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熱炒的鬱金香是什麼?

2024-10-09 01:19:46 作者: 謝宗博

  17世紀上半葉,荷蘭在歐洲的地位非常特殊,當其他歐洲國家還深陷在30年戰爭中無法恢復元氣時,荷蘭已經達到了它的黃金時代。

  當時的荷蘭並不是由皇室統治的,而是由市民委員會和貴族共同管轄。它是歐洲第一個發展現代經濟的國家,同時也是歐洲當時最富裕的國家。它的財富主要來自貿易,荷蘭是第一個與遠東地區直接建立貿易關係並進行大規模貿易往來的國家。當時歐洲大部分奢侈品也是來自遠東地區,荷蘭人一點一點積累財富,慢慢地變得極其富有,儘管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裡,但人們整體的生活水平在當時是歐洲國家中最高的。

  

  這個時期的荷蘭商人,雖然已經經歷了16世紀的宗教改革,但事實上,他們依然非常盛行比較極端的加爾文主義,非常反對炫富,所以唯一允許荷蘭商人公開表現自己富有的行為,就是用各種方式讚美上帝。比如,在花園裡栽種漂亮的花來供奉上帝,一邊供奉一邊炫富。

  這個時候,荷蘭還沒有一朵鬱金香。

  鬱金香最早產於中國的新疆、地中海南北沿岸、中亞細亞和伊朗、土耳其、哈薩克斯坦等地,後經絲綢之路傳至中亞,又經中亞流入歐洲及世界各地。

  直到一位新任命的來自維也納的植物學教授把一批在土耳其栽培的鬱金香帶到荷蘭的萊頓。教授精湛的栽培技術使這些鬱金香球莖異常漂亮,一時成為萊頓上層社會談論的焦點。

  本來就喜歡用花裝點自家花園的荷蘭人,馬上對鬱金香產生了喜愛之情,並把它評為國花,與風車、奶酪和木鞋一起成為荷蘭的「四大國寶」。

  許多王公伯爵登門拜訪教授,以一賞鬱金香為榮。但那些萌生占有之意的買主一律遭到了教授的拒絕。

  後來,一個竊賊乘教授不備盜走了許多球莖並出售。機敏的投機商開始大量囤積鬱金香球莖以待價格上漲。在輿論鼓吹之下,人們對鬱金香的傾慕之情愈來愈濃,最後表現出一種病態的傾慕與熱忱,以致擁有和種植這種花卉逐漸成為享有極高聲譽和財富的象徵,人們開始競相瘋狂地搶購鬱金香球莖。

  起初,球莖商人只是大量囤積以期價格上漲時拋出。隨著投機行為的發展,一大批投機者趁機大炒鬱金香。一時間,鬱金香迅速膨脹為虛幻的價值符號,鬱金香球莖的價格開始猛漲,價格越高,購買者越多。歐洲各國的投機商紛紛聚集荷蘭,加入了這一投機狂潮。

  1636年,一顆鬱金香的價格竟然達到了與一輛馬車、幾匹馬等值的地步。就連長在地里肉眼看不見的球莖都幾經轉手交易。

  1637年,一種叫「Switser」的鬱金香球莖價格在一個月里上漲了485%。一年時間裡,鬱金香總漲幅高達5900%。當時最貴的鬱金香球莖名叫「永遠的奧古斯都」(Semper Augustus),價格可以買下荷蘭最繁華地區的一座大禮堂。

  很多人都沒有見過真正的「永遠的奧古斯都」開花,但並不妨礙這種鬱金香被「爆炒」。因為,人們並不是真正地想種植這些球莖,只想大賺一筆罷了。

  他們只用合同宣布球莖的所有權,而當球莖挖出來的時候就該結算了,就必須要很多錢支付結算才行。所有人都只想著買下球莖再高價賣出去賺錢,他們認為價格會上漲,如果能傾盡所有購買更多的球莖,並在價格再次被抬高之前,將自己結算的責任轉嫁到別人身上,就能賺到更多的錢。

  有的球莖一天之內在同一家酒館轉手十多次,這些交易地點叫作酒館學院。很顯然,人們爭先恐後地把債務轉給別人。

  故事的轉折出現得非常稀奇,這也正說明了一切的投機行為都經不起風吹草動。

  《布萊恩維爾遊記》中記載:一位年輕的水手初來乍到,不知道荷蘭國內正在掀起鬱金香投機潮。水手因賣力地工作得到了船主的獎賞,離船時他順手拿了一顆「永遠的奧古斯都」鬱金香球莖。

  那顆球莖是船主花了3000金幣(折合現在3萬—5萬美元),從阿姆斯特丹交易所買來的。當船主發現鬱金香丟失時,便去找那位水手,並在一家餐廳發現水手正滿足地就著熏腓魚將球莖吞下肚去。水手對鬱金香球莖的價值一無所知,他認為球莖如同洋蔥一樣,應該作為鯡魚的佐料一塊兒吃。

  價值幾千金幣的球莖在一個陌生人眼裡竟如同洋蔥,是水手瘋了,還是荷蘭人太不理智了?

  這個偶然事件仿佛一枚炸彈,引起了阿姆斯特丹交易所的恐慌。

  謹慎的投機者開始反思這種奇怪的現象,開始對鬱金香球莖的價值產生根本性的懷疑。極少數人覺得事情不妙,開始折價賣出球莖。一些敏感者立即開始仿效,隨後越來越多的人捲入恐慌性拋售浪潮,暴風雨終於來臨了。

  一時間,鬱金香球莖成了燙手山芋,無人再敢接手。鬱金香球莖的價格一瀉千里,暴跌不止。

  一周之後,鬱金香幾乎一文不值。世界投機狂潮的始作俑者為自己的狂熱付出了代價,荷蘭的經濟繁榮也變成了曇花一現,從此走向衰落。荷蘭在歐洲的地位受到英國的有力挑戰,歐洲繁榮的中心隨即移向英吉利海峽彼岸。

  鬱金香依然是鬱金香,荷蘭卻不再是以前的荷蘭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