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成本不是你選擇的東西,而是你放棄的東西
2024-10-09 01:11:15
作者: 謝宗博
看到剛剛那些,大家是不是覺得機會成本聽上去非常簡單?
機會成本看起來確實很簡單,但是生活中總是會有很多複雜的場景,讓我們無法痛下決心。
不信的話,我們來算算看吧。我們先來說一個簡單點的。
大學畢業時,你有三個選擇:回家鄉當公務員、和同學一起創業、應聘進入大公司做白領。這三個選擇的機會成本是什麼?
如果你最終選擇了應聘進入大公司做白領,那麼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這個選擇的成本,並不是你為了這個工作機會付出的努力(這是會計成本),而是你放棄的東西——「如果當初選擇公務員,我應該混上科級了」和「如果當初選擇創業,我應該身家上億了」這兩者之中收益更高的那一個。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對的,簡單來說,如果一件事有兩個選項:M和N,那麼,選項M的機會成本就是N的收益,選項N的機會成本就是M的收益,一個好的選擇就是要讓它的機會成本儘可能低。
很多人可能會說:說了半天,到最後不還是要比較M和N哪個收益更高嗎?根本不需要知道什麼機會成本啊。
沒錯,如果兩個選項都處於「待選擇狀態」,比如兩份錄取通知、兩個相親對象、兩隻自選股、兩件衣服……直接比較就行了。
但如果是你已擁有選項M,這時候你又有面對選項N的機會呢?
比如要不要跳槽換工作、要不要分手、要不要換股票……很多人都會忘記已有東西的機會成本。
比如,你現在在一家公司上班,年薪20萬元。這些年攢了100萬元,每年理財的收益是10萬元。
今年,你朋友拿出一個項目計劃書,邀你一起去創業,開一家餐館,你們每人出100萬元,每年能夠分紅30萬元,年回報率30%。
你的機會成本是多少,收益又是多少呢?
從這個項目本身來看,年回報率達到30%算是非常誘人了。可以自己做老闆,分紅又比自己打工高,是不是躍躍欲試?
但是在決定要不要開餐館時,請不要忽略自己打工時的工資成本和開餐館需要占用資金的成本。
你辭職創業,失去的是工作帶來的20萬元收入;投入100萬元本金,損失的是每年10萬元的理財收益,加起來你的機會成本是30萬元。
這麼看來,這個選擇的收益為零。
由此可見,選擇的意義不僅僅在於你選擇的東西,更在於你放棄的東西。你放棄的每一個機會都沒有真正地放棄,而是變成了機會成本,作為日後衡量利益得失的基石。
需要放棄的已有收益就是機會成本的第二個特點。記住這一點,我們才不會像《權力的遊戲》里珊莎·史塔克那樣悔恨:「那時我只會想自己想要什麼,從不想自己擁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