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故事的歷史

2024-10-09 04:41:44 作者: 吳思

  我參與的這項農村調查,正式題目是「中國農村外出勞動力回流研究」,課題主持人是白南生和宋洪遠。2002年9月,研究成果正式出版,書名是《回鄉,還是進城?》。在這本書的扉頁上,我讀到對古詞的幾條解釋:

  「雁戶」,居於異鄉之民戶。雁因時遷徙,故以為喻。《全唐詩》三五七劉禹錫《洛中送崔司業使君扶侍赴唐州》:「洛苑魚書至,江村雁戶歸。」

  《辭源》3306

  「雁戶」,流庸謂之雁戶。唐編民有雁戶,謂如雁去來無恆也。

  [明]張自烈《正字通》,引自《康熙字典》亥集中九

  「流庸」,流亡在外受人雇用的人。《漢書·昭帝紀》始元四年詔:「比歲不登,民匱於食,流庸未盡還。」《注》:「流庸,謂去其本鄉兒行為人傭作。」

  《辭源》2450

  雁戶這個詞讓我大吃一驚,原來,唐朝已經有了如此貼切的命名和相應的戶籍分類。按照這種比喻,我說的主流故事和變型故事,無非是雁戶定居城鎮,或者回歸鄉村,兩者必居其一。但是,流庸這個詞又把我帶入了更深遠的時空,使我意識到,在上述兩種故事之外,中國古代還有一種多次重複的故事。

  始元四年的詔書說,「民匱於食,流庸未盡還,」描繪了公元前83年的情景。此時,假如在家吃不飽,在外又找不到工作,流庸們將演出什麼故事呢?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名字就被時人開過玩笑,所謂「長安居,大不易」,進城農民想必感受更深。在城鎮找不到活路,無人僱傭,流庸就不能叫流庸,要叫流民,更古老的用詞是「流氓」,當代人熟悉的詞是「盲流」。流民遍地,博命謀生,嘯聚山林,天下大亂,這是中國人非常熟悉的歷史故事,也是歷朝歷代總也鬧不好的悲劇故事。

  現在,雁戶越來越多了,關於他們歸宿的主流故事和變型故事,正是在數千年的悲劇背景上展開的。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