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信是心理強大的絆腳石
2024-10-09 01:21:21
作者: 徐文
恐懼、社會價值排序、假自我、尋求確定性、不能堅持自我等因素有時候輕而易舉就能夠操控我們的內心,因為人的內心住著魔鬼——不自信。在現代社會,不自信是通病,不是某一類人的專屬,因為不自信,很多人甚至會產生心理恐慌。
柏拉圖有句至理名言:最優秀的人就是你自己!你可以敬佩別人,但絕不可忽略了自己,你可以全身心地信賴別人,也可以對其他人的行為持懷疑態度,但是絕不能不相信自己,如果想做一個成功、不甘沉淪者,就一定要對自我有清醒的認知,客觀地對待外部世界。
而要做到這一切,就需要一種自然心境,簡單來說,就是人們嘗試用自己有限的經驗去把握陌生世界時的那種忐忑不安的心理過程。從心理層面來說,自信是一種內心世界的標準,它可以幫助人們掩飾對外部世界不可知的恐懼,是在客觀地認清自己的現狀之後仍保持的一種昂揚鬥志,以此讓內心獲得勇氣,去面對並征服複雜的外部世界。
本書首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有人在研究當代世界名人成長經歷後發現,他們對自我都有一種積極的認識和評價。自信可以帶給人巨大的精神能量,他們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相信在自己的努力下,事業一定會成功,所以他們即使深陷泥濘也從沒有想過放棄,堅持到底,直至達到自己的目標。正如高爾基所說:「只有滿懷信心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己沉浸在生活中,並實現自己的理想。」
卡耐基曾經說過:「一個人能否克服對未知世界的恐懼,決定著未來的事業高度和人生高度。」自信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力量,能夠讓人正確地、實事求是地評估自己的知識、能力,能虛心接受他人的正確意見,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充滿信心。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很難克服對未知世界的恐懼。例如,當你即將在公開場合進行演講,雖然你為此準備充分,但是站在台上難免還是會緊張,四肢僵硬,說話結結巴巴,大腦一片空白,你甚至會想到臨陣逃脫。
羅賓遜教授在《思想的醞釀》一書中這樣說道:「對大多數人而言,當眾講話是個未知數,結果不免充滿了焦慮和恐懼。對於一個新手來說,那更是一連串複雜而陌生的挑戰,它要比學習打網球或者駕駛汽車更為繁雜。感覺到口乾舌燥是因為對未知的恐懼,你無法預料在接下來的演講過程中,你或者聽眾會發生什麼樣的狀況,這種無法預知的狀態困擾著你,讓你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出現了各種非常態的表現。」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行動似乎緊隨於感覺之後,但事實上卻是行動與感覺並行;行動在意志的直接控制之下,受著意志約束,我們可以間接約束感覺,而它是不受意志的直接控制的。因此,假若我們失去了原有的自然的歡樂,那麼,通往歡樂最佳的方法,即是快快樂樂地站起來、說話,表現得好像歡樂就在那裡。如果這樣的舉動不能讓你覺得快樂,那就別無良方了。所以,感覺勇敢起來,表現得好像真的很勇敢,運用一切意志來達成那個目標,勇氣就很可能會取代恐懼感。」
讓人自信的方式有很多,但是首先要克服自身對外界不可知的恐懼。克服這種恐懼的最有效辦法就是假定這個世界是可知的,萬事萬物都有規律可循,經過實踐和努力,人是可以掌管和支配這個世界的。當然,這個過程可能有相當的難度,因為世界萬事萬物的有序性必須在無窮的複雜、混沌、多樣性和無序中尋找,且還要受時空的限制。所以希望擁有完全的自信可能只是人類的一種夢想,類似精神的自慰。
羅賓遜教授在他的《下決心的過程》中寫道:「我們有時會在毫無抗拒或熱情淹沒的情形下改變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說我們錯了,反而會使我們遷怒對方,更固執己見。我們會毫無根據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如果有人不同意我們的想法時,我們反而會全心全意維護我們的想法。顯然不是那些想法對我們來說很珍貴,而是我們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脅……『我的』這個簡單的詞,是為人處世的關係中最重要的,妥善運用這兩個字才是智慧之源。不論說『我的』晚餐,『我的』狗,『我的』房子,『我的』父親,『我的』國家或『我的』上帝,都具備相同的力量。我們不但不喜歡說我的表不准,或我的車太破舊,也討厭別人糾正我們對火車的知識……我們願意繼續相信以往慣於相信的事,而如果我們所相信的事遭到了懷疑,我們就會找藉口為自己的信念辯護。結果呢,多數我們所謂的推理,會變成找藉口來繼續相信我們早已相信的事物。」
自信需要培養,要以一種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遇到挫折的時候,保持頭腦清晰、勇敢面對、不逃避,冷靜地分析整個事件的過程,找出癥結。沒有永遠的困難,也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只是解決時間的長短而已。困難與人生相比,只不過是一種為人生增添色彩的顏料而已。一個人只有自信才能不被外力所左右,只有自信才能保持內心的強大,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正如李嘉誠在談到他的經營秘訣時所說:「我的成功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光景好時,決不過分樂觀;光景不好時,也不過度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