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哲學與智慧> 四 形式大於內容

四 形式大於內容

2024-10-09 01:26:59 作者: 叔本華

  任何一部作品都是作者思想的複製品。這些思想的價值如果不在內容方面,即作者所思考的東西方面,那就是在形式方面,即處理內容的方式,亦即作者構思這些內容的方式方面。

  構思的內容種類很多,正如它給予作品的益處一樣多。所有經驗材料,即所有本性上和最廣泛意義上的歷史或物理事實,都是這裡所說的思想內容。內容的特性是在對象方面,因此不論作者是什麼樣的人,作品都應該是最重要的。

  可是相反,在形式方面,特性卻在主體上。一部作品所要討論的主題可能是大家都熟悉和能接受的,於是解讀這些主題的方式、作者思想的形式就成了價值所在。因此,如果這樣的作品是可以稱讚的和獨特的,那麼其作者也應該是受到稱讚的。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一個值得閱讀的作者,他的價值越大,歸因於他思想內容的地方就越少,他所用的內容的材料甚至會是常見且常被用到的,就像三位偉大的希臘悲劇作家,他們用的都是同一種內容材料。

  所以,當一部作品成名以後,一定要看清楚,它的成名根據到底是它的內容,還是形式。

  一般讀者對內容材料比較感興趣,對形式方面的興趣則較少,這在一般人對詩集所表現出來的可笑態度中表現無遺。人們會不辭辛勞地探索產生詩作的真正事實或個人環境,他們對這方面的興趣遠比對詩集本身來得大。

  拿歌德的《浮士德》來說,他們在內容方面的研究比歌德本人看的書還要多,他們研究有關《浮士德》的傳說,比研究《浮士德》這本書更為專心。布格(1)曾經說過:「他們對勒諾做學術式的研究,研究勒諾到底是誰。」這種情形也發生在歌德身上。這種忽視形式而對內容材料的偏好,就好像一個人忽視埃特魯里亞花瓶的美麗形狀和花紋,卻要對它的顏料和陶土做化學分析一樣,相當可笑。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