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德國的重新統一 一、兩德簽署《統一條約》
2024-10-09 05:34:22
作者: 王亞平,孫立新,劉新利,邢來順 等
1990年7月1日,兩德《國家條約》正式生效,德國統一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從這一天凌晨零點開始,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一樣一律使用聯邦德國馬克。從9:00起,民主德國1萬多處銀行、郵局和專門兌換處開始為群眾兌換聯邦德國馬克。與此同時,兩德邊界及東、西柏林邊界上的關卡全部取消,車輛人員自由通行,就像在一個國家、一個城市一樣。
兩德《國家條約》的實行使兩個德國的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全面建立起來,德國已經在經濟上實現了統一,隨後就要順理成章地完成政治統一的任務。7月6日,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在柏林開始就《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第二個國家條約》(Zweite Staatsvertrag zwischen der BRD undder DDR)即《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關於實現德國統一的條約》(Vertragzwischen der BRDund der DDRüber die Herstellungder Einheit Deutschlands,簡稱《統一條約》)的談判,著手解決民主德國按照聯邦德國《基本法》第23條「加入」聯邦德國等有關問題。
隨著《統一條約》談判的進展,兩德政府於8月2日草簽了《選舉條約》(Wahlvertrag)。條約規定,全德大選以整個德國作為一個大選區進行計票;各党進入議會的最低限額為所得選票的5%;不相互競爭的黨可以聯合提名參加競選。全德大選仍在12月2日舉行。8月22日和23日,民主德國人民議院和聯邦德國聯邦議院分別通過全德統一選舉法——《選舉條約》。
與此同時,在8月22日晚至23日凌晨民主德國人民議院特別會議上,德國社會民主黨議會黨團提出的「民主德國立即加入西德」的提案和社會民主黨提出的「9月15日加入西德」的提案在遭到否決後,基民盟—民主覺醒、自由民主黨和社會民主黨等議會黨團聯合提出了「民主德國於10月3日加入西德」的妥協提案。議會經過表決,聯合提案以2/3多數獲得通過。人民議院共400名議員,在363名與會議員中,294人贊成,62人反對,7人棄權,最大的反對黨民主社會主義黨投了反對票。這項提案的通過,是民主德國各黨分歧尖銳化導致政局動盪後相互妥協的產物,使各黨在先統一還是先選舉問題上的爭吵暫告平息,從而為兩德簽署《統一條約》鋪平了道路。
8月31日,兩個德國在柏林簽署《統一條約》,聯邦德國內政部長沃爾夫岡·朔伊布勒和民主德國國務秘書君特·克勞澤(Gün the r Krause,1953—)分別代表兩國政府在條約上簽字。條約分「前言」和45項條款。「前言」表明:兩個德國意識到,歐洲所有國家的邊界的不可侵犯性、領土和主權完整是和平的根本條件;兩個德國努力通過德國的統一為歐洲的統一與和平作出貢獻。條約的內容有統一後的德國首都、保護民主德國土改成果、在民主德國恢復州建制、西德《基本法》及未來全德憲法修改原則、協調兩德的法律規定,以及處理公共財產和勞動、婦女、社會福利和文化、教育等內容。條約規定,統一後的德國首都設在柏林,全德議會和政府所在地由未來的全德議會作出決定,但在統一後5—10年間,政府和議會仍在波恩。《統一條約》的簽訂,為兩德統一鋪平了道路。德·梅齊埃在條約上簽字後表示,這是戰後德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條約之一,它很好地協調了民主德國加入聯邦德國以及與此有關的問題。聯邦德國內政部長朔伊布勒在講話中宣稱,兩德《統一條約》為創造一個共同的國家打下了基礎。9月20日晚,聯邦德國聯邦議院和民主德國人民議院分別通過了《統一條約》。
二、六國簽署德國《統一條約》
討論德國統一外部問題的「2+4外長會議」最後一輪會談於9月12日在莫斯科舉行,六國外長共同簽署了德國《統一條約》,即《最終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Vertragüber die abschlieende Regelung in Bezug auf Deutschland)。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出席了簽字儀式。聯邦德國外長根舍、民主德國總理德·梅齊埃、法國外長迪馬、蘇聯外長謝瓦爾德納澤、美國國務卿貝克、英國外交大臣赫德分別在條約上簽字。
德國《統一條約》批准了兩個德國的統一,統一後的德國擁有完全主權。條約內容包括「前言」和10條款項。「前言」指出,所有有關國的利益都將得到尊重,德國將為歐洲的和平和穩定作出貢獻。條約內容規定,德國的最終邊界是兩個德國的現有邊界,德波邊界也將在一項有國際約束力的條約中得以確認,德國將來也不對任何國家提出領土要求;統一後的德國放棄生產和擁有原子、生物和化學武器,軍隊將縮減到37萬人;蘇聯將於1994年撤軍完畢;在過渡時期內,德國在現今民主德國領土上只部署不隸屬於北約系統的大陸防禦部隊;過渡時期之後在民主德國的北約部隊不得攜帶核武器。由於條約有待各國議會批准後才能生效,四大國將簽署一項文件,自10月3日起暫停實施對德國的權利,從而使德國從10月3日起獲得完全的主權。
在簽字儀式上,聯邦德國外長根舍表示,從德國的土地上將會產生的只有和平,「我們將以這種精神為歐洲的和平與穩定作出我們的貢獻。德意志國家的統一對我們而言意味著重大的責任,而不是追求更大的權力」。謝瓦爾德納澤認為,「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這一卷書已經合上,新的時代開始了」。聯邦德國執政聯盟各黨紛紛表示歡迎「2+4外長會議」簽署德國《統一條約》,稱這是歐洲新時期的開始,是德國和歐洲歷史上的里程碑。六國簽署的德國《統一條約》實際上具有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對德和約的性質,拉開了歐洲新格局的帷幕。
本書首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由於統一後的德國將是北約成員國,9月24日,民主德國裁軍和國防部長埃佩爾曼(Rainer Eppelmann,1943—)與華約聯合武裝部隊總司令盧舍夫(Pyotr Georgievich Lushev,1923—1997)在柏林簽署了《民主德國退出華約組織議定書》,規定民主德國從10月3日起不再享有華約成員國的權利,也不再承擔對華約的義務。民主德國國家人民軍代表最遲應於10月2日從華約領導機構退出,華約在民主德國領土上存放的軍備物資應交還蘇聯軍隊,秘密文件予以銷毀或交給蘇聯。
9月29日,兩個德國代表分別向對方政府遞交關於《統一條約》正式生效的有關照會,為10月3日統一履行了最後的法律手續。10月1日,英法美和兩德外長在紐約歐安會外長會議上簽署了一項宣言,宣布從10月3日起停止英法美蘇四國在柏林和德國行使權力,兩德10月3日統一後,德國將擁有完全的主權。
三、兩個德國的統一
在兩德正式統一前夕,兩德黨派和團體紛紛合併。10月1日,兩德主要執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在漢堡舉行合併大會,科爾和德·梅齊埃以98.5%的選票當選合併後的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的正、副主席。在此之前的9月26日,兩德的社會民主黨在柏林召開最後一次會議,進行了合併。
為履行六國簽訂的德國《統一條約》和《紐約宣言》,聯邦德國和蘇聯於10月1日在波恩草簽了《關於西德為蘇聯在民主德國駐軍和撤軍支付費用的協定》,規定聯邦德國將在1994年底以前向蘇聯提供120億馬克,支付蘇聯在民主德國駐軍及撤走的蘇軍在蘇聯建造住宅的費用;聯邦德國向蘇聯提供30億馬克的無息貸款,幫助撤回蘇聯的軍人轉業。10月2日上午,美英法在柏林的駐軍司令部降下各自的國旗,結束了現代歷史上時間最長的占領期限。10月3日,蘇聯最高蘇維埃會議通過決議,宣布從即日起蘇聯和民主德國於1975年10月7日簽訂的《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停止生效。10月9日,德國和蘇聯在波恩正式簽署關於德國向蘇聯駐原民主德國地區軍隊提供駐軍和撤軍費用的《德蘇過渡條約》。
按照聯邦德國《基本法》第23條規定,民主德國加入聯邦德國之後,就成為聯邦德國的一個組成部分,《基本法》的有效範圍擴大到原民主德國的領土上。這樣,聯邦德國的聯邦議會和政府,就是統一後德國的議會和政府;聯邦德國的總統、議長和總理,也就是統一後德國的總統、議長和總理;聯邦德國的國旗、國徽和國歌,也成為統一後德國的國旗、國徽和國歌。
10月2日,東、西柏林市政府舉行聯席會議,宣布柏林市正式統一,柏林成為統一後德國的首都。10月2日晚,科爾和德·梅齊埃分別發表電視講話。科爾說,我們的祖國又統一了。他呼籲東、西德人民要相互團結。德·梅齊埃說,我們國家40多年的分裂現在克服了,整個歐洲可以再聯合起來。3日零時,在柏林國會大廈舉行升旗儀式,柏林市政廳鐘樓上的鐘聲敲響,聯邦德國的黑、紅、黃三色國旗在國會大廈升起,標誌著兩個德國完成了統一。統一的國家國名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德國。
10月3日成為德國國慶日,在柏林愛樂樂團音樂廳舉行了國家慶典。德國總統里夏德·馮·魏茨澤克(Richard Von Weizzacker,1920—2015)、德國總理科爾和其他政府成員以及來自全德2000多名各界代表和各國駐德使節出席了慶祝儀式。魏茨澤克發表講話說,德國的統一是通過和平達成的協議取得的,「歐洲和德國歷史今天向我們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我們將努力完成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他強調,德國的統一「是全歐歷史進程的一部分」,呼籲德國人民團結一致,為建設自己的國家共同奮鬥。當天,魏茨澤克任命原民主德國部長會議主席德·梅齊埃、人民議院主席貝格曼·波爾(Bergmann Pohl,1946—)、國務秘書君特·克勞澤、自民黨主席奧爾特雷普(Rainer Ortleb,1944—)和德國社會民主黨議會黨團主席莫波爾(Walter Momper,1945—)為聯邦政府特別任務部部長,成為聯邦總理科爾的內閣成員。
從1990年10月3日起,民主德國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消失了,聯邦德國的版圖擴大到原民主德國的領土範圍,成為一個統一的德國,從而結束了德意志民族被分裂40多年的歷史。德國總理科爾在統一之際寫信給世界各國政府,指出統一後的德國有著更大的責任,德國外交政策將「謀求世界範圍內的夥伴關係、緊密合作和和平的均衡利益」,表示統一後的德國武裝力量準備參加聯合國的維護與重建和平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