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龐涓
2024-10-09 01:01:37
作者: 任超
就在孫臏在齊國大刀闊斧地改革時,三晉又開始內訌了。
魏惠王時期的大梁,就像現在作為歐亞非三洲交通樞紐的杜拜,隨便設卡收個過河費都能賺得盆滿缽滿。作為人均GDP排到世界前列的國家,魏國田間到處都是房屋,人口稠密,來往的商旅車馬日夜行駛,好像有三軍經過一樣。
有了巨額的財物,就可以大規模擴軍。魏惠王手上擁有二十萬甲士、二十萬預備役、十萬勤雜兵、戰車六百乘、騎兵五千人。重兵在手,天下我有。
腰纏萬貫,手裡還有著大棒,於是在江湖行走多年的魏惠王,也想當一回大哥了。
公元前356年,魏惠王召開會盟,讓各諸侯來拜自己當大哥。魯、宋、衛、韓等幾個小國都來拜了碼頭,這場大會讓魏惠王感覺人生到達了高潮,搞不好自己就要成為戰國第一霸主。
可惜的是魏惠王生錯了年代,戰國時,大家已經不玩爭霸遊戲了,召開會盟就跟聚餐一樣,除了吃點好的,沒其他意義。你能開會盟,其他人也能開。
就在魏惠王會盟之後不久,趙成侯也開了會盟,與會嘉賓有齊威王、宋桓侯、燕文公,戰國七雄一下子聚了三雄。魏惠王的臉徹底掛不住了,他心裡知道趙成侯是故意與自己唱對台戲的,目的就是要向天下諸侯表明趙國與魏國不分上下。
公元前354年,趙成侯發兵攻打衛國,迫使衛國臣服於自己。魏惠王知道,魏國比趙國略強一些,但如果讓趙國征服位於中原腹地的衛國,那麼魏趙實力對比將會發生逆轉,後果不堪設想。
更重要的是,魏惠王是一個死要面子的人。他把大梁修建成天子之都,潛意識裡就已經把自己當作天子了。衛國作為自己的屬國,被趙國欺負了,自己不出頭還怎麼在天下混?
於是,魏惠王派大將龐涓率領八萬大軍進攻趙國。龐涓擁有過人的指揮才能,麾下又有精銳的魏武卒,於是很快就殺入趙國境內,並於公元前354年圍困趙國首都邯鄲。
齊國收到趙國求救的消息後,齊威王召開廷議,充分發揚民主討論的精神。
鄒忌說:「我反對救趙國,趙魏兩國交戰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一位叫段干綸的大臣當場駁斥道:「不救趙國,將會對齊國不利!」
段干綸的這句話戳進了齊威王的心窩裡。齊威王的偶像是齊桓公、晉文公,要想制霸天下,就必須積極介入諸侯的戰事之中並從中謀利。
「你講講為什麼?讓大家都聽聽。」齊威王高興地說道。
段干綸:「魏國實力比齊國強,魏國一旦攻下邯鄲,它就只會更加壯大,齊國在魏國面前只有被碾壓的份兒!」
齊威王:「那我們直接發兵救援邯鄲!」
段干綸:「不可以!如果我們直接救援邯鄲,面對齊、趙兩國的優勢兵力,魏國會選擇停止攻打邯鄲,保存自己的實力,這樣不利於削弱魏國的實力。最好的方法是讓魏國攻破邯鄲,那時魏國雖勝但無力再戰,趙國則元氣大傷,我們趁機派兵去奪取魏國的襄陵,便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講得非常好!就按你說的辦!」齊威王高興地說道。
既然攻打魏國的計劃定了下來,那就該選將了。齊威王看了一眼坐在不遠處的孫臏:「孫先生,你作為此次出征的將領,可好?」
孫臏微微一笑,他向齊威王施禮道:「我受過酷刑,讓我擔任將領有失齊國威嚴,還是讓田忌擔任吧,我還是做我的軍師。」
齊威王:「既然先生推辭,那還是讓田忌作為主將。」
一旁的田忌拜謝齊威王。
齊威王又問:「先生師從鬼谷子,有驚天的良謀,但剛才為何一直閉口不言?對於此次攻打魏國,我想聽聽先生的意見。」
孫臏把心中醞釀已久的計劃說了出來:「我贊成段干綸不救邯鄲、攻打魏國的建議。既然要打,就來場刺激的,直接攻打大梁。」
齊威王心裡一驚,說道:「先生,此話怎講?」
「攻下襄陵,只是占了一塊地,龐涓帶領的魏國主力仍然存在,魏國遲早還會反撲,這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齊威王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孫臏接著說:「想解開繩子的亂結,決不能生拉硬扯;給兩個互毆的人勸架,決不能捲入鬥毆中。如今趙魏兩國交戰,魏國的精銳全部在外,留守國內的全部是老弱病殘。我們圍困大梁城,龐涓必然率領疲憊之師回國救援,我們就可以以逸待勞,與魏軍主力展開決戰。」
孫臏的話剛說完,滿朝文武如同沸水一樣議論了起來。自從戰國大幕拉開那一刻起,齊國逢魏必敗,齊軍的單兵素質遠不如魏軍的情況即便到了戰國後期都沒有改變。荀子見過齊魏兩國的精銳後曾發出這樣的感慨:「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齊軍想要打贏魏軍,正常手段行不通。
但是,即便魏武卒號稱「戰國特種兵」,強得和鋼鐵戰士一樣,畢竟也還是人。是人就都有疲勞不堪的時刻,如果得不到充足的休息,終歸逃不過過勞死的結局。
龐涓手下的魏軍攻下邯鄲城後必然死傷慘重,一旦齊軍圍攻大梁,魏軍就必須迅速回援。而魏軍主力都是步兵,只能靠兩條腿以火箭般的速度往大梁跑。這就像剛比完鐵人三項,又來一場五公里負重越野跑,即使沒有猝死,到了終點也要倒地不起。到時候,吃飽喝足的齊軍,只需要迎戰這樣一群連站都站不穩的魏軍就可以了。
「高,實在是高!」朝堂上的大臣對孫臏不約而同地發出讚嘆。
會後,齊威王告訴趙使:「齊國一定會救援趙國,只不過趙國要堅持一段時間。畢竟要打這場大仗,我們準備糧草、做軍隊動員,都需要時間。」
公元前353年十月,魏國圍困邯鄲的第二年,龐涓終於攻下邯鄲。孫臏覺得與魏國決戰的時機已成熟,決定派軍直撲大梁,於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圍魏救趙」誕生了,而為這個成語命名的大戰就是桂陵之戰。
齊威王發兵八萬,田忌作為主將,孫臏作為軍師。孫臏行動不便,就坐在帶帳篷的車裡隨軍出征,不過整個戰役的操盤手都是孫臏。
向魏國進軍途中,田忌來到孫臏的馬車裡,詢問作戰計劃。
孫臏笑了笑,對田忌說出了自己對魏國的判斷:「魏國的精銳全部在邯鄲,大梁城內只留守了老弱病殘。我們避開敵人的強處,攻擊敵人的弱點。」
「依照先生的意思,我們應該直取大梁城?」田忌疑惑地問道。
孫臏:「圍攻大梁城是必須的。可是拿下大梁城對於齊國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因為龐涓所率領的魏軍主力仍在。最好的辦法是派一部分兵力佯攻大梁城,我軍主力則在龐涓趕往大梁的必經之路上迎戰魏軍。」
田忌:「在哪裡迎戰魏軍呢?」
孫臏笑了笑,拿出地圖指了指桂陵(今河南省長垣西北)。
田忌看了一下地圖,桂陵在黃河北岸,與大梁一河之隔,又遠離邯鄲。在桂陵迎戰魏軍,既可以讓魏軍一路長途跋涉消耗體能,又能把魏軍隔在黃河北岸,使其無法與大梁取得聯繫。
「軍師,你選的地方太好了。」田忌佩服地說道。
孫臏一邊收起地圖一邊說:「我和龐涓是同門師兄弟,我對他就像對自己一樣了解。他有蓋世的才華,手下的魏軍又天下無雙,任何諸侯國的軍隊與他們正面交鋒都毫無勝算。可惜,魏國的戰略地緣是天下最糟的,容易腹背受敵,這才讓我們有了可乘之機!」
此時,遠在邯鄲城內的龐涓正站在城樓上,看著已經被自己打成廢墟的城池。他身邊躺滿了累得酣睡的士兵,城外的軍營內有無數哀號的傷病員,城內還有無數的屍體需要清理。
龐涓並沒有享受到勝利的喜悅,他只是感到後背一陣陣發冷。仗打了這麼久,周邊幾個諸侯國為什麼一點反應都沒有?他們都不是什麼善男信女,趁火打劫的事可都沒少干。他知道,海面越是平靜,越預示著驚濤駭浪即將到來。
果不其然,龐涓還沒休整好,就收到一封來自大梁的軍令:「齊軍圍困大梁,命你即刻回師。」
魏惠王在大梁城內,感覺就像世界末日將要來臨一樣。他從沒想過齊國會來這一手,此時大梁城內的軍隊都是些老弱病殘,讓他們去守城還不如向上天祈禱。魏國雖然攻下了邯鄲,可要是讓齊國攻下大梁,他魏惠王就完了。
魏惠王無時無刻不在內心期盼著龐涓回來。龐涓不敢怠慢,留下一部分兵力固守邯鄲,自己親率主力,拋棄輜重,一路朝著大梁城方向狂奔。他手下的士兵剛經歷完一場大戰,急需休整,但是魏惠王不允許他這麼做。隨著時間的流逝,大梁危在旦夕。
邯鄲與大梁相距兩百四十公里,由於兩個城市都處在中原,路上地勢平坦,方便快速行軍。這個路程,現在的人開輛汽車,一腳油門,一路高速,三個半小時就到了。然而魏軍的主力是步兵,哪怕魏武卒戰鬥力再強,也只能靠兩條腿行軍。而且魏武卒雖然把輜重丟了,武器裝備卻不能丟,光身上的裝備就讓急行軍的魏武卒感到肩上像是扛著大山。
魏軍就這樣一連跑了三天,終於到達了桂陵。前面不遠就是黃河,只要渡過黃河就能直抵大梁城下。
魏軍眼瞅著要完成鐵人三項,突然發現道路的正前方屹立著一眼望不到頭的軍陣。原來齊國大軍早已在桂陵通往黃河渡口的路上等待多時了,他們以逸待勞,準備與魏軍決一死戰。
龐涓看到此景,內心不得不佩服齊軍將領的謀略,自己從一開始就被人家算計得死死的。
為了魏武卒的榮耀,更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龐涓揮動戰旗,魏軍開始列陣,桂陵之戰一觸即發。
龐涓在陣前對著魏武卒喊道:「魏武卒自從吳起建立的那一刻起,就沒有人能在戰場上正面擊敗過這支軍隊,過去沒有,將來也不會有!」
話說完,但龐涓沒有等來魏武卒山呼海嘯般的吶喊,因為他們實在太累了,已經沒有力氣喊了。
「完了」,龐涓內心蹦出了這兩個字。
齊軍敲起軍鼓,主動向疲憊不堪的魏軍發起進攻。結果不用猜,魏軍兵敗如山倒,龐涓被活捉。
被俘的龐涓想見見是哪位大神讓他敗得這麼慘,他的願望很快得到了滿足。
龐涓被五花大綁地帶到了田忌與孫臏面前。田忌故意戲弄龐涓,說道:「我是田忌,是齊軍的大將。這位坐在輪椅上的是我的軍師,和你是老熟人,他叫……」
「你不用說了,我知道他是誰。敗在他手裡,我心服口服。」龐涓恨恨地說道,不敢正眼看孫臏。
孫臏:「來人,把他的臉對著我,讓他好好看著我。」
幾個士兵摁著龐涓的臉對著孫臏。
「龐涓啊,龐涓。我就站在你面前,你看我幾分像從前!我的雙腿,我的輪椅,都是拜你所賜。」
「你殺了我吧!」
「我不是和你一樣的禽獸。我不殺你,我要好好養著你。」
孫臏並沒有手刃仇人,而是把龐涓關了起來,將來龐涓會派上大用場。當一個人的理性戰勝了仇恨,那他將所向披靡。極其理性的孫臏把戰勝仇人的痛快埋藏在了心底,更寫進了自己的兵書里。
讀者打開《孫臏兵法》第一篇時,會感到無厘頭。因為你看到的不是講如何排兵布陣,而是講孫臏在桂陵之戰中是如何運籌帷幄擊敗龐涓的,篇名就叫《擒龐涓》。
如果你讀過《孫子兵法》,你會發現裡面的十三篇是層層遞進的關係。前三篇是講打仗前如何計算收益的,有沒有打的必要;中間三篇是講必須要打仗時,就要進行戰略規劃;最後七篇,講的是戰術打法。《擒龐涓》作為一篇戰爭指揮的教學案例,本應該放在《孫臏兵法》的後面,而孫臏腦洞新奇,偏要把它放在開頭。
為什麼孫臏要這樣做?因為他就是要讓天下人與後世子孫知道,曾經顯赫一時的魏國大將——他的仇人龐涓,是如何一步步敗在自己的謀略之下。復仇未必要將仇人從肉體上消滅,能從精神與思想上擊敗仇人,這才是真正的復仇!
公元前351年,桂陵之戰結束後第二年,屈服於現實的魏惠王開始主動尋求和平。畢竟李悝變法給魏國留下了殷實的家底,桂陵之戰打沒了八萬,魏國還能再動員八萬。只要魏國不主動出擊,其他諸侯國也拿它沒辦法。魏惠王以邯鄲城作為籌碼,逼趙成侯與自己結盟。迫於魏國的實力,趙成侯與魏惠王結成了同盟。
擺平趙國後,魏惠王放低身段主動與齊國講和。齊國也就順坡下驢與魏國休戰,還送還了魏惠王的大寶貝龐涓。
臨淄城外,被釋放的龐涓即將坐車回魏國,孫臏前來相送。
龐涓看著面前的孫臏,內心既憤恨,又感到莫大的屈辱。他想不通孫臏為何不殺自己,他明明有一萬個可以殺自己的理由,可是自己卻在齊國吃得好,睡得好,啥事都沒有。
孫臏:「龐涓,你是一個小人,可我不是。你此次回國後,魏君不會怪你,他清楚你在指揮上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於,魏國是一個四戰之地,當它集中拳頭去攻擊正面的敵人時,它的後背就毫無保護地裸露在外,這讓齊國有機可乘。」
龐涓怒吼道:「你講的我都懂,如果你我調換角色,你未必做得有我好!你想說什麼就直說,沒必要羞辱我!」
「此次回去,你給我老實點,這次我饒你了的小命,下次齊魏兩國交戰,我就要取你的人頭了!」
龐涓聽完沒有發飆,以他對老同學的了解,他知道這句話絕非戲言。齊魏之間的和平只是暫時的,下次的對決將是最強大腦之間的對決。自己可以敗一次,但絕不能敗第二次,否則無法向魏惠王交代。那時,即使孫臏不殺自己,老闆也要弄死自己。
「下一次較量,不是你死,便是我亡。」龐涓在心裡發誓道。
龐涓回到魏國後繼續擔任大將軍,魏惠王也知道龐涓沒有犯大錯,所以就當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
魏惠王從一開始就把自己設定為天子的角色,他的夢想是號令天下,他相信桂陵之戰只是失誤,下一場戰爭他不會輸。
魏惠王的賭徒心態即將把魏國帶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黑格爾曾說:「歷史給人的唯一教訓,就是人們從未在歷史中吸取過任何教訓。」一場堪稱桂陵之戰翻版的戰役正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