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13個和親公主,有人和親前已當了兩次寡婦
2024-10-09 00:24:18
作者: 唐俑
簡單點說,和親就是「化敵為友」的一種策略,通常發生在兩個對立民族之間——我們以前是老對頭,互相不對付,這樣很累,咱們和睦相處好不好?對方說可以,但你得答應我一個條件,把你們公主嫁給我們老大做老婆。這個不是問題!於是把公主嫁過去,維持若干年的和平。也有主動向對方「索要」公主的,比如吐蕃的松贊干布。
有人說和親是中國歷史上一種國防政策,不無道理。然而這種「政策」多半卻是被逼無奈,中原王朝主動向其他民族政權提出和親的少之又少,因為歷史上中原王朝大多處於強勢地位,結果卻被迫與那些相對弱勢的民族和親,也算是一件丟臉的事情,好比一個正人君子不得不向流氓無賴妥協,否則就沒好日子過。
當然了,和親也不僅僅是對立民族之間玩的把戲,兩個原本不是對頭,只不過關係比較一般的民族或國家,為了某種目的需要拉近關係或者讓對方幫忙,也會這麼玩。比如據《左傳》記載,東周君主周襄王想攻打鄭國,估計單打獨鬥干不過,打算讓狄人幫忙,可是你們非親非故,人家憑什麼幫你?周襄王便娶狄女為妻,成為人家的女婿後才達到目的。
周襄王欲伐鄭而娶狄女為妻,就是和親的雛形。那以後,西漢為了緩和漢匈關係,也這麼幹過。唐朝雖然不是和親的「發明者」,卻是這方面的積極實踐者,先後貢獻出13個公主與人和親。
弘化公主李氏
弘化公主也叫光化公主,唐宗室女,於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二月入吐谷渾和親,嫁吐谷渾王諾曷缽,開了唐朝將公主嫁給外蕃和親先河。
弘化公主嫁與吐谷渾後,兩方關係得到改善。和大唐關係的改善,應該是一件皆大歡喜的好事,吐谷渾的一些大臣卻不這麼認為,他們根本不想和唐朝搞好關係,其中的代表人物是丞相宣王和他的兩個弟弟,他們密謀借祭山之機劫持諾曷缽和弘化公主投奔吐蕃。
好一個弘化公主,得知消息後一點兒也不害怕,鎮定自若地和諾曷缽一起帶著少量警衛部隊,連夜飛馬趕往西寧,在西寧刺史杜鳳舉幫助下,宣王的陰謀被粉碎,吐谷渾局勢迅速得到安定。
本章節來源於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
文成公主李氏
和弘化公主相比,文成公主的名氣大得多,嫁的人也比吐谷渾王諾曷缽厲害得多,是大名鼎鼎的吐蕃王松贊干布。
值得說明的是,雖然都知道她是大唐的公主,她卻連宗室的近親都不是,是「遠支宗室女」。實際上她不是公主,是唐太宗「臨時」封為公主的。
那是貞觀八年的時候,吐蕃王松贊干布派人到唐朝,請唐朝嫁給他們首領一個公主,唐太宗卻不同意,有點兒看不起人家的意思。使者回去說唐朝不肯把公主嫁來,是吐谷渾王在作怪。松贊干布生氣了,先是出兵擊敗吐谷渾,倒霉的党項和白蘭羌也成了殉葬品,然後又把矛頭直指唐朝,軍隊居然攻到四川松潘(紅軍長征過草地經過那裡),然後隔空喊話:我只不過要一個公主,又不要你皇帝的命,到底干不干?再不干咱就大舉進攻!話音剛落,其軍隊就被牛進達率領的唐軍先鋒擊敗。松贊干布還算識相,在唐軍主力到達前趕緊退出了吐谷渾、党項和白蘭羌,遣使謝罪,唐朝這才饒了他。
要說這個松贊干布,還真是很執著,非要當唐朝女婿不可,挨了一巴掌也不死心,再次請婚,派大臣祿東贊攜帶無數珍寶去下聘。為了避免他們再生事端,唐太宗這才答應,「臨時」封了一個姓李的女子為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文成公主可以說是所有和親公主中名氣最大的,卻連漢名都沒記載,倒是留下了一個「甲薩」的藏名,意思是漢族仙女。而這個宗室之女,到底是誰的女兒,史料上也語焉不詳,甚至其父親的名字也無記載,有人猜測是江夏郡王李道宗的女兒。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淵的堂侄,這一點倒是沒有異議。
金城公主李氏
和文成公主相比,金城公主的身世就不那麼撲朔迷離了,她本名李奴奴,是唐中宗李顯的養女,親生父親是雍王李守禮。
金城公主是景龍四年(公元710年)入蕃的,所嫁男人是吐蕃贊普棄隸縮贊。和文成公主一樣,金城公主也為唐蕃關係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使雙方關係得以鞏固。
永樂公主楊氏
這位公主,和宗室的關係就有點兒遠了,而且不姓李,姓楊。其父楊元嗣是東平王李續的外孫,好歹八竿子還打得著。
楊氏於唐玄宗開元五年下嫁給契丹松漠郡王李失活。這人名字沒起好,娶了大唐美人無福消受,第二年就「失活」,死了,永樂公主又嫁給了他的弟弟李娑固。
固安公主辛氏
固安公主是唐玄宗的從外甥女(相當於外甥女),自然也不姓李。
《舊唐書》記載,固安公主姓辛,父親名叫辛景初,其他信息卻很少,連官職都沒記載。大概角色太小,在歷史上不過是個跑龍套的,史家不願浪費筆墨。而這個公主,更是生卒年都不詳。
和其他幾個公主一樣,這個固安公主,也是為了和親而封的。她所嫁的男人,是奚族首領李大酺。公元720年,固安公主剛嫁過去三年,李大酺就在率兵救契丹的過程中戰死,唐朝下詔令其弟李魯蘇襲其所有職務,順便把其妻也就是固安公主也「襲」了。
固安公主也不是省油的燈(此處非貶義),李魯蘇的牙官(副武將)想害李魯蘇,固安公主知道後,「誘而殺之」。唐玄宗給予重獎,沒想到這個公主的嫡母眼紅了,對唐玄宗說固安公主是庶出,不配嫁給李魯蘇,自己生的女兒才配。唐玄宗不僅聽進去了,還大怒,命令固安公主和李魯蘇離婚,然後封唐中宗的女兒成安公主的女兒為東光公主,嫁給李魯蘇。
燕郡公主慕容氏
這位公主姓慕容,母親是唐玄宗的堂姑,父親名叫慕容嘉賓。
這個公主也是命不好,嫁給契丹首領李郁於,兩年後丈夫就死了,然後又嫁給了丈夫的弟弟。比固安公主命運稍好的是,她嫁給丈夫的弟弟後沒人說她是庶出了。
東華公主陳氏
東華公主姓陳,其生父的信息也很少,只知道姓陳,後人對其官銜、生平等也一無所知,估計也是個無名之輩。這說明陳氏的出身比較卑微,其生母既不是縣主更不是公主,所以這個東華公主連唐玄宗的外甥女都算不上,充其量算「唐宗室外甥女」。
東華公主於公元726年下嫁給契丹首領李邵固,公元730年5月李邵固被殺後她回到長安。
東光公主韋氏
這位本來沒有當公主的命,是她母親成安公主爭來的。起因是固安公主嫁給契丹首領李魯蘇後,誘殺了企圖謀害李魯蘇的李魯蘇牙官,唐玄宗重獎後讓成安公主害了紅眼病,便說固安公主是庶出,不如她的女兒高貴,唐玄宗便讓固安公主離婚,封成安公主的女兒為東光公主,嫁給李魯蘇。
沒想到開元十八年,契丹牙官可突於強迫奚部落不要跟唐朝混了跟他混,李魯蘇自知無法搞定可突於,便溜之大吉,先是逃到榆關,再逃到長安,東光公主也逃到長安與之相會。
和義公主李氏
這個公主是正兒八經的唐朝宗室女,其父是告城縣令李參。
她是天寶三載(天寶三載正月朔改「年」為「載」)年底被唐玄宗封為和義公主的,所嫁的男人是寧國奉化王。
靜樂公主獨孤氏
這位公主的身世比較「複雜」,眾說紛紜,《舊唐書》和《新唐書》都認為是唐玄宗外孫女獨孤氏,《唐會要》認為是唐玄宗外甥女獨孤氏,《資治通鑑》也認為是唐玄宗外孫女獨孤氏,《文獻通考》則認為是宗室出女獨孤氏。
她是天寶四載三月被唐玄宗封為靜樂公主的,下嫁的男人是契丹可汗(松漠郡懷順王)李懷節,後來卻被李懷節殺了,起因是安祿山為了立功受獎,多次對奚和契丹進行殺掠,把李懷節逼得走投無路只好造反。
宜芳公主楊氏
宜芳公主也是唐宗室出女,其身世也很「複雜」,《舊唐書》說她是唐玄宗外孫女,《唐會典》《資治通鑑》等都說她是唐玄宗的外甥女。
宜芳公主於天寶四載嫁給奚首領李延寵,後來又間接死於安祿山之手。安祿山為了邊功多次殺掠奚與契丹,不但逼反了契丹首領李懷節,導致靜樂公主被殺,同時逼反了奚首領李延寵,導致宜芳公主被殺。
寧國公主李氏
這位是真正的公主,唐肅宗的次女。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回紇可汗葛勒也想當大唐女婿,便遣使求婚,看在他在平定安史之亂過程中出了不小力的分上,唐肅宗答應了,把寧國公主嫁給了他。回紇寶貝得不得了,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有關人員熱情洋溢地致辭:「唐天子把真女嫁來,真是看得起咱們啊。」
後來回紇可汗死了,寧國公主回到了唐朝。他們不知道,這個公主此前已經做過兩次寡婦了——先是嫁給一個叫鄭巽的,很快做了寡婦,又嫁給一個叫薛康衡的,又很快做了寡婦。
崇徽公主僕固氏
這位既不是公主,也不是宗室之女,是名將僕固懷恩的女兒,所嫁的男人是回紇的牟羽可汗移地健。
她們姐妹仨仿佛是和親專業戶,在她之前,她的兩個姐姐就先後與回紇結了親,其中一個嫁的就是這個移地健,可惜不幸病死了,移地健便指名再要一個僕固懷恩的女兒做妻子,唐代宗便將僕固懷恩的小女兒封為崇徽公主,於公元769年嫁給移地健。