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一點「小懲罰」,孩子就明白該怎麼做
2024-10-09 08:02:15
作者: (美)喬治M.卡帕卡
史蒂夫的例子可謂司空見慣,被認為是家庭教育中發生頻率最高的案例之一。史蒂夫媽媽的解決方式並不會使孩子聽從,反而會降低孩子服從的可能性,使情況變本加厲。當孩子不聽從命令時,你通常就會重複剛才說的話。而每次重複,孩子都沒有聽從。反而隨著每一次的重複,你的火氣卻越來越大了。於是就想出嚇唬孩子的這一招(「你再不收拾,我將把它們統統扔進垃圾筒!」)。不過孩子知道你只是嚇嚇他而已,所以孩子不一定會買帳。這樣,結局不外乎有三種:要麼家長以體罰相威脅(或實施體罰);要麼打退堂鼓,「投降」認命了;抑或兩者兼用。然而沒有一種結果稱心如意。
史蒂夫的情況明顯就屬於這種模式。見史蒂夫遲遲不收起玩具,媽媽就跟他又說了幾遍,這樣就陷入了第一個循環。隨著每一次的重複,媽媽不僅沒讓孩子乖乖收起玩具,自己反而更生氣了。重複得越多,她就越覺得自己拿孩子沒辦法,而且感覺兒子也越較勁兒,漸漸他們就陷入了第二個循環(「嚇唬孩子」)。
當媽媽嚇唬孩子說要扔掉玩具時,很明顯她是想使出渾身解數讓史蒂夫聽話。然而,事實證明這也是徒勞的。為什麼不管用呢?因為孩子的智力還不能正確估量這個後果對他的影響。或許他還小,不知道玩具價格幾許,但他知道這些玩具是家長花錢買的,所以他潛意識裡知道家長不會把錢給扔掉,否則,家長會心疼的。況且,孩子也知道,媽媽以前也說過這種話,但卻只是說說而已。
結果這一招也沒用,媽媽這時已經焦頭爛額,於是她就想用「武力」強迫孩子聽話。這種方法當然達不到理想的結果,孩子將來也不再拿家長的話當一回事兒,孩子的自尊心也會受到負面影響,他和家長之間的關係也會變得更緊張。
換做是你,你可能會親自收拾玩具。乍一看,這一招確實不錯,因為它不會傷到孩子的自尊心。不過事實上,這也不能讓孩子真正學會遵守規矩,也不能對他以後的行為產生積極影響。
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立刻遵守規矩呢?如果法則1有時不管用,那你也不要著急,你可以使用法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