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亮祖案
2024-10-09 05:52:39
作者: 度陰山
朱亮祖是第一個被朱元璋親手處死的明代功臣,所謂親手處死,就是朱元璋親眼看著朱亮祖被活活打死。朱亮祖原本是元王朝的義軍首領,曾多次擊敗朱元璋和他的戰友,最終被朱元璋活捉,選擇了投降。
1370年,朱亮祖被封永嘉侯,被賜予了丹書鐵券,這玩意兒是最高級的政治待遇,只要不犯大錯,丹書鐵券能保當事人一輩子平安無事。問題是,這玩意兒的解釋權沒有寫入法典,而是在皇帝手中。如果皇帝說你該死,那麼丹書鐵券就成了一塊廢鐵。
朱亮祖在1379年被派到了廣州,成為了當地的第一軍政官。從此他的厄運與廣州緊緊相聯。
當時廣州的行政長官是道同,道同是蒙古人,蒙古人的潰敗太過迅速,使得許多在南方的蒙古人根本沒來得及北逃,都留在了當地。朱元璋建立明帝國後,將一些蒙古官員納入行政系統,成為大明帝國的中下層官員,道同就是這類人中的一個。
道同是個「一根筋」,在廣州執法時,剛直不阿,常常得罪當地的權貴。於是這些權貴聯合起來,向朱亮祖控告蒙古人道同。朱亮祖大概是那種忘恩負義的人,雖然他當年也隸屬元王朝,但現在卻當了新王朝的永嘉侯,所以對前朝的蒙古人道同極端輕視。
道同也不是好惹的,具有蒙古人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氣質,所以他和朱亮祖的矛盾漸漸白熱化。某次,道同捉了一批違法亂紀的權貴,剛關進監獄,就被朱亮祖釋放了,因為這批違法亂紀的權貴中,有朱亮祖的大舅子。
本章節來源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道同對此怒不可遏,但他又想不到好辦法對付朱亮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南京城中的皇帝朱元璋身上。他給朱元璋上奏摺,如實匯報了朱亮祖在廣東的違法亂紀行為。他以為這奏摺只要一上去,朱亮祖非倒霉不可。可先倒霉的卻是他。
道同的奏摺剛剛發出,朱亮祖和他兒子朱暹就搶先下手,命人寫了一道指控道同的奏摺,快馬加鞭地送到南京。朱元璋收到朱亮祖的奏摺後,大發雷霆,認為蒙古人冥頑不靈,下令將道同在廣州就地處決。道同冤死後不久,他的奏摺也抵達了南京,這是朱亮祖的失誤,他沒有來得及把道同的奏摺半路攔截。
朱元璋拿到道同的奏摺後,氣得鼻子都歪了。他還是能分得清誰是誰非的,想不到身為侯爵的朱亮祖居然是個地痞無賴。當然,他的大臣和朱亮祖也是一丘之貉,只不過朱亮祖最先暴露而已。
實際上,朱亮祖包庇犯罪分子的行為,充其量屬於刑事犯罪,與胡惟庸的政治犯罪有天壤之別。若是換作別人,只不過申斥一番也就罷了。可朱元璋堅決不允,原因有二:第一,朱元璋經歷過腐敗的元朝,最痛恨的就是官員徇私舞弊的行為;第二,他中了朱亮祖的奸計錯殺了道同,這讓他覺得朱亮祖把他當成了白痴。
朱元璋的鼻子還沒有徹底正過來,就下聖旨令朱亮祖、朱暹父子進京面聖。朱亮祖好像預感到大事不妙,特意把丹書鐵券揣到南京。
朱元璋就當著眾大臣的面,把道同指控朱亮祖的罪行讓人一一讀出。每念一條罪行,朱亮祖、朱暹的後背就會中一鞭子,鮮血淋漓。罪狀還沒有讀完,朱暹已經身亡,朱亮祖雖然比兒子老了很多,卻有一股硬氣在,他忍受著劇痛,對朱元璋說:「臣有丹書鐵券。」
朱元璋咆哮道:「你要是無罪,丹書鐵券就有用;你若犯了罪,丹書鐵券就沒用。」
朱亮祖也被活活用鞭子抽死,在場的大臣嚇得冷汗直冒。整個朝堂如同得了一場瘟疫,而朱元璋就是那個瘟神,好像沒有人可以躲過他。可朱元璋自己卻常常在夜深人靜時沉思這樣一件事:為什麼在嚴刑峻法下,仍然有官員作惡?他們是真的不怕死,還是心存僥倖?事實證明,人人都怕死。那麼,作惡的官員就是心存僥倖。可他們為什麼就認為作惡不會被人知呢?
到底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到底是制度的問題還是人的良知泯滅了?
這個問題的答案,朱元璋永遠都無法得到。因為中華帝國兩千年來都是自上而下的政治:皇帝和中央政府高高在上,發布各種政令,然後向全國各地一股腦地鋪展開去。這就說明,中華帝國的根本權力在中央,地方上只有執行命令的權力,而無其他任何權力。當地方有事時,地方官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趕緊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而是為了讓皇帝安心,要麼欺瞞,要麼拖著。直到把小事拖成大事,然後再裝模作樣地把大事風風光光辦掉。
朱元璋在懲治腐敗上還算能發動群眾,懂得讓最底層的人向上反饋,可這也只是心血來潮的一時舉措而已,根本不會寫入制度中。因為沒有完善的制度,所以地方官員只需要對上面負責,根本不會顧忌下面人的想法。相反,為了保證自己的權力,他們會千方百計堵下面人的嘴,下面的人自然就沒有機會向上面的上面報告真實情況。這就導致看似一片和諧的帝國,其實如同堵塞的下水道,從下到上的通道被堵死了,真實的信息全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看似平靜,卻是一潭死水。在這種情況下,皇帝手下永遠都是一群「狗官」,他們聽信朱亮祖這種人的一面之詞,對事態的發展置之不理,等皇帝得知真實情況時,局勢已經惡化了。
朱元璋為什麼要把朱亮祖活活打死,就是因為他不能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也找不到切實有效的辦法,只能通過殘酷地殺人來震懾百官,當然也是發泄怒氣。所以,當時的大明帝國就上氣不接下氣,苟延殘喘,只靠著民族的忍辱負重和吃苦耐勞,支撐著這座破敗的大廈不倒。該貪污的貪污,該欺上瞞下的欺上瞞下,沒有人為皇帝和中央政府分憂,因為你的憂慮,根本到達不了皇帝和中央政府那裡!
這一點,朱元璋永遠都不會明白,這不是因為他的智慧不夠,而是這種制度對於統治者而言,太有效果、太實惠了,他潛意識裡拒絕思考裡面存在的問題。
抽死朱亮祖後,53歲的朱元璋和眾臣討論,怎樣才能讓功臣們遵守國家法律。他覺得現在的大明帝國,人民是好的,只有那些功臣不太好。有人就敏銳地提醒他,國家還未完成徹底統一,在這種時候讓他們循規蹈矩,不是什麼好思路。
朱元璋思索了半天,也沒想好怎麼處理功臣。在某次宴會上,他看到李文忠、藍玉等高級將領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還划拳猜令,場面極度和諧。不過就在這和諧背後,朱元璋產生了一股隱憂:文官集團的胡惟庸才死沒多久,武官們就沒有感到一點不安嗎?前幾天被活活抽死的朱亮祖,骨頭還未腐爛呢,這些人就忘了?
當然沒有忘。他們之所以沒有表現出擔心的樣子,是因為他們跋扈地認為:皇上拿自己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