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歷史系列(套裝共7冊)> 前線將領不和,毀了南宋北伐大計!

前線將領不和,毀了南宋北伐大計!

2024-10-09 00:44:57 作者: 歷史君 醉罷君山 唐俑

  01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算得上雄才大略,他的一個後代也不錯,不乏男子漢氣概。

  這裡說的是南宋第二任皇帝、宋孝宗趙昚,他剛繼位就給岳飛平反,組織北伐,力圖收復失地,贏得了「南宋最強皇帝」的美名。

  南宋先後存在了九個皇帝,趙昚是唯一一個志在復國的皇帝。由此看來,他也算是南宋最有骨氣的皇帝。

  這一點比被金兵嚇破了膽、嚇得皇帝都不敢當了、禪位給他的前任,強了不止一點點。

  而他的前任,也就是南宋第一任皇帝趙構,是趙匡胤弟弟趙光義的後代。

  實際上,趙光義也是個有種的男人,為了收復燕雲十六州,登基不久就兩次御駕親征,北伐攻遼,還在今北京西直門外與遼軍激戰一場,中箭受傷,差點兒把命丟在戰場上。兩年後他的箭傷復發,不治而亡。

  本章節來源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

  可以說,趙光義是為了收復失地而死的。

  但不知他這個後代為何如此窩囊。

  實際上,早在做皇子的時候,趙昚就對以秦檜為首的投降派相當不滿,繼位後適逢金國內亂,便想趁機收復失地,為先人報仇雪恨。

  趙昚雖然是皇子,卻不是趙構的兒子,6歲時被失去生育能力的趙構選中,作為接班人養育在宮中。

  02

  繼位後,趙昚立即做了兩件事:貶斥秦檜及其同黨、下詔為岳飛父子平反,同時重用主張抗金的大臣和將領。

  讓他欣慰的是,這樣的大臣和將領還有不少。

  這樣一來,朝廷就形成了抗戰派為主的局面,投降派當然還有,但他們見勢不妙,也就默不作聲了。

  這更令他欣慰,因為雜音很討厭,還會蠱惑人心,他可不希望需要眾志成城的時候有人出來搗亂。

  經過一系列準備後,發生於隆興元年(1163)四月的「隆興北伐」開始了,而且宋軍對金國不宣而戰。

  實際上,在不宣而戰之前,宋金有過一次「握手」的機會,而且是金世宗完顏雍主動給出的,他想與南宋講和,南宋方面果斷拒絕。因為根據歷史的教訓,每一次講和,便宜都讓女真人占了。

  完顏雍見對方不肯就範,就對南宋來了個極限施壓,派仆散忠義為都元帥坐鎮開封,統一指揮黃河以南各路金軍,企圖以戰壓和;又派大將紇石烈志寧進軍靈璧(今屬安徽),然後致書張浚:你們再不同意講和,老子真的要打啦!

  張浚是四川綿竹人,唐朝名相張九齡之弟張九皋的後代。

  張浚是主戰派代表人物,之前已被廢黜20年,宋高宗禪位前剛獲重新起用,趙昚繼位後任命他為江淮宣撫使,沒多久又任命他為樞密使,相當於國防部長,都督江淮軍馬。

  對於金人的威脅,趙昚和張浚都嗤之以鼻。

  他們不怕金人的威脅,卻怕反對派趁機干擾,於是趙昚繞過三省和樞密院,直接向張浚和諸將下達北伐命令。

  03

  得知朝廷即將北伐,一直盼望著王師北定中原的愛國詩人陸游,立即上書張浚,建議他不要輕率出兵,應制定一個長遠計策。

  但也許是等待太久的緣故,張浚沒聽進去,接到孝宗命令後,立即調兵8萬,兵分兩路,李顯忠帶一路,攻取靈璧,邵宏淵帶一路,進攻虹縣(今安徽泗縣)。

  李顯忠一路非常順利,幾乎沒費什麼力,就把靈璧拿下了。

  邵宏淵那一路卻很痛苦,一個小小的虹縣,怎麼也搞不定。李顯忠只好派靈璧降卒去勸降,守將放棄抵抗,才把虹縣搞定。

  萬萬沒想到,他闖了大「禍」。

  這樣一來,攻下虹縣的戰功就不屬於邵宏淵了,他不但深以為恥,還對李顯忠懷恨在心,從此處處和李顯忠作對。李顯忠建議他乘勝攻打宿縣(舊名符離),他置若罔聞,李顯忠只好自己去打。

  攻克宿縣後,宋孝宗倒是高興壞了,並且深受鼓舞,北伐信心更足,哪想到前線兩個將領的矛盾越來越深,一個巨大的隱患已經形成。

  尤其是當李顯忠被升為淮南、京東、河北招撫使,邵宏淵被任命為副使後,邵宏淵直接向張浚表示:憑什麼我要比李顯忠矮一頭?對不起,我不會受他制約的!

  04

  作為直接領導,此時的張浚卻犯了個糊塗,沒有認識到將領不聽上司制約的巨大危害,竟然玩起了息事寧人:本官無權升你的官,這個沒辦法,你若真那樣想,本官也沒辦法。

  他若不糊塗,就應該果斷換將,或者乾脆將其繩之以法。但他沒這樣做,而是遷就了邵宏淵,以至於最終釀成大禍!

  息事寧人這招若用不好,結果就是適得其反。

  而邵宏淵呢,他可不是開玩笑,而是說到做到——宿縣被李顯忠搞定不久後,金將紇石烈志寧就率一萬多先頭部隊來攻,企圖重新占領宿縣,被李顯忠輕鬆擊敗。

  然而當10萬金軍主力開到後,李顯忠就頂不住了。

  邵宏淵不但不參戰,還「一本正經」地說:天這麼熱,打什麼仗啊?士兵們受得了嗎?搖著扇子還嫌不涼快呢,我可不忍心讓他們頂著火熱的太陽披甲苦戰,本人可是愛兵如子哦。

  更加惡劣的是,當天晚上,邵宏淵一個手下——中軍統制周宏自,也不知哪根神經短路,讓人在軍中大喊:「金軍打來啦!金軍打來啦!想活命的快逃命吧!」

  宋軍頓時亂了套,不戰自潰。

  金軍一看有這樣的好事,馬上乘虛攻城,李顯忠倉促應戰,儘管殺敵2000多,最終還是難挽敗局。

  這已經不是搗亂,簡直是明目張胆的通敵行為!

  難道老天爺不讓我們收復中原嗎?為什麼如此苦苦阻撓?!被迫撤退之前,李顯忠仰天長嘆。

  未走多遠,金軍殺到,宋軍全線崩潰,軍械物資損失得乾乾淨淨。

  軍中那一聲大喊,若不是邵宏淵授意,他的中軍統制敢嗎?

  邵宏淵的醜惡行徑,應了一個真理: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

  內部不團結這顆炸彈的威力,爆炸起來比原子彈還大!

  萬分幸運的是,因天黑怕中埋伏,金軍不敢繼續追擊,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李顯忠退到淮河一線,才算站穩了腳跟。

  05

  「符離之戰」的潰敗,對宋孝宗的信心是一個重大打擊——難道我錯了?接下來怎麼辦?從頭再來,還是就此打住?

  兩個月後,主和派代表人物湯思退奉命復出,一個月後被任命為右相。

  既然主和派來了,主戰派就得靠邊站,張燾、辛次膺、王十朋等主戰派,被相繼趕出朝廷。

  湯思退一上台,就建議派人與金人議和。

  當年八月,此前被降職的張浚恢復了都督江淮軍馬職務。

  朝廷恢復他的職務,可不是讓他繼續主持戰事的,而是讓他主持議和。

  被派到金軍大營議和的,是淮西安撫使幹辦公事盧仲賢。

  金軍的議和條件是——宋帝與金帝改為叔侄關係,宋歸還海、泗、唐、鄧四州,歸還降宋的金人,補納紹興末年以來的歲幣(因海陵南侵,此前南宋停止了對金的歲幣)。

  這條件讓南宋無法接受,反對的大臣居多。宋孝宗指示:繼續和金人談,談到對方讓步為止。

  對方不但不讓步,要價比之前更高,討論時主戰派堅決不答應。

  宋孝宗換下盧仲賢,改派胡昉繼續去談判,交代他說:海、泗、唐、鄧無論如何不能歸還金國,這是底線。

  而索回上述四州,也是金人的底線。

  06

  既然雙方都不讓步,只好再戰。

  然而,正當張浚奉命全力備戰,準備與金人決一死戰的時候,湯思退及其同黨對他展開了惡毒攻擊。

  他們給張浚的罪名是:

  名曰守備,守未必備;名曰治兵,兵未必精。

  張浚被罷,四個月後死在離京路上。

  兩個月後,完全倒向了主和派一方的宋孝宗命令湖北京西制置使虞允文放棄唐、鄧兩州。

  這個以文官身份獨立指揮過採石大戰、取得採石大捷的四川人,拒絕執行宋孝宗的命令,被撤掉現職,降為平江知府。

  虞允文不聽命令,自有人聽。當海州宋軍主動撤退後,泗州的宋軍也跟著撤退,把兩州拱手讓給了金人。

  已升為左相的湯思退在幹什麼呢?既然被委以重任,總不能白拿工資吧。他拿著朝廷的工資,乾的卻是為敵人賣命的事情。

  湯思退給金人出主意說:你們重兵壓境,迫使他們議和,看他們怎麼辦!

  隆興二年(1164)十月,金軍採納了湯思退的建議,派兵南下,輕鬆地突破了宋軍的兩淮防線。

  十一月,金軍攻占楚州、濠州和滁州,長江防線岌岌可危。

  湯思退說,趕快放棄兩淮,和金人議和吧,再不議和就晚了,想議人家也不會議了!

  07

  此時此刻的宋孝宗卻很激憤,因為金人的要價更高,簡直是獅子大開口。

  他身體裡殘存的血性又被激發了出來,大喊:「哪怕亡國,也不屈從!」然後把湯思退這個吃裡爬外的東西罷了。

  太學生張觀等72人早就對湯思退恨之入骨,上書請求誅殺湯思退及其同黨王之望等人。流貶途中的湯思退聞訊,竟然被嚇死。

  然而,此時的宋軍完全處於劣勢,繼續打已經不現實了,只好議和。

  好在金人沒有「趕盡殺絕」,既然以戰迫和的目的已經達到,就暫時停止進攻,先在談判桌前坐下來。

  也許有人要問:看來金人很傻嘛,既然他們優勢明顯,為什麼不乾脆趁熱打鐵,直接把南宋滅了呢?

  他們倒是想啊,可是他們內部不穩,若想攘外,還是先安內吧。

  隆興二年年底,和議達成,史稱「隆興和議」。

  主要條款包括:

  一、宋金世為叔侄之國;

  二、「歲貢」改為「歲幣」,銀絹各為二十萬兩、二十萬匹;

  三、南宋放棄所占海、泗、唐、鄧、商、秦六州,雙方疆界恢復紹興和議時原狀;

  四、雙方交換戰俘,叛逃者不在其內。

  這個和議的達成,是雙方都作了讓步的結果。

  南宋雖然失去了六個州,可謂損失巨大,但對宋孝宗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勝利。

  因為根據和議,南宋皇帝不再向金稱臣,挽回了一個面子。

  對於一個人,尤其是對於一個皇帝來說,還有什麼比面子更重要的呢?

  只要能挽回面子,別說六個州,哪怕他要十個州,估計也不在話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