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三國史(套裝共3冊)> 藝高人膽大:陸遜「以進為退」

藝高人膽大:陸遜「以進為退」

2024-10-09 00:53:33 作者: 醉罷君山

  東吳興起以來,一直面臨一個巨大的困擾,那便是此起彼伏的蠻夷叛亂。從最初據有江東六郡到現在擁有整個江南、嶺南,吳國的地盤大大擴張了,但江南、嶺南一直以來都是百越之地,很難統治。孫權稱帝後的第二年(吳黃龍二年),武陵郡五溪蠻夷叛亂,吳國為之震動。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

  所謂五溪蠻,又稱武陵蠻,主要分布於湘西與黔東。五溪是指武陵境內的五條溪,分別是雄溪、樠溪、辰溪、酉溪、武溪。這個地方經常發生叛亂,與它的地形複雜有關。東漢初,武陵蠻叛亂,光武帝劉秀派了一支萬餘人的部隊進剿。在統一中國之戰中,東漢軍隊幾乎戰無不勝,然而在武陵,這支一萬人的部隊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後來劉秀又換了幾位將領進軍討伐五溪蠻,最後是大名鼎鼎的伏波將軍馬援率四萬人馬平定了叛亂,然而此役之艱辛著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漢軍傷亡過半,馬援病逝前線,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才艱難地平息了動亂。在整個東漢時期,武陵蠻時常起事,堪稱一個火藥桶。

  當五溪蠻叛亂的消息傳來時,孫權意識到,這不是一支小部隊能平定的。他緊急召回經驗豐富的交州刺史呂岱,由他掛帥,與太常潘濬共同率兵五萬,進剿五溪蠻。這次戰爭,史書並沒有很詳細的記載,我們只知道呂岱、潘濬花了三年多的時間,斬俘數萬人,最終平定了五溪蠻的叛亂。

  五萬人馬在武陵作戰三年多,這嚴重影響到孫權在北方的用兵。

  對孫權來說,進攻曹魏帝國的第一站就是合肥。

  在此之前,孫權曾多次進攻合肥,但都無功而返。吳黃龍二年(公元230年)年底,孫權放出風聲,稱將出兵攻打合肥。此時曹休已經去世,魏明帝曹叡派滿寵接管曹休的軍隊,坐鎮揚州。

  滿寵風聞消息後,不敢怠慢,急調兗州、豫州諸軍入援合肥。哪知援兵剛到,孫權的吳軍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敵人消失了,這批援軍怎麼辦呢?魏帝曹叡打算下詔撤回援兵,滿寵分析認為:「敵人大舉出兵卻不戰而回,這沒有道理。他們必定是假裝撤退,實際上是為了讓我們調回援兵,這樣就可以趁我們不備時,重新殺回來。」他把自己的建議上報給朝廷,皇帝批准暫緩撤回援兵。

  果不其然,過了十來天,吳軍果然殺了個回馬槍。只是孫權判斷錯了,魏國援兵並沒有撤走,合肥固若金湯,吳軍攻城受挫,只得悻悻而退。

  一計不成,孫權再施一計,還是老套路:詐降以誘敵深入。

  這次扮演詐降角色的是中郎將孫布,他寫信給魏國揚州刺史王凌,表示願意歸順洛陽朝廷,並稱:「道路太遠,難以獨自逃脫,請出兵予以接應。」王凌急於立功,便把孫布的投降書上達朝廷,請求批准派出軍隊策應。

  這個時候,孫權正在阜陵設下天羅地網,就等著王凌上鉤呢。

  要是這個伎倆一而再、再而三地得逞,魏國軍界的面子不得丟光了嗎?王凌雖是揚州刺史,但揚州的軍事權卻掌握在征東將軍滿寵手中。因為有前車之鑑,滿寵對孫布的投降格外慎重,他認為這恐怕又是吳國人的陰謀,故而不肯調撥軍隊給王凌。不僅如此,滿寵還寫了封信給孫布,先是表揚他改邪歸正、棄暗投明,然後委婉地說:「本想派兵迎接,只是考慮到如果派的兵力少,就無法保護你方軍隊;派的兵力多,勢必會走漏風聲。」最後,他建議孫布先保守秘密,等日後時機成熟再歸順。

  王凌勃然大怒。要知道孫布是向王凌投降,這件事如果成了,王凌可是大功一件,你滿寵這是在跟我唱對台戲,不讓我有立功的機會。

  一不做,二不休,王凌索性上書彈劾滿寵,指責他年紀老邁,還昏庸酗酒,不可都督一方軍事。在漢魏,刺史的主要職責就是監督地方官員,所以皇帝曹叡對王凌的指控書相當重視,便下旨召滿寵入京,當面質詢。

  臨行前,滿寵沒忘記交代長史:「倘若王凌要前往接應孫布,不可撥軍隊給他。」滿寵走後,王凌便前來索要軍隊,長史依長官吩咐,堅決不肯給一兵一卒。這下可把王凌給氣壞了,作為刺史,他也有軍隊,但是人數不多,他東拼西湊了七百人,由一名督將率領,前去與孫布接頭。這一去的結局大家勢必都能想到,孫布早就磨刀霍霍地等在那裡了,魏國七百人的小分隊,被打得死傷過半,狼狽而逃。

  這時滿寵回到洛陽,皇帝曹叡召見他後,發現他根本就沒有老態龍鐘的模樣,反而十分健壯,氣色很好。這時又傳來王凌上當受騙的消息,曹叡知道滿寵的意見是正確的,遂繼續讓他都督揚州,鎮守淮南。

  由於合肥不易攻破,吳國決定改變戰略,打算先攻取廬江。

  公元232年,吳國上大將軍陸遜率軍北進。以前有「上將軍」「大將軍」,很少有人被稱為「上大將軍」,孫權弄了這麼個名號給陸遜,正是要顯示陸遜的與眾不同。一時間,廬江的告急文書如雪片般飛進滿寵的營帳。多數將領都認為,必須速速救援廬江城。

  滿寵是魏國十分出色的將領,他審時度勢,分析說:「廬江雖然小,卻有精兵良將,可以守上一段時間。敵人舍船登陸,行軍兩百里,後無援兵。就算他們不來,我還打算誘使他們前來呢,儘管讓他們進攻吧,我只擔心他們逃跑時,我們追不上。」

  陸遜的本意是通過進攻廬江,調動敵人主力來援,在運動戰中尋找戰機,殲滅魏師。他很聰明,只是對手也不笨,滿寵偏偏不救援廬江,而是揮師直搗吳軍後路。陸遜不敢戀戰,只得匆匆撤走。

  三國有個有趣的現象:魏國實力最強,卻總是防禦的一方;蜀、吳實力較弱,卻總是進攻的一方。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不合常理的現象呢?因為在先攻蜀還是先攻吳的問題上魏國很頭疼,欲攻蜀國,必先取漢中,欲攻吳國,必先取長江,都是難啃的骨頭啊。

  由於吳師頻頻出擊,魏國在淮南的大本營合肥處境比較不妙。合肥南面是巢湖、長江,很容易遭到吳師的圍攻。一旦合肥告急,魏國必須從北面的壽春出兵救援,兩城相距較遠,救援十分不方便。作為魏國在淮河南岸的重要軍事支撐點,合肥的戰略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如何確保合肥的安全,便成為滿寵的考慮重點。

  經過再三斟酌,滿寵向朝廷拋出一個方案:把合肥的守軍撤到城西三十里處,尋找一處地形險要的地方,另築一座城堡。這樣做,相當於放棄防守原先的城池,這是為什麼呢?滿寵解釋說:這樣是為了讓吳師舍船登岸,誘使他們在平地作戰,以便截其退路,一舉殲之。

  這個作戰計劃上報後,遭到護軍將軍蔣濟的反對。他認為,敵人還沒來,我們倒先把軍隊調出合肥城,這是示弱於敵,不戰而先敗。曹叡也覺得有點兒丟面子,便下詔否決了滿寵的計劃。

  滿寵很有韌性,他堅持己見,再次上書朝廷。他引用《孫子兵法》中的「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驕之以利,示之以懾」,指出示弱於敵,正是為了引誘敵人上鉤,讓吳國人放棄舟船之優勢,在平地戰中將其擊敗。

  戰爭的藝術,就在於最大限度地調動敵人。在這一點上,吳國人有過幾次誘敵深入的戰例,而魏國的軍事思想相對僵化,他們自恃強大,戰術不夠靈活機動。滿寵的計劃,彌補了魏軍的短板。這次,魏帝曹叡批准了滿寵的築城方案。

  合肥新城開始動工興築,孫權聽到這個消息後,覺得是個機會,打算趁新城還沒建成,就將其搗毀。

  公元233年(吳嘉禾二年),孫權集結了一支舟師,浩浩蕩蕩地殺奔過去。不過,新城距離水岸挺遠的,又修築在險要地形上,如果舍船上岸,對方是騎兵,己方是步兵,明顯會吃虧,艦隊停泊了二十幾天,孫權終究還是小心謹慎,沒敢長驅直入。

  孫權不來,這可怎麼辦?滿寵對部將們說:「孫權得知我們遷城,肯定在部下面前夸下了海口,如今大舉前來,就是想有所表現。他還算識相,不敢攻城,不過他肯定會登岸炫耀武力,以顯示自己的力量。」

  滿寵算是摸准了孫權的心思——想進攻怕有所閃失,想撤退又臉上無光,最好的辦法就是搞搞花拳繡腿,秀秀肌肉。算到這一步,滿寵事先在肥水附近埋伏了六千人,只等吳軍上岸。

  果然,孫權命令戰士們登陸,走走隊列,喊喊口號,出出操,舞槍弄棒了一通。看上去是挺熱鬧的,哪知六千名伏兵突然殺出,吳軍大驚,慌亂而逃,被魏軍砍瓜切菜般地殺了幾百人,有一些吳軍士兵跳進水裡,就再也沒有浮起來了。

  孫權心裡很窩火,非得報復一下不可,遂令衛將軍全琮攻打六安。不過,這次戰鬥也沒成功,吳軍未能攻克六安。

  轉眼間一年過去了,時間已到了公元234年。

  蜀國丞相諸葛亮正在策劃一次大規模的北伐,打算出動十萬人馬進攻魏國。鑑於以往單打獨鬥的效果不明顯,諸葛亮決定約請吳國出兵,在東、西兩線同時對魏國發動猛攻,以二打一,勝算自然高。孫權正因去年的失利而鬱悶,對諸葛亮的建議毫不遲疑地答應了。

  五月,孫權兵分三路,大舉出擊。他親率主力艦隊進入巢湖湖口,兵鋒直指合肥新城。他的軍隊號稱有十萬之眾,其實這是嚇唬敵人的,實際人數應該不足一半,也就是四五萬。另兩路人馬分別是:上大將軍陸遜、左都護諸葛瑾率一萬餘人入江夏,目標直指襄陽;將軍孫韶、張承入淮河,窺視廣陵、淮陰。

  這次孫權投入如此多的兵力,顯然是希望與魏軍打一場大決戰。與吳軍相比,魏軍顯得十分尷尬,這時正值東方部隊的輪休期,很多將士還沒有歸隊。滿寵緊急抽調各地的部隊,下令輪休部隊停止休息,立即返回,同時向朝廷請求支援。

  這時魏國朝廷剛剛調撥了一支兩萬人的軍隊開赴西線,應對諸葛亮的攻勢,哪裡能給滿寵提供足夠的兵力支援呢?皇帝曹叡愁眉苦臉,這時散騎常侍劉劭建議說:「可以先派出三千騎兵、五千步兵作為先鋒出發,放出風聲,假稱魏師數路並進,以威懾敵人。騎兵到了合肥後,先分散開來,廣布旌旗,四處擂鼓,迷惑敵人,然後悄悄繞道敵後,斷其歸路。敵人風聞我軍大舉入援,後路又被我們的騎兵抄截,定會不戰而自退。」

  話是這麼說,但作為東部軍區最高司令長官的滿寵仍憂心忡忡,他建議放棄合肥新城,把軍隊撤到北邊的壽春。皇帝曹叡不同意,他指出:「東線的合肥、南線的襄陽、西線的祁山,這是先帝所置的三處戰略要地,是兵家必爭之地。孫權攻打新城,肯定沒法攻下。各位將領須堅守城池,朕將親自前往討伐孫權。等到了那時,恐怕孫權已經逃跑了。」

  從曹叡這些年的表現來看,他這個皇帝很不簡單。曹叡頗有雄才,在國家重大軍政問題上有主見,有眼光,多識善斷,實有明君風範,怪不得劉曄稱讚他是秦皇、漢武之類的人物——在三國時代,各國不是有明君,就是有名臣、名將,怪不得三方能角逐這麼久,把歷史演繹得如此精彩。

  曹叡明確指出不能放棄合肥新城,同時表明自己將親征。這無疑給了前線將士莫大的鼓舞。在皇帝親征的激勵下,合肥守軍士氣旺盛,眾志成城。滿寵招募敢死隊出擊,成功逆襲,一舉把吳軍的攻城器械給焚毀了,並在戰鬥中射殺了孫權的侄子孫泰。

  對孫權來說,一個嚴重的問題是部隊中的傳染病開始蔓延,非戰鬥性減員大量增加。與此同時,他獲悉兩個情報:第一,魏國的先鋒部隊已經抵達,包括三千名騎兵與五千名步兵;第二,魏國皇帝曹叡已從洛陽出發,乘坐龍舟,親自東征。這大大出乎了孫權的意料,皇帝親征帶來的不僅是旺盛的士氣,還有能征善戰的生力軍。兩個皇帝要是能面對面地幹上一仗,這倒是一大看點,不過孫權底氣不足,他是經常親征,但卻戰績不佳。

  出于謹慎,孫權撤圍而去。與此同時,進擊淮河的孫韶也率部回朝。

  可是,進攻襄陽的陸遜、諸葛瑾兵團在撤退過程中卻遇到了問題。

  問題出在一封信上面。

  這是陸遜寫給孫權的一封信,他在信中匯報了軍隊的情況。不料,這封信沒能送到孫權手中,而是被魏國的巡邏隊截獲了。

  諸葛瑾聞訊後大恐,他趕緊寫信通知陸遜,說:「聖駕已回,敵人截獲了書信,完全知道了我們的虛實,況且河流水位在下降,應當趕緊撤軍!」信送到了,陸遜看完後沒有反應。他還像往常那樣,催促士兵們種菜、種豆,自己與部將下下棋,玩玩射箭的遊戲,完全不慌亂。

  送信的人回來把這些告訴諸葛瑾,諸葛瑾對陸遜很了解,他說:「陸遜足智多謀,他這樣做一定有原因的。」於是他親自前往陸遜兵營,與之共商大計。陸遜說:「敵人知道主上班師回國,沒有什麼擔憂的,定會全力對付我們。他們已經封鎖險關要隘,我軍將士開始意志動搖,必須鎮定才能安撫軍心,接著實施各種欺騙手段,方可順利撤軍。若是馬上表現出想逃跑的樣子,敵人便會認定我們膽怯了,到時步步施壓,我們非敗不可。」

  當時陸遜、諸葛瑾的部眾只有一萬人,滿寵在合肥轉危為安後,可以調動數倍的兵力前來圍剿,因此形勢十分危急。陸遜不愧是一代名將,藝高人膽大,他沒有亂了陣腳,而是制定一個大膽的方案:以進為退。他非但沒有撤退,反而繼續向襄陽城推進。陸遜指揮軍隊舍船登岸後,擺出進攻的架勢。魏軍知道陸遜富於謀略,搞不清他的真實意圖,擔心落入他的圈套,便紛紛躲進城內。這麼一來,卻正中了陸遜的計,他虛晃一槍,撤向事先預定的會合點,諸葛瑾的戰船正在這裡等著呢。眾人迅速登船後,從容退去。

  從這裡也可看出陸遜用兵之謹慎與多謀。不過,就這樣空手而回,陸遜未免心有不甘。當艦隊行到白圍時,他故意停船上岸打獵。魏國人一直盯著陸遜這支艦隊的動向,既然偵知是打獵,也沒放在心上。豈知陸遜醉翁之意不在酒,魏國人又一次上當了。陸遜暗地裡命令將軍周峻、張梁等襲擊江夏、新市、安陸、石陽等地,斬獲千餘人,算是給這次北伐爭回點兒面子。

  這是孫權稱帝後,與蜀國的第一次協同作戰,在稍占優勢的情形下,並沒有取得大的戰果。其中有兩個主要原因:其一,孫權仍嚴重倚賴舟師的力量,不敢遠離江湖作戰;其二,東吳有數萬精銳部隊被調去討伐武陵五溪蠻,北伐力量不足。

  東線孫權的北伐已宣告失敗,西線諸葛亮的北伐又如何呢?西線的情況更糟——北伐的靈魂人物、蜀國握有實權的人物,丞相諸葛亮,在北伐途中病逝,正所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讓我們回過頭來,繼續說說諸葛亮北伐的故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