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東擊西
2024-10-09 01:07:15
作者: 崔洋
聲東擊西的辯論,就是通過曲折隱晦的語言形式,把自己的思想、意見向對方暗示。這種語言表達方式既可達到批評的目的,又可避免難堪的場面。
清朝著名才子紀曉嵐不僅才華橫溢,而且口才極佳,數次在乾隆皇帝面前把要「掉」的腦袋保住了。
有一回,乾隆皇帝想開個玩笑以考驗紀曉嵐的辯才,便問紀曉嵐:「紀愛卿,『忠孝』二字當做何解釋?」
紀曉嵐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為孝。」
乾隆皇帝立刻說:「那好,朕要你現在就去死。」
「臣領旨!」
請記住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你打算怎麼個死法?」
「跳河。」
「好吧!」乾隆皇帝當然知道紀曉嵐不可能去死,於是靜觀其變。不一會兒,紀曉嵐回到乾隆皇帝跟前,乾隆皇帝笑道:「紀愛卿何以未死?」
「我碰到屈原了,他不讓我死。」紀曉嵐回答。
「此話怎講?」
「我走到河邊,正要往下跳時,屈原從水裡向我走來,他說:『紀曉嵐,你此舉大錯矣!想當年楚王昏庸,我才不得不死,可當今皇上如此聖明,你為什麼要死呢?你應該回去先問問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說他跟當年的楚王一樣是個昏君,你再死也不遲啊!』」
乾隆皇帝聽後,放聲大笑,連聲稱讚道:「好一個如簧之舌,真不愧為雄辯之才啊。」
這裡,乾隆皇帝是根據紀曉嵐提出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為忠」之論叫他去死。此令順理成章,紀曉嵐無論如何狡辯,皆無道理,只有迂迴出擊,方能主動創造契機。於是紀曉嵐發出了「如果皇帝承認自己是昏君,他就去死」的言論。而乾隆皇帝當然不會承認自己是昏君,所以,紀曉嵐很自然地就讓自己免於「赴死」了。
紀曉嵐巧用「迂迴出擊」的技巧,在毫不損害乾隆皇帝顏面的情況下,既拍了皇帝的馬屁,又點出他的無理之處,還找到了一個自己不應該死的充分理由。
對於一些不能得罪的人提出的難題,不要急於做正面的反擊。可以採用迂迴的策略,儘量避開對手的優勢,抓住對方的漏洞,進攻其薄弱環節,然後不動聲色地予以反擊,從而克敵制勝。
戰國時,魯班替楚國監造雲梯,並準備用它來進攻宋國。
墨子聽到這個消息後,就從齊國動身,走了十天十夜,來到楚國的郢都見魯班,並勸他不要為楚國造雲梯去攻打宋國。
魯班問:「先生有什麼指教?」
墨子故意說:「現在北方有人想侮辱我,我想借您的力量殺了他,事成之後,我送您一千兩黃金。」
魯班很不高興地斷然拒絕道:「我是講仁義的人,不能隨便殺人。」
墨子見魯班口稱「仁義」,立即借題發揮,慷慨激昂地說:「請允許我向您進言。我在北方聽說您造了雲梯,要去攻打宋國。宋國有什麼罪呢?楚國本來就是土地多、人民少,卻拼命在戰爭中葬送自己本來就不足的人民,以爭奪更多的土地,這不是很不明智嗎?宋國沒有罪卻要去攻打它,不能算仁愛;懂得這個道理,卻不身體力行地以理抗爭,不能算忠臣;抗爭不達到目的,不能算堅強;殺一個人認為是不義,卻去殺多數人,不能算會類推事理。」
魯班被說得啞口無言,只好承認自己為楚國造雲梯去攻打宋國是錯誤的。
聲東擊西是辯論中常用的一種技巧。明說東、暗指西,「聲東」是假象,意在隱藏真實的意圖,「擊西」則是目的,最後全力出擊。
墨子先以請求魯班助殺北人的話來「聲東」,誘使魯班亮出「我是講仁義的人,不能隨便殺人」的觀點。這既為墨子的下文蓄勢,也為墨子的「擊西」提供了所需要的大前提,墨子立即抓住話機,以魯班造雲梯以備攻宋的鐵的事實和此舉一不智、二不仁、三不忠、四不義的雄辯分析,向魯班連番責難。這段「擊西」字字千鈞,句句透闢,魯班欲辯無詞,除了認錯,別無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