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奪回燕雲十六州,這個皇帝光榮犧牲了
2024-10-09 00:44:25
作者: 歷史君 醉罷君山 唐俑
01
燕雲十六州包括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等十六州,囊括了北京、河北和山西三大戰略要地。十六州的幽、薊、瀛、莫、涿、檀、順七州位於太行山北支的東南方,其餘的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地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
自古以來,這些地方便是北方遊牧民族南下中原的必經之路,也是中原王朝北部邊境天然的防禦陣地。燕雲十六州如若丟失,中原王朝就將直接暴露在北方遊牧民族的鐵蹄之下。其鐵蹄一旦南下,就會像沒有堤壩的黃河一樣一瀉千里,必成摧枯拉朽之勢。
對中原王朝來說,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千萬丟不得。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可是,它偏偏丟了。
02
把這個中原王朝的「戰略要地」弄丟的,是一個名叫石敬瑭的傢伙。
石敬瑭,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兒皇帝,為了一己私利,不惜卑躬屈膝,把這個戰略屏障拱手送與外族,落得千古罵名。
石敬瑭本為後唐河東節度使,打算反唐自立,自己的力量又不足以取勝,便引進了一個外援,在外援的幫助下打下江山,建立後晉。
幫了他這個大忙的外援,就是建立遼國的契丹人。
契丹人這個忙當然不會白幫。按照約定,石敬瑭成功後,不但要管遼太宗耶律德光叫爸爸,還要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遼國。
石敬瑭認賊作父的結果是,契丹人不費一兵一卒得到了這塊戰略要地,使遼國疆域擴展到長城沿線。他的賣國行徑,使之後的中原王朝吃盡了苦頭,僅北宋政權就持續受到200多年的威脅。
03
燕雲十六州如此重要,以至於之後的歷朝歷代皇帝做夢都想收復,但皆因武力不如人而功敗垂成。
為了抵禦契丹鐵蹄的威脅,開國之後的宋朝人甚至在汴京附近到處種樹。但這不過是心理安慰而已,如果有用,宋太祖趙匡胤也不會一想到契丹人就做噩夢。
沒有地理上的天然屏障,種再多的樹也無濟於事。不行,一定得想辦法收復燕雲十六州,不然就只能萬劫不復。
可是武力不如人,怎麼辦?有沒有別的辦法?比如花錢買?
在趙匡胤看來,花錢把燕雲十六州買回來,至少是一條思路。
那得好多好多錢啊!沒關係,咱們從現在開始存錢。
為了存錢,趙匡胤專門建了一個庫房,名叫「封樁庫」,隸屬於內府庫。封樁庫除了收繳各割據勢力所藏的金帛之外,國家每年沒花完而結餘的錢,也存入此庫。
趙匡胤的打算是,等庫里的錢存到三五十萬的時候,就派使者去和契丹人商量,希望能把咱們的土地和百姓「買」回來。
契丹人真有那麼好商量?對於失敗,趙匡胤當然也想到了:如果契丹人不答應,那就花錢招募勇士,武力奪取。
對於花錢買回燕雲十六州和那裡的百姓,趙匡胤雖然有這個想法,但沒把握一定能成功。所以他從來沒有公開過,只對近臣私下裡提起過。
這事被記錄在《續資治通鑑長編》里:「太祖別置封樁庫,嘗密謂近臣曰:『石晉(後晉石敬瑭)割幽燕以賂契丹,使一方之人獨限外境,朕甚憫之。欲俟斯庫所蓄滿三五十萬,即遣使與契丹約,苟能歸我土地民庶,則當盡此金帛充其贖值。如曰不可,朕將散滯財,募勇士,俾圖攻取耳。』」
用三五十萬錢就想「買」回燕雲十六州和那裡的百姓,趙匡胤的想法未免有點兒天真,不然,他弟弟也不會花那麼大的力氣,甚至為此丟命了。
04
趙光義是976年接替趙匡胤成為宋朝皇帝的。和哥哥趙匡胤一樣,他一想到契丹人的鐵蹄就會做噩夢,也是做夢都想收復這個「戰略要地」。
趙光義似乎比趙匡胤有血性,首先想的就是打。
太平興國四年(979),趙光義移師幽州,試圖一舉收復燕雲地區,高粱河之戰爆發。
宋朝的統一戰爭,實際上是從趙光義開始的。中原和南方地區統一後,北方的割據勢力北漢就成了下一個目標。北漢知道打不贏宋軍,就請關係一向不錯的朋友遼國幫忙。不愧是好朋友,遼景宗說沒問題,派大將耶律敵烈率軍援助,結果大敗,耶律敵烈也光榮犧牲了。北漢都城太原被宋軍包圍,北漢國王劉繼元不是對手,只好投降。
北漢一搞定,趙光義就命令軍隊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直接攻打遼國,打算乘勝奪回燕雲十六州。
剛打完北漢的宋軍已成疲憊之師,此時最需要的是休整,而不是發揚什麼艱苦奮鬥的精神。何況帶去的糧餉告罄,精神又不能當飯吃,十分疲勞的士兵們怨聲載道,都不想繼續打下去。
本來,軍隊的情況趙光義並非不了解,但是關鍵時刻總是有人跳出來搞事情。這個人就是將官崔翰,他說打鐵要趁熱,打仗也是一樣,咱們剛取得大勝,正是士氣旺盛、乘勝進軍的時候,所謂一鼓作氣,怎麼能歇著呢?趙光義頭腦一發熱,不顧各方面都未做好準備的現實,就馬上下令出兵。
好在遼國沒想到宋軍會不宣而戰,也沒準備,這使宋軍一開始占了不少便宜,收復了岐溝關和涿州,還打到了幽州城南。
05
沒想宋軍到很快遇到了克星。
前來迎戰的遼國南院大王耶律斜軫耍了個花招,派一支軍隊做誘餌,自己率軍繞到宋軍背後偷襲,腹背受敵的宋軍被迫後退。不知何故,耶律斜軫卻沒有乘勝追擊,也退了兵,退到今北京昌平一帶。
宋軍不明白耶律斜軫搞什麼鬼,但他既然退了,就是咱們的機會,管他是不是陷阱,先把幽州包圍了再說。
既然包圍了,那就一分鐘也別耽誤,給我打!勢在必得的趙光義下令日夜攻城,不惜一切代價拿下幽州!
他忽略了一個問題:宋軍是日夜兼程從太原趕來的,早已人疲馬乏,走路都直搖晃,哪還有力氣打仗?能圍住就不錯了。
宋軍一懈怠,契丹人就有了翻盤的機會。
幽州被圍的時候,遼景宗正在打獵,得知消息後獵也不打了,馬上開會研究對策。還沒等大家出主意呢,他自己先慫了,想放棄幽州。
這個想法可真是有點兒好笑,因為那不僅僅是一座城,還有被包圍的軍隊!遼景宗的想法實在有失妥當,連一個叫耶律休哥的都聽不下去了:「與其放棄,不如讓我試一下,萬一成功了呢?不成功也沒關係啊,到時候再退出幽州也來得及啊。」
死馬當活馬醫吧,遼景宗便按他的要求,給了他10萬人馬,還派另一個叫耶律沙的大將協助他。
先趕到幽州的是耶律沙,但他沒討到便宜。宋軍集中力量,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門外)和他打了起來,遠道而來、人困馬乏的耶律沙打不過,只得撤退。
直到耶律沙撤退的那天晚上,耶律休哥才帶領大部隊趕到,與駐紮在幽州城外的耶律斜軫合兵一處,第二天對宋軍發動猛攻。招架不住的宋軍又被守衛幽州的遼軍打了後背,遼軍前後夾擊,宋軍的結局可想而知。
06
此時的趙光義再也不是之前那個好漢了,打不過就逃。逃到涿州的時候天要黑了,怎麼辦?堂堂大宋皇帝,不能在荒郊野外過夜啊,得進城找個地方歇腳,至少得洗個熱水澡,吃頓涮羊肉什麼的啊。沒涮羊肉,來一條燜酥魚也行啊,好不容易來一趟涿州,怎麼也得嘗嘗那裡的特產啊。
想法倒是不錯,無奈人家不讓他變成現實。緊追而來的遼軍越來越近,眼看就要和他親密接觸了。無巧不成書,關鍵時刻他的馬又跑不動了,中箭受傷的趙光義慌忙跳上一輛驢車,最終才得以逃脫。
趙光義中箭的地方是大腿,中了兩箭。那時的醫療水平不怎麼樣,他的箭傷不但未能痊癒,之後還每年復發,每次復發對他的生命都是一次摧殘。
997年,趙光義的箭傷再度復發。這一次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嚴重,他預感到挺不過去了,便著手安排後事,三子趙元侃被立為太子。
然後,他就死了。
歷史上,趙光義的形象並不光彩,甚至很不光彩,首先是有弒兄登基的嫌疑,其次是荒淫無恥,他對小周后的當眾強幸並命畫師作畫記之,歷來為人詬病。
然而,作為宋朝的第二任皇帝,趙光義也有強烈的責任感,也想為國家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在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逐步完成統一大業後,他便自然而然地把目光瞄準了戰略要地燕雲十六州。
可惜,由於求勝心切,加上錯誤地低估了遼國的力量並高估了自己的力量,導致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倉促出兵,以至於功敗垂成。與其說這是他個人的遺恨、宋朝的遺憾,不如說是整個中華民族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