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可輕易打仗
2024-10-09 03:35:49
作者: 華杉
原文
孫子曰:兵①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②,不可不察也。[1]
注釋
① 兵:兵器,用兵。文中代指戰爭。
② 道:關鍵。
譯文
孫子說,戰爭是國家的大事,關係到軍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不能不仔細研究。
歷史故事
武王伐商
請記住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周武王時,周國已經是個強大的國家,占有天下的三分之二,在國力上並不遜於商朝。
商朝的末代君主紂王為人殘暴,周武王的父親在位時,就已為滅商積極準備。武王繼位後,周國力量繼續壯大。到他繼位的第二年,武王率大軍前往商朝國都朝歌。當大軍到達黃河南岸的孟津時,有八百諸侯聞訊趕來,都想加入武王的軍隊。但武王和大臣姜子牙認為滅商的時機還不成熟,不能輕易發兵。因此軍隊渡過黃河後,又班師回朝了。
這次行軍,算是對滅商的預演,史稱「孟津之會」。「孟津之會」後不久,商朝分崩離析,紂王眾叛親離。武王覺得時機已到,這才集結軍隊,向朝歌進發。
周武王
周朝開國君主。周武王名叫姬發,是周文王的次子。他繼位時,統治天下的還是商朝。姬發繼承父志,使周國日益強盛,最終聯合各部落在牧野之戰中大敗商朝軍隊,建立周朝。
華杉詳解
孫子指出軍事關係國家生死存亡,所以他的兵法首先不是戰法,而是不戰之法;不是戰勝之法,而是不敗之法;不是以少勝多之法,而是以多勝少之法;不是戰而勝之之法,而是先勝後戰之法。我們要記住這四句話,在以後的閱讀中多思考背後深刻的道理。
如果把孫子說的都做到了,就沒有戰了,就「不戰而屈人之兵」了。也正因如此,孫子與伍子胥同朝為將,伍子胥留下很多精彩的故事,我們卻很少見到孫子有什麼傲人的戰功。
《孫子兵法》有言:「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勝於易勝也。」也就是說,善於打仗的人,大多是因為這一仗本來就容易勝,而不是打仗的人一定智勇雙全。孫子認為的勝利,應該是先勝在戰前的謀略,他輕視可歌可泣的戰鬥傳奇,而追求兵不血刃,未戰先勝,不戰而勝。武王的「孟津之會」也是出於這樣的目的。孟津之會,武王似乎是可以戰了,但他和姜子牙還是選擇了不戰。因為他覺得還有失敗的可能,他不要求勝,要求不敗,要避免失敗的可能。他不是要去奪取戰鬥的勝利,而是要先勝後戰,徹底勝利之後,再去作戰。
孫子這種對「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敬畏心,僅對軍事家們有警示意義嗎?不,這個道理對我們每個人都有意義。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有這一份敬畏心、責任心,認識到自己的一舉一動可能對自己、對家庭和身邊的人產生影響,那我們是不是就能對學習更用心、對工作更投入、對身邊人更有愛呢?
我的學習,可能就是「死生之地」;我的言行,可能就關係「存亡之道」。希望大家對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都有一份敬畏心和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