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從19世紀的鐵路公司開始的「利潤」
2024-10-09 08:27:22
作者: (日)田中靖浩
從鐵路公司開始大眾化的折舊
在股份公司還較為少見的時候,對象是連業務的形態都看不到的「鐵路」,出資的股東想必要有些勇氣。
投資了利物浦—曼徹斯特鐵路的挑戰者每年都拿到分紅,把這些看在眼裡的人也急著追上去:「那,我也要投資。」
這樣一來,鐵路公司對於金錢狂熱度極高的股東,就必須支付「分紅」。
就資產負債表的右側來說,公司向銀行借錢的時候要支付利息,從股東那裡得到出資的時候就要支付「分紅」。
「應當回應股東的期待,拿出分紅!」經營者這樣想著,但是存在一個問題。
鐵路公司對於固定資產的投資實在是太大了,如果將這筆支出像家庭記帳本一樣來處理,就會變為投資時有虧損。相反,沒有投資時有贏利。在不同時期成為股東就不公平。
有沒有使贏利更為「平均化」,能夠穩定地分紅的方法呢?鐵路公司的經營者思考著。
說服地皮的主人獲得土地,進行開鑿隧道的工程,軌道和枕木,還有車站的準備,製造機車和客車……開業時期會產生巨大的支出。不要按「基本支出」計算投資,而是「分為數期的費用」計算不就好了嗎?他們想到了這一點。
將這個想法變為可能的處理方式就是「折舊」。
折舊的結構
比如說製造蒸汽機車要產生巨額的支出,在首次投資時不負擔全部金額,而是將其作為固定資產費用分擔到這之後的許多年。基於這樣的「折舊」,費用得以平均化。因此就算進行了巨額的固定資產投資,也變得更容易產生「贏利」(利潤)。通過折舊,即便進行巨額設備投資也能給予股東分紅。
雖然在此之前也實行過類似折舊的手續,但第一個在理論基礎上正式採用這一手段的是鐵路公司。因為機車要長期使用,長期性地計算費用非常合理。
這確實有一番道理。與之前的馬車相比,蒸汽機車可以長期地使用。正因為可以長期使用,才要支付一筆巨款。
於是,「固定資產折舊」這種我們所熟知的手續開始了。
經過200年進化的「利潤」的歷史
我認為,即便是在數百年的會計歷史當中,「折舊」的出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轉折點。
這也許能與在義大利誕生的簿記相匹敵。這是因為,由於折舊的誕生,會計中的贏利脫離了收支,變為以「利潤」的形式來計算。
原本公司就是從計算金錢開始的。雖然我們說了很多,但會計的原點其實就是算錢,收入-支出=收支,這是贏利計算的基本。
脫離這一收支計算,贏利的計算就向「收益-費用=利潤」這樣稍稍有些難度的體系變化,我認為其契機就是鐵路公司採用了折舊。
由於工業革命固定資產的增加
→
折舊的出現
→
利潤計算的出現
工業革命之後的會計歷史,可以說是脫離家庭記帳簿似的「收入、支出」計算的歷史。
從「收入、支出」中脫離,邁向表現業績的「收益、費用」的計算,就是企業會計的進化史。
這一進化,從200年前蒸汽機車出現後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
如果可以折舊,那麼也應該可以「提前將將來的支出,分配到數期的費用上」(準備金)。那是否也應該將被稱為預付費用或未得收益的「收入、支出」分配到「收益、費用」上來進行計算呢?形成了這樣的標準,在長期工程中領取的「將來的收入」作為前期收益來分配,這樣向著「利潤」的變化永不停歇,向著後世出現的時價會計和減損會計勇往直前。
像這樣從收支向利潤的進化,稱為「收付實現制會計向權責發生制會計的轉移」。
收付實現制會計:收入-支出=純收入
權責發生制會計:收益-費用=利潤
現如今的21世紀,贏利的計算根據權責發生制會計框架「收益-費用=利潤」來計算。計算它的就是損益表(P/L;Profit & Loss Statement)。
在此之前對商人而言,「贏利」就是增加金庫中的錢,但是根據權責發生制會計來看就不是這樣了。根據權責發生制會計,被稱為「利潤」的贏利是以損益表來進行計算的。
正如透納「向一幅畫中注入了動感」一樣,新式會計成功地向損益表中注入了名為利潤的贏利。
撒謊是偷盜的開始,權責發生制是粉飾的開始
19世紀英國的鐵路公司有了不得的革新,它們為了得到利潤,自己制定了規則。
革新有時候會孕育出一些反面人物。鐵路之王喬治·哈德森便將公司的出資資金挪用到別的公司,以此達到「粉飾[5]」的目的。
過去的東印度公司進行過粗糙的粉飾,但哈德森則進行惡意的粉飾。事實上,由於權責發生制,形成一個更容易粉飾的環境。
權責發生制會計中,在決定將「收入、支出」分配到什麼時期的「收益、費用」時,無論如何都會摻入人為的操作。這時就無法避免地會混入操控利潤的惡意分配。如果收入、支出是Fact(事實),那用收益、費用來計算利潤就是一種Fiction(虛構)。
這樣「卑鄙的分配」(存疑的分配)在之後的各種時代里反覆上演。
到了21世紀,日本東芝被發現進行不正當會計計算,它將未來會得到的工程收入提前計算。如果非要粉飾的話,不如像鐵路公司那樣催生出新型會計處理方式。那樣,他們說不定還會有功勞。可惜的是,在既有規則框架內修飾數據的喬治·哈德森和東芝,最終在歷史上都留下了污名。
操控利潤的卑鄙分配
利潤的計算,有時會一邊帶著惡意,一邊隨著時代變化。從折舊到準備金、工程進度標準……在各種利潤計算的同時,收支和利潤變得越來越不一致。當然,那是理所應當的,正是「利潤」的計算方式不同造成了這樣的變化。
黑字破產終於開始發生,這是因為雖然有利潤,但是沒有錢。
如果公司有將要黑字破產的跡象,股東會擔心得夜不能寐。
不僅是鐵路公司,英國大量投資都流向了美國,這裡也有許多無賴。例如有人以實現不了的建設規劃來募集出資,收集到出資資金後逃跑。蒸汽機車從英國到了美國,資金也流到了美國,壞傢伙也到了美國——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
現金計算進化後的「利潤」
我們在下一章再說他們的活躍,在本章的最後,讓我們確認一下由權責發生制會計而誕生的「財務報表體系」吧。
權責發生制會計中,「兩份財務報表」是原點。首先是計算每期「利潤」的損益表,它根據收入、支出進化而成的「收益、費用」來計算利潤。
還有一份就是顯示每期末財政狀況的資產負債表。
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是原因與結果,在損益表中如果出現「利潤」,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就會增加。相反,出現「損失」,資產就會減少。
山丘上「為了人類」工作的男人
從義大利到荷蘭,會計逐漸發展,在英國迎來了重要轉折。
鐵路公司里的股東影響力越來越強,為了給他們分紅,出現了新的會計體系——權責發生制。帳簿原本是「為了自己」記錄,卻進化成為股東製作的財務報表。
從此以後,會計的主角從「自己」(經營者)向著「他人」(股東)一點點開始變化。這是財務報表從「為了自己」製作變成「為了股東」製作的一個過程。
為股東製作的財務報表,在下一章中的美國會進一步發展。
喬治·史蒂文森一邊幫助父親,一邊學習著擺弄機械。
雖然他連學校都沒去過,是個沒文化的人,但是他從煤礦的閥門控制員升職為輪機員,終於完成了足以讓他名留青史的發明。他與兒子羅伯特一起開發了蒸汽機車,為鐵路推廣到英國乃至世界做出了諸多貢獻。
多虧了這對父子,人類不用再依賴馬匹,從此擁有了使用燃料的能力。
英國開花結果的工業革命,最輝煌的標誌,就是自動前進式蒸汽機車的出現。之後,鐵路也撼動了會計的歷史。如果蒸汽機車沒有出現在這個世界上,折舊,還有贏利計算,也會推遲相當長一段時間。
喬治·史蒂文森不斷地思考著造福人類的發明,他年輕時,為礦工設計了煤油燈。他受到了所有人的愛戴。喬治退休後,晚年搬到了鄉下,擺弄著庭院度日。
登上附近的塔普頓山丘,沿著軌道疾馳的蒸汽機車就會迎面而來。
他經常在山丘上眺望著蒸汽機車,發著呆,過著悠閒的生活。
1848年8月12日,山丘上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了。
喬治·史蒂文森去世。
聽聞這一消息的英國人,以及世界上的鐵路工作者,都為他哀悼。
「不過是一個喜歡機車的老朽(The hool on the hill)走了。」
他一定會在天國害羞地微笑著。
山丘上無法看到他的身影,機車駕駛員拉響了汽笛,迴蕩著「嗚——」的響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