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甫吟[1]

2024-10-09 06:13:50 作者: 李白 杜甫等

  [注釋]

  本章節來源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1]梁甫吟:亦作「梁父吟」,樂府相和歌舊題。梁父,泰山附近小山名。

  [2]陽春:春天。喻時遇。楚辭《九辯》:「無衣裘以禦冬兮,恐溘死而不得見乎陽春。」

  [3]「朝歌」二句:典出太公望。《韓詩外傳》八:「太公望少為人婿,老而見去,屠牛朝歌,賃於棘津,釣於磻溪。文王舉而用之,封於齊。」朝歌屠叟,指太公望,姜姓,呂氏,名尚,周初遇文王,為天子師。朝歌,殷都城,故址在今河南淇縣。棘津,在今河南延津東北。呂尚曾賣食於此,有賣漿台古蹟。渭濱,渭水之濱。呂尚垂釣於渭水支流磻溪。遺蹟在今陝西寶雞東南。

  [4]經綸:《易·屯卦》:「雲雷屯,君子以經綸。」疏:「經謂經緯,綸謂綱綸。」後引申為籌劃治理國家大事。

  [5]「廣張」二句:謂待時而動,終遇文王。三千六百鉤,極言其多,意謂多方尋覓進身機會。鉤,一本作「釣」。風期,品格,風度。

  [6]大賢虎變:典出《易·革》:「大人虎變。象曰:其文炳也。」

  [7]「高陽」二句:用酈食其遇沛公事。高陽酒徒,指酈食其,秦末陳留高陽人。自稱「吾高陽酒徒,非儒人也」。沛公劉邦兵過陳留,邀入軍幕,以為謀士。見《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隆準,高鼻。隆準公,指劉邦。

  [8]「入門」四句:《史記》酈食其本傳載,沛公使人召酈生,入謁,沛公方倨床使兩女子洗足。酈生長揖不拜。後使酈生說齊王,伏軾下齊七十餘城。

  [9]狂客:指酈食其。《史記》本傳載:「好讀書,家貧落魄,無以為衣食業,為裏監門吏。然縣中賢豪不敢役,縣中皆謂之狂生。」

  [10]「我欲」二句:謂北闕上書為權臣所阻。攀龍,求見帝王。《漢書·敘傳》:「攀龍附鳳,並乘天衢。」雷公,司雷之神。砰訇,大聲。

  [12]「閶闔」二句:屈原《離騷》:「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王逸註:「閽,主門者也。閶闔,天門也。」

  [13]「杞國」句:典出《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15]騶虞:傳說中的仁獸。《詩經·召南·騶虞》「於嗟乎騶虞」,毛傳:「騶虞,義獸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則應之。」

  [16]「手接」二句:漢張衡《思玄賦》:「執凋虎而試象兮,阽焦原而跟趾。」舊注引《屍子》曰:「餘左執太行之猱而右搏凋虎。」又曰:「莒國有石焦原者,廣五十步,臨百仞之谿,莒國莫敢近也。有以勇見莒子者,獨卻行齊踵焉,所以稱於世。夫義之為焦原也,亦高矣。」飛猱,猿類動物。凋虎,有斑紋的虎。焦原,山名,在今山東莒縣南。

  [17]智者可卷:語本《論語·衛靈公》:「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愚者豪:《抱樸子》:「愚夫行之,自矜為豪。」

  [18]「力排」二句:語本諸葛亮《梁父吟》:「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事見《晏子春秋·諫下二》:春秋齊國三士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皆以武勇著稱。晏子請景公賜三人二桃,論功食桃,因爭功而死。齊相,即晏子。名嬰,字平仲,齊夷維人,相齊景公,名顯諸侯。《史記》有傳。

  [19]「吳楚」二句:事出《史記·遊俠列傳》:「吳楚反時,條侯(周亞夫)為太尉,乘傳車將至河南,得劇孟,喜曰:『吳楚舉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無能為已矣。』天下騷動,宰相得之,若得一敵國雲。」吳楚弄兵,指漢景帝三年吳楚七國之叛。亞夫,即周亞夫,周勃之子,封條侯。咍,譏笑。

  [20]「張公」二句:典出《晉書·張華傳》:張華與雷煥望氣,見鬥牛間有劍氣,分野在豫章豐城。因補煥為豐城令。在豐城獄基掘得二劍,張、雷各得一。張華復雷煥書雲:「天生神物,終當合耳。」後果飛入延平津,化為雙龍。張公,指晉張華。

  [21]起屠釣:用周呂尚事。呂尚未遇文王之前曾屠牛於朝歌,釣魚於磻溪。後因以「屠釣」喻隱居未遇的賢人。

  [點評]

  此詩《唐宋詩醇》以為「當亦遭讒被放後作」,非也。若被召放還後作,必無「我欲攀龍見明主」句。細味詩意,當是初入長安失意東歸後作,故既傷不遇,復勵其志。雖有感於歷來志士之遇與不遇,然其志尚未消沉,猶望遭逢明主,奮其智能,一展宏圖。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報錯
    • 手機上看
    關閉
    友情連結:半夏小說|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