身影,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從結論上來說,橫貫大陸鐵路的功勳猶大因為四巨頭而被「趕出」了公司。他被自認為是「夥伴」的四巨頭逐出了公司的大門。
雖然猶大感到愕然,卻也毫無辦法。斯坦福一眾用「資本的規律」這把錘子將猶大的夢想打破了。這一次他確實沒有打空。
「合併結算」是從美國的鐵路公司開始的
同是鐵路,英國和美國所架設的路線就有很大的差異。
英國的鐵路直線較多,美國的鐵路則彎彎曲曲。這一差異,是由「人工費和土地費」的成本結構造成的。
英國土地費用較高,所以儘量以「直線軌道」為目標。如果有低矮的山坡或土丘就將它夷平,打通道路,山較高的話就打穿它造隧道。當然,因此會花費人工費和炸藥費等,但是這些和土地費比起來更為便宜。
土地費較為便宜的美國「有山的話就避開」通行,道路彎彎曲曲。美國更在意人工費,在美國鐵路中,因為要儘可能壓低人工費,所以多使用移民勞工。
「線路會延續下去喲,無論到哪裡」,有這樣的一首歌,但原本這是愛爾蘭移民在鐵路施工現場所哼唱的曲目,歌名叫作《我在鐵路施工現場勞作》。
當時,許多愛爾蘭移民在鐵路和煤礦工地中工作。在辛苦的勞動現場,勞動者們一邊唱著錘子歌,一邊幹活兒。
這種歌曲沖淡了苦累,還可以踩著節奏,避免事故的發生。
在橫貫大陸鐵路完成以後,美國的東西,乃至南北所有地方都接連不斷地建造著鐵路。
這些路線最後「聯結了起來」。線路的「聯結」,是因為鐵路使用了「標準尺寸」的軌道。
各公司的軌道尺寸各不相同,就無法聯結,美國採用了喬治·史蒂文森所使用的「標準尺寸」軌道,線路才得以聯結。
鐵路公司不僅聯結了線路,還出現了「合併」公司的例子。經營衰落的鐵路公司開始被其他公司「收購」。
在鐵路公司的關係變得更為緊密的情況下,人們也開始考慮將財務報表「聯結起來」。
19世紀末,美國的鐵路公司首次出現了「合併結算」(聯結結算)。
從「聯結」這個詞,就能立即感受到它散發著鐵路的味道,而它也真的始於鐵路公司。
鐵路的「聯結」造成相同特質城市的同時產生
從地區選定調查到資金的籌措、建設工程……鐵路這項事業,到「開通為止」要經歷非常多周折。
這份艱辛並不是到開通就能結束的。開通以後,困難也會接連出現。運行時刻表的製作、安全的保障、站點間的通信……鐵路經營在完成所有這些的同時,還必須贏利,這是一件難度非常高的工作。而且,美國的鐵路公司不得不以歐洲的鐵路公司所無法比擬的規模進行施工。
鐵路公司為進行這一複雜的管理而設立了「區域管轄」制。它將路線分成了幾片區域,設置責任人來管理。將廣闊的線路分成各個轄區,就能使各轄區的收益性(成本、營業額)十分明朗,且能夠明確管轄區長的工作和責任。
以「分割」使之變得「明確」,「區域管轄」制的成功在這之後,也對其他製造業產生了影響。
一方面,線路和公司根據「標準」(Standard)軌道聯結起來;另一方面,鐵路公司將廣闊的區域「分割」(Segment)成轄區來管理。正因為它們的順利推進,鐵路遍布19世紀後半葉的美國。
一鼓作氣開拓路線的過程中,美國孕育出了一種新文化——「相同特質的城市會同時產生」,這在歐洲是沒有的。
歐洲的國家和城市,都基於古老的歷史與傳統,而擁有「各種各樣的樣貌」,另外還有貴族和平民等市民之間的階級。
但是美國不一樣,沒有這些麻煩的階級。因為鐵路,各城市在同時期建成,相似的人住在一起,過著相似的生活,這就是19世紀美國城市的特徵。
想要賣東西的製造業也必然朝著「大量生產同質品」的方向發展,因此,與留有匠人精神的歐洲製造業所發展的方向有所不同。
由製造現場開始的革新經由工廠成本核算(Cost Accounting),誕生了管理會計(Management Accounting)這樣的新類別。
原本在中世紀的義大利,「為了自己」而進行的會計,隨著經由東印度公司的荷蘭、工業革命的英國、保護投資者的美國而發展,逐漸成了「為了他人」而進行。
將其帶回到「為了自己」原點的正是管理會計。
它起源於19世紀的鐵路公司。由鐵路公司開始的成本計算和管理會計的趨勢,最終由製造業傳承。
對這一遷移和交融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的,是接下來我要介紹的卡內基和洛克菲勒。他們近乎貪婪地學習來自鐵路的經營和會計手法,將其帶到了自己的行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