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功過漢武帝> 從奴僕到大將軍:衛青的人生逆襲

從奴僕到大將軍:衛青的人生逆襲

2024-10-09 03:46:04 作者: 王覺仁

  匈奴的伊稚斜通過政變上位後,一邊鞏固權力,一邊絲毫沒有放鬆對漢朝的侵擾。

  元朔三年夏,匈奴數萬騎兵進入邊塞,擊斬漢朝的代郡太守,擄掠一千餘人;同年秋,入寇雁門,又殺掠了一千餘人。

  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夏,匈奴出動九萬鐵騎,兵分三路,分別侵入代郡、定襄(今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上郡,一共殺掠數千人。

  與此同時,匈奴的右賢王部,則是把目標對準了漢朝剛剛興建的那座嶄新城池——朔方城(今內蒙古自治區杭錦旗北)。

  右賢王的地盤在陰山北面,而朔方城就位於陰山南面。這座漢朝耗費巨資修建的軍事重鎮,既是扼守河南地的一座前線堡壘,也是一把頂在右賢王腹部的尖刀。可想而知,朔方城會讓右賢王多麼寢食難安。

  所以,對右賢王而言,不論是要重新奪回河南地,還是要消除漢朝的直接威脅,都必須把朔方城拔掉。

  為此,這幾年來,右賢王屢屢出兵進攻朔方。但面對這座堅城,卻無一例外地鎩羽而歸,令他深感憾恨。

  敵之要點即我之要點。保衛朔方城,守護河南地,自然就成了眼下漢帝國的戰略重心。

  武帝劉徹決定對匈奴右賢王部發動大規模反擊。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春,漢朝集結了十餘萬重兵,在西、東兩條戰線上同時出擊。

  本章節來源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西線作為主攻方向,由衛青率三萬精銳騎兵出高闕(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後旗東南古長城口),由游擊將軍蘇建、強弩將軍李沮、騎將軍公孫賀、輕車將軍李蔡(李廣堂弟)各領一萬人馬出朔方,各部皆受衛青節制。

  東線作為佯攻,由大行令李息、岸頭侯張次公率三萬人馬,出右北平,進攻匈奴的左賢王部,目的是迷惑匈奴人並牽制其兵力。

  衛青率三萬精騎渡過黃河,翻越陰山,出塞六七百里,直趨右賢王的王庭(約今蒙古國南戈壁省);其餘各部也分別從不同方向進行包抄合圍。

  漢朝此次的情報保密工作做得很到位,右賢王壓根兒沒料到漢軍居然會大舉反擊,直搗其老巢。所以,當衛青主力及各部於深夜進圍其王庭時,右賢王正擁著愛妾在喝酒,而且還喝得酩酊大醉。

  直到漢軍將整個王庭完全包圍,右賢王才得到急報,頓時嚇得魂飛魄散。他根本無心組織抵禦,慌忙帶上愛妾,在數百精騎的護衛下,從北面拼死突圍,狂奔而去。

  衛青命手下的輕騎校尉郭成率部追擊。郭成一直追出了數百里,無奈還是讓右賢王遁逃了。但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經過一夜鏖戰,右賢王麾下的十幾個小王,連同一萬五千多名部眾及眷屬,或是被殺或是被俘,全都被漢軍一鍋端了;漢軍同時繳獲的牛、羊等牲畜達百萬頭之多。

  這一戰,漢軍基本上全殲了右賢王部的主力,給匈奴以沉重打擊,是漢帝國反擊匈奴以來取得的最大一場勝利。因此戰發生在大漠以南地區,故史稱「漠南之戰」。

  大軍得勝回到朔方之時,武帝劉徹派出的使節已經先一步抵達。

  似乎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同時為了激發三軍鬥志,武帝等不及衛青回到長安,就命使節在軍中拜衛青為大將軍,宣布帝國所有將軍均受衛青一體節制。

  從奴僕到大將軍——昔日平陽公主府上的那個小小騎奴,終於憑藉不世出的軍事天才和持續不懈的努力,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完成了傳奇般的人生逆襲,一舉登上了權力的巔峰!

  「大將軍」這一職位,雖然在體制上仍屬內朝官,但已位列三公之上,九卿及以下官員見之皆拜,如《漢官儀》稱:「漢興,置大將軍,位丞相上。」也就是說,丞相是外朝官之首,主管政務;而大將軍則是內朝官之首,主管軍務。此時的衛青,已然成為漢帝國的最高軍事統帥。

  次月,武帝劉徹仍然覺得一個「大將軍」職位不足以表彰衛青的功勳,又將其食邑從三千八百戶增加到了八千七百戶;同時將他的三個兒子衛伉、衛不疑、衛登全部封為列侯。

  衛青獲得的尊崇和榮寵,一時間舉世無匹。

  如果是一般人,這時候很可能就得意忘形了;但衛青在這飛黃騰達的時刻,卻仍然保持著一份難得的人間清醒。

  「大將軍」的職位他當然是不能推辭的,但他的三個兒子還年幼,遽然封侯,肯定會遭人眼紅——這並不是什麼好事。此外,這一次大捷也是三軍將士力戰之功,若所有功名富貴都由自己一人獨享,那將士們在心理上能平衡嗎?日後誰還願意追隨你衛青浴血沙場?

  因此,衛青即刻上奏武帝,力辭三個兒子的爵位,並代將士們請命說:「臣有幸效力軍中,賴陛下神威;此役大捷,皆諸位將領力戰之功。臣已有幸得陛下分封,但臣的三個兒子,皆尚年幼,未曾有點滴辛勞,陛下卻裂地封侯,這恐怕不利於臣在軍中激勵將士奮戰。所以,臣之三子,不敢受封。」

  武帝聞言,趕緊表態:「我並未忘記諸位將領的功勞。」旋即把公孫敖、韓說、公孫賀、李蔡、李朔、趙不虞、公孫戎奴、李沮、李息、竇如意這十位有功將領全部封侯。

  很遺憾,時運不濟的李廣並未參與此戰,所以錯過了這場「封侯盛宴」。

  至於衛青推辭三子封侯之事,武帝劉徹並沒有答應,照舊將衛伉、衛不疑、衛登分別封為宜春侯、陰安侯、發乾侯。

  天子一言九鼎,說什麼就是什麼。他不想給你的,你豁出性命也得不到,如長年戍衛邊塞、奮戰沙場卻終生未能封侯的李廣;可他想要給你的,你也甭指望推掉,如衛青這三個尚且年幼、未建尺寸之功卻裂土封侯的幼子。

  看上去很不公平,但這個世界一向如此。「公平」從來都只是人類的一種美好願景,世界哪曾有一天真正公平過呢?

  衛青一時間功名蓋世、尊寵無匹,滿朝文武爭先恐後前來奉承,九卿及以下官員見了他都要行跪拜之禮。唯獨有一個人一如往常,見了衛青,心情好就作個揖,心情不好可能連作揖都省了,也就拱拱手。

  這個人當然就是汲黯。

  有人就勸汲黯,說:「天子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要群臣居於大將軍之下。大將軍功高望重,閣下不可以不拜。」

  汲黯卻冷笑道:「難道大將軍有個只拱手作揖而不跪拜的客人,他的地位就不尊貴、威望就不隆重了嗎?」

  這話很快就被「有心人」傳到了衛青耳中。沒想到,衛青非但沒生氣,反倒認為汲黯是一個賢明君子。此後,每當有一些軍政大事難以定奪,衛青必會去請教汲黯,對他比以往更加敬重。

  在官場上,這是極其難得的君子之交,雙方看重的都是對方的人品和能力,而非權勢與地位。這種簡單而純粹的交往,本來是人際關係中最舒服的一種狀態。只可惜,在實際的官場生態中,它卻稀有得近乎絕跡;偶然在史書中一見,都令人有莫名欣慰之感。

  漠南之戰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武帝劉徹和三軍將士,所以武帝決定再接再厲,乘勝追擊,不給匈奴喘息之機。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二月,衛青再度掛帥出征,率中將軍公孫敖、左將軍公孫賀、前將軍趙信、右將軍蘇建、後將軍李廣、強弩將軍李沮共六個兵團,從定襄大舉北上,與匈奴會戰。

  這一仗,漢軍再一次取得勝利,斬首數千級而還;美中不足的是並未尋獲匈奴主力。

  隨後,衛青命各部在定襄、雲中、雁門三地休整,準備下一場更大規模的進攻,目的是捕捉匈奴主力,伺機決戰。

  同年四月,衛青率六個兵團再出定襄。此次出征,有兩位「新人」也追隨衛青踏上了北伐匈奴的征程。

  一位就是張騫。

  多年在匈奴生活的經驗及傳奇般的探險經歷,讓他對匈奴人的生活和行為方式有了深入的了解,也讓他擁有了無比豐富的野外生存知識和經驗。這對漢軍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當漢軍深入大漠、尋找匈奴主力時,張騫勢必發揮別人難以替代的作用。

  還有一位「新人」,就是衛青的外甥、即將冉冉升起的另一顆帝國將星——霍去病。

  不知是老天爺偷懶沒有編新劇本,還是純屬巧合,霍去病投生人間時,上天給他安排的「劇本」,居然跟他舅舅衛青如出一轍。

  衛青的母親衛媼是平陽侯府的婢女,父親鄭季是平陽縣吏,因事到平陽侯府當差,與衛媼私通款曲,生下衛青。

  霍去病的母親是衛媼的次女衛少兒,也是平陽侯府婢女,父親霍仲孺也是平陽縣吏,同樣因事到平陽侯府當差,與衛少兒私通款曲,生下霍去病。

  如果是小說情節,作者如此缺乏創意,一個套路用兩次,肯定會被讀者罵死。可歷史的創作者是老天爺,所以當他偷懶的時候,我們只會驚嘆於世間之事竟會如此巧合!

  雖然跟舅舅衛青一樣都是私生子,但霍去病出生之後的命運卻比衛青好太多了。

  霍去病生於武帝劉徹登基的建元元年,次年他的姨母衛子夫就得到武帝寵幸,進入了宮中;舅舅衛青稍後也入宮當了內朝官。也就是說,從霍去病兩歲起,整個衛氏家族就因衛子夫的「一人得道」而「雞犬升天」了,霍去病自然不必像衛青那樣,從小到大吃盡苦頭。

  不久,衛子夫被冊封為皇后;衛少兒便以皇后姐姐的尊貴身份,嫁給了開國元勛陳平的曾孫陳掌。陳掌後來任職詹事。她們的大姐衛君孺則嫁給了衛青的部將公孫賀,公孫賀後來官居太僕。而衛青更是一路建功立業,青雲直上。

  一大家子都成了高官顯貴,霍去病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必然是在養尊處優中度過的。不過,家境的優渥並沒有把霍去病變成一個紈絝子弟。相反,長大後的霍去病越來越像他的舅舅衛青,司馬遷便稱其「為人少言不泄,有氣敢任」(《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就是言語不多,穩重沉著,且英氣逼人,敢於任事。這樣的少年郎,儼然又是一個上陣殺敵、為國建功的好苗子。

  對此,武帝劉徹自然都看在眼中。

  元朔六年,虛歲十八的霍去病被任命為侍中,成了內朝官。就是這個時候,衛青率六部兵馬大舉出征。霍去病肯定不會放過這個馳騁沙場、一展身手的機會。也許是他主動請纓,也許是武帝和衛青都有意歷練他,總之,武帝親自下詔,任命霍去病為剽姚校尉,讓他隨同衛青出征。

  衛青從軍中挑選了八百名能征善戰的精銳騎兵,交給了初出茅廬的霍去病。

  正如當年,沒有人料到衛青初試身手就一鳴驚人一樣,此刻,也幾乎沒有人能預料到,這個年僅十八歲的毛頭小子霍去病,會第一次上戰場就嶄露鋒芒,驚艷世人……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