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編 從德意志王國走向德意志帝國之路 第三章 薩克森王朝
2024-10-09 05:20:14
作者: 王亞平,孫立新,劉新利,邢來順 等
9世紀的法蘭克帝國經歷多次的分分合合,最終經過凡爾登條約解體為東西兩個法蘭克王國,東法蘭克王國的加洛林家族在帝國分裂的相互爭鬥中消耗了實力,各世族家族或通過武力或通過聯姻兼併領地順勢強盛,最終在王國內形成實力雄厚的五大公國。9世紀末,匈牙利人試圖侵入東法蘭克王國,五大公國的公爵們為共同抗敵聯合起來,共同推舉一位國王,德意志王國由此誕生。
10世紀初,薩克森公爵海因里希一世被選為國王,他在臨終前改變法蘭克人由諸子分治的王位繼承習俗,指定其次子奧托為王位的繼承人。奧托初登王位就表現出有重建一個大帝國的雄心壯志,他把對外擴張作為施政的一個重點方針,在所擴張地區推行政教二元的施政模式,同時與羅馬教會建立了和睦的關係,並最終在羅馬由教皇加冕為德意志的皇帝,稱之為奧托大帝。奧托大帝的繼任者們繼承其義大利的政策,故而疏忽了在德意志本土的統治,德意志貴族乘機增強自身政治實力,這就為薩利爾家族的改朝換代提供了政治契機。
薩克森王朝時期,社會等級制度基本確立,教俗貴族構成社會的上層,他們掌握領地的司法和經濟大權;廣大的自由農民和非自由農民是社會的下層,他們為教俗貴族耕種土地、從事手工業等生產活動。領地制保留了日耳曼人馬爾克的社會機制,自由農民大多被組織在馬爾克中墾荒殖民,非自由農民則被組織在莊園中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大規模的拓荒運動促進農業的發展,同時也刺激手工業和商業的活躍。奧托時期經濟的復甦帶動文化和藝術的繁榮,社會的基督教化進一步深入,各地的修道院都開辦學校,吸收世俗貴族子弟入學接受古典文化教育,教堂建築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