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征剿失敗
2024-10-09 05:49:16
作者: 夏維中
既然楊鶴的招撫政策已徹底失敗,那麼崇禎帝便依照其一貫作風,在拿楊鶴作了替罪羊之後,另找出路了。
崇禎帝在崇禎四年(1631)十月正式任命洪承疇為陝西三邊總督,以武力剿滅義軍。此時,崇禎帝對陝晉的義軍已是恨之入骨,希望洪承疇把他們迅速趕盡殺絕,以使朝廷全力對付後金的威脅。洪承疇忠實地執行了崇禎帝的策略。
洪承疇,字亨九,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萬曆丙辰科(萬曆四十四年,1616)進士。他二十三歲就督學浙江,後被提拔為陝西參政,是一位年少老成、有謀有略的能幹之才。
請記住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洪承疇在陝西出名是在崇禎三年(1630)。當時,王左掛、苗美等率兵分列五營,南下進攻韓城,總督楊鶴手下無將,情急之下,令當時尚是參政的洪承疇率兵進援,斬殺叛兵三百餘人,解了韓城之圍,洪承疇一下子出了大名。從此以後,他開始率兵打仗。由於他有謀有略,而且長期在陝西為官,熟悉陝西情形,所以他的部隊在陝西打得不錯,並贏得了不少聲名。
就在此年的六月前後,因原延綏巡撫張夢鯨被義軍的兇猛之勢驚嚇而死,洪承疇一躍而升任延綏巡撫,成為地方大員。從此以後,洪承疇更是賣力,而且心狠手辣,膽大心細,做事利索。到了崇禎四年(1631)十月,已深得崇禎帝信任的洪承疇,在楊鶴被捕以後,便順理成章地代替楊鶴,升為陝西三邊總督。
升任總督後的洪承疇,忠實地執行崇禎帝的政策,加緊了對陝西義軍的殘酷圍剿,發起了前所未有的攻勢,幾乎是連戰皆捷。陝西的形勢開始好轉。崇禎帝開始嘗到剿的甜頭,全力支持洪承疇。
崇禎五年(1632)春,洪承疇留餉二十萬,遣甘肅總兵楊嘉謨、固原總兵楊麟、臨洮總兵曹文詔、延綏總兵王承恩、寧夏總兵賀虎臣等,各率其部,大舉進剿陝西義軍。洪承疇首選的攻擊目標是「寧塞遺賊」。他們本都是神一魁的部眾,是當時陝西境內最大的一股義軍,首領是紅軍友、李都司、杜三等。他們與環慶的民變首領郝臨庵、劉六合兵,屯駐在鎮原(今甘肅鎮原),兵勢很盛。
在官兵的強大壓力下,鎮原的義軍頂不下去了,便退守東西川、鐵角城、蘆堡壘等地,利用險要地勢拼死抵抗,並威脅慶陽,尋機突圍,試圖殺入平涼府,借道突入鳳翔府。
陝西巡撫練國事,急令固原(今甘肅固原)兵備王鎮奇守住各隘口,令平涼府守備徐如翰守住涇州(今甘肅涇州)各關口,防止義軍外逸。
同時,總督洪承疇立即從鄜州(今陝西富縣)赴慶陽,指揮會戰。當時,曹文詔率臨洮兵,賀虎臣率寧夏兵也趕赴增援。雙方在鎮原之北的西澳展開激戰,前後數十次。義軍吃了大虧,首領杜三、楊老柴被斬殺,兵卒被殺數千人。戰役以官軍全勝而結束,朝廷稱之為「西澳大捷」。
西澳大捷後,洪承疇等率兵乘勝進擊。不久,洪承疇設伏斬殺不沾泥。曹文詔則設反間計除掉紅軍友,後於環慶擊敗可天飛、李都司,於耀州擊敗郝臨庵等。
在洪承疇的強大攻勢下,「寧塞之眾」基本上被打下去了。至崇禎六年(1633),延綏巡撫陳奇瑜繼續分遣諸將,搜剿餘眾,至此年底,陝西的局勢基本上被穩住了。
但陝西局勢的好轉,並沒有讓崇禎帝及其朝廷鬆一口氣,因為山西的問題已越來越嚴重了。
山西的動亂,雖有本身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為陝西的影響。崇禎三年(1630)春,陝西的義軍如老回回馬守應、八金剛、王子順、上天猴等部,分兵兩路殺入山西北部。其後,王嘉胤、羅汝才、張獻忠、李自成等也紛紛渡河,進入山西。同時,入援京師的陝西五鎮兵馬,臨陣譁變,紛紛逃回山西等地從亂入伙。山西的局勢一下子嚴峻起來了。
當時山西境內的義軍,主要分成兩路。一路以西南部的平陽(今山西臨汾)為中心,一路以府谷(今府谷,在陝晉交界處)為中心。尤其是王嘉胤部,以府谷、河曲為據點,分兵轉戰各地,西南攻至延安、慶陽,並殺入山西焚掠,聲勢浩大。這股義軍人數增至三萬餘人,將領百人,並設有左丞、右丞等官職,下轄自號闖王的高迎祥等一大批干將。
山西當局對於這些「亂民」的態度很堅決,就是武力剿滅。至崇禎四年(1631)四月,當時尚是副總兵的朝廷悍將曹文詔等,利用楊鶴大肆招降各路義軍的有利時機,率重兵圍攻駐守在河曲一帶的王嘉胤部。
曹文詔用重兵圍困河曲,斷絕其糧餉供應之道。王嘉胤缺糧之下,突圍而出,向南衝殺。曹文詔一路緊追,再敗之於陽城(今陽城)。此年六月,王嘉胤被部將王國忠所殺。
當時的形勢似乎對朝廷很有利。在陝西方面,楊鶴招撫了神一魁;在山西方面,曹文詔等解決了王嘉胤,因此楊鶴曾很高興地給朝廷上書,說神一魁、王嘉胤兩人已除,其他的小首領不過爾爾,消滅他們指日可待。沒想到陝西神一魁降而復叛,山西的義軍也沒有因王嘉胤之死而徹底垮掉。他們經一度低潮之後,又重新集結起來,大攪山西。
王嘉胤死後,其部眾並未潰散,而是重新選舉左丞紫金梁(王自用)為首領,重樹旗幟。王自用與各路首領深感相互聯絡的重要性,於是各部眾共推王自用為首領,會合闖王高迎祥、掃地王、邢紅狼、八大王張獻忠、黑煞神、曹操羅汝才、亂世王、闖將李自成、闖塌天劉國能、滿天星、老回回馬守應、李晉王、党家、八金剛、混天王、蠍子塊、點燈子趙勝、不沾泥張存孟、張妙手、白九兒、一陣風、七郎、大天王、九條龍、四天王、上天猴劉九思、丫頭子、齊天王、映山紅、摧山虎、沖天柱、油里滑、革里眼賀一龍等部,統稱「三十六營」,約有二十餘萬。在陝西之亂被平後,「三十六營」成了反叛朝廷的主力。
山西的戰火越打越烈,範圍也越來越大。高迎祥、羅汝才(曹操)、張獻忠等分道四出,連陷大寧、澤州、壽陽諸州縣,全晉震動。朝廷急命宣大總督張宗衡移鎮平陽,巡撫許鼎臣駐汾州,分路守扼防禦。並派李卑、賀人龍、艾萬年等率關中兵赴山西入援。許鼎臣把此三將調至手下,但張宗衡又以總督的身份,傳檄三將由他本人指揮,弄得三將無所適從。義軍乘機占據臨縣之東的磨盤山(一名連枝山),並於崇禎五年(1632)九月前後分兵三路:一路據交城(今交城),窺太原,一路據吳甡城(今孝義境內),窺汾州,一路突入沁州(今沁縣),陷武鄉(今武鄉稍東)、遼州(今左權)等,形勢相當危急。
崇禎帝急忙採取應急措施,調兵遣將,對付山西的危局。
昌平鎮左良玉被急調赴河南堵截。左良玉原系遼東名將,雖大字不識一個,但打仗驍勇。此次因李自成等部從晉城之南突入河南,攻克修武,河南鄉紳情急之下,聯名上疏朝廷請救。朝廷便急調左良玉率兵兩千餘人趕赴懷慶堵截。李自成、八金剛、過天星等後來雖重新殺回山西武鄉,不久攻克遼州,而左良玉卻留在了河南,負責河南的防務。
崇禎六年(1633)春正月,曹文詔被賦予大權。這是一次重要的人事變動。在此以前,山西的圍剿,各自為政,總督、巡撫及各將領之間矛盾重重,無重臣節制。至此,曹文詔出任山西方面的前線總指揮,負責節制山西、陝西諸路兵馬。
曹文詔絕非等閒人物,他是當時陝、晉前線最能幹的將領之一。他是山西大同人,年輕時從軍遼東,曾在熊廷弼、孫承宗手下做過軍士。後由袁崇煥提拔,在祖大壽手下任游擊。袁崇煥被逮後,曹文詔也隨祖大壽叛逃,後投總兵馬世龍,升參將。輾轉回山西圍剿農民軍後,因功升副總兵、總兵。他在鎮壓陝西義軍的過程中,屢建奇功,所以當時有一民謠說:「軍中有一曹,西賊聞之心膽搖。」由此可見他的威望。事實證明,他山鎮山西後,山西的情況有了明顯的改觀。
崇禎帝還特諭山西各地,要求支持曹文詔等部。當得知山西有的地方官不與曹文詔合作時,他嚴旨責成御史彈劾糾察,重重處罰。此年五月,崇禎帝還命太監陳大全、閻思印、謝文舉、孫茂霖等出任曹文詔、張應昌、左良玉、鄧圮等四支勁旅的監軍,其職掌是記功過、催糧餉。為此,崇禎帝還發內帑四萬兩,素紅蟒緞四千匹,紅素千匹,讓這四位太監於軍前給賞,以示支持。
曹文詔與部將馬科、曹變蛟等人一道,率領「逐一挑選、屢經戰陣」的馬步兵三千五百人,由慶陽出發,經潼關渡黃河,前往山西蒲州、河津,再向山西腹地深入,參加圍剿。
曹文詔部,是所有參加圍剿的官軍中打得最好的一支。
曹文詔在河津經短暫休整後,開赴霍州(今山西霍縣)。在霍州與農民軍萬餘人發生了激烈的遭遇戰,曹文詔率領的陝西兵驍勇善戰,擊殺農民軍首領鑽天鷂、上天龍。農民軍潰逸。
曹文詔旋即揮師北上,在太原之北展開攻擊。先敗農民軍於盂縣(今盂縣),追擊途中,在壽陽(今壽陽)之東北的方山,再次大敗農民軍,斬殺其首領混世王,其餘部為游擊猛如虎逐走。
至此,太原之北的五台(今五台)、定襄(今定襄)、壽陽等地的農民軍基本被曹文詔肅清。
為保衛太原,山西巡撫命曹文詔移兵平定州(今平定),備太原之東。總兵張應昌駐兵汾州(今汾城),備太原之西。賀人龍部為游兵,以備策應。
曹文詔便以平定為據點,不斷出擊,連敗農民軍於樂平(今昔陽)、和順(今和順)、太谷(今太谷)、范村(太谷之東一重鎮)、榆社(今榆社),把在太原附近活動的王自用(紫金梁)、馬守應(老回回)部逐走。
曹文詔部繼續南下,追擊農民軍,連敗農民軍於高平(今高平)、澤州(今晉城)、潤城(介於澤州與陽城之間)、沁水(今沁水)、陽城(今陽城),猛擊過天星、紫金梁、老回回等部。
四月底,「三十六營」領袖紫金梁王自用在河南濟源(今河南濟源)病死。原本鬆散的農民軍更陷入各自為戰的分散局面,給朝廷的圍剿提供了有利時機。
曹文詔為解豫北之困境,率部進入河南境內的涉縣(今河南涉縣)山區,圍剿涌人此地的農民軍。然後攻擊河南境內的懷慶(今沁陽)、濟源(今濟源),斬殺農民軍首領滾地龍等。此時,諸將李卑、艾萬年、湯九州、鄧玘及左良玉等,也紛紛率部合擊,戰場形勢一度有利。
但到了此年的八月,卻傳來了曹文詔調離前線、赴大同任總兵的消息。前線官軍一片譁然。
曹文詔這位驍勇善戰的良將,沒有敗給農民軍,卻中了自己人的暗箭。當前線最需要他的時候,他卻被調離了前線。
當時,有位叫劉令譽的巡撫御史,上疏朝廷,以作戰不力、不援友軍、驕橫恣睢、虛報戰況等罪名彈劾曹文詔。曹文詔與這位御史結怨,是在山西洪洞。當時曹文詔與鄉居的劉令譽沒有處好關係。至此,劉令譽巡視河南,曹文詔與他再次相見,仍是話不投機。劉令譽便伺機發難。
按理說,曹文詔在陝西、尤其在山西的表現,是有目共睹的。他率部赴山西作戰後,也幾乎沒有打過敗仗。雖說偶爾也有誇大戰功的嫌疑,但曹文詔連戰連捷也是事實。遺憾的是,朝廷給他的結論卻是「怙勢而驕」,他竟然被調往大同。
導致曹文詔被調離的直接原因,仍是崇禎帝本人。崇禎帝做事,一向小事精明,大事糊塗,而且性格褊狹猜忌。那些言官、御史等,大都善於揣摩崇禎帝的心理,順著他的思路辦事,所以這些人提出的彈劾,往往正中崇禎帝的下懷,言無不果。
說起來,曹文詔真是一位難得的將才。他不僅能征善戰,而且頗能顧全大局。在陝西打仗時,他屢建戰功,卻總是被洪承疇壓住不報,吃了不少暗虧。御史吳甡很為他抱不平。即使如此,曹文詔仍兢兢業業打仗,沒有意氣用事。
陝西的平剿告一段落後,曹文詔又被派往山西,參加山西的圍剿行動。這也是一塊難啃的骨頭,但曹文詔還是立即率兵進入山西,打了近八個月的漂亮仗,扭轉了山西的局勢。沒想到劉令譽的一個奏疏,便讓崇禎帝立即改變了看法,竟把這員大將調離了戰場。
更倒霉的是,曹文詔赴任大同不久,便遇皇太極率兵犯邊。曹文詔沒有敵住後金兵的銳利攻勢,丟失了大同附近的城池,被崇禎帝問罪,要撤職充軍。多虧山西巡撫吳甡力保,崇禎帝才勉強同意讓他戴罪立功自贖。至崇禎八年(1635),曹文詔戰死,落得個悲慘下場。
或許正是曹文詔在山西用兵太狠太猛,造成了農民軍紛紛避其鋒芒,逸出山西,竄入了豫北、畿南。
早在崇禎五年(1632)底,就有部分農民軍在李自成、八金剛、過天星等人率領下,進入河南的懷慶、修武地區,再由此地殺人山西境內的武鄉,並攻陷遼州,有力地支援了其他義軍。這是義軍首次利用山西、河南交界地區流動作戰的成功例子。也正是為了對付河南境內的義軍,左良玉才被調赴河南。
到了崇禎六年(1633),農民軍為了擺脫山西境內的重兵圍剿,紛紛開始轉移到山西、豫北、京畿南部的交界地帶。
有一部分農民軍,因受曹文詔兵鋒壓迫,從山西平定州東北的固關(故關)附近的磨口山,突破京畿井陘道寇從化的防線,進入京畿南部的順德(今河北邢台)、真定(今河北正定)兩府境內,引起朝廷恐慌。給事中孟國祚對此十分擔憂:
「畿南為咽喉重地,順德則是太平原,可以千里直走京師,沒有河山之險可作屏障。現在山西有曹文詔、張應昌,河南有左良玉、鄧圮,都有重兵,那麼賊將去哪裡呢?以往是從陝西趕到山西、從山西趕到河南,現在又轉而趕到順德了!」
為防止畿南之農民軍威脅京師,朝廷急派通州兵兩千、昌平兵兩千,會同保定總兵梁甫部八千,配合大名兵備副使盧象升布防,與山西方面會同夾剿。
盧象升率兵力戰,農民軍受挫後,自邢台(順德府治所在地)西撤,越過河南武安(今武安)西北的摩天嶺(此地也與山西遼州接壤),進入武安境內,與駐紮此地的農民軍合兵。
此時的豫北已是連片烽火。
崇禎六年(1633)初,山西東南部的農民軍分兩路殺入豫北。一路南下突破仰原關,殺入懷慶府(府治河內,今沁陽)境內的濟源縣、清化鎮(屬沁陽縣,今名博愛)、武安等地,一度圍攻懷慶府城。另一路則向東殺入河南的林縣(今林縣)、涉縣(今涉縣)境內。河南守將左良玉連忙招架。
在涉縣之西,左良玉擊退農民軍。
林縣的農民軍,因有饑民響應,聲勢很大,一度圍攻鄰縣臨漳(今臨漳)、淇縣(今淇縣)。但最終也被左良玉擊敗。
濟源的農民軍,當時正在圍攻懷慶府城之北的水西關,為紫金梁祝壽。左良玉匆匆率兵從彰德府(府治安陽)趕來解圍,擊退農民軍。
出乎意料的是,左良玉不久卻在武安境內被農民軍殺得大敗,手下的七千河南兵幾乎被打得一早二淨。豫北四府烽火遍地,形勢陡然嚴峻起來。
崇禎帝急令總兵鄧圮率川兵二千,加上土司馬鳳儀之兵,進入豫北參戰。曹文詔也一度從山西進入豫北的涉縣助戰。
由於開始時農民軍主要在山西活動,河南當局並沒有認真備戰。像太行山這樣的險地,竟都沒有派重兵設防,豫北幾乎可以說是門戶洞開。曹文詔在山西東南部的銳利攻勢,使山西境內的農民軍大多轉移到豫北。五月份,農民軍盡至磁州(今磁縣),達十餘萬之多,兵陣長達數十里。
直到此時,崇禎帝才不得不開始重視起豫北來。他派太監赴曹文詔等部監軍,並要求曹文詔等自山西支援豫北。
六月,潞王朱常淓自衛輝府(今汲縣)上疏告急,要求朝廷重視豫北局勢,「早行翦滅,毋輕視賊」,給崇禎帝極大震動。崇禎帝特遣京營總兵倪寵、王朴率卒六千、馬五千,晝夜兼程,在八月份終於趕赴豫北。不久,參將湯九州率昌平兵數千也赴豫北參戰。
原在山西作戰的曹文詔、張應昌等,也率精銳的陝西兵進軍豫北參加圍剿。盧象升等則在京畿南部設防,攻擊逸出之敵。
由於官兵的優勢兵力,豫北的農民軍開始處於嚴重的不利境地,被官兵壓縮在狹小的豫北地區,連續被動挨打,損失慘重。
至九月份,被圍在豫北的一部分農民軍,利用險要的山區地形,突圍到五台山地區。但不久又殺出五台山,重返豫北。左良玉、湯九州以及倪寵、王朴所率的兵馬前後夾擊,農民軍損失慘重,形勢越來越不利,隨時有被圍殲的危險。
至十一月,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官兵攻勢越來越凶,農民軍的日子也越來越困難。農民軍的首領開始出奇招了。
他們選中了京營總兵王朴。
王朴的家丁有不少是關中人,與農民軍算是同鄉,其中有些可能還與農民軍相識。農民軍的領袖便通過重賄拉上了這層關係,並聲稱願意接受招安。張妙手、闖塌天、滿天飛、邢紅狼、闖將李自成等上書王朴,說:
「我們這些人都是良民,因陝西荒旱,致犯大罪。現在誓死歸降,押還故土復業。」
王朴剛從京師調赴豫北不久,沒有與這些首領打交道的經驗,也根本不知道這些人早在陝西就有多次投降的經歷,加上拿了他們的錢,於是便與監軍太監楊進朝、盧九德商量,最後竟同意受降。
十一月十九日,農民軍首領賀雙全、張妙手等十二人,親赴河南彰德府武安縣城面見王朴、楊進朝、盧九德以及兵備道常道立,表示接受招安的「誠意」。楊進朝信以為真,立即上報朝廷,並停止了軍事行動。
當時在武安開報的首領有共有六十一名:
賀雙全、新虎、九條龍、闖王(高迎祥)、領兵山、勇將、滿天飛、一條龍、一丈青、哄天星(應是混天星)、三隻手、一字王、闖將(李自成)、蠍子塊、滿天星、七條龍、關鎖(關索)、八大王、皂鶯、張妙手、西營八大王(張獻忠)、老張飛、詐手、邢紅狼、闖塌天(劉國能)、馬鷂子、南營八大王、胡爪、哄世王(應是混世王)、一塊雲、亂世王、大將軍、過天星(惠登相)、二將、猛虎、獨虎、老回回(馬守應)、高小溪、掃地王、整齊王、五條龍、五閻王、刑闖王、曹操(羅汝才)、稻黍杆、逼上路、四虎、黃龍、大天王、皮里針、張飛、石塌天(射塌天)、薛仁貴、金翅鵬、八金龍、鞋底光、瓦背兒、劉備、鑽天鷂、上天龍。
王朴等人哪裡知道,農民軍首領們使的是金蟬脫殼之計。當詐降在一本正經地進行的同時,農民軍正在為渡河突圍作準備。十一月二十四日,天氣驟冷,山西垣曲至河南濟源之間的黃河結冰封凍。農民軍乘官軍不備,在一個叫毛家寨的地方開始過河。他們用門板覆蓋冰面,再蓋上泥土,分三路過河。當時駐屯在這一帶的十餘萬農民軍,在高迎祥、羅汝才、張獻忠、馬守應、惠登相、劉國能等人率領下,迅速渡過黃河,南至河南澠池縣(今澠池)境內的馬蹄窩、野豬鼻等地。
朝廷的防河中軍官袁大權倉促戰死。
十一月二十六日,天還未亮,農民軍就已攻占了澠池縣城。
十二月初一日,破伊陽(今汝陽)。
十二月初二日,再破盧氏(今盧氏)。
至此,從山西逸出的農民軍,在進入河南後,猶如水銀瀉地,不可收拾。
十二月初四日,接到河南火速報告的崇禎帝在震怒之餘,嚴令各地進行圍堵。崇禎帝怒氣沖沖道:
「賊既渡河,豫境鄰壤地方,俱宜嚴防奔突,秦、鄖准各撫通著選調將士扼要截剿,豫晉撫監亟督左良玉等合力追擊,仍嚴飭道府州縣等官,鼓勵鄉兵各圖堵御。務刻期盪掃,如再疏泄誤事,必不輕貸!」
崇禎帝雖十分驚恐震怒,但也沒有辦法。因為受農民軍之騙、並與之議撫的,正是他從北京派去的京營統帥及其監軍。當時農民軍最看不起的當然也是最喜歡的就是京營。他們仗打得不怎麼樣,毛病卻不少。這次恰恰被農民軍所利用!
崇禎帝連自己身邊的京營都管不好,還能說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