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鵬之志
2024-10-09 01:02:26
作者: 任超
雖然莊子的精神很自由,可是他的肉體卻不自由,因為他肚子餓。
秦瓊賣馬,楊志賣刀,英雄好漢也有周轉不靈的時候,而莊子是一直周轉不靈。砸鐵飯碗是一時爽,可沒有穩定收入就是一直慘。哪怕莊子嘴巴再毒再硬,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出去找吃的了。
莊子辭官後認識的都是平民老百姓,他們的飯自己都不夠吃,哪還有餘糧借給莊子。莊子無奈之下,想起了住在附近的一位監河侯,他有國君賞賜的封地,可以享受封地上的賦稅。找他借米,興許能給點。
沒想到,監河侯看到莊子前來,卻是一臉嫌棄。監河侯知道「救急不救窮,幫困不幫懶」的道理,莊子空有蓋世的學問,把公務員的工作辭了卻又不去做官,還不肯找份正經工作。這樣又窮又懶的人,絕對不能借米給他;即使借了他也還不了。
於是監河侯用嘲弄的口氣說:「莊周,你可是位大才子。借米給大才子那是虧待你了,我要借給你黃金!」
莊子不相信監河侯會如此豪爽。果然,監河侯接下來又說:「不過你要等一等,等我收到封地的賦稅後,我就給你三百金!」
從來都是莊子嘲弄別人,哪有人能嘲弄莊子的。毒舌的莊子立刻開啟了嘲諷模式:「我在來的路上聽見了求救聲,我下車一看,原來車轍里有一條鯉魚。這鯉魚竟然成精了,會發出求救聲。我去問鯉魚:『魚兒,你從哪裡來?』鯉魚說:『我是東海龍王的大臣,我現在沒有水,快死了,趕緊給我弄點水!』我說:『沒問題!等我去找吳王和越王,讓他倆掘開江水來救你。』沒想到鯉魚急了:『我失去水馬上將會死!我明明只需要不多的水就能活下去,你還去找什麼吳王、越王,不想救就不救,講什麼屁話呀!』」
話說完,莊子就拂袖而去。監河侯面帶冷笑,自己在官場混跡這麼多年,什麼人沒見過?你莊周要嘲諷就嘲諷吧,你也就只能過過嘴癮了。我依然富有,你始終貧困,等著餓死吧!
回到家,莊子伸出空空的兩手,莊子的老婆徹底暴發了:「嫁漢嫁漢,穿衣吃飯!我當年真是瞎了眼,嫁給你這個窮光蛋!你把漆園吏辭了就算了,楚王請你去當大官,你又推辭了。全天下就你清高,就你牛,牛得讓一家都沒飯吃!」
天才與瘋子往往只有一線之隔,在外人眼裡莊子是個天才,可在家人眼裡莊子是個瘋子。天才心氣再高,最後也會敗給生活。
難得向現實低頭的莊子只得去找工作,問題是,去哪兒呢?在宋國找?算了吧,自己本來就是把宋國的工作辭了,現在又回去實在丟不起這人。去楚國?也算了吧,之前楚王主動派人上門來請自己都沒去,現在也就沒臉再去。
想來想去,莊子決定去魏國,因為那裡有自己的鐵哥們兒惠施。聽說惠施在魏國已經混成高官,現在如日中天。莊子相信這位曾經的同學與摯友會幫自己一把。莊子打好行囊,準備奔赴魏國。
「清高的莊周要去魏國找工作啦!」這個大家眼中不食人間煙火的孤傲天才,竟然會為了世俗的功名去魏國。這一爆炸性新聞在天下傳開了,而且跑得比人腿都快。莊子還沒有到達魏國,他來魏國找工作的消息就先到達了大梁。
惠施收到莊子要來的消息,頓時慌亂了。他十分清楚,這位老朋友雖然看上去不著調,但是他的智商才學遠在自己之上。萬一莊周來到大梁後,受到國君的賞識,說不定就把自己取而代之了。
惠施越想越怕,趕緊命人在交通要道與旅館查找莊子的蹤跡,一旦碰到莊子就把他抓起來。但是莊子一路上避開了搜捕,直奔大梁城惠施的府邸。
「大門口有位叫莊周的人,說是您的好朋友,想見您!」僕人對惠施說。惠施滿臉黑線,但也只能勉強擠出一絲微笑:「趕緊讓莊周進來,他是我的鐵哥們兒!」
見到多年不見的老友,惠施故作熱情,擺出一桌好酒好菜。
莊子現場編了一個寓言故事說給惠施聽:「南方有隻鳳凰,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樹不棲息,非竹子果實不吃,非甘泉不飲。這時,一隻貓頭鷹正在野地里啃食死老鼠。它抬頭看見鳳凰從頭頂飛過,以為鳳凰要來和它搶死老鼠,於是立馬發出悽厲的叫聲,想嚇唬鳳凰。」
講到這裡,惠施面露尷尬,他聽得出莊子的言外之意是不想與自己爭奪名利。惠施畢竟不是像龐涓一樣的狠毒之人,此刻良心發現,決定將莊子推薦給魏惠王。
惠施在魏惠王面前大肆稱讚莊子的才能,魏惠王聽得心動不已:「世間竟有如此奇才,趕緊給我招來。」
但是當莊子出現在魏惠王面前時,魏惠王驚訝得眼珠子都快掉了。只見莊子穿著打滿補丁的破衣爛衫,腳蹬一雙破草鞋,如果再給他一根打狗棒,活脫脫一位丐幫幫主。
魏惠王笑道:「先生,我看你的打扮,像是在外風餐露宿久了,一副疲憊不堪的樣子。」
莊子回答:「是窮,不是疲憊不堪!有識之士的道德理想沒有得到推行,這才是疲憊。衣服鞋子壞了,不過是貧窮而已,不是疲憊,這對於有才華的人來說是生不逢時。」
魏惠王聽完後心中有些不快,因為莊子這是連自己也一起懟了。
「既然先生覺得生不逢時,那又為何來我魏國?坊間有一些關於先生的傳聞,說您恃才傲物。我認為,縱使先生有蓋世的才華,也得學有所用,不然白白辜負了自己。」
「唉……」莊子仰天長嘆了一聲,隨即就向魏惠王告辭。
莊子也明白魏惠王的一番好意,得到權勢,既能滿足家人的期望,又能擺脫貧困的生活。可是莊子還是猶豫了,因為世間萬物都遵循著等價交換的原則,魏惠王給他榮華富貴,他就得受制於魏惠王,就像一隻被魏惠王囚在籠中的小鳥一樣。為了自己的自由,莊子最終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功名。
離開大梁後,莊子就近去趙國邯鄲窮遊了一趟。
莊子在邯鄲看到邯鄲人走路特別好看,就像模特走T台一樣。此時一個燕國的少年引起了莊子的注意。這位少年四肢健全,可他不用兩條走路,卻靠四肢在地面上爬行著,嚇得周圍人都跑開了。
莊子與這位爬行的少年攀談了起來。少年說,自己來自燕國,看見邯鄲人走路特別好看,於是就照著學,結果不但沒學好,連自己原來是怎麼走路的都忘記了。
聽完後,莊子哈哈大笑了起來。多少人在追逐名利的過程中,丟棄了自己的本心。
離開趙國後,莊子又來到了儒學的大本營魯國。儒家思想是魯國的官方思想,孔子更是魯國人心目中的文化明星。當時儒道兩家還能夠和諧共處,友好往來。畢竟相傳儒道兩家的開山老祖孔子與老子是好朋友,並且孔子非常崇拜老子。
然而莊子來到魯國後,卻把儒家的場子給砸了。
莊子作為當時的文化明星,剛到魯國的首都曲阜就受到魯國國君的熱情接待。可是魯君以前沒與莊子接觸過,根本不知道在莊子面前千萬不能嘚瑟。
魯君一臉驕傲地說道:「孔子是我國人,全天下儒學屬魯國最正宗,魯國遍地都是儒士。先生您遠道而來,是來學習儒學的嗎?」
莊子聽完冷笑了一下,正式開啟了毒舌模式:「我來的路上,感覺魯國街頭都是假冒偽劣的儒士,沒有看到多少儒士呀!」
魯君臉拉得老長了:「你看我們魯國人,喜歡穿儒服,談論儒學,怎麼說我們國家缺儒士呢?」
莊子冷笑道:「穿儒服、談儒學的,未必就是真儒士。我們不妨來做個試驗!」
魯君好奇地問:「什麼試驗?」
「請您發布一道命令,規定國內只有精通儒學的人才能穿儒服,否則一律處死!」
不服氣的魯君發布了這道命令。結果,全魯國穿儒服的人為了自己的小命,都以閃電般的速度回家換了身衣服。他們紛紛表明,自己之前只是一名膚淺的儒學愛好者,根本不了解博大精深的儒學思想。即使真正熟讀儒家經典的儒士也換了衣服,生怕萬一國君考自己,自己有答不上來的地方,搞不好就人頭落地。
數日之後,魯國街上沒有一個穿儒服的人了。就在魯君深感難堪的時候,終於有一位穿儒服的儒士,為了捍衛儒家信仰,冒著生命危險敲開了魯國宮殿的大門。
魯君當著莊子的面召見了這位儒士,向他提問了數個儒學問題,這位儒士都能娓娓道來。
在一旁的莊子笑道:「我說的吧,魯國真正的儒士很少,目前只有這一個!」說完,莊子就起身告別了魯君,返回宋國。
魏惠王與魯君都是尊貴的一國之君,卻都被莊子無情地嘲諷。放到現在的企業招聘面試里,莊子絕對是面試官第一個淘汰的人。
莊子沒有見過大海,可是他卻十分喜歡大海,因為莊子曾經讀過一本叫《齊諧》的神怪書籍。書里說,大海里有鯤鵬,可以自由自在地翱翔於宇宙之中!
傳說,北海有一條叫作「鯤」的大魚。這條鯤實在是太大了,不知道有幾千里。它還會變化成名叫「鵬」的鳥,鵬的背也不知道有幾千里。奮而起飛時,鵬展開的翅膀就像天上的雲朵。這隻鳥在海里翻騰時,可以借勢飛翔到南海。
大鵬向南遷徙時,拍打翅膀能將水擊打至三千里遠的地方,然後扶搖而上可達九萬里的高空,順著六月的大風而去。
地上有兩隻小動物,分別是蜩(tiáo蟬)與學鳩(小鳥),它倆看見大鵬飛向遠方的場景,開始嘲笑大鵬:「我們如果想高飛,有時候連樹梢都飛不到。既然飛不到,落到地面便是了。何必飛到九萬里的高空,又飛向南海呢?」
莊子覺得這兩隻小動物既可愛又可笑,小動物怎麼能理解鯤鵬的志向呢?這就像小智慧不能理解大智慧、壽命短的不能理解壽命長的一樣。
塵世中的人在莊子眼中,就像蜩與學鳩一樣,無法理解莊子這樣的鯤鵬。莊子雖然過得苦,但是他一直在構造自己龐大而自由的精神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他在追尋自己的「道」,並且在過程中享受著逍遙。
在回宋國的路上,莊子回想起這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志向。
想得透徹的莊子越走越輕快。他忽然想到了列子,列子生於老子之後、莊子之前,雖然沒有老莊的名氣大,按輩分也算得上道家長老之一。列子可不得了,傳說他能以違反空氣動力學原理的方式御風而行。在不加油的情況下,他可以持續飛十五天,堪比無限巡航的核動力。
然而,列子的特異功能在莊子看來簡直是弱爆了,因為列子飛行靠的是空氣。而莊子則認為,一個凡人只要忘卻自我和功名,將品德修煉到最高境界,然後順應萬物,掌握六氣(風、寒、暑、濕、燥、火)的變化,就可以衝破大氣層,擺脫地心引力,遨遊在宇宙之間。
能達到這種境界的人,往往會被冠以至人、神人、聖人的稱呼。其實這三種人都一樣,他們遇到森林大火時不會被燒傷,遇到江河凍結時不會感到寒冷,遇到電閃雷鳴、地動山搖時不會受到傷害,大海的巨浪也不能讓他們驚恐。他們可以駕著雲氣,乘著日月,遨遊四海之外!
如何修煉到這一高深的境界?莊子總結了一句:「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當一個人做到無己、無功、無名,他就能像鯤鵬一樣,翱翔在自己宏大的精神世界裡。
每當悟到如此玄妙的奧義,莊子都會寫下來,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先秦時,很多著名思想家都「述而不著」,也就是說,他們給學生上課時全憑口述,卻不寫成文字,全靠學生自己把課堂上記的筆記收集起來變成著作。最典型的就是儒家開山老祖孔子。孔子修訂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本經書作為儒家教科書。然而門下有三千弟子的孔子竟然從未編寫過一本教材,於是孔子的學生們就把課堂筆記編成了著名的《論語》。
莊子也收徒弟,雖然徒弟不多,不足以靠學費維持自己的生活開銷,但是他還是認認真真地寫了教材。在莊子死後,他的弟子也在對教材進行增補。莊子和弟子共同創作的傳世作品《莊子》文辭非常優美,讀起來盪氣迴腸。
老子的《道德經》像是一名老教師在對學生諄諄教導,而《莊子》則像朋友間的促膝長談。
《莊子》原版有五十二篇,內容多達十餘萬字。先秦時,大家都是在竹簡上書寫,一支竹簡長二十多厘米,可以寫二十個字左右,十餘萬字的書就需要寫五千多支竹簡,所以一本《莊子》得好幾輛車才能拉。後來晉代的郭象刪除了其中的十九篇,我們現在看到的《莊子》就是郭象刪完後的版本。
現在,我們會把一本教材分成幾個單元,郭象也幹了類似的事。他把《莊子》分成三個單元,分別是《內篇》《外篇》《雜篇》。《內篇》有七篇文章,都是莊子自己創作的。《外篇》有十五篇,《雜篇》有十一篇,有的可能是莊子寫的,有的可能是莊子的弟子寫的。
從國外回來後,莊子一邊寫書,一邊靠編草鞋、釣魚維持生計。直到惠施前來,才改變了莊子的生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