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朱元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加固朱允炆皇權的「三板斧」

加固朱允炆皇權的「三板斧」

2024-10-09 05:53:43 作者: 度陰山

  在幹掉了傅友德和馮勝後,朱元璋忽然感覺自己的身體垮了。長久以來,他始終處於精神緊繃的狀態,這種高度緊張的狀態讓他得了嚴重的焦慮症,他總是感覺自己有做不完的事。如果無事可做了,他就會到處找事做。他必須行動起來,才能排解內心的空虛和不安。

  看上去,一切都已經安排妥當:他幹掉了所有對朱允炆有威脅的人。現在,他必須再做幾件事,來加固朱允炆的皇權。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廢除一些殘酷的刑罰,諸如「黥刺」「腓劓」「閹割」等傳統刑罰,以及他自創的一些酷刑。中國古代酷刑的名目繁多,早在東周時期就有了「黥刺」「腓劓」「閹割」等。即使是最文明的朝代,這些酷刑也沒有被停止使用。施加酷刑的目的有很多,其中一種就是為了折磨人,讓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朱元璋曾在《大誥》中寫過這樣一個案例:有個廚子因為犯罪被關入大牢,眼見生還無望,就想自殺。他絞盡腦汁想著自殺的辦法,最後向大牢中的大夫王允堅買了毒藥。廚子死後,朱元璋發現了王允堅曾販賣毒藥給廚子,於是把王允堅捉起來審訊。王允堅立即招認,只希望速死。可朱元璋不同意,他要讓王允堅慢慢品嘗痛苦,不得解脫。他命人把王允堅賣給廚子的毒藥餵給王允堅吃,這種毒藥是慢性的,要花上幾個小時才能死去,而且是有解藥的。王允堅服了毒藥後,痛苦了幾個小時,正要死去時,朱元璋命人給他餵了解藥;王允堅被救活後,又被餵毒藥,等到馬上要死時,又被餵解藥。王允堅被折騰了好幾輪,最後被折磨得連死的心都沒有了,朱元璋這才下令將他腰斬。

  酷刑的另一種目的,則是為了讓人以最悽慘的方式結束生命。這一點,朱元璋做得非常好。那些功臣沒有一個是被好好殺死的,要麼被腰斬,要麼被活活剝皮,藍玉算是死得最輕鬆的——死後才被剝皮。

  

  酷刑的第三種目的,則是讓人在痛苦中慢慢死去。最有名的刑罰當數凌遲。不過,朱元璋喜歡「創新」,據說他曾親自創造了兩種刑罰,讓人懊悔來到這個世界上。

  第一種刑罰,類似於今天的水刑:把受刑人綁在椅子上,在他臉上放一張桑皮紙,之後噴上酒,桑皮紙吸收酒水後會軟化,然後緊緊貼在人的臉上,人就無法呼吸。越是無法呼吸,人就越是要大口大口呼吸,可呼吸的幅度越大,臉上的桑皮紙就會貼得越緊,嚴重時會把人的口鼻統統糊死。如果一張桑皮紙不夠,那就再放第二張,再噴上酒水。不斷重複這一流程,沒有人能撐過七張紙。

  朱元璋發明的第二種酷刑,是拉肚子給他帶來的靈感。有一次,朱元璋吃壞了肚子,開始腹瀉,腹瀉了一天,把他折騰得夠嗆。他對侍衛們說:「我險些把腸子拉出來。」

  說完這句話,他好像意識到了什麼。不久後,「抽腸」的刑罰就開始運用到死囚犯身上。所謂「抽腸」,是將犯人綁在高空木架上,然後把犯人的肚子劃開,用鉤子鉤住犯人腸子。鉤子的另一端則用繩子系上重物,重物下降,犯人的大腸就被重物拉出來,隨著受刑人的慘叫,腸子被拉成一條長線,受刑人則在痛苦中慢慢死去。

  酷刑是人類中那些變態而又聰明、拿別人的身體和生命不當回事的人發明出的一種摧殘肉體的惡劣方式。它針對的是人類最脆弱的肉體,幾乎沒有人能在酷刑之下倖存,因為任何一種酷刑都超越了人類身體所能忍受的極限。

  朱元璋晚年時,酷刑幾乎每天都在錦衣衛大牢、刑部大牢以及地方政府的監獄中,持續不斷地上演。這是朱元璋黔驢技窮後的唯一招數,可到了1395年,他覺得這些酷刑似乎應該停一停了,他要給皇太孫朱允炆日後的執政增添一抹仁慈。所以,1395年陰曆六月廿七,他在奉天門敕諭文武百官:「我自起兵至今四十餘年,親理天下庶務,人情善惡真偽,無不涉歷。其中奸頑刁詐之徒,情犯深重,灼然無疑者,系令法外加刑,意在使人知所警懼,不敢輕易犯法。然此系權時處置,頓挫奸頑,非守成之君所用長法。以後嗣君,統理天下,並不許用黥刺、腓劓、閹割等刑。蓋嗣君宮生內長,人情善惡,未能周知。恐一時所施不當,誤傷善良。臣下敢有奏用此刑者,文武群臣及時劾奏,處以重刑。」

  這段話簡直說得天衣無縫。朱元璋的意思是:我用酷刑是逼不得已,而且我用酷刑從來沒有讓酷刑不得其正,但新皇帝朱允炆就不一樣了,他分不清誰是好人、誰是壞人,萬一給好人用了這些刑罰,那就是昏君。

  這樣一來,朱元璋既為自己過去施行酷刑找到了理由,又把之後朱允炆必行仁政的信息透露無遺,而且最後還來了句:「你們這群做大臣的,以後誰敢提出恢復這些刑罰,就要受酷刑!」

  這句話簡直太逗了!

  在做完這件事後,朱元璋又做了件事來鞏固朱允炆的皇權。他下令:「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牽制,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皇帝)總之,所以穩當。以後嗣君並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及時劾奏,處以重刑(肯定是那些被他廢除的酷刑)。」

  朱元璋廢丞相一事為何被後人多詬病,主要原因是他打破了傳統。皇帝代表國家,丞相代表政府,這是中國古代幾千年來的政體傳統。但朱元璋以石破天驚的思維,把政府的首腦給廢了,這自然引起了很多人莫名的恐慌。之後的明代內閣制再一次證明:沒有政府首腦的帝國,一定玩不轉。

  但朱元璋卻以為自己可以玩得轉,他既是六部的領導小組組長,又是五軍都督府各軍的領導小組組長,還是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部門的領導小組組長。總之,在朱元璋的心目中,明朝的皇帝都是通才,而且精力旺盛,能同時勝任各個部門的領導小組組長。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明朝皇帝多出懶人的原因,因為事情的確太多,若要認真做事,就是累死都做不完。

  朱元璋廢丞相,也是出於對明朝開國後幾位丞相的極度失望。但這是丞相本人的問題,和中書省毫無關係。朱元璋自作聰明地把丞相們的擅權看成是中書省的問題,足可見,多讀書對一個人而言實在太重要了。

  但廢掉丞相,不允許以後再設丞相,是朱元璋千方百計集權的必由之路。他把這一招數立為國法和家法,的確終結了相權與君權之間的艱難博弈;而且,對於朱家的所有接班人而言,從此永無丞相的威脅,也算是好事一件。

  可此事也有弊端,幾年後朱棣造反,朱允炆身邊沒有丞相,更無有丞相之才的人。他被朱棣幹掉,朱元璋難辭其咎。

  在取消酷刑後,朱元璋樹立了朱允炆的仁慈形象,溫暖了眾臣的心;又通過廢除丞相,把權力分散到了各部門,再集中到皇帝手中。之後,朱元璋又針對自己的家族,頒布了《皇明祖訓》。

  《皇明祖訓》初名《祖訓錄》,是一本皇帝行為規範大全。《祖訓錄》於1369年開始編寫,六年後成書,之後又有增刪。1395年,朱元璋作了篇序,然後此書正式「出版」。朱元璋在序言中明確說道:「凡我朱家接班人和家人,都要以此為戒律,不得刪改一字,嚴格執行。」

  全書共十三章,將皇帝至親王的行為準則一一規定。

  以下是十三章的大致內容:第一章重點強調不允許立丞相、禁用酷刑,以及對違法皇親國戚的處置方式、對四方各國採取的方針,還有關於敬天法祖等問題的解答;第二章則告訴皇家人要有持身之道,強調節儉;第三章談到祭祀,朱元璋認為祭祀貴在精誠,並闡述了祭祀的準備程序;第四章是告訴後代帝王,動止不可隨意;第五章是說,帝王必須廣有耳目,同時規定官員、士、庶人等不得妄議大臣;第六章則是一些禮儀,有祭祀的、奉使王府的、進賀表箋的、親王朝覲的、親王在國等各種禮儀;第七章是講法律的,包括對皇太子和親王的處分辦法;第八章嚴格規定,皇后不得干預外政;第九章則規定了太監們的職責和機構設置;第十章規定了封爵的程序和規格;第十一章談到了親王儀仗以及兵衛,王國軍隊分為守鎮兵和防衛兵兩種,各地如遇警,都聽從各地親王的調遣;第十三章規定了諸王的宮室格式不得超規格;最後一章規定了親王們的供用,包括朝覲時沿途人役物料的支給和每歲常用兩個部分。

  這就是朱元璋為朱允炆設置的三板斧:禁止酷刑、永遠不得設置丞相,以及《皇明祖訓》的頒布。當然,這些其實都是一回事,全都規定在《皇明祖訓》里。

  朱元璋認為,這是他高度智慧的結晶,可自從他的接班人上任,他的子孫就開始陸陸續續地違反這些規定:朱元璋讓皇帝愛護親王,可朱允炆卻削藩;朱元璋讓後代不要攻打安南,朱棣就對安南動手;朱元璋不讓太監識字,朱瞻基就請老師為太監授課;朱元璋不讓皇帝隨意出宮,後來的朱厚照就到處遊玩……總之,《皇明祖訓》最終成了擺設,它對於朱元璋子孫而言,簡直一無是處。

  朱元璋最後留下的這些安排,越是自我感覺天衣無縫,其造成的結果就越是「天崩地裂」。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