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王廟前長跪四人之秦檜

2024-10-09 00:46:23 作者: 歷史君 醉罷君山 唐俑

  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抗金英雄岳飛,他也因「極力貶斥抗金將士,阻止恢復;同時結納私黨,斥逐異己,屢興大獄」等「光輝事跡」,而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奸臣。

  實際上,在北宋的時候,秦檜是一個「好人」,後來金兵打來了,把北宋打得嗷嗷叫,還抓了他們的皇帝,順便把秦檜也抓了。再後來又把他放了回來,他一回來就變壞了。

  01

  秦檜出生於江蘇南京一個地主家庭,他老爸還當過靜江府古縣(今廣西永福縣境)縣令,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長大後成了一名鄉村教師。但他不安心本職工作,一心想飛黃騰達。當鄉村教師是不可能發達的,所以他很鬱悶,經常發這樣的牢騷:「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猢猻王」。

  哪怕只有三百畝水田,老子也不做這個勞什子孩子王!

  如果不是金人,秦檜這個教育工作者,也許一輩子就是個教育工作者。金人南侵應該是他從吃教育飯變成吃政治飯的轉折點。

  那是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的事情,金兵把首都汴京包圍了,逼宋欽宗把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州市,非廣東中山)、河間三鎮割讓給它,否則就繼續進攻。

  秦檜得知消息,立即給宋欽宗上書,表示對來犯的金兵「不宜示怯,以自處削」,簡單點兒說就是不能軟弱,要強硬。

  他還具體提了四條意見:一、金人貪得無厭,只能答應割燕山一路;二、金人狡猾奸詐,不能放鬆守備;三、召集百官詳細討論,選擇恰當的語言寫入誓書;四、在城外設館安置金使,不能讓其入城和上殿。

  據《宋史·秦檜傳》記載,秦檜的意見雖然沒有得到宋欽宗答覆,但他被任命為職方員外郎,一個類似於兵部參謀部的從六品官員。

  

  按理說,早就不想搞教育的秦檜應該欣然接受才是,可是他卻辭職不干,原因是這個職位隸屬於張邦昌,他不想在他手下做事。

  為什麼不想做張邦昌的手下呢?原來那時候的張邦昌是河北割地使。秦檜不高興了:你們給我的這個職務,好像是專為割地求和而設的,這可不是我想要的,否則當初我也不會提那四條意見了。我要是接受了這個職務,那不是打自己的臉嗎?今後如何做人?我要辭職!

  於是秦檜直接給皇帝寫辭職信,不料對方理都不理。直到接到他的第三封辭職信,皇帝才滿足了他的心愿。

  由此可見,秦檜的主張是明確的,也是很堅決的,那就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向金人低頭!

  02

  宋欽宗雖然批准了秦檜的辭職報告,後來卻又命他以禮部侍郎的名義,和兵部尚書程王禹一起為割地使,陪同肅王赴金營,和金人進行談判。

  秦檜不敢推辭,接受了命令。

  談判回來後,經御史中丞李回、翰林承旨吳千干一起推薦,秦檜被任命為殿中侍御史,升為左司諫。

  據說,秦檜被升官的原因,是因為他在和金人的談判中堅持了自己的主張。

  金人雖然放了秦檜等人,卻不放肅王趙樞,將其扣為人質:割了地再放人。

  朝廷再派人和金人談判。這次派的人是詩人王雲和吏部侍郎李若水。他們見了金軍二元帥,二元帥很乾脆:你們別廢話了,這地割也得割,不割也得割,還是乾脆點,照我們的要求割地吧。再囉唆也沒用,浪費口水,留著口水養牙齒吧,不然——你們還要不要汴京了(堅欲得地,不然,進兵取汴京)?

  當年十一月,皇帝召集百官開大會:金人非要割地,這事兒怎麼辦,大家都說說吧。結果支持割地的70人,反對的36人。

  秦檜,就是那少數中的一個。

  如果把兩「派」簡單地劃分為「愛國者」和「賣國者」的話,那麼直到現在,秦檜這個後來的大奸臣,仍然是一個堅定而可敬的愛國者,哪怕陪同肅王出使金營,在金人的強大壓力下也沒有放棄自己的主張。

  他的「愛國主張」,在當時那種大環境下,無疑是可貴的。

  不久之後他被任命為御史中丞,不知是否與此有關。

  03

  秦檜的巨大變化發生在被俘之後。

  靖康元年閏十一月,都城汴京落入金人之手,金人還留了投降後的宋欽宗,還命令宋人立一個異姓人為皇帝。

  何為「異姓人」?之前的宋朝皇帝姓趙,現在要立一個不姓趙的為帝。如今「先帝」在他們手裡,他們的話不能不聽。

  可是立誰呢?這麼大的事,留守王時雍自然不敢擅自做主,只好召集百官開會商議。不少人建議立張邦昌——金人不是要傀儡嗎,姓張的正合適。但是監察御史馬伸表示反對,他說這樣一來,趙氏江山就不保了,咱們應該「共進議狀」,把趙氏江山保下來。

  馬伸的主張得到了秦檜的支持,並且由他執筆完成了議狀的起草,然後由他上書金帥,請求立趙氏為帝。

  對這種違背金人意志的舉動,金人自然不答應,給了秦檜一個「特系違令」的罪名,把他拘押在軍營,後來又把他作為俘虜帶走。

  秦檜作為俘虜和徽欽二帝一起被帶走的時候是1127年的四月,那時一個叫「楚」的傀儡政權已經建立,定都金陵(今南京),而傀儡皇帝,正是金人「欣賞」的張邦昌。需要幫手的張邦昌請金人把秦檜等人放回,但遭到拒絕。

  一個月後,康王趙構在今天的河南商丘建立南宋。

  消息傳到做了金國俘虜的宋徽宗耳朵里,他把秦檜叫來:你文筆好,幫我給宗翰寫一封信,就說我願意派人通知我兒,「使子子孫孫永奉職貢」。

  很顯然,這麼一個搖尾乞憐的舉動,相當於賣身契,實際上是一種賣國行為。宋徽宗雖然沒有明說,但意思卻很明顯,企圖通過這種賣國行為,為自己換一個好待遇,說不定金人一高興,放他回去也未可知。

  作為起草人的秦檜,不會不明白宋徽宗的意思,但此時的他卻再也不是從前那個堅持原則的秦檜,不但「欣然」命筆,還通過「厚賄」打通關節,把信交到宗翰手中。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宋徽宗的「賣身契」對他自己一點兒用也沒有,卻成全了秦檜的好事。「宗翰喜之,賜錢萬貫、絹萬匹」,完全是賞賜有功人員的節奏。

  後世有人在提到這段時,給了一句評語,說秦檜是「一本萬利的自賣」。

  這些金人也真有意思,明明是宋徽宗「賣國」,結果卻把好處給了秦檜,不但給了他很多錢很多絹,金太宗還把秦檜賜給他弟弟撻懶為手下。

  04

  由此看來,秦檜在賄賂宗翰時,一定做了手腳,使事情看起來像是他的主張,而非宋徽宗本意,不然金人是沒有道理把他當「功臣」的。

  被金太宗賜給撻懶後,更大的好處馬上就來了:1127年十月,一起被俘的陳過庭等北宋官員被流放到顯州(今遼寧北鎮縣東南),只有秦檜一人留在了燕山府「任用」。不久他就被任命為「參謀軍事」,還當上金人的官了!

  大概幹得不錯,金軍元帥還特地請秦檜吃飯,席上陪酒的全是王公貴戚的女人!

  從那時起,秦檜算是徹底淪為了金人的鷹犬。從前那個堅持原則、不向金人低頭的熱血青年不見了。

  他的這種巨大轉變,不知是不是對「識時務者為俊傑」這句古語最好的註腳。

  這隻鷹犬很快就又得到了為金人出力的機會。

  1129—1130年,負責淮東戰場的撻懶讓秦檜給他參謀軍事。除了給金人出主意打自己人,秦檜還替金人給被圍困的楚州人(今江蘇淮安)寫勸降信(《盤洲文集》卷74《先君迷》有記載)。

  「楚州之戰」是當時南宋最壯烈的保衛戰之一,壯烈程度前所未有。在糧盡援絕的情況下,楚州軍民聽從趙立指揮,吃完樹皮吃草根,吃完草根餓著肚子,依然頑強抵抗,他們用死守不屈,響亮地回答了秦檜的勸降。城破的那天尤其慘烈——軍民「抑痛扶傷巷戰,雖婦人女子亦挽賊俱溺於水」。

  05

  「楚州之戰」中南宋軍民的拼死抵抗,使金人認識到單靠武力是無法讓其亡國的,得想另外的辦法。

  俗話說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誘以和議,內外勾結」,才能最終達到目的,而此時已經投靠他們,但在南宋朝野還未徹底暴露的秦檜,無疑是從內部攻破南宋堡壘的最佳人選。

  基於這樣的考慮,金人把秦檜放了回去,以做內應。

  秦檜的回歸引起了眾多朝臣的懷疑:為什麼其他人沒有回來,就他回來了?秦檜說這很簡單嘛,我把監視我的金兵殺了,搶了一條船,就這樣逃回來了,你們不信就去問嘛。我對祖國如此忠心,你們是沒有理由懷疑我的。

  相信他的人還是有的,比如宰相范宗尹和樞密院的李回,他們和秦檜的關係一直很好,自然會站出來替他說話,還用人格擔保他的忠心。

  回到「祖國」的秦檜,很快向最高領導提出他的主張:如欲天下無事,南自南,北自北。要想天下無事,就得「南人歸南,北人歸北」。

  實際上這不是秦檜的主張,而是金人的主張,他不過是忠實地執行了金人的旨意而已。

  從字面上來說,這個主張似乎很有道理。問題是當時南宋軍隊的將士大多是西北人河北人山東人,按照這個主張去辦,大批北方土地就得歸金人,這些北方人都得回去讓金人統治。所以這個主張的實質是解除南宋的武裝,如果南宋答應了就是自毀長城。金軍如果再度南侵,南宋連抵抗的力量都沒有,只有舉手投降的份兒。

  而這正是金人想要的。

  秦檜是個聰明人,不會不明白金人的陰險,但他卻在趙構面前把這個主張的「好處」吹得天花亂墜,讓趙構相信只有這樣才能給南宋帶來和平。當秦檜送上撻懶的「求和書」,趙構更加相信了秦檜的忠心,稱讚他「忠朴過人」,表示「又得一佳士也」,高興得覺都睡不著。

  得到趙構賞識的秦檜很快登上了宰相的寶座。

  那以後他幹的一系列壞事,諸如排異己、結死黨,貶斥張浚、趙鼎,收韓世忠、岳飛等大將兵權等等,真是罄竹難書。僅為了使宋高宗的投降主義道路能夠順利地走下去,就以「莫須有」的罪名誣陷、殺害岳飛,就足以使他遺臭萬年!

  06

  有人說秦檜也是一個「受害者」,他之所以那樣做,不過是忠實地執行了宋高宗的投降主義路線而已。

  這不是真相!

  真相是這樣的:那時候的宋高宗,其實並未真想走投降主義路線,只不過在和、戰之間搖擺,他後來「專意乞和」,正是秦檜當了宰相之後。

  這個宰相整天在他耳邊嘮叨乞和的好處,宋高宗能不動心嗎?!他搖擺的天平,自然會偏向這一邊。

  還是朱熹看得明白,他在《戊午讜議序》里指出:「秦檜之罪所以上通於天,萬死而不足以贖買,正以其始則唱邪謀以誤國,中則挾虜勢以要君……而末流之弊,遺君後親,至於如此之極也。」

  更何況後來,也就是秦檜在取得對金投降的全權代表之後,朝廷所有大事都是他說了算,宋高宗基本上連發言權都沒有了。那時候的秦檜可以輕易地將趙構這個皇帝玩弄於股掌之上,趙構如對他的決定有異議,他就動不動「挾金人之勢以要君」——這是金人叫咱們這麼幹的,咱們敢不聽嗎?

  動不動就利用金人的勢力來要挾皇帝,這就是秦檜大權在握後經常幹的事。這種事如果不是出於他的自覺自愿,還有第二種解釋嗎?

  尤其值得玩味的是秦檜病死後宋高宗的大笑:「老匹夫終於死了!老子再也用不著在膝褲中藏匕首了!」

  秦檜死了,宋高宗大鬆了一口氣,因為再也沒有人動不動就「要君」了,他再也不用經歷「初奇檜,繼惡檜,後愛檜,晚復畏檜」這種精神折磨了。

  為一個早有定論的奸臣「平反」,應該不是那麼容易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