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 工作5年進入倦怠期,要不要轉行
2024-10-09 06:00:30
作者: 崔璀
也可以轉崗不轉行。
一女生試探地問我:「你說,我要不轉行算了?」
「敲了五年的代碼,天天修bug,就沒任何成就感,發揮不了我的優勢。但你說我轉行吧……」她聲音小下去了,剛才的決心好像消失了一半。
我知道她在想什麼,但凡要轉行的人,都對沉沒成本念念不忘:可惜了這五年。
「主要是,我其實也沒有別的行業經驗。唉,也想過就這麼將就著摸魚。」
「這輩子都可惜!」我反對這種「將就」。
想清楚再行動
女生有點傷感:「那我能怎麼辦?」
「有沒有想過,不好轉行,那轉崗呢?」
我給她講了個故事。
我有一個朋友,是醫學博士,跟很多人一樣,不安現狀,總覺得內心有團火。她畢業後在重症病房工作,很努力,但每天過得都很辛苦——不是體力上的累,是心累,總覺得很壓抑,很沒動力。
她很困擾,當年是因為想要幫助病人,才學了醫,現在怎麼會這樣?
難道要轉行嗎?碩博連讀,加上本科,這些時光豈不都白費了?
我這個朋友沒有貿然轉行,而是對自己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後來她理解了,因為重症病人的救治不是她一個人能決定的,病情也很難在短期內好轉,她就很難得到及時的正反饋。而她呢,是典型的「成就驅動型」,每天把待辦清單劃乾淨是她最有成就感的時刻,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即刻反饋,是對她最大的激勵。這就造成了跟崗位的不匹配。
得益於這深刻的自我覺察,她轉去了皮膚科。皮膚科病症相對比較輕,皮膚病的好轉肉眼可見,這就讓她每天都能得到正反饋。同時,學的專業技能和知識,也都沒浪費。
我認識她時,她已經從公立醫院跳槽到了一家醫美中心,年紀輕輕就成了股東,每天加班加點,全年無休。但每一天,她心中的那團火都在。
選擇和設計職業的前提,是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