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不依賴公證人,商人開始自己做記錄
2024-10-09 08:26:39
作者: (日)田中靖浩
威尼斯和佛羅倫斯的不同組織
中世紀時期的義大利是分裂城邦的集合體。威尼斯、佛羅倫斯、米蘭、那不勒斯、日內瓦各自為政。義大利菜中「那不勒斯風味比薩」「米蘭風味炸豬排」「日內瓦風味意面」這樣帶有地名的菜品非常多。這些正是當時留下的痕跡。
義大利各城邦,各自有著獨特的氛圍。
生意人在組織形態和活動內容上,有很大的不同。
威尼斯組織VS佛羅倫斯組織
以組織來舉例,日內瓦是基於家族、親屬的「家庭」組織比較多;但是在佛羅倫斯,與沒有血緣關係的「朋友」組織起來做生意的情況漸漸增多。
在做生意的方法上,也有很大的差別。威尼斯「一次性」的生意比較多;與之相對,佛羅倫斯「持續性地」做生意的情況比較多。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
威尼斯的船員們基本上以項目為基礎進行航海。每個項目都要召集人,籌措並運用資金,項目結束後將所有的東西換成現金,最後解散。這是一種非常原始也非常單純的貿易方式。
但是這種方式每一次都要從頭開始來一遍,做了太多無用功,因此漸漸地變成了「長時間持續的買賣」。
這種趨勢在定居後才能夠做生意的內陸地區更強一些,因此,在佛羅倫斯,持續性的組織漸漸變多了。
資產負債表右下方的主人公
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
從威尼斯型的「以家族、親屬為中心」,到佛羅倫斯型的「以朋友為中心」的組織,其中的合夥關係是一個從「家族、親屬」到「搭夥別人的朋友」而逐漸開放的過程。這一點從資產負債表上來看的話,就有著下方的出資者從「家族、親屬」向「朋友」變化的意義。
不依賴公證人,學習簿記自己記帳
在中世紀的佛羅倫斯等內陸城市看來,公司是在貿易活動持續地進行後漸漸出現的。這個詞轉變一下,就成了後來意為「公司」的「company」一詞。
原本 「com」意為「一起」;「pan」意為「吃麵包的人們」。「company」原本的意思是「一起吃麵包的夥伴」。
「和朋友一起組成隊伍」是公司的一種原始的組織方式。除此之外,還有多種組織和組合,基本上都可以稱為「合夥關係」。
這裡本應由「朋友們」共同出資建設事業,但在城市的公司中產生了新問題。在依賴於家族、親屬羈絆的公司中,很少出現背叛者。貿易轉移到城市後,背叛者和不能遵守約定的同伴有所增加。
因為有這樣的問題,商人也開始留心起「要留下書面記錄」這件事。這種情況下,「公證人」就變得不可或缺了。重要的約定事宜不能靠口頭約定,而要留下文字「記錄」。對城市中充滿不安的人們而言,公證人就是定心丸。
在《威尼斯商人》中,與安東尼奧約定「不能還錢,就要給我一磅肉」的夏洛克,也在約定一成立的時候就這樣喊道:
「好了,我們快點去公證人那裡吧。」
中世紀後期的義大利商人非常熱衷於「留下記錄」這件事,所有記錄的正當性都要依賴於公證人。這樣一來,花費的工夫和金錢也太多了。不久,商人開始考慮「自己留下記錄」了——這與「簿記」是密不可分的。
在義大利,記帳的習慣在12世紀至13世紀就已經存在了。只是分散無序。將簿記做了整理並表現出來,作為「正確的簿記記錄方法」,使其起到指南作用的,正是盧卡先生的《數學大全》中所寫的「27頁」內容。
這本書里寫到的,是在威尼斯商人之間廣泛流傳的「威尼斯式簿記」的基礎上,加入了「佛羅倫斯式」的內容。對商人來說,成了非常可靠的「武器」。
商人記帳的兩個好處
在黑手黨電影中,背叛者出現的時機,必定是「剛剛成功實施搶劫之後」。
爭吵、背叛、同夥之間的分裂……這些必然發生在「搶了錢以後」。
這在會計界,可以看作是圍繞「利潤分配」產生的問題。
即使是在志同道合的「夥伴」之間,一起做生意的時候,也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圍繞「利潤分配」而產生的混亂。為了避免同夥之間分裂和爭吵,就要好好地進行「結算」,將「利潤」進行分配。
無論是黑手黨的強盜也好,威尼斯的船員也好,還是佛羅倫斯的貿易商也好,只要合理地進行「結算」,合理地分配「利潤」,就能避免糾紛。
當時,威尼斯的船員們每進行一次航行,就結算一次。
另一方面,定居後進行持續性貿易的佛羅倫斯商人,則隨心所欲地進行著結算。
義大利的組織和行會以3年為限劃分了長短不等的結算周期,實行到期後自動延續的制度。這種情況下,漸漸就出現了不是每年都進行結算的商人。
再說說結算時間。比如朋友之間,某人說「我要回老家了」。這種時候,就會一邊為他開送別會,一邊進行結算,確定至今為止的贏利,歸還他出的本金,償付與本金對應的贏利。
對於這些只在「必要的時候」才進行結算的懶散的商人,盧卡先生使他們了解到「每年都要認真進行結算比較好」。這才是友誼保持長久的秘訣。
學習簿記、記錄正確的帳簿有兩個好處。
首先,它對外發揮著「證據」的作用。例如在交易發生問題的時候,如果每天都記帳,就能作為證據提交給法院,也就能以保存下來的交易記錄來和對方對抗。這樣,就算不依靠公證人,也能減少對外糾紛。
其次,能夠使贏利透明化。如果記錄下每天的交易,就能了解這一時期的贏利。每年進行一次結算,然後使贏利公開透明,將贏利基於出資比例進行分配,能預防夥伴之間的決裂。這樣一來,簿記對內也可以減少圍繞「利潤分配」而產生的問題。
以流通量和庫存來表示「原因和結果」的財務報表
商人是各小城邦的集合體,同時也讓在政治上並不安定的義大利各城邦變得熱鬧起來。
支持他們活動的是簿記無疑。簿記幫助商人擺脫了「以贏利為中心」的混亂。
原始的帳簿中寫有交易人的「人名」。就算不去公證人處簽合約,也可以自己預先準確地記錄「借、貸,賣出、買進」等,從而使其成為證據。後來,帳簿中不僅出現了人名,還出現了「貨物名稱」。
然後,按照盧卡先生所教的,每天認真記錄交易,再合計一年的帳本,就可以計算出「一年之間的贏利」。這表示一段時間內的正、負流通情況。
另外,如果在結算日進行盤貨,就可以知道以結算日為節點的「財產內容」,這就是庫存情況。這一流通和庫存情況就是財務報表的原型。
盧卡·帕喬利先生所做的,是總結整理了威尼斯商人和佛羅倫斯商人所使用的簿記技術,而並非發明了簿記。威尼斯、佛羅倫斯的商人也並非自己開發了帳簿的技術,也有可能是從東方商人那裡學到的這種方法。
原本,簿記就是一種無法說清「什麼時候,在哪裡,誰發明」的技術。它是由所有時代的商人努力完成的。
但是,從盧卡先生出版《數學大全》的1494年開始,簿記確實被「推廣了開來」。從這一意義上來考慮,我們不妨將這一年稱為「簿記元年」。
《數學大全》所寫的「27頁」的簿記內容,從義大利各城邦傳播到了歐洲各國。在歐洲各地開辦了許多以《數學大全》為教科書的「簿記課堂」。在那裡,商人和孩子都踴躍地學習帳簿的記錄方法。
這段時期,所謂「數學的力量」,除了掌握「記帳」技術之外別無其他了。
這並不是為了別的誰,而是「為了自己」所必需的技術。做了名為「帳簿」的記錄後,商人就能從糾紛中明哲保身,防止夥伴之間的決裂。
每天記帳,在結算日盤貨,從而製作流通的損益表(原因)和庫存的負債資產表(結果)這兩種財務報表——可以說這種架構的原型是在義大利完成的。
財務報表的基本:流通和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