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英國通史(全六冊)> 第六卷:日落斜陽——20世紀英國前言

第六卷:日落斜陽——20世紀英國前言

2024-10-09 04:10:58 作者: 錢乘旦

  20世紀是一個突飛猛進的世紀,對英國來說情況也不例外。

  

  20世紀開始的時候,英國是世界上一號強國——當時美國偏安一隅,德國的威脅還不為人知,俄國尚很落後,日本剛剛露頭,中國則被人宰割,世界其他國家就更不能與英國相匹敵了,只有法國是英國的老對手,而這時顯然已位居下風,無法與英國相比。

  然而在20世紀結束的時候人們回頭去看:世界的變化何其之大!所有那些潛在的對手都走上舞台,有些又匆匆走下去了,只有美國成為世界超強,頂替了19世紀英國的位置。英國在決定世界命運的每一次鬥爭中都是贏家,但最後卻輸得最厲害。現在,許多人已經忘記英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忘記了歷史上曾經有過「英國時代」。英國的國際地位大大下降,人們說:英國衰落了!

  但如果僅僅從世界霸權的角度看英國衰落,那是很褊狹的。事實上,人們在經歷了幾個世紀的強權爭奪後,已意識到暴力不是強大的體現,最強大的力量植根於「引領世界潮流」。

  英國最強大的時候,正是它引領了世界潮流。看一看17世紀以前的歷史,英國只是跟在別人後面走,並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它跟在別人後面搞文藝復興,搞宗教改革,又跟在別人後面闖進海洋,投入地理大發現;它跟在別人後面建立了具有近代意義的君主專制的民族國家,從而在歐洲民族之林中初露頭角。但一直到17世紀中葉,它只是跟在別人後面而已,完全談不上「領先」。這以後情況就不同了,從它發生政治變革起,幾個世紀中它一直站在時代前列,引導世界的潮流。它非但不再跟別人,相反整個世界都開始跟它:它率先在世界上開展政治革命,這個革命導致現代國家制度的誕生;它率先在世界上開展經濟革命,這個革命導致工業生產方式的形成;它率先在世界上開展社會革命,這個革命導致現代社會的出現;它率先在世界上開展思想革命,這個革命創造了人類的現代思維;此外還有技術革命、科學革命、文學革命、藝術革命……所有這些「革命」都是用和平、漸進的方式完成的,並不依賴暴力和流血。因此英國的發展方式本身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在這方面它也引領其他國家。所有這些「引領」,使英國在世界潮流中獨樹一幟,其他國家無不試圖仿效它、超越它,有意無意地將它視為發展的楷模。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英國時代」,19世紀英國的強大,得到世界公認。

  但到20世紀,英國失去了「引領」優勢,英國的強國地位也就丟失了。在20世紀初,「領先」的地位已是強弩之末;到20世紀中葉,世界潮流已由別人來領導了。儘管英國在20世紀前半段尚能南征北戰,維護大國的體統(從「爭霸世界」的角度說它應能保住「霸權」),但它輸掉的卻是「引領潮流」的勢頭。這一輸是根本的輸,這以後它就開始「衰退」了,從世界強國的地位上退下來。英國的衰退其實與狹義的「爭霸」沒有直接關係,世界最強國必須有「引領世界」的能力,喪失這個能力,就喪失了最強國的地位。20世紀的歷史說得很清楚,英國確實不能引領潮流了:科學技術的潮流不在英國,思想文化的潮流不在英國,經濟發展的潮流不在英國,價值取向的潮流不在英國——事實上都不在。英國現在又退回到「跟」別人的狀態之中,比如說,它在外交上跟美國,在經濟上被迫走進歐洲。它的科學技術能力明顯衰退,它的意識形態話語權已丟失殆盡,幾乎成了美國人的應聲蟲。即便在文學藝術方面,二戰後英國也很少表現出獨創性,而只是模仿美國的「流行」作品。

  所以我們說,英國的「衰落」是在這個意義上的衰落,即它不再引領世界潮流,它只能跟在別人之後走,而且,跟別人還得費一番力。在這種情況下,它必然從世界強國的峰巔跌落下來,成為人們所說的「二流」、「三流」國家。英國的「衰落」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表明它不能以自己的樣板來吸引別人。

  在絕對的意義上,「衰落」是不存在的。從本書的陳述可以看出:幾乎在每一個方面,20世紀的英國都沒有落伍,不存在「倒退」的問題。在政治上,英國制度仍不斷變化,以適應時代發展。在經濟上,它仍是一個世界大國,到世紀末它的經濟總量仍在世界上排名第四,只落於美國、日本、德國之後。社會方面的變化是巨大的,最大的變化是從兩極對立的階級結構向多層次、多方位的結構發展,展現出「後現代」的特徵。英國的問題是發達國家所共有的,英國並不特殊;它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其他發達國家普遍的問題,英國並不突出。總體而言,20世紀的英國變得更複雜、更多元了,而面對這樣一個陌生的社會,英國人變得更加恍惚,不知道向哪個方向發展。這是在19世紀所沒有的,在那個時候,英國人信心百倍、意氣十足。於是,在20世紀就出現對現代社會的叛逆,這種叛逆以多種形式表現出來,在社會風氣、文化創作、商業道德等等方面都有所反映,許多新的社會運動和文化運動都是反現代的,有些表現劇烈,甚至有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色彩——當然,這些都不是英國的特有現象,很多發達國家都有;不過問題恰恰出在這裡:英國沒有特別的東西,它不能引領潮流了,只是順流而動而已,並且越來越被動。但19世紀的情況卻不是這樣的,它當時意氣風發,幾乎在所有領域都開風氣之先,比如男士的燕尾服和女士的鯨骨裙,這些都是工業資產階級的標準服裝,後來成為全世界公共場合的標準禮服。到20世紀,這種「領先」的能力到哪裡去了?難道時裝的潮流不在巴黎或紐約,大眾文化和大眾消費的標誌不是好萊塢或麥當勞?

  可以說,「英國的時代」是工業的時代,當工業向「後工業」轉變時,潮流就離開英國而去了。讀者在本書中可以看到這種轉變:一方面,英國仍在發展,仍在變化;另一方面,它失去了引領潮流的能力,於是只能在潮流中儘可能跟進。

  20世紀的英國丟失了帝國,這也是潮流,不過有一點是它獨特的:當其他帝國都煙消雲散時,英帝國卻留下一個影子,即大英國協。大英國協體現著英國的風格:一切變化都逐步進行,能分成兩步走,決不走成一步。事實上人們發現,20世紀英國的一切變化都體現這個特色。

  漸變是英國近代歷史最大的特點,也是20世紀英國的特色。我們在總結20世紀的英國歷史時尤其指出這兩點:一是漸進的發展,二是失去引領的能力。20世紀的英國夕陽西下,但它還是在向前走,只是不能走在世界潮流的前面——作為一個小國,除非它有足夠的能力「引領世界」,否則它最佳的狀態就是跟潮流。

  20世紀的英國只能做到這一步了,但英國全部的歷史,卻給世界留下深刻的遺產。

  本書曾在1997年由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現作為多卷本《英國通史》的第六卷再版。再版時增加和改寫了許多內容,文字也有大量修訂。作者全都是英國歷史的專業研習者,經受過出色的專業訓練。他們盡很大努力寫出這本書,希望得到讀者的認可。

  本卷主持人錢乘旦

  2015年1月,於北京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