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三國史(套裝共3冊)> 在對手面前死要面子,就只能活受罪

在對手面前死要面子,就只能活受罪

2024-10-09 00:50:19 作者: 醉罷君山

  曾經,袁紹還把曹操當作小老弟。

  可沒想到,這小老弟爬得夠快的。

  曹操政治生涯的轉折,在於迎獻帝於許都,一舉把持中央政權。對此,袁紹實在怪不得別人,沮授早就告訴他要及時迎奉天子,他偏不聽,以致失了先手。可是袁紹不認錯,他仍然擺出老大的架勢,曹操不能不給他面子,把「大將軍」的頭銜讓給他。為了顯示自己是真正的大佬,袁紹給曹操寫信時,總是言辭傲慢,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

  曹操幾乎要沉不住氣了,他恨恨地對荀彧、郭嘉說:「我想打袁紹,可是我現在實力又不如他,怎麼辦?」

  請記住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荀彧與郭嘉兩人用當年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故事,向曹操說明一個道理:項羽雖然強大,劉邦終究憑藉謀略戰勝了他。如今儘管袁紹實力強大,下場也只能跟項羽一樣,必然失敗。

  兩人還羅列了袁紹必敗的十個因素與曹操必勝的十大因素,對比如下:

  其一,袁紹講究排場,繁文縟節;曹操自然得體,毫不做作。

  其二,袁紹無視朝廷,逆天行事;曹操尊奉天子,順天承命。

  其三,袁紹政令鬆弛,難制其眾;曹操令行禁止,言出必行。

  其四,袁紹外寬內忌,所任唯親;曹操用人不疑,唯才是舉。

  其五,袁紹多謀少斷,錯失良機;曹操謀定後動,遊刃有餘。

  其六,袁紹高談闊論,沽名釣譽;曹操待人真誠,推心置腹。

  其七,袁紹小恩小惠,目光短淺;曹操恩披四海,所慮周全。

  其八,袁紹臣下爭利,讒言禍亂;曹操御人有方,罕有讒誣。

  其九,袁紹是非不分,善惡不清;曹操是非分明,獎罰有度。

  其十,袁紹虛張聲勢,不知兵要;曹操以少勝多,用兵如神。

  聽了兩人如此肉麻的吹捧,曹操不禁笑道:「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

  把袁紹貶得一無是處,把曹操捧得猶如神明,荀彧與郭嘉兩人的拍馬術也堪稱高明。說曹操的本領比袁紹大,不假。無論是治政、用人、用兵、謀略等方面,他都勝過袁紹一大截。但我們必須說,袁紹也不是一無是處,雖然他的確是有許多小毛病,但若沒兩把刷子,何以能從區區一個渤海太守,一躍而成為當時最強的軍閥呢?他控制四州之地,相當於控制全國三分之一的地盤,這豈是吹牛能吹出來的呢?

  當時曹操最擔心的一件事,是袁紹採取迂迴包抄的戰略。說得詳細點,就是攻略關中,西面聯合羌、胡,南面聯合蜀漢,倘若如此,袁紹將一舉控制大半個中國,同時對曹操的勢力形成一個弧形大包圍圈。

  對此,荀彧提出一個計謀,他說:「關中將帥林立,大大小小軍閥不下十幾個,各自為政。其中最強大的莫過於馬騰與韓遂。我們應該派人與之聯合,暫且把他們穩住,等到山東平定後,再對付他們不遲。」

  派誰去呢?荀彧認為侍中兼尚書僕射鍾繇是個極有智謀的人,派他負責關西之事,必可高枕無憂。

  曹操從諫如流,委任鍾繇為司隸校尉,持節督關中諸軍,並且給他便宜行事的特權。鍾繇果然不負所望,他到了長安,馬上寫信給馬騰、韓遂,分析利害,勸他們歸順朝廷。馬騰、韓遂都表示願服從朝廷,分別遣子入質。我們不管袁紹有沒有經略關中的野心,但無疑曹操已經搶先一步了。

  儘管袁紹心裡仍然瞧不起曹操,但他已感覺到自己在政治上十分被動。因為曹操冷不防就以朝廷的名義給他下達詔書,居高臨下地批評其所作所為,顯然不懷好意。袁紹明知是曹操在搞鬼,可這是天子詔書,他又不能明著抗旨,故而內心極為窩火。

  怎麼辦呢?

  袁紹心裡琢磨,只要天子離我近,我就能對朝廷施加影響。他便派人去遊說曹操,說許都低濕,不適合皇帝居住,洛陽又殘破不堪,不如遷都到鄄城。

  鄄城地處兗州,是曹操控制的地盤,為什麼袁紹要提出這個遷都方案呢?顯然,袁紹有自己的小算盤。鄄城雖是曹操的地盤,但離冀州近,袁紹大軍可朝發夕至,到時就可憑恃武力增加在朝廷的話語權了。

  袁紹的伎倆自然未能瞞過曹操。你袁紹想染指朝廷,門都沒有!這個遷都方案,最終不了了之。

  其實袁紹手下還是有很多能人的,田豐就是其中之一。田豐力勸道:「遷都的計劃行不通,那就應該及早進攻許都,以武力手段奉迎天子。只有這樣,才能利用皇帝的詔書,號令海內,這是上策。否則的話,遲早要敗亡的,到時後悔就來不及了。」

  田豐說的是顯而易見的道理,但袁紹又拒絕了。

  他為什麼要拒絕呢?

  我想,可能還是因為袁紹死要面子。當初沮授建議他奉迎天子,他就拒絕了,那時要接回天子是輕而易舉之事。如今想迎回天子,難度顯然要大得多。容易時不去做的事,反而在困難時去做,這不是要告訴天下人,自己當初是多麼蠢嗎?倘若袁紹能放下面子,就會發現知錯而改,真的不算蠢,一錯再錯,才是真正的蠢。

  田豐提出攻許都的建議時,曹操正在討伐張繡,如果袁紹發動突襲,成功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這麼好的機會,他又失掉了。後來曹操大舉進攻呂布,袁紹也沒去襲擊許都,而是北上進攻公孫瓚。說起來他真是非常矛盾的一個人,一方面他對曹操利用皇帝詔令來打壓自己深感憤怒;另一方面,他卻沒想去搶回皇帝,奪得政治話語權。

  與此同時,曹操把持朝廷的政治優勢不斷顯現。

  公孫瓚敗亡後,鮮于輔終於為主公劉虞報仇雪恥了,有個問題擺在他的面前:是歸附袁紹呢,還是歸附朝廷?部將田豫說:「曹氏奉天子以令天下,遲早天下是要統一的,應該早日歸順朝廷。」鮮于輔同意其建議,遂向朝廷上表請求歸順。朝廷下旨,擢升鮮于輔為建忠將軍,都督幽州六郡。在此之前,朝廷曾授袁紹都督四州軍事,現在把幽州的一半交給鮮于輔,此舉無疑削弱了袁紹的實力。袁紹內心的不滿可想而知。

  袁紹與曹操的決裂已成定局,點燃戰爭導火索的人,卻是袁紹的弟弟袁術。

  袁術屬於那種「過把癮就死」的人,他坐上皇帝的寶座,心中自是得意。只是仲家帝國凋零之迅速,遠遠超乎他的想像。先是孫策如斷線的風箏離他遠去,自立門戶了;後來呂布策反楊奉、韓暹,把他的精銳全打垮了;緊接著曹操又大加撻伐,殺了大將橋蕤。

  本來袁術還是有機會的,倘若他拋棄前嫌,全力救援呂布,力拒曹操,尚可維持三方均勢之局面。只是性格決定命運,他從來都沒有曹操那麼廣闊的胸襟,想到呂布對他幹過的勾當,他選擇袖手旁觀。可是他忘了唇亡齒寒的道理,呂布一死,他更加孤立無援。也許是預感到自己的命運不可扭轉,他開始拋開家國大事,沉溺於酒色之中,天天山珍海味,飲酒作樂,後宮妻妾數百,個個綾羅綢緞。與其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將士們挨餓受凍、府庫日漸空虛、百姓怨聲載道,這些袁術全不在乎,他依然今朝有酒今朝醉。

  很快,首都壽春的儲備耗盡了,袁術混不下去了。要去哪呢?他想來想去,索性前去投靠部將陳簡、雷薄。可是仲家皇帝早已眾叛親離,陳簡、雷薄竟然將他拒之門外。不僅如此,連身邊的官員、衛兵,也走的走,逃的逃,袁術差不多成孤家寡人了。這時的袁朮忽然懷念起呂布,這個傢伙雖然反反覆覆,好歹是個可以利用的人,可是連這樣的人都死了,還有誰會對他伸出援手呢?

  突然間,他腦海中閃過一人:袁紹!

  在走投無路之時,袁術終於念起親情,雖然他與袁紹不是一個媽生的,但畢竟還有同一個爸。天地之大,除了哥哥袁紹之外,誰還會接納他呢?

  兄弟倆鬥了這麼多年,袁紹會念這份親情嗎?親情不一定會念,但皇冠總會讓他心動吧。袁術派人到冀州見袁紹,轉告道:「漢室氣數已盡,袁氏當受命為天子,這在符瑞中顯示得明明白白。如今您據有四州之地,人口有一百萬戶,天命所歸,您應該接受天命並發揚光大。」為了與袁紹和解,袁術不惜放棄皇帝尊號,把皇冠獻給哥哥。

  此時的袁紹正對曹操玩弄權術削其權柄而耿耿於懷,聽袁術這麼一說,免不得怦然心動,便令兒子袁譚率軍前去接應袁術。袁譚領命,率一支軍隊前往下邳迎接袁術。風聞消息的曹操派劉備、朱靈等人前往截擊,袁術手下已經沒幾個兵了,哪裡頂得住,無奈之下,只得又退了回去。

  想投奔部將也不成,想投奔袁紹也不成,袁術又灰溜溜地返回壽春。行到江亭時,眼看身邊的隨從越來越少,沒錢沒糧,他坐在連床草蓆都沒有的木板床上發呆,心裡空蕩蕩的。想當年他袁家聲勢何等顯赫,坐上皇位時何等威風,自己不是真龍天子嗎?怎麼淪落到這麼落魄的地步呢?連一張舒服的床也沒有,連做美夢都成為一種奢望。他越想越氣餒,又羞又憤,心力交瘁,竟然一病不起。

  袁術死了,不是死在富麗堂皇的宮殿,不是死在帳暖銷魂的龍床,而是死在一張硬邦邦的破床上。

  袁術就這樣死了,只比呂布、公孫瓚多活了幾個月。但這對他來說實屬幸運了,他若不病死,下場定然更加悽慘。袁術死後,傳國玉璽幾經輾轉,終於又回到漢朝皇帝手中。只是玉璽回來了,權力並沒有一同回來。

  在曹操的干涉之下,袁紹沒能接回袁術,這件事再一次使兩人的裂痕擴大了。為了向曹操示威,袁紹也擺起架子,基本上不向朝廷進貢了。在他看來,向朝廷進貢等同於向曹操進貢,這個面子他拉不下來。直到這個時候,袁紹仍然認為這年頭比拼的是拳頭,特別是自從袁術勸他稱帝,他就惦記上了:只要我稱帝,曹操操縱的狗屁朝廷對我就一點作用也沒有了。

  有人看出袁紹心念動了。

  揣測主公的內心是一些人混飯吃的手段。袁紹手下的主簿耿包覷准上司的意圖,便秘密進言,勸袁紹順天應人,即位稱帝。

  袁紹聽了十分歡喜。可是要如何稱帝呢,手下一幫文臣武將會認同嗎?袁紹在士人中有很高的名望,早年與清流黨來往密切,自己也沽名釣譽。這就冒出一個問題,你當年當上盟主,口口聲聲要勤王,現在董卓死了,皇帝回來了,你卻自己要當皇帝,豈非是自扇耳光嗎?

  袁紹不敢像袁術那樣公然說自己想當皇帝,想來想去,他決定把耿包推到前台,試探一下部下的反應。於是袁紹召集部將們前來,說:「耿包說我應該順應天命,即位稱帝,大家怎麼看?」此話一出,部將們都憤怒了,紛紛說耿包實為大逆不道,應該要斬首以斷此妖妄之言。看來漢室統治四百年,忠於皇室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要在短時間內改變觀念,難度還是很大的。袁紹騎虎難下,一方面他想步袁術後塵登基稱帝,以此來掙脫曹操對自己的壓制;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在諸將面前小心翼翼地掩藏自己的企圖,為此,他不惜把進勸者耿包斬首示眾。可憐耿包還自以為能揣測主公內心,結果一不小心斷送了自己的小命。

  既然稱帝的企圖破滅,袁紹只能用一個辦法扭轉政治上被動的局面,就是以武力解決曹操。消滅公孫瓚之後,袁紹的軍力臻於鼎盛,不僅吞併公孫瓚的舊部,也得到烏桓人的支持。當時,烏桓王蹋頓、上谷大人難樓、遼東大人蘇仆延、右北平大人烏延等部落酋長紛紛接受袁紹的節制。

  從兵力上看,袁紹比曹操要多,實際控制的地盤也更大。袁紹的地盤包括冀州、幽州、青州、并州,其中冀州與幽州都屬於大州;曹操實際控制的是兗州、豫州以及打敗呂布後得到的徐州,只有三個州,且屬於中小州。

  看上去袁紹有優勢,然而曹操的擴張速度要比袁紹快。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曹操發動討伐眭固之戰。

  眭固本是黑山軍將領,曹操初據東郡之時,就曾打敗過眭固的黑山軍。後來眭固投奔河內太守張楊,在曹操討伐呂布時,張楊起兵助呂布,為部將楊丑所殺。楊丑率張楊餘部歸附曹操,不料眭固倒戈一擊,殺死楊丑,轉而投靠袁紹,軍隊駐紮於射犬,成為曹操的眼中釘、肉中刺。

  呂布敗亡後,曹操轉而進攻眭固,他揮師進抵黃河,派大將史渙與堂弟曹仁渡河進攻眭固。眭固自知不是對手,便率一支軍隊北上,打算前去向袁紹求援。剛行至半途,眭固便遭史渙、曹仁截擊,斃命沙場,全軍覆沒。曹操趁機渡河進攻射犬,射犬守軍已是群龍無首,如何應敵?很快便繳械投降。

  這次戰役規模不算很大,卻是曹、袁兩大軍事集團走向戰爭的開始。

  在袁紹看來,曹操簡直欺人太甚。眭固已經歸附冀州,曹操還敢太歲頭上動刀,這是不給袁紹面子。在此之前,袁紹與曹操雖明爭暗鬥,大體上是和平相處。曹操把持朝政,仍然忌憚袁紹,把大將軍頭銜讓給他。如今曹操消滅眭固,矛頭直接對準袁紹,軍事衝突已是不可避免了。

  袁紹很快集結了一支龐大的軍隊,包括十萬步兵與一萬騎兵,秣馬厲兵,擺出與曹操決戰的架勢。

  一場大戰已是迫在眉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